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02
這是初一數學優秀教學案例,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1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掌握同分母和異分母的分式加減法法則.熟練地進行同分母和異分母的分式加減法的運算. 通過學生的觀察、猜想、類比等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初步學會從數學角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實踐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類比思想經歷探索同分母和異分母的分式加減法法則過程。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獨立思考的思維方式和轉化的數學思想。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學習過程中,體驗獲得成功的快樂,克服困難,建立自信心,養成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會利用事物之間的類比性解決問題。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2學情分析
本節是在分式和分式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進行分式的運算的學習,上一節已經學習了分式的乘除運算,本節進行分式的加減運算,學生已有一定的分數運算的知識基礎和運算能力。類比學習歸納結論可以完成。
3重點難點
重點:熟練地進行同分母、異分母的分式加減法的運算.
難點:準確熟練地進行異分母的分式加減法的運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 際問題。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15.2.2分式的加減
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教師組織上課:自我介紹鼓勵學生。
出示問題1
(問題1 )甲工程隊完成一項工程需n 天,乙工程隊要比甲隊多用3天才能完成這項工程,兩隊共同工作一天完成這項工程的幾分之幾?
解:甲工程隊一天完成這項工程的
乙工程隊一天完成這項工程的
兩隊共同工作一天完成這項工程的
(問題2)
2009年、2010年、2011年某地的森林面積(單位:km2)分別是 s1 s2 s3,20011年和2010年相比,森林面積增長率提高了多少?
2011年森林面積增長率是
2010年森林面積增長率是
2011年與2010年相比,森林面積增長率提高了
預習教材140頁回答問題(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交流)
活動2【講授】15.2.2分式的加減
二觀察類比 探究新知
1.觀察下列分數加減運算的式子
想一想:以上運算用到什么運算法則?請你寫出。
2.類比分數的加減運算,猜一猜,下列分式的運算結果等于什么?
?
3通過上述的運算你能否歸納出分式的加減法法則?
(組織學生積極探索,小組合作探究。)
同分母分式加減法法則:
異分母分式加減法法則:
4做游戲
八張卡片上分別寫著 分式
⑴ ?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⑻ ?
你能找出與自己運算結果相同的好朋友嗎?
活動3【活動】15.2.2分式的加減
三典例學習 提高認知
典型例題
活動4【測試】15.2.2分式的加減
四本節檢測 達成目標
本節檢測題(注重基礎訓練)
一判斷題:(細心看一看)
二選擇題(精心選一選)
活動5【活動】15.2.2分式的加減
五本課小結 強化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組織學生從知識技能、數學思想方法,情感態度等方面來說。)
活動6【作業】15.2.2分式的加減
六課外鞏固 深化目標
1必做題 (1) (2 )
2選做題 (1)
(2)
15.2 分式的運算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15.2 分式的運算
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15.2.2分式的加減
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教師組織上課:自我介紹鼓勵學生。
出示問題1
(問題1 )甲工程隊完成一項工程需n 天,乙工程隊要比甲隊多用3天才能完成這項工程,兩隊共同工作一天完成這項工程的幾分之幾?
解:甲工程隊一天完成這項工程的
乙工程隊一天完成這項工程的
兩隊共同工作一天完成這項工程的
(問題2)
2009年、2010年、2011年某地的森林面積(單位:km2)分別是 s1 s2 s3,20011年和2010年相比,森林面積增長率提高了多少?
2011年森林面積增長率是
2010年森林面積增長率是
2011年與2010年相比,森林面積增長率提高了
預習教材140頁回答問題(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交流)
活動2【講授】15.2.2分式的加減
二觀察類比 探究新知
1.觀察下列分數加減運算的式子
想一想:以上運算用到什么運算法則?請你寫出。
2.類比分數的加減運算,猜一猜,下列分式的運算結果等于什么?
?
3通過上述的運算你能否歸納出分式的加減法法則?
(組織學生積極探索,小組合作探究。)
同分母分式加減法法則:
異分母分式加減法法則:
4做游戲
八張卡片上分別寫著 分式
⑴ ?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⑻ ?
你能找出與自己運算結果相同的好朋友嗎?
活動3【活動】15.2.2分式的加減
三典例學習 提高認知
典型例題
活動4【測試】15.2.2分式的加減
四本節檢測 達成目標
本節檢測題(注重基礎訓練)
一判斷題:(細心看一看)
二選擇題(精心選一選)
活動5【活動】15.2.2分式的加減
五本課小結 強化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組織學生從知識技能、數學思想方法,情感態度等方面來說。)
活動6【作業】15.2.2分式的加減
六課外鞏固 深化目標
【考點透視】
1.了解分式的概念,能求出分式值為零時字母的值,知道分式無意義的條件
2.會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質進行約分和通分,會進行分式的加、減、乘、除及混合運算與分式的化簡求值。 3.能正確求出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根,能結合實例解釋解分式時產生增根的原因,能結合現實情境列分式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知識梳理】
1.分式的概念:分式: 2.弄清分式有意義,無意義和值為零的條件
分式有意義的條件是分母不為零;無意義的條件是分母為零;值為零的條件是分子為零且分母不為零,弄懂這幾個條件是做分式題很重要的一點.
3.分式基本性質的.靈活應用
分式的基本性質:
分式的約分: 分式的通分: 最簡公分母: (注意: 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質熟練進行約分和通分,這是分式運算的基礎,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質時,要注意分子、分母同乘以和除以不為零的整式.) 4.分式的運算
(1)分式的加減法法則
(2)分式的乘除法法則 (3)分式的乘方
(4)分式的混合運算
分式的四則運算主要出現在化簡中,與通分、約分、分式的基本性質聯合,要保證最后結果為最簡分式.
5. 分式方程
(1)解分式方程:步驟 (2)列分式方程解應用題
6. 條件分式求值的常用技巧 (1)參數法:當已知條件形如化簡的分式時,通常設代入所求代數式。 (2)整體代換法 像已知把1x?
1x?1y?3,求
2x?3xy?2yx?2xy?y
xa?yb?xazc?yb?zc
,所要求值的代數式是一個含x、y、z、a、b、c而又不易
?k(k就是我們常說的參數),然后將其變形為x?ka,y?kb,z?kc
的值這樣的問題, 合化
簡
所求
代
數式
?
已1y
知條件變換成適的形式
?
,如35
把
?3化為x?y??3xy,代入
2x?3xy?2yx?2xy?y
中,得
(2x?y)?3xy(x?y)?2xy
?6xy?3xy?3xy?2xy
,這樣就
達到整體代入、化簡求值的目的。 7.裂項法
裂項法即把一項化為兩項,使計算得以順利進行。 常用裂項有:
1n?(n?1)
?1n?
1
;
1
?1(
1
?
12n?1
).
n?1(2n?1)(2n?1)22n?1
【考題例析】
1.識別分式的概念
例1. ( 2011重慶江津)下列式子是分式的是( ) A.
x2
B.
xx?1
C.
x2
?y D.
x3
例2、如果分式
|x|-1x?3x?2
2
的值為零,那么x等于( )
A.-1 B.1 C.-1或1 D.1或2 例3. (2011浙江杭州)已知分式
x?3x?5x?a
2
,當x=2時,分式無意義,則a= ,當a
時,使分式無意義的x的值共有 個. 2.分式的基本性質的識別 例2、下列各式與
x?yx?y
相等的是( )
A.
(x?y)?5(x?y)?5
; B.
2x?y2x?y
; C.
(x?y)x?y
2
2
2
(x?y) D.
x?yx?y
2
222
點評:分式的基本性質是一切分式運算的基礎,分子與分母只能同乘以(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零的整式,而不能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整式.
3.化簡求值題 例3、(1)已知a+
1a
=5, (2)已知
x?4x?3x?1
x
2
2
=0,
則
a?a?1
a
2
42
=________. 先化簡后求
m?nmn
2
2
x?3
?
93?x
的值.
例4. (2011 江蘇南通,)設m>n>0,m+n=4mn,則A.
1m
22
的值等于
D. 3
2
例5. (2011 四川樂山)若m為正實數,且m?4.分式方程的解法及應用 解下列分式方程: 例1.(1)
xx?2
?
6x?2
?3,則m?
1m
2
?1 (2)
2x?1
?
3x?1
?
6x?1
2
例2.用換元法解方程x2?
1x
2
?x?
1x
?4,可設y?x?
1x
,則原方程可化為關于y的方程
是 . 【鞏固練習】 一.選擇題 1、函數y=
1x?1
2
中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是( ).A.x≠-1 B.x>-1 C.x≠1 D.x≠0
2、若分式
x?9x?4x?3a
b
2
2
的值為零,則x的值為( ).A.3 B.3或-3 C.-3 D.0
3、化簡
a?b
?
a(a?b)
的結果是( ).A.
a?ba
B.
a?ba
C.
b?aa
D.a+b
4、當分式
|x|?3x?3
2
的值為零時,x的值為( ).A.0 B.3 C.-3 D.±3
mm?3
mm?3
mm?3
m3?m
5、化簡
m?3m9?m
2
的結果是( )A. B.- C. D.
6、 將分式
xyx?y
中的x,y都擴大2倍,分式的值 ( )
A.擴大4倍 B.擴大2倍 C.不變 D.縮小2 7、化簡 A.
12m?9
2
2
+
2m?3
的結果是( )
2m?3
m?6m?9
B. C.
2m?3
D.
2m?9m?9
2
二.解答題 1.計算:
3.化簡:(
4.(2011重慶江津)先化簡,再求值:
【中考鏈接】
11?x
?
x1?x
. .先化簡,再求值:
x?1x?1
2
+x(1+
1x
),其中
-1.
aa?1
?
2a?1
1
)÷(1-
1a?1
). 4.化簡:m+n-
(m?n)m?n
2
.
x?1x?2
2
?(
1x?2
?1),其中x?
13
·
1.(2010.濰坊中考)分式方程
xx?5
?
x?4x?6
的解是_________.
2.(2011江蘇泰州)(a﹣b﹢
b
2
a?ba?ba
)?
a?ba
2ab?b
a
2
3. ((2011山東濟寧)計算:
?(a?)
ab
ba
4.(2011·山西)已知a-6a+9與│b-1│互為相反數,則式子(
1x
1y
66x?3
2
?)÷(a+b)的值為____.
5.(2011·天津)已知
?,則分式
60x
2x?3xy?2yx?2xy?y
的值為________.
6. (2012.濰坊)方程?
a
2
?0的根是 .
7、(2012吳中區一模)化簡 (A)
1a?1
a?1
?a?1的結果是( )
(B)-
1a?1
(C)
3a?1
2a?1a?1
(D)
2
a?a?1a?1
2
8. (2012.遼寧營口市)先化簡: 作為a的值代入求值.
9.(2011.呼和浩特)若
Ax?5
?
Bx?2
(?a?1)?
a?4a?4
a?1
,并從0,?1,2中選一個合適的數
?
5x?4x?3x?10
2
,試求A、B的值.
10.(2011·廣東)如圖1-16-1小明家、王老師家、學校在同一條路上,小明家到王老師家的路程為3km,王老師家到學校的路程為0.5km,由于小明的父母戰斗在抗“非典”第一線,為了使他能按照到校,王老師每天騎自行車接小明上學.?已知王老師騎自行車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3倍,每天比平時步行上班多用了20min,問王老師的步行速度及騎自行車速度各是多少?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更加深入理解分式方程的意義,會按一般步驟解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2、使學生檢驗解的原因,知道解分式方程須驗根并掌握驗根的方法 重點難點: 1. 了解分式方程必須驗根的原因; 2.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問題:小明和小亮進行百米賽跑,當小明達到終點時,小亮離終點還有5米,如果小明比小亮每秒多跑0.35米,你知道小明百米跑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嗎? 輪船在水中順水航行80千米所需的時間和逆水航行60千米所需時間相同,已知水流速度是3千米/時,求船在靜水中的速度。 分析:設船在靜水中的速度為x千米/時, (1)輪船順流航行速度為
千米/時,逆流航行速度為 千米/時。 (2)順流航行80千米所用時間為
小時。 (3)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時間為
小時, (4)根據題意可列方程
。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議一議:方程 特征:含分式,并且分母中含未知數——分式方程。 想一想: 是不是分式方程?
歸納:確定是不是分式方程,主要是看是否符合分式方程的概念,方程中含有分式,并且分母中含有未知數,像這樣的方程才屬于分式方程。 做一做:在方程:(1) (2) (3) (4) 中,是分式方程的有
。 討論:怎樣解方程 回顧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題步驟,得出去分母,化分式方程為整式方程。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例1、解方程: (1) +1 分析:解分式方程的關鍵是去分母,首先要找出各分式的最簡公分母,再在方程左右兩邊乘以最簡公分母,化為整式方程求解。 解:方程兩邊同乘 -1,得 +1=-( -3)+( -1) 解這個整式方程,得 =1 當 =1時,原分式方程的分母為0.這說明 =1不是原分式方程的根(或解)。我們把這樣的'根叫做方程的增根此時原分式方程無解。所以解分式方程必須進行驗根。 (2) 解:方程兩邊同乘 +2,得 2-(2- )=3( +2) 解這個整式方程,得 =-3 檢驗:當 =-3時, +2≠0. 所以 =-3是原方程的根。
想一想:增根:兩個因素必須同時滿足:(1)使得分式分母中有因式為0 (2)增根一定是分式方程去分母后所的整式方程的解。 例2: 已知關于x的方程 有增根,求m。 分析:若有增根肯定是 =3,所以,去分母后,把 =3代入所得的整式方程,就求出m的值了。詳解略 例3:如果分式方程 無解,求m。 分析:若方程無解,只能是有增根 =-1,所以,去分母后,把 =-1代入所得的整式方程,就求出m的值了。詳解略 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
解分式方程的過程,實質上是將方程兩邊同乘以一個整式(最簡公分母),把分式方程轉化為整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時,方程兩邊同乘以最簡公分母時,最簡公分母有可能為0,這樣就產生了增根,因此分式方程一定要驗根。
增根應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其值應使最簡公分母為0,二是其值應是去分母后所的整式方程的根。 五、課堂跟蹤反饋: 106頁練習1、2 六、作業: . 106頁習題1、(2)(3)(4),2 修改建議 教學反思
一、學習內容分析
分式是在整式后對代數式的進一步研究,是對分數的進一步抽象.這是本章的起始課,是整章的理論基礎.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分數、整式的運算以及因式分解等知識,而本節課的學習將為后來學習分式的基本性質、運算、解分式方程奠定基礎.
二、教材的處理
本節內容分為兩個課時,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分式的基本性質”與“分式約分”之間的密切關系,本節課沒有講授“分式的基本性質”,而是將其與“約分”相結合,放在了第二課時.第一課時以“分式表示兩個整式的商”這條主線,添加了分式的值為正(負)數這部分內容,使對于分式值的研究完整化,使學生初步形成對分式值的認知體系.
三、學情分析
在數的范疇內,學生已經學習了“整數”和“分數”,在代數式中,學習了“整式”,在本節課學生將類比數的學習歷程,理解和認識分式的相關性質.學生已經了解了除法運算及其相關性質,以除法相關知識為抓手,研究分式問題。
四、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1. 理解分式的概念,能夠分辨一個代數式是否為分式;
2. 掌握分式有意義、無意義和值為0、正數、負數的條件,并能夠運用;
3. 通過探究分式的相關性質,把除法的、有理數和除法法則等知識融會貫通,使知識系統化.
教學重點:分式的概念以及分式有意義、無意義、值為0的條件;
教學難點:分式的值為正數、負數的條件以及建立所學知識之間關聯.
五、教學過程
(一) 溫故知新,揭示概念
1. “溫故”——根據實際意義列代數式,
(1)已知A車的速度為n km/h,B車比A車每小時多行20km,
①A車2小時行駛 km,B車2小時行駛 km.
②如果甲、乙兩地之間的路程為m km.那么從甲地到乙地,A車和B車所用的時間各 、 .
(2)期中考試,小明語、數、英三科的成績分別為80分,a分,則他兩科的平均分為 .
*(3)圓的周長為C,則圓的直徑為 .
(3)把上面所得的式子按“已學”和“未學”進行分類,指出其中所含有“整式”.
設計意圖:課本“做一做”中所列出的式子可以清楚地表明分式的特征——表示整式之間的除法運算,且分母當中含有字母,所以本環節選用“做一做”并進行了適當地改動,以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為背景,抽象分式的概念,體會分式是刻畫數量關系的一類代數式.
操作注意事項:學生按已學和未學分類時,回顧關于“式”的知識體系,緊抓式是用運算來描述這一特征,并板書。回憶代數式、整式、單項式、多項式的概念,重點強調以下幾點:
(1)代數式是用運算符號把數字和字母連接起來所得的式子;
(2)單項式是數字與字母的乘積;
(3)多項式是單項式的和.
對比“整數”和“分數”,指出本節課所學代數式的名稱與“整式”相對,與“分數”類似,叫做“分式”.
設計意圖:數學學習具有明顯的前后關聯性,學習任何一個知識點,要首先讓學生明白這個知識點在他的知識框架中處于什么地位,與前面所學的知識有何聯系,所以本節課設計了這個環節,讓學生明晰“分式”這一節的地位,使學生更加系統地完善“代數式”的概念.
2. “知新”——揭示“分式”的概念;
從運算的角度分析上面所得的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數式,它們表示兩個整式相 (填“加、減、乘、除”),這樣的代數式就稱為分式.
歸納總結:一般地,我們把形如 的代數式稱為分式,其中A、B表示兩個整式,且B中必須含有字母。由此可見,分式是兩個整式的 (填“和、差、積或商”).
預習自測:判斷下列分式是整式還是分式(填序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
整式: ,分式
設計意圖:抓住“代數式”概念中用“運算符號”連接數字和字母這是關鍵點,提示分式的本質是“除法”運算,為學習分式有意義、無意義、值的各類情況埋下伏筆.
(二) 自主探究——分式有意義、無意義和值為0
開放性問題:分式就是整式與整式之間做除法運算,那么,關于除法運算,你有哪些記憶猶新的知識呢?說一說,跟同學交流一下。
教學預設:學生可能回憶起,除數不為0,0除以任何一個非零數都等于0,整除,兩數相除,同號得正,異號得負,除以一個非零數等于乘以這個數的倒數等等。
設計意圖:尋找新舊知識的連接點,讓新知識生長于舊知識之上。
以 為例,
1.依據“除數不能為0”,分別討論這些分式什么時候有意義?什么時候沒有意義?
總結歸納:對于分式 ,當 時,分式有意義;當 時,分式沒有意義.
2. 依據“0除以任何一個非零數都等于0”,討論“當x取什么值時,分式的值為0”。
總結歸納:對于分式 ,當 時,分式的值為0.
設計意圖:抓住“分式表示兩個整式相除”,根據除法的意義——除數不能為0,得到分式有意義和沒有意義的條件,再根據“0除以任何非0數都得0”推導出分式值為0的條件,這樣把新知識完全植根于舊知識當中,讓學生找到了自己知識的生長點,以舊推新,體會數學學習的內存規律性.
操作注意事項:根據學生的理解程度以及時間進度,對以上題目適當變式,如:改變分子,讓學生觀察對分式有(無)意義是否有影響;改變分母中的數字或符號,再次讓學生解答;改變最后一個分式分母中的符號,變為x2+1,讓學生討論等等。
(三) 拓展提升——分式的值為正數或負數
1. 依據“兩數相除,同號得正,異號得負”,討論“當x取什么值時,分式的值為正數”和“當x取什么值時,分式的值為負數”。
歸納總結:對于分式 ,當 時,分式的值為正數;當 時值為負數.
設計意圖:繼續以“分式表示兩個整式的商”為線索,結合有理數除法的法則,較為容易地解決本節課的難點,運用不等式組解決此類問題,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綜合運用以及之間的相互聯系.
操作注意事項:所給的四個例子中,不存在化為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類型,抓住這個契機,讓學生對題目進行變式,增強學生對題目的理解。
(四)課堂小結
填寫思維導圖,完成本節課的小結:
(五)布置作業:根據除法的相關知識,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自己試著寫一寫,并解答。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