日期:2021-12-23
這是兩位數加兩位數口算教學設計詳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內容】
蘇教版教材三年級上冊第39頁的例題和相關習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加兩位數口算方法的過程,能正確口算和在100以內的兩位數加兩位數;
2、使學生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體會估算的價值,形成估算的方法,并進一步提高比較、分析、抽象、概括、遷移、推理的能力,加深對加法運算的理解,發展數感;
3、通過比較,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4、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成功的樂趣,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過程預設】
一、 游戲復習:
談話:同學們知道我們今天要學習什么數學知識嗎?(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會嗎?舉個例子試試。
接下來我們做個游戲,這可是美國小朋友經常做的游戲,老師稍微做了一點改動,游戲很簡單,但是既然是游戲就有規則。(要求學生聽清要求:4人為一組,合理分工,有了答案先舉手。)
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由于是借班上課,課前的師生交流就很重要了,學生的知識基礎、發言習慣、課堂學習常態等信息都需要通過短暫的交流來獲取。同時,快速地拉近師生間的情感距離也是必需的。因此,設計與本課教學有聯系的數學游戲,既有趣味性,又能快速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建立起師生共同學習的場,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學習內容上去。)
二、 創設情境,做好鋪墊。
師出示兩幅圖片(玩具熊和玩具汽車)。玩具的價格只給出十位上的數字(3 、4 )。
提問:兩個玩具各買一個,大約要付多少錢?
要求舉例回答,根據學生回答梳理兩位數加兩位數口算的兩種情況:不進位和進位(板書)。
追問:有可能是九十多嗎?為什么不可能?
談話:咱們買東西可以估算,但是收銀員可以估算嗎?那么怎樣精確地計算結果呢?
(設計意圖:通過估算,有效地將加法分為進位和不進位,進一步培養口算方法的靈活應用能力,對接近整十的兩位數在口算時可以先看作整十數進行口算,)
三、 探究算法,自我優化。
談話: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是什么?既然學習口算就一定要掌握口算的(方法),更需要知道有沒有簡單快捷的方法。
1、出示掛圖,根據所提供信息可以提那些問題?師根據算式特點板書如下:
44+25
44+38 25+38
(如果有學生提到同時購買三種玩具的算式將其保留,至課將要結束時解決。)
談話:知道老師為什么這樣寫嗎?(進一步提醒學生進位和不進位)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口算方法。
3、小組代表匯報。
4、小結交流:(1)不進位加法直接把個位數和個位數相加,十位數和十位數相加;(2)進位加法的算法有很多種,可以先把十位的數相加,再把個位的數相加,也可以先把數進行分拆,然后再相加。想好自己更喜歡哪一種了嗎?
(設計意圖:學生的口算方法是多樣化的,該環節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能大膽地表述自己的口算方法,認真聆聽他人的算法,并能自覺地進行算法比較。這樣就達到了鼓勵學生根據題目的特點,合理靈活地選擇算法的目的。)
四、 鞏固練習,拓展深化
基礎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1。
(1)學生獨立完成,師巡視指導,等學生做完后校對答案。
(2)請學生大膽介紹自己口算中出現的錯誤。(提醒學生口算不只是追求速度快,要又對又快。)
2、完成想想做做2。
先獨立完成,再說說自己有什么發現。
3、做想想做第5題(直接口答)。要求學生先估一估結果是幾十多,再口算。
拓展提高:
1、 如果老師現在有100元,想同時購買以上三種玩具,夠嗎?(如果有學生課始提到了這個問題,現在正好回頭解決。)
提問,你打算精確計算結果是估算一下?
談話:在生活中這樣的問題可以選擇估算,但是有些需要我們精確計算出結果,比如下面這一題。
2、 出示近四屆奧運會中國代表隊獲得獎牌數統計表。
提問:你能口算出合計數嗎?(小組合作完成)
屆次
獎牌數
第26屆
第27屆
第28屆
第29屆
金牌
16
28
32
51
銀牌
22
16
17
21
銅牌
12
15
14
28
合計
完成后讓學生觀察比較,據此推測下一屆奧運會中國隊可能獲得多少枚獎牌。適當進行情感教育。
(設計意圖: 口算教學的練習設計不能囿于口算技能的熟練程度上。重點在于幫助學生學會結合具體情境,選擇估算或精算解決問題,在應用中體會口算的價值,感悟不同算法的作用。)
五、 總結談話
談談自己的收獲。
板書設計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
不進位 44+25=69(元)
進 位 44+38=82(元) 25+38=63(元)
教學內容: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第59面的內容。
教材分析:本課主要內容是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和在100以內)。前面我們學習了口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以及筆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谒銉晌粩导觾晌粩凳乔懊婵谒憬虒W的延續,又是以后萬以內加減法的基礎,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在整個小學數學的計算中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教學目標:1、經歷探索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的過程。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感受算法的多樣化,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口算。
3、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能熟練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50+28 81+6 36+60 56+7
40+53 76+4 34+40 94+3
2、這些題容易嗎?你能將這些題分分類嗎?
師小結:這些題要么是整十數的加法,要么是加一位數的加法,所以比較簡單。這節課我們在學習整十數和一位數加法的基礎上學習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引出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學習目標
(二)為了完成學習目標首先我們來自學。
出示自學提綱:
1、從主題圖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2、解決“小紅跳了多少下”這個問題需要的信息是什么?怎樣列式計算?為什么? 解決“小軍跳了多少下”這個問題需要的信息又是什么?怎樣列式計算?為什么?
3、怎樣口算“45+23”這道題?說說你的口算思路。
4、怎樣口算”45+28”這道題?說說你的口算思路。
學生帶著自學提綱開始自學。
(三)1、首先解決自學提綱上的前兩問,先請小朋友找到對學伙伴交流交流這兩個問題的答案。
2、學生匯報。根據學生的匯報板書出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
(四)1、接下來解決后兩問,先在小組里交流交流,比比哪組方法最多。
2、全班匯報。學生匯報,組內補充算法,如果組內補充完了再讓其他組補充。老師根據學生的匯報在課件上演示出來。
第一種:先算40+20=60 再算5+3=8 最后算60+8=68
第二種:先算45+20=65 再算65+3=68
第三種:先算40+23=63 再算63+5=68
等等
3、優化算法。
4、小結:這三種方法都是把兩位數加兩位數變成整十數和一位數的加法,口算起來比較容易,這其中蘊含了“轉化”的數學思想,以后我們要學會把新知轉化成已學過的知識。
3、用第一個算式的口算方法類推出第二個算式的口算,課件同步進行演示。
4、學生還會想出另外一種方法。
先算45+30=75 再算75-2=73
教師小結這種方法叫:湊整法
5、優化算法。
三、練一練
1、比一比,誰是表達小達人。(說口算思路。)
32+51 25+69
2、比一比,誰是心算小達人。
45+27= 57+15= 64+26= 35+42=
18+64= 23+26= 71+19= 64+22=
3、闖一闖,誰是思考小達人。
5( )+1( )=6( )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主要教學口算加減法,包括兩位數加減法,整百、整千數加減法,幾百幾十加減法(不進位、不退位)、幾百幾十加減法(進位、退位)等,是繼第二冊“100以內口算加減法”之后的又一階段性教學內容.
學生學習筆算要理解算理,需要有一定的口算基礎,特別需要有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作基礎.因此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十分重要,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在于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口算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種,但是教材并不限于教給學生一般的口算方法.教材在每道例題下面都安排了“你還能想出別的算法嗎?”這樣的思考問題,提示學生靈活地思考其他方法,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類推能力.
教法建議
教學時以舊引新,復習20以內的加減法以及數的組成.
教學口算方法時,不僅要引導學生理解教材中介紹的口算方法,還要鼓勵學生多角度去思考其他方法.對于學生說出的其他口算方法,只要正確、合理,教師都應給予鼓勵,不要強求一致.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或習慣的方法來算,給學生留出思維空間.
教學時要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說自己的口算思路,說明口算步驟,計算后引導學生說出每組題的相同地方和不同地方.
這部分內容比較容易掌握,但由于數目大了,算得又對又快不是很容易.因此設計練習時首先要求口算正確,以后逐步要求.
教學設計示例
課題: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掌握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2.初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類推能力.
3.初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的思考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的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具、學具
口算卡片、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用兩位數加、減整十數或一位數.
26+30 48+20 49-20 56+3 28-9
2.連加、連減.
52+30+7 57-30-5
55+30+6 75-40-8
72+10+7 86-20-7
3.在□里填上適當的數.
二、學習新知.
?。ㄒ唬┙處熣勗?/p>
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習題,我們已經學過筆算的方法,今天, 們要學習口算,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ǘW習例1.
1.出示例1 64+25
教師提問:不用豎式計算誰能很快算出結果?學生討論后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
2.演示課件“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下載
方法一.
把64分成6和4,把35分成30和5,然后兩位數加兩位數,一位數加一位數,得數是89.
方法二.
把25分成20和5,64加0等于84,再加上5,等于89.
方法三.
把64分成60和4,60加上25等于85,再加上4等于89.
方法四.
把25分成20和5,64先加上5等于69,69加上20等于89.
3.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總結.
上面幾種算法都是正確的.哪種算法最適合自己就可以用哪種方法,自己最理解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記住先進行計算的結果,再進行第二步計算.
4.練一練
先獨立寫出結果,再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計算方法.
28+37 34+32 36+42 37+25
32+46 54+38 45+19 15+65
完成上面練習后重點交流28+37的算法.
28+37=65 把28假設成30加上37
?。?0+37-2=65) 后再把多加的2減去.
(三)學習例2
1.出示例2 58-26= 72-49=
第一題分小組后交流算的方法,重點研究第二題72-49的計算方法.
?。?)學生嘗試做.
?。?)學生匯報解題的方法.
繼續演示課件“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下載
A.72-49=23 B.72-49=23
想:72-40=32 想:72-50=22
32-9=23 22+1=23
C.72-49=23 D.72-49=23
想:72-9=63 想:12-9=3
63-40=23 20+3=23
2.觀察對比58-26和72-49兩題有什么不同?(訂正:58-26是不退位減法,72-49是退位減法.)
3.練一練.
36-20= 52-10= 34-23= 98-76=
36-24= 52-18= 90-25= 42-39=
三、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
?。?)口算.(全班學生動筆做,訂正后,說一說每組兩題有什么關系?)
15+30+4 25+40+8 39-20-6
15+34 25+48 39-26
?。?)卡片練習
24+15 37+26 83+17
24+42 44+39 72+36
24-12 47-29 50-37
86-44 85-37 100-33
54+28 31-18 56-37
74-16 76+23 35+24
3.在□里填上適當的數,再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4.計算下面各題.
?。?)一個加數是36,另一個加數是24,和是多少?
(2)被減數是57,減數是38,差是多少?
5.下面各題要在兩分鐘內完成.
35+24 62+18 72-25
75-28 35+40 28+54
64+30 72+15 81-37
72-18 72-15 27+15
四、全課小結.
數學教案-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
一、教材依據
蘇教國標版數學三年級(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第39—40頁的內容。
二、設計思路
提到口算,首先刺激我們神經的就是:算法多樣化。關于如何處理好算法多樣與優化的問題也一直捆繞著我們一線教師,看了沈重予先生關于本單元教材的分析,我似乎有所頓悟。我感覺教材編寫的意圖首先是倡導算法多樣化的,同時也十分注重算法的優化,而優化的過程不是他人強加于己的過程,是在逐層的練習與對比中體悟出來的;不是在一節課內一蹴而就的,而是貫穿在計算教學的整個單元中的。因此,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流程時,我首先想到的是“計算定位”的問題,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落在“體悟”上,希望通過教材與教師所呈現的不同刺激源來引發不同學生的個性化的思維習慣的碰撞,在不斷的對比與反思中“體悟”哪種算法更適合“我”,進而滿足個性化學習的需要,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及有用性。
三、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兩位數加兩位數口算方法的過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內的兩位數加兩位數,以及進位的整百數加整百數。
2、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相應的實際問題。
3、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體驗數學的價值。
四、教學重點
經歷探索兩位數加兩位數口算方法的過程,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口算方法。
五、教學難點
正確地口算出進位的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結果。
六、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積分卡。
七、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探索新知(游戲連連看)
1、談話:“老師知道小朋友們很喜歡電腦游戲,我這里也帶來了3個,給大家介紹一下:猴島大冒險、阿達寵物園、什么東東球,想要嗎?看到上面的分數了嗎?只要你這節課開動腦筋,想辦法得到這些積分,你就得到它們了。”出示得分標準:算對一題得1分,回答問題對得2分。
誰來讀一讀它們的積分各是多少?你能提一道用加法解決的問題嗎?
2、學生提問題并口頭列式,教師板書。
?。?)44+25=
(2)44+38=
(3)38+25=
(4)44+38+25=(這一題我們以后在解決)
師:觀察我們所列出的算式,都是什么類型的?(兩位數加兩位數)
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口算的機會很多,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板書課題: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
3、探索44+25的算法。
師:先獨立想一想可以怎樣算,再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認真聽的得1分。
交流:
(1)先算44+20=64 再算64+5=69
?。?)先算4+5=9 再算40+20=60 最后算9+60=69
?。?)先算44+5=49 再算49+20=69
(教師適當輔以說明)
師:這么多方法中你最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用你喜歡的方法自己說一說。
4、探索44+38的算法。
師:這一題會算嗎?用你喜歡的方法試著算給同桌聽。
師:除了你喜歡的方法,再找一種方法說給同桌聽,說得好的加一分。
5、比較兩道算式在計算過程中的不同處和相同處。
小結:相同的是都是兩位數加兩位數,計算的思路都是一致的。不同的是第一題算式相加時,不需要進位;第二題算式相加時需要進位;
6、練習:38+25
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
二、鞏固深化(積分等你拿)
(一)進入阿達寵物園游戲區。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白兔帶我們采蘑菇,每個蘑菇上有兩道算式,算對了,蘑菇就采到了。(學生獨立完成)
?。?)比較每組題的異同點。如:25+44=69,25+49=74,兩道題都是25加四十幾,為什么得數分別是六十幾和七十幾呢?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斑點狗們在比聰明,都說自己最善于發現,其實最善于發現的人是我們的小朋友,就讓我們擦亮眼睛,開動腦筋,看看這些算式中藏有什么秘密吧。
?。?)先算第1組,說說有什么體會。
?。?)再算第2組,說說有什么計算快的秘密。
?。?)獨立完成3、4組,集體校對答案。
?。ǘ┻M入猴島大冒險游戲區。
1、做“想想做做”第3題
統計表的統計內容改為統計大猴、小猴采集的香蕉、椰子、芒果的個數。
(1)指導理解統計表,出示問題:哪種水果采集的數量最多?你能不算直接找到答案嗎?有什么好辦法?(估計得數幾十多)
?。?)學生獨立完成估計過程,指名匯報方法。
?。?)驗證,再次計算,看估計得對不對。
(4)統計分析:從統計表中,你還知道了什么?
2、做“想想做做”第5題。
讓學生估計得數是幾十多,獨立完成后匯報。
3、做“想想做做”第6題。
本題改為猴島活動中心的名稱,如:保齡球中心、九宮格中心、九子連珠中心、撲克pk中心,幸福休息室。
師:這是猴島各個活動中心的分布圖以及線路圖,能看懂嗎?
提出問題:(1)從保齡球中心到九子連珠中心可以怎樣走?走哪條路最近?讓學生看一看,估一估。
?。?)大猴從幸福休息室到九宮格中心,小猴從幸福休息室到撲克pk中心,誰走的'路近?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三)進入什么東東球游戲區。
做“想想做做”第4題。
前面增加一組幾加幾的算式:6+7= 5+9= 8+4=
?。?)引導學生先口算第一組題。
(2)口算后交流方法。
?。?)讓學生說說通過口算發現了什么?
三、全課總結
1、算一算你的積分卡上一共有多少分?大約能得到哪個游戲?在積分卡后面寫上你的電子郵箱,下課后教給老師。算完讓個別學生匯報一下自己的得分情況,以及選擇趨向。
2、說說本節課的收獲和遺憾。
板書設計: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
44+25=69 44+38=84 38+25=63
① 44+20=64 ①44+30=74
64+5=69 74+8=82
?、?44+5=49 ②44+8=52
49+20=69 52+30=82
③ 4+5=9 ③4+8=12
40+20=60 40+30=70
60+9=69 70+12=82
…… ……
八、教學反思:
1、鼓勵學生獨立計算,倡導算法多樣化。
例題從學生喜聞樂見的電子游戲入手,開放式的呈現,激活了學生的舊有知識,學生們從自己的個性化的思維習慣出發,向我們呈現出多種多樣的計算方法,但無論哪種算法,在本質上的共同點都是把一道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題轉化成若干道連續的、已經掌握的、比較容易的口算題。但個別學生也出現的雜亂無序的思考,對于這樣的思考,教師應及時加以引導,幫其步入正途。我感覺教師教學最關注的應是學生轉化過程中對數的分解與組合的合理性,思維活動的連貫性、靈活性,而非誰的算法好。
2、在對比中優化算法,提高口算的正確率。
本課設計了四次對比,感覺都很好地起到了作用。例題的對比幫助學生理清了這類口算思路的共同點和具體處理上的不同點;想想做做第1題的對比引起學生對進位的注意,能有效減少口算的錯誤,同時,這些對比還為估算作了充分準備;想想做做第2題不僅讓學生感受到了兩位數加一位數與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聯系,還讓學生感受到了“一個加數不變,另一個加數多了40,得數也多了40”,其實就是加法的變化規律,這是我始料未及的;第4題的處理完全是讓學生以舊帶新,在對比中學習,始學生的計算思路又有了新的拓展。四次對比層層遞進,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口算能力。
3、結合口算,加強估算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想想做做第3題,設計成先讓學生估一估,然后再填表,滿足了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有效地點撥了估算的方法,發揮了估算的實際效用。想想做做第6題的內涵非常豐富,兩個問題的依次出現教師不僅僅要求學生用“估”的方法,同時更有效地引導學生“看”,這樣不僅讓學生感受到估算在實際應用中的價值,同時也讓學生明確了解決問題有多種策略,哪種更直觀、簡單哪種就更好。
以上是我感覺自己處理得比較好的地方,當然也有許多值得商榷和進一步思考的地方,比如第4題到底什么時候呈現好?為什么算“44+38”很多孩子都喜歡用“44+40-2”的方法?積分評價的方式是否能真正起到過程監控的作用等等,這一切還有待進一步的思考與實踐。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