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17
這是五年級下冊圖形的旋轉教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圖形的旋轉是繼平移、軸對稱之后的又一種圖形基本變換,是義務教育階段
數學課程標準中圖形變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材中從學生實際接觸、觀察到的一些現象出發,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從實踐到理論,再用理論檢驗實踐,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認識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旋轉特點的事物,進而探索其性質,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樹立運動變化觀點的良好素材。同時“圖形的旋轉”是一個重要的基礎知識,隱含著重要的變換思想,它不僅為本章后續學習對稱圖形、中心對稱圖形做好準備,而且也為今后學習“圓”的知識內容做好鋪墊。
二.學情分析
認知分析:學生已學了平移、軸對稱這兩種圖形基本變換,有了一定的變換思想。
能力分析:初三學生已經有一定的觀察、抽象和分析能力,他們能由簡單的物體運動中抽象出幾何圖形的變換,但思維的嚴謹性、抽象性仍相對薄弱。
情感與學習風格分析:他們喜歡學習生動活潑的內容,并樂于用自己的方式去學習,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用自己的雙手來操作,用自己的語言來交流、表達,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
三、教學目標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數學教學應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學生的能力培養為主,同時從知識教學、技能訓練等方面,根據《新課程》對本節課內容的要求及本節課的學習結果類型,針對學生的一般性認知規律及學生個性品質發展的需要,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
(1)了解生活中旋轉現象的廣泛存在;
(2)掌握旋轉的有關概念,理解旋轉變換也是圖形的一種基本變換;
(3)會找出旋轉前后圖形中的對應點、對應線段、對應角、旋轉中心、旋
轉角;
(4)理解圖形的旋轉變換是由旋轉中心、旋轉角和旋轉方向所決定的,探索和發現旋轉后圖形上的每一點都繞著旋轉中心轉動了相同的角度,但圖形的形狀和大小都沒有變化;
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操作、交流、歸納等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探究問題的能力以及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經歷探索圖形在旋轉變換中的變化情況的過程,體會旋轉變換對研究圖形變化的重要性。
情感目標
經歷對生活中旋轉圖形的觀察、討論、實踐操作,使學生充分感知數學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情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活動,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于本節課數學知識技能相對簡單,而數學思想方法與旋轉變換的文化內涵十分豐富,本節課將強化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兩方面目標的落實與滲透。
四、重點與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旋轉的有關概念及性質。
難點是概念的形成過程與性質的探究過程。
五、教法與學法
按照學生認知規律,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數學活動為主線”的指導思想,采用以實驗觀察法為主,直觀演示法為輔的教學方法。
根據學法指導自主性和差異性原則,讓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歸納——應用”的實踐探索中,自主參與知識的產生、發展、形成與應用的過程。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主動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等活動來構建與此相關的知識經驗,使學生掌握知識,從而達到知識的運用。遵循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的宗旨,本節課采用“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拓展問題,指導學生用觀察、抽象、自主探究為主、合作交流為輔的方法進行學習。
六.設計理念:
在設計時,遵循兩個原則。
(1)樹立發展學生為本的思想,通過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有利于學生主體精神,創新能力健康發展的寬松的教學環境,提供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親身參與概念的形成過程與性質的探究過程;
(2)堅持協同創新原則,把教材創新、教法創新及學法創新有機地統一起來。
首先是教材創新,新課標下的教材執行賦予教師更大的創新空間。
a) 利用生活中方方面面豐富的旋轉圖形,或利用旋轉原理的生活工具來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議論、觀察、分析、歸納來完成旋轉概念的形成過程,以及在實驗操作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究旋轉的性質;
b) 重新編排例、習題。在完成旋轉的概念及性質后,引導學生進行有趣的習題練習,讓學生體會學習的樂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悅;
c) 其次是教法創新。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既有啟發式、發現法的教學方法,又有探究式及情感教學法。
最后是學法創新。
a) 樂學。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在問題的引導下,讓學生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觀察、分析、歸納來獲取知識,有意識地創造學生感興趣的氛圍,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成為學習的主人;
b) 善用。
七.教具與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撲克牌,三角板、圓規、鉛筆等。
八.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知
揭示概念的產生背景
現代教學認為,在正式進行發現過程前要讓學生對探索的目標,意義認識得
十分明確,并從內心產生巨大的動力,做好探索的物質和精神準備.
情景創設:
1、用課件顯示現實生活中部分物體的旋轉現象。
2、播放圖形的平移,軸對稱的動畫,讓學生意識到將要學的旋轉也是一種圖形變換。
我們看到了許多轉動的物體,其實,我們就生活在一個處處能見到旋轉現象的世界中。這節課就由班老師與大家一起學習《23.1圖形的旋轉》板書課題。
3、出示目標:讓學生帶著目標去參與學習。
(二)探索新知,形成概念
1.向學生展示有關的圖片:(讓我們繼續觀察)
(1) 大風車葉片
(2蕩秋千
(3)風扇的葉片
(4)時鐘上的秒針在不停的轉動;(并介紹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
(5)汽車上的雨刮器
大風車
u=1946238861,1169909399&gp=3
電風扇1
通過這些畫面的展示
(1) 切身感受到我們身邊除了平移、軸對稱變換等圖形變換之外,生產、生活中廣泛存在著轉動現象,從而產生對這種變換進一步探究的強烈欲望;
(2) 為本節課探究問題作好鋪墊。
情景問題:
這些情景中的轉動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和討論,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這些轉動的共同特征,初步感受轉動的本質是繞著某一點,旋轉一定的角度這兩點。
2.建立旋轉的概念
(1)試一試,請同學們嘗試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以下旋轉.
問題:上圖中小球的轉動由位置A轉到B,它繞著哪一個點轉動?沿著什么方向(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了多少角度?
·
在同一平面內,點A繞著定點O順時針旋轉45度得到點B;
在同一平面內,線段AB繞著定點O旋轉某一角度得到線段CD;
觀察了上面圖形的運動后,引導學生進入本課第一個學習目標:
圖形旋轉的概念;
本環節學生先獨立嘗試,再同學之間討論交流、總結,在此過程中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同時讓學生體會到合作交流的必要性,隨后,給出旋轉的定義:
像這樣,把一個平面圖形繞著平面內某一點O轉動一個角度的圖形變換叫做旋轉(rotation).點O叫做旋轉中心,轉動的角叫做旋轉角。
重點突出旋轉的三個要素:旋轉中心、旋轉方向和旋轉角度。
回歸生活 感受旋轉:舉出一些現實生活中旋轉的實例,并指出旋轉中心和旋轉角.(典型且老師未說的例子)
小練習:下列現象中屬于旋轉的有 個。①地下水位逐年下降;②滑雪運動員在雪地上滑行;③方向盤的轉動;④水龍頭開關的轉動;⑤鐘擺的運動;⑥蕩秋千運動.
(2)情景問題:
△OAB圍繞O點旋轉到△OA′B′的位置,找出下列圖形旋轉的旋轉中心、
旋轉方向、旋轉角.
設計意圖:為學生進入本節課的第二個學習目標。①點明圖形旋轉中對應點、對應線段及對應角的概念;②讓學生及時鞏固并理解旋轉及其相關概念,并為下面探究旋轉的性質作好物質與精神上的準備。
本環節教學中,教師及時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進度,碰到學生中的普遍性問題,在進行適當的探討后,利用談話討論的形式進行解決。
3.應用旋轉的概念解決問題
這一環節讓學生進行問題的研究與解答,培養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及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ABC是等邊三角形,D是BC邊上的一點,△ABD經過旋轉后到達△ACE的位置 。
(1)旋轉中心是哪一點?
(2)旋轉了多少度?
(3)如果M是AB上中點,么經過上述的旋轉后,M到了什么位置?
設計意圖:
① 及時鞏固新知,使每個學生都有收獲;
② 感受成功的喜悅,肯定探索活動的意義。
(三)實踐操作,再探新知
做一做:(用撲克牌替代硬紙板,兩人一組合作)
如圖,在硬紙板上,挖出一個三角形ABC,再挖
一個小洞O作為旋轉中心,硬紙板下面放一張白
紙。先在紙上描出這個挖掉的三角形圖案
(△ABC),然后圍繞旋轉中心轉動硬紙板,再
描出這個挖掉的三角形(△DEF),移開硬紙板。
問題:請指出旋轉中心和各對應點,哪一個角是旋轉角?
1.從我們看到的旋轉現象以及你所完成的實驗中,你認為旋轉主要因素是什么?
2.在圖形的旋轉過程中,哪些發生了改變?哪些沒有發生改變?
圖形的位置 圖形的形狀和大小
量一量線段OA與線段OD的關系怎樣(這里包括數量關系和位置關系),線段OB和OE,OC和OF呢?AB與DE呢?
3.你能通過度量角的方法得出旋轉角度嗎?你準備度量哪個角?
設計意圖:課件演示及學生的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探究問題的能力,以及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充分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同時以問題為導引,逐步對旋轉的性質進行探究,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
操作方式:
本環節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利用度量等方法發現規律。教師提供給學生動態的旋轉圖形,進行指導并參與討論交流,而后歸納出旋轉的特征。
1.旋轉前后的圖形全等;
2.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相等;
3.對應點與旋轉中心連線段的夾角等于旋轉角。
(四)鞏固新知,形成技能
圖片1-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層層遞進,逐步形成技能。
例題講解:
1.如圖,E是正方形ABCD中CD邊上任意一點,以點A為中心,把△ADE順時針旋轉90°,畫出旋轉后的圖形。
分析:關鍵是確定△ADE三個頂點的對應點,即它們旋轉后的圖形。
想一想:有幾種確定F點位置的做法?
拓展:(1)、點M是AD的中點,經上述旋轉后,點M到什么位置?
(2)、若正方形ABCD的邊長是2,
①則點M在旋轉時經過的路徑長是多少?
② 求四邊形AFCE的面積。
鞏固練習:1.如圖,小明坐在秋千上,秋千旋轉了80°.請在圖中小明身上任意選一點P,利用旋轉性質,標出點P的對應點.
2.如圖正方形CDEF旋轉后能與正方形ABCD重合,若O是CD的中點那么圖形上可以作為旋轉中心的點是_________
3.如圖,△ABC為等邊三角形,D是△ABC內一點,若將△ABD經過旋轉后到△ACP位置,則旋轉中心是__________,旋轉角等于_________度,△ADP是___________三角形.
4.如圖E是正方形ABCD內一點,將△ABE繞點B順時針方向旋轉到△CBF,其中EB=3cm,則BF=_____cm ,∠EBF=______
提高練習:如圖,在正方形ABCD中,E是CB延長線上一點, △ABE經過旋轉后得到△ADF,請按圖回答:
(1)旋轉中心是哪一點?
(2)旋轉角是多少度?
(3)∠EAF等于多少度?
(4)經過旋轉,點B與點E分別轉到什么位置?
(5)若點G是線段BE的中點,經過旋轉后,點G轉到了什么位置?請在圖形上作出. (6)連結EF,請判斷△AEF的形狀.
(7)試判斷四邊形ABCD與AFCE面積的大小關系.
(五)回顧反思,深化提高
利用提問、解說形式,師生共同進行小結。
學生小結:自主小結和交流知識學習的收獲,過程經歷的感受,數學思想的感悟,學習方法的體會等,或提出疑問進行討論;
教師小結:幫助學生整理所學知識,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探究學習的過程和方法,領會數學的思想。
小結注重知識和方法兩方面,學生可能只注重于知識小結而忽略了方法的總結,在方法小結時,需要教師的合作幫助,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數學的方法和習慣。
(六)分層作業,促進發展
最后布置作業,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為了更好的因材施教,我準備了兩部分作業:必做題和探究題。
必做題:
課本P59題第1、2、3題
探究題:典中點P60《圖形的旋轉》(第1課時)
九.教學設計說明
我按以下思路設計本課:
以觀察為起點,以問題為主線,以培養能力為核心的宗旨;遵照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遵循特殊到一般,具體到抽象,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認知規律。
教學過程突出以下構想:
(1) 創設情景,引人入勝
首先播放一組生活中熟悉的體現運動變化的畫面,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為
新課的開展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同時培養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觀察生活,思考問題的能力。
(2) 過程凸現,緊扣重點
旋轉概念的形成過程及旋轉性質得到的過程是本節的重點,所以本節突出
概念形成過程和性質探究過程的教學,首先列舉學生熟悉的例子,從生活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本質,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后歸納,然后提出注意問題,幫助學生把握概念的本質特征,再引導學生運用概念并及時反饋。同時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著意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引導學生從運動、變化的角度看問題,向學生滲透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3) 動態顯現,化難為易
教學活動中有聲、有色、有動感的畫面,不僅叩開學生思維之門,也打開
了他們的心靈之窗,使他們在欣賞、享受中,在美的熏陶中主動的、輕松愉快的獲得新知。
(4) 例子展現,多方滲透
為了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通俗易懂,本節列舉了大量生活中的例子,
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也增強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2.通過觀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過程,獨立探究、增強空間觀念。
3.讓學生體會圖形變換在生活中的應用,利用圖形變換進行圖案設計,感受圖案帶來的美感和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旋轉現象的特征和性質。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旋轉現象的特征和性質。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教師用課件演示:
?。?)鐘表的轉動;
?。?)風車的轉動。
提問:觀察課件的演示,你看到了什么?
學生在交流匯報時可能會說出
(1)鐘表上的指針和風車都在轉動;
?。?)鐘表上的指針和風車都是繞著一點轉動;
(3)鐘表上的指針沿著順時針方向轉動,風車沿著逆時針方向轉動。
教師:像鐘表上指針和風車都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轉動的這種現象就是旋轉。(板書課題:圖形的旋轉變換)
2.提問:旋轉現象有幾種情況?
生回答后板書。
3.師: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見到過旋轉現象?學生自己舉例說一說。
二、新課講授
出示課本第83頁例題1的鐘面。
?。?)觀察,描述旋轉現象。
觀察:出示動畫(指針從12指向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指針的旋轉過程。
提問:誰能用一句話完整地描述一下剛才的這個旋轉過程?
?。ń處熞龑W生敘述完整)
觀察:出示動畫(指針從1指向3)。
提問:這次指針又是如何旋轉的?
觀察:出示動畫(指針從3指向6)。同桌互相說一說指針又是如何旋轉的?
提問:如果指針從“6”繼續繞點O順時針旋轉180°會指向幾呢?
?。?)教師:根據我們剛才描述的旋轉現象,想想看,要想把一個旋轉現象描述清楚,應該從哪些方面去說明?
小結:要把一個旋轉現象描述清楚,不僅要說清楚是什么在旋轉,運動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說清楚旋轉圍繞的點,方向以及角度。
四、課堂練習
完成課本第85頁練習二十一的第1~3題。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活動,我們知道要把一個旋轉現象描述清楚,不僅要說清楚是什么在旋轉,運動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說清楚旋轉圍繞的點,方向以及角度。
教學板書:
旋轉
順時針旋轉
逆時針旋轉
相對應的點到O點的距離都相等。
旋轉是第一單元《圖形的變換》中的內容,旋轉的現象在生活中處處可以見到,如:鐘表表針、風車、電風扇、行走的車輪的旋轉等,讓學生認識它們是怎樣按照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的,明確旋轉的含義,探索圖形的特征和性質。所以在教學中,我不僅是讓學生初步認識旋轉,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把這種數學思想滲透到生活中去,把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使學生真正認識旋轉的實質。同時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旋轉的圖形,特別注意培養學生觀察和思考的能力和興趣。
在這堂課教學中,我設計了玩一玩、看一看、畫一畫、剪一剪、擺一擺等大量的操作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圖形的性質和變換,發展空間觀念。上課伊始,我抓住學生愛玩的興趣愛好,把風車發放到每個小組里,讓他們邊玩邊回答問題;其次,出示鐘表,讓學生看一看鐘表的指針,獨立思考描述出“指針從12到1是怎樣旋轉的”,再通過交流,使學生弄清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的含義。再次,運用三角形在方格紙上擺一擺,變一變,轉一轉,說一說是如何旋轉的,這樣使學生感到既輕松又愉快地學到應有的知識,體會到了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也輕松地完成了自己的教學任務,這種實物化的教學方法,不但能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而且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很自然地把學生引向深層次的探索。這樣就逐步引導學生從感知到認識,由淺入深,環環相扣,既學到了應有的知識,也學會了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本節課就旋轉概念的表述來說,學生對旋轉角度的表述不夠準確,畫旋轉后的圖形也找不準方向,以后還需加強這兩個方面的訓練。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了解圖形的平移變換和旋轉變換。并能正確判斷圖形的這兩種變換。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
2.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3.初步滲透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
重點難點:
能正確區別平移和旋轉的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教學方法:
1、創設情景,引發思維。
2、組織討論,深化思維。
3、加強練習,發展思維。
預習作業:
1.概念
(1)鐘表的指針在不停的轉動,從3時到5時指針轉動了多少度?請畫圖表示
?。?)像這樣,在平面內,將一個圖形繞旋轉,這樣的圖形運動稱為圖形的旋轉;
稱為旋轉中心;稱為旋轉角
?。?)如何找到旋轉角?
2.性質
你能根據圖形總結出旋轉的性質嗎?
3.畫圖研究
將三角形ABC完成以下旋轉畫圖
?。?)以B為中心,把這個三角形順時針旋轉60°
?。?)以AC中點為中心,把這個三角形旋轉180°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件出現游樂場情景:摩天輪、穿梭機、旋轉木馬;滑滑梯、推車、小火車、速滑。
游樂園里各種游樂項目的運動變化相同嗎?
在游樂園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車、小火車的直行、速滑這些物體都是沿著直線移動這樣的現象叫做平移(板書:平移)。
而摩天輪、穿梭機、旋轉木馬,這些物體都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移動這樣的現象,我們把他叫做旋轉(板書:旋轉)。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旋轉”。
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轉都是物體或圖形的位置變化。平移就是物體沿著直線移動。
說得真棒,瞧,我們見過的電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著一條直線移動就是平移。
你們想親身體驗一下平移嗎?
2.生活中的旋轉
你們真是聰明的孩子,不僅認識了平移的現象還學會了平移的方法。剛才我們還見到了另一種現象,是什么呀?(旋轉)
旋轉就是物體繞著某一個點或軸運動。
像鐘面的指針,指南針它們都繞著一個點移動,這些都是旋轉現象。
同學們的思維真開闊,下面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旋轉的現象吧!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輕松輕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吧!
3.學習例題3
(1)與學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題,余下的由學生獨立完成。
?。?)對于有錯誤的學生,在全班進行講評。
4.學習例題4
(1)引導學生數時要找準物體的一個點,再看這個點通過旋轉后到什么位置,再來數一數經過多少格。
?。?)課件演示畫圖過程,并幫助學生訂正。
三、課內練習
四、課后作業
你能根據他們不同的運動變化分分類嗎?
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平移現象?先說給你同組的小朋友聽聽!再請學生回答。
全體起立,我們一起來,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們生活中的平移現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體做平移運動嗎?
“你見過哪些旋轉現象?”先說給同桌聽聽,然后匯報。
起立,一起來左轉2圈,右轉2圈。旋轉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圍的物體體驗一下旋轉嗎?
先說一說畫圖的步驟,再來畫圖。
讓學會先選擇幾個點,把位置定下來,再來畫圖。
1.第6頁2題。
2.第9頁4題、
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了解圖形的平移變換和旋轉變換。并能正確判斷圖形的這兩種變換。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
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旋轉90°后的圖形。
板書設計:
旋轉
平移和旋轉都是物體或圖形的位置變化。
平移就是物體沿直線移動。
旋轉就是物體繞著某一個點或軸運動。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