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19
這是5.1.2垂線教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課標分析
垂直與平行是指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系,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價值。本節課通過引導想象、觀察、操作等活動,讓學生充分感知和理解垂直與平行的本質特征。運用激趣導入法、合作探究教學法和體驗教學法組織教學,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首先安排學生了解兩條直線一般相交,再演變成兩直線的特殊相交--垂直,垂直會為后面的平行線的定義和性質、三角形、四邊形等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學時讓學生感知生活中的垂直現象,初步認識垂線和點到直線的距離。并且通過一系列的數學活動使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學生分析
新課程理念強調,數學學習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之上。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直線、角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對學習幾何圖形的內容比較感興趣,但也覺得比較陌生,受圖形空間觀念和動手技能的影響,有部分學生學起來還感到吃力,動手操作靈活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知道平面上兩條直線相交確定一個點;了解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垂直關系,認識垂線和點到直線的距離。
過程與方法:在觀察、測量、畫圖等數學活動中,經歷認識垂線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
2.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在觀察、測量、畫圖等數學活動中,經歷認識垂線的過程。
教學難點:認識垂線和點到直線的距離。
五、教學策略
1、教師指出要點,學生分組合作,共同探索。
2、知識對比,合理引導等方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動口參與數學活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通過學生觀察→驗證→討論→總結→概括→應用等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判斷能力,從而提高了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直角是多少度?以及銳角、鈍角是什么樣的?
(一)嘗試研究:通過學生分類把上面的圖分兩組,一組相交不成直角,一組相交成直角。并說一說理由。
讓學生親自動手畫一畫、量一量,自己探求兩條直線相交,有四個角,有時候是鈍角和銳角,有時候四個角都是直角。讓學生親身體會兩條直線相交或垂直的基本特征,豐富學生對相交和垂直的感性經驗。
(二)嘗試研究:
<三>、小組合作探究1、小組匯報,全班交流,師生評價。
2、課件演示距離的概念。
1、指出下面圖中互相垂直的線。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2—43頁,第44頁的“想想做做”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垂直關系,認識垂線、垂足。
2、使學生經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學會用合適的方法作出一組垂線,能夠借助直尺、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畫出已知直線的垂線。
3、使學生經從顯示空間中抽象出垂線的過程,培養學習“空間與圖形”的興趣,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結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垂直關系,建立垂線的概念。
教學難點:
借助直尺、三角尺和量角器等工具畫已知直線的垂線。
教學具準備:課件、直尺、三角尺、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初步感知“垂直”。
1、課件出示六組直線,讓學生觀察。提問:上面六組直線中哪種情況與其他情況不一樣?(平行與相交)
余下的五組相交直線中你覺得哪種情況最特殊?(第4種,直的)
引導學生觀察第副圖形,你有什么發現?
兩條直線相交成幾個角?(4個)
這4個角都是什么角?(直角)
課件出示: 后面一種情況和前面一種情況是否是同一種情況?
3、談話感知:
其實像這樣一種特殊的相交方式,我們可以給它一個新的名稱叫——垂直。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新知識。(板書課題:垂直)
二、探究新知,深入理解“垂直”。
1、再次認識垂直。
(1)出示一組互相垂直的直線圖。
師:那到底兩條直線成怎樣的位置關系,我們才能叫垂直呢?
學生自學課本p42中間的文字,并思考:
① 怎樣的兩條直線叫垂直?
②其中的直線叫什么?
③你還知道了什么?(兩條直線的交點我們叫作什么?)
(2)講解:“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提問:如果把一條直線記作a,另外一條直線記作b,我們可以怎么說?
講解:“其中一條直線是另一條直線的垂線”。
教師用手遮住其中一條直線,問“這叫垂線嗎?”
強調:垂線是一組一組出現的,其中一條直線是另一條直線的垂線。
講解:“這兩條直線相交的點叫做垂足。”
讓學生上黑板指指垂足在哪兒,并用符號表示出垂直。
(3)練習:下面的說法正確嗎?(課件出示)
(4)尋找生活中垂直的例子。(課件出示)
提問:我們教室里有哪些互相垂直的線?
學生回答的時候,注意修正學生回答中一些不科學的表達。
特別強調:每塊三角尺都有兩條互相垂直的邊,所以在判斷兩條直線是否互相垂直時可以用三角尺去比一比。
(5)練一練:判斷下面圖形中哪些直線是互相垂直的?(課件出示)
(6)折一折:指導學生把一張長方形紙按照課本上的方法對折兩次,再打開,觀察兩條折痕有什么關系?
2、學習畫一組垂線。
(1)你能用手中的工具想辦法做出兩條互相垂直的線段嗎?(直尺、三角尺、量角器、折紙)
(2)過直線上的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
課件演示作圖方法,學生嘗試作圖。教師再示范,共同總結作圖步驟:
a、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直線重合
b、沿直線慢慢移動三角尺,直到三角尺上直角的頂點與直線上的已知點重合為止。
c、沿三角尺的另一直角邊畫直線
學生再嘗試。
(2)出示第43頁的試一試:過直線外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
學生自己先嘗試,再請已經好的同學介紹(課件演示)
學生再嘗試。
(3)小結方法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請學生在電視機屏幕上指出每個圖形互相垂直的線段。
2、課件出示楊園小學附近主要街道的平面圖,請你判斷哪些街道是互相垂直的?
講解時強調遵守交通法規的意識。
四、課堂總結
同學們,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了什么新的收獲?
五、布置作業
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2—43頁,第44頁的“想想做做”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垂直關系,認識垂線、垂足。
2、使學生經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學會用合適的方法作出一組垂線,能夠借助直尺、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畫出已知直線的垂線。
3、使學生經從顯示空間中抽象出垂線的過程,培養學習“空間與圖形”的興趣,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結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垂直關系,建立垂線的概念。
教學難點:
借助直尺、三角尺和量角器等工具畫已知直線的垂線。
教學具準備:課件、直尺、三角尺、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初步感知“垂直”。
1、課件出示六組直線,讓學生觀察。提問:上面六組直線中哪種情況與其他情況不一樣?(平行與相交)
余下的五組相交直線中你覺得哪種情況最特殊?(第4種,直的)
引導學生觀察第副圖形,你有什么發現?
兩條直線相交成幾個角?(4個)
這4個角都是什么角?(直角)
課件出示: 后面一種情況和前面一種情況是否是同一種情況?
3、談話感知:
其實像這樣一種特殊的相交方式,我們可以給它一個新的名稱叫——垂直。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新知識。(板書課題:垂直)
二、探究新知,深入理解“垂直”。
1、再次認識垂直。
(1)出示一組互相垂直的直線圖。
師:那到底兩條直線成怎樣的位置關系,我們才能叫垂直呢?
學生自學課本p42中間的文字,并思考:
① 怎樣的兩條直線叫垂直?
②其中的直線叫什么?
③你還知道了什么?(兩條直線的交點我們叫作什么?)
(2)講解:“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提問:如果把一條直線記作a,另外一條直線記作b,我們可以怎么說?
講解:“其中一條直線是另一條直線的垂線”。
教師用手遮住其中一條直線,問“這叫垂線嗎?”
強調:垂線是一組一組出現的,其中一條直線是另一條直線的垂線。
講解:“這兩條直線相交的點叫做垂足。”
讓學生上黑板指指垂足在哪兒,并用符號表示出垂直。
(3)練習:下面的說法正確嗎?(課件出示)
(4)尋找生活中垂直的例子。(課件出示)
提問:我們教室里有哪些互相垂直的線?
學生回答的時候,注意修正學生回答中一些不科學的表達。
特別強調:每塊三角尺都有兩條互相垂直的邊,所以在判斷兩條直線是否互相垂直時可以用三角尺去比一比。
(5)練一練:判斷下面圖形中哪些直線是互相垂直的?(課件出示)
(6)折一折:指導學生把一張長方形紙按照課本上的方法對折兩次,再打開,觀察兩條折痕有什么關系?
2、學習畫一組垂線。
(1)你能用手中的工具想辦法做出兩條互相垂直的線段嗎?(直尺、三角尺、量角器、折紙)
(2)過直線上的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
課件演示作圖方法,學生嘗試作圖。教師再示范,共同總結作圖步驟:
a、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直線重合
b、沿直線慢慢移動三角尺,直到三角尺上直角的頂點與直線上的已知點重合為止。
c、沿三角尺的另一直角邊畫直線
學生再嘗試。
(2)出示第43頁的試一試:過直線外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
學生自己先嘗試,再請已經好的同學介紹(課件演示)
學生再嘗試。
(3)小結方法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請學生在電視機屏幕上指出每個圖形互相垂直的線段。
2、課件出示楊園小學附近主要街道的平面圖,請你判斷哪些街道是互相垂直的?
講解時強調遵守交通法規的意識。
四、課堂總結
同學們,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了什么新的收獲?
五、布置作業
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教學內容:
垂線的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垂線,會判斷兩條直線相交是不是互相垂直,會用三角板畫垂線。
2.使學生知道垂線的性質,理解測定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方法。
教學重點:判斷兩條直線相交是不是互相垂直
教學難點:理解點到直線的距離
教學過程:
(一)動手操作,得出概念:
1.請任意畫兩條直線(有兩種情況)
2.相交 不相交,但經過延長也是相交的
3.不相交,且經過延長也不相交
4.今天我們研究直線相交的情況。
5.請畫兩條直線使相交,想一想二條直線相交分幾種情況。
A
B
(1) (2)
4.圖2中四個角相等嗎?
圖1中角1是直角,是90度,那么其它三只角會是什么角呢?
5.小結:
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其中一條直線是另一條直線的垂線,它們的交點叫做垂足。
試一試:
說一說圖1中——是——的垂線。(體現相互性)
6、舉例說明 生活中有這樣的情況嗎?
(二)應用實踐:
1.判斷下列哪組是相互垂直。
(體現不同的方位)
2.從直線外一點畫一條直線的垂線
(1)哪一條線是垂線?
(2)哪一條線段最長?
(3)哪一條線段最短?
(4)從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發?
結論1:從直線外一點到直線的距離,與這條直線垂直的.線段最短。展開閱讀全文
結論2:從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所畫的垂直線段的長度,叫做這點到直線的距離。
3.畫下列直線的垂線:P61 1
4.過一點畫下列直線的垂線:P61 2
5.韓家簍要修一條公路,請你幫助設計一條最近的連接公路的路:P 61 3
6、P61 4 5
(三)總結提高:
1.垂直、垂線、垂足的定義,區別。
2.會畫垂線。
(四)作業:
作業本展開閱讀全文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