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31
這是一年級數學退位減法講解,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加法”手段
1 增加輔助手段,吸引幼兒參與科學類圖畫書的閱讀
大部分科學類圖畫書語言比較平實,以說明性文字為主,有時會出現較難的生詞或專用詞匯。這些潛在因素往往會影響幼兒主動閱讀的興趣,或讓一些閱讀能力較弱的幼兒望而生畏。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根據圖畫書的內容,添加一些適宜的音樂或視頻以增添圖畫書的美感或趣味。比如,在科學類圖畫書《蓮花》教學中,教師配上了一段抒情優美的旋律,由于平實的文字有了音樂的襯托。因此營造了豐富的荷塘意境。在看完一遍圖畫書后,幼兒不禁輕呼“好美啊”,產生了“還想再聽一遍”的感覺。又如,在科學類圖畫書《海豚》教學中,教師增加了聲光同步的一小段視頻,藍藍的海水,躍動的海豚,低低的鳴叫,使幼兒如同置身于大海之中,從而充分激發了他們參與閱讀、了解海豚的興趣。
2 增加認知鷹架,幫助幼兒參與科學類圖畫書的閱讀
當幼兒的原有認知經驗與圖畫書中的知識仍有差距,或圖畫書無法最大化地滿足幼兒的認知需求時,我們就在活動設計中增加感知、操作的支架式環節,從而有效縮短了幼兒現有認知水平與教學目標中存在的差距,并激發了幼兒主動探索的興趣。比如,在科學類圖畫書《蓮花》中,教師添加了教具“蓮的一體圖”。將蓮花、蓮葉、蓮藕、蓮蓬等展示在同一畫面上,解決了圖畫書中局部畫面所無法呈現的知識難點。又如,在科學類圖畫書《看一看,猜一猜》教學中,為了讓幼兒進一步感受物體放大的現象和規律,教師讓幼兒玩一玩放大鏡,親身體驗物體經多倍放大后的視覺效果。
3 增加輔助背景,指導幼兒讀懂科學類圖畫書
科學類圖畫書中會出現較多的生詞或專用詞匯,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幼兒的認知需求和原有經驗適當增加淺顯易懂的輔助語言,以幫助幼兒理解和內化。比如,在科學類圖畫書《好吃的水果》教學中,為了幫助小班幼兒理解專用名詞“種子”,教師及時用幼兒所熟知的同義詞“籽”進行補充說明。但在運用輔助語言時,我們不能拋棄科學類圖畫書原有的文字特點,用過于夸張或敘事的語言矯飾其原有的語言面貌,從而使其特有的說明性文字和專業用語的核心價值無法得以體現。
二、“減法”手段
1 減少圖畫書中的部分信息,讓活動設計重點突出
科學類圖畫書中蘊含的知識信息非常豐富,尤其是結構并列的科學類圖畫書會出現較多的專業名詞。為此,我們依據幼兒年齡特點和實際教學需要。對知識內容做一定的取舍。比如,科學類圖畫書《好吃的水果》既呈現了常見及不常見的多種水果,又分析水果的主要結構,還例舉了不同水果的生長地點。對于小班幼兒來說,雖然這些信息都很可貴,但難以在較短的一次集體教學活動內將這些知識全部呈現,因此應選擇其中的部分內容進行探討,這樣話題才能深入,幼兒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內化。
2 減少“教”的痕跡,在閱讀中體現更多的自主性
科學類圖畫書的集體教學不同于以“讀”為主的親子閱讀,更不等同于簡單的知識傳授。我們靈活把握“教”與“學”的尺度,盡量減少“教”的痕跡。通過情境創設等方式調動幼兒閱讀的自主性。比如,在科學類圖畫書《紙真好玩》教學中,教師先呈現書中的幾個紙玩作品,讓幼兒看一看、玩一玩。然后教師選取一幅圖引導幼兒進行閱讀剖析:第一步,先準備合適的紙材料,選取合適的工具。第二步,按圖示進行分步制作。第三步,對標識中“山線”(向外折)、“谷線”(向內折)、“剪”的標識進行重點解讀。在掌握了閱讀技巧之后,讓幼兒自選感興趣的書頁進行制作。從而充分發揮了幼兒在活動中的自主性。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估算的方法,認識估算的必要性。
2、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能解釋估算過程。
3、培養學生估算能力,運用估算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
4、感受算法的多樣化,培養學生求異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學習目標
1、創設情境:(!)出示口答:下面的這些數是最接近哪個整十數。
49最接近()82最接近()68最接近()
11最接近()73最接近()26最接近()
2、出示課本插圖:引導學生找出條件和問題并提出學習目標: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加減法估算,你們想知道哪些問題?
生答師整理:(1)什么是估算?(2)學習怎樣進行估算?
二、互動交流,展示學習成果
1、小組學習交流:
自主解答例題4,可能出現以下答案:
(1)把28看作30,43看作40進行估算100-30-40=30
(2)先算熱水瓶和燒水壺大約花了70元,30+40=70,100-70=30
2、全班展示成果,提出質疑:
(1)還可以怎樣算呢?
(2)全班同學共同總結估算的方法。
三、檢測成效,拓展延伸
1、運用估算的方法各小組完成“做一做”及練習六第1~3題
2、小組內再展示交流。
四、學習反思,總結提高
1、全班展示錯例。
2、分析總結錯因,鞏固提高。
進位加法(湊十法) 思考過程: 例:9 + 5 = 14
列式:9+1=10
10+4=14
退位減法
方法一:
例: - 5 = 9
列式:14-4=10 10-1=9 方法二:
列式:10-5=5 4+5=9 第一步:想拆分,拆第二個加數。 拆出的其中一個數要與第一個加數湊成10。 第二步:將10加上拆出的另一個數。 (拆第一個加數也是可以的,拆第二個加數是便于孩子能對齊著直接看出題目中的哪個數被拆成了哪兩個數,便于檢查。) 思考過程: 第一步:想拆分,拆減數。拆出的其中一個數是被減數的個位數。 被減數減去拆出的其中一個數退到10. 第二步:將10減去拆出的另一個數。 思考過程: 第一步:想拆分,拆被減數。把被減數拆成十和幾。 將10減去題目中的減數。 第二步:將拆出的幾加上第一步的結果。
10以內的加法口訣表
1+ 1= 2
1+ 2= 3 2+ 2= 4
1+ 3= 4 2+ 3= 5 3+ 3= 6
1+ 4= 5 2+ 4= 6 3+ 4= 7 4+ 4= 8
1+ 5= 6 2+ 5= 7 3+ 5= 8 4+ 5= 9 5+ 5=10
1+ 6= 7 2+ 6= 8 3+ 6= 9 4+ 6=10 5+ 6=11 6+ 6=12
1+ 7= 8 2+ 7= 9 3+ 7=10 4+ 7=11 5+ 7=12 6+ 7=13 7+ 7=14
1+ 8= 9 2+ 8=10 3+ 8=11 4+ 8=12 5+ 8=13 6+ 8=14 7+ 8=15 8+ 8=16
1+ 9=10 2+ 9=11 3+ 9=12 4+ 9=13 5+ 9=14 6+ 9=15 7+ 9=16 8+ 9=17 9+ 9=18
20以內的加法口訣表
1+11=12 2+11=13 3+11=14 4+11=15 5+11=16 6+11=17 7+11=18 8+11=19 9+11=20
1+12=13 2+12=14 3+12=15 4+12=16 5+12=17 6+12=18 7+12=19 8+12=20
1+13=14 2+13=15 3+13=16 4+13=17 5+13=18 6+13=19 7+13=20
1+14=15 2+14=16 3+14=17 4+14=18 5+14=19 6+14=20
1+15=16 2+15=17 3+15=18 4+15=19 5+15=20
1+16=17 2+16=18 3+16=19 4+16=20
1+17=18 2+17=19 3+17=20
1+18=19 2+18=20
1+19=20
10以內的減法口訣表
1-1=0
2-1= 1 2-2= 0
3-1= 2 3-2= 1 3-3= 0
4-1= 3 4-2= 2 4-3= 1 4-4= 0
5-1= 4 5-2= 3 5-3= 2 5-4= 1 5-5= 0
6-1= 5 6-2= 4 6-3= 3 6-4= 2 6-5= 1 6-6= 0
7-1= 6 7-2= 5 7-3= 4 7-4= 3 7-5= 2 7-6= 1 7-7= 0
8-1= 7 8-2= 6 8-3= 5 8-4= 4 8-5= 3 8-6= 2 8-7= 1 8-8= 0
9-1= 8 9-2= 7 9-3= 6 9-4= 5 9-5= 4 9-6= 3 9-7= 2 9-8= 1 9-9= 0
10-1=9 10-2=8 10-3=7 10-4=6 10-5=5 10-6=4 10-7=3 10-8=2 10-9=11 10-10=0
20以內減法口訣表
11-1=10 11-2= 9 11-3= 8 11-4= 7 11-5= 6 11-6= 5 11-7= 4 11-8= 3 11-9= 2 11-10=1
12-2=10 12-3= 9 12-4= 8 12-5= 7 12-6= 6 12-7= 5 12-8= 4 12-9= 3 12-10=2
13-3=10 13-4= 9 13-5= 8 13-6= 7 13-7= 6 13-8= 5 13-9= 4 13-10=3
14-4=10 14-5= 9 14-6= 8 14-7= 7 14-8= 6 14-9= 5 14-10=4
15-5=10 15-6= 9 15-7= 8 15-8= 7 15-9= 6 15-10=5
16-6=10 16-7= 9 16-8= 8 16-9= 7 16-10=6
17-7=10 17-8= 9 17-9= 8 17-10=7
18-8=10 18-9= 9 18-10=8
19-9=10 19-10=9
20-10=10
擴展閱讀:
加減法口訣兒歌(一)
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親密,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湊成一雙手。
加減法口訣兒歌(二)
看到9想到1,看到8想到2,
看到7想到3,看到6想到4。
看到大數加小數,先把兩數換位置。
關于加法的教案范文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演示,知道加法的含義;能正確讀出加法算式;初步體會生活中有許多問題要用加法來解決。
2.通過操作、表述,培養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形成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3.體會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教學重點:了解加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能正確觀察現實情境圖,口述題意,列出算式。
教學過程
(一)在情境中理解合并
1.游戲導入
(1)視頻展示(3個同學在做游戲,又來了l個同學。合起來是4個同學)。
教師:請你們認真觀察,把你看到的跟大家說一說。
教師:誰愿意把你看到的和大家說一說?(根據學生發言,相互補充。)
教師規范學生語言:有3個同學在拍球,又來了l個,合起來是4個同學。(讓學生反復說。)
2、動作演示
(3支筆與1支筆,合起來是4支筆的過程)
教師:說說一說你都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和同桌說一說。(提要求)
學生之間相互交流。
教師:你能邊說這幅圖的意思,你能邊說邊用手勢來表示嗎?
3.在操作中理解合并
(1)擺一擺。.(我來說,你來做)
教師:請你先拿出3個圓片,再拿出1個圓片,合起來是4個圓片。
教師:能把你擺的過程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嗎?
(二)揭示加法,在算式中理解合并
教師:剛才我們一起看了同學做游戲的過程、鉛筆的合并過程以及擺圓片的過程。他們都是把兩種物品合并到一起,求一共是多少這樣的問題-------就用加法計算,算式是3+1=4。(板書:3+1=4。)
教師:你會讀這個算式嗎?(如果學生會,讓學生嘗試著讀一讀:3加1等于4)
教師:“+”你認識嗎?表示什么意思?(:加號,表示合并。)
教師:3表示什么意思?(3個學生,3個紅氣球,3個圓片。)
教師:l表示什么意思?(1個學生,l個藍氣球,l個圓片)
教師:(如:3+1=4表示把3支鉛筆和1支鉛筆,合并到一起,是4支鉛筆。)誰能像我這樣說。
誰能像老師這樣說說這幅圖的意思?
(三)鞏固練習
1.看圖說說算式表示的意思。(做一做第一題)
教師:說一說,你都看到了什么?
教師:1+2=3表示什么意思?(1個女同學和2個男同學在折紙鶴,合起來是3個同學。
教師:在這幅圖中,你還能找到l+2=3的意思嗎?(同學們折了1只藍紙鶴,2只黃紙鶴,合起來是3只紙鶴。)
2.講故事,挑圖片
教師:剛才同學們說得很好!為了獎勵同學們,我們來做個小游戲。老師先給你們講個故事,他說的是一張卡片的是故事,請你快速的從算式中找出那一張。
①教師:樹上有3只松鼠,又來了2只,合起來一共有5只松鼠。想一想,從中你能找到哪個算式?
教師:請你把找到的算式大聲地說出來。
教師:誰來說說你找到的這個算式是什么意思?
②教師:周末,老師去公園。發現在停車場里有4輛汽車,這時候又開來了1輛汽車,現在停車場里一共有5輛汽車了!
(四)全課總結
教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什么?
(五)布置作業
教師:在你的生活中,你遇到過把兩部分合并起來的事,你知道該用什么符號把他們表示出來嗎?
2+2=4請你根據算式編出一個數學小故事,并把你的小故事畫成一幅畫。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