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6-03
這是平行四邊形的認識教案蘇教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直觀地認識平行四邊形
學會從各種平面圖或實物中辨認平行四邊形
培養初步的觀察能力,空間觀念和動手能力。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合作交流中探索新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系及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直觀的認識平行四邊形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直觀感知抽象出平行四邊形。
[教學關鍵]
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為學生提供觀察、操作的機會,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使學生的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
[教學方法]
演示法、觀察法、操作法等。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可拉動的長方形框架、釘子板,方格紙
[學具準備]
可拉動的長方形框架,一張長方形的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游戲引入(出示課件)
以“七個小矮人”中的開心果講游戲規則,老師先發一些基本圖形給學生,有三角形、圓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叫到什么圖形的時候,大一部分同學就起立把圖形舉高讓大家看,最后,只剩下平行四邊形沒有叫著,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一種新的四邊形。
板書課題:平行四邊形
二、探索新知
1、觀察感知(課件展示)
教學例1:課件出示生活中的實物圖形,引導學生觀察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討論,這些圖形都有什么共同點?
交流抽象: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發現:以上的圖形都含有,指出這種圖形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平行四邊形,課件出示平行四邊形的圖和文字。
2、操作感知
教學例2
拉一拉:
?、拍隳馨验L方形變成平行四邊形嗎?你是怎樣變的?捏住長方形的兩個對角,向相反的方向拉動,這樣就變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在學生獨立操作、感知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交流:長方形有什么變化?
全班交流時引導學生發現:通過拉動長方形框架使它變成了平行四邊形,在拉動的過程中,四條邊的長短不變,所以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四個角變了,原來是四個直角,拉成平行四邊形后,四個角分別變成了兩個銳角和兩個鈍角。
?、普f一說,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有什么區別?(長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平行四邊形的角不是。初步理解長方形是一種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钦f一說平行四邊形有什么特點?
平行四邊形有四條邊,對邊相等,有四個角,對角相等。
三、動手實踐
1、圍一圍:
你能根據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在釘子板上圍一個平行四邊形嗎?試試看
2、涂一涂:
把下面的圖形是平行四邊形的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106頁課堂活動的第2題)
3、剪一剪
?、耪堅陂L方形紙上剪出一個平行四邊形。(注意先要照著書上的方法,對折,再對折,然后把其中的兩個長方形再對折,剪去其中的一個三角形。教師要引導學生怎樣折紙)
四、知識拓展
讓學生用七巧板拼擺出自己喜歡的各種圖形,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和求異思維,同時也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五、全課小結
通過我們的觀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等,我們已經知道了平行四邊形的奧秘,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懂得地方?
其實生活中無處不有我們的數學問題,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你就會真正成為數學和生活的主人?
[板書設計]
平行四邊形
有四條邊,對邊相等
有四個角,對角相等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結合生活實際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平行四邊形的特征,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滲透對應的數學思想。
(二)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經歷動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過程,充分感受平行四邊形的本質特征。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積極探索的精神,感受數學的價值。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平行四邊形的意義。
教學難點: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
三、教學準備
課件、三角板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復習舊知
師:同學們,你們認識平行線嗎?請看屏幕,這里面哪一組是平行線?
課件出示:
(1)提問:第②組是平行線嗎?第⑤組呢?我們來看這三組平行線,請同學們仔細觀察。
課件動態依次演示:
(2)師:認識這個四邊形嗎?
【設計意圖】通過簡單舊知識復習,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課件的動畫演示自然由平行線過度到平行四邊形,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平行四邊形的本質,為后面平行四邊形意義的教學做好思維上的孕伏。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平行四邊形的意義
(1)提供感性材料
師:生活中你見過平行四邊形嗎?在哪見過,能給大家說一說嗎?
?、賹W生嘗試舉例。
②教師課件出示生活中與平行四邊形有關的實例。
a.引導學生找一找、說一說課件實例中的平行四邊形。
b.課件呈現:上面的各圖中都有平行四邊形。
(2)合作探究平行四邊形的特征
?、賻煟何覀儼褎偛耪业降钠叫兴倪呅畏旁谝黄饋碛^察一下,結合我們對平行四邊形初步的認識,誰能說一說它們有哪些共同的特點?
預設:對邊平行、對邊相等、對角相等
平行四邊形是否具有這樣的特征呢?在1號學具袋里的小篇子上也有這些平行四邊形,你們可以兩人一組研究研究。
?、趯W生小組合作,利用三角板、直尺等學具研究平行四邊形的特征。
?、坌〗M匯報交流:
預設:
量一量:發現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相等、對角相等。
畫一畫:分別在對邊之間畫垂線段,經過測量發現垂線段的長度都一樣。說明平行四邊形的兩組對邊分別平行。
在匯報的過程中,如果學生說一組對邊相等,另一組對邊也相等。教師要及時總結:就是兩組對邊分別相等。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提升概括能力。
(3)抽象概括平行四邊形的定義。
?、賹W生嘗試概括平行四邊形的`定義。
師:平行四邊形的邊有什么特點?如果請你說一說什么是平行四邊形,你想怎么說?你們先四人一組互相說一說,推薦一個你們組認為說的最好的,到前面來說給大家聽,讓大家一聽就能明白是平行四邊形。
②與書上的定義進行比較。
師:(剛才大家說了自己的看法,你們想不想看看書上是怎么說的?(學生讀,教師板書: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啊?
(4)鞏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
師: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一想平行四邊形什么樣?想好了嗎?下面三個圖形中哪一個是平行四邊形?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教學比較開放,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邊有什么特點。通過問題的引領,給學生充分的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教師適時的給予點撥,以便于學生加以總結和概括。
2.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
(1)介紹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可以用學生探究平行四邊形邊的特點時素材為例)
剛才同學們證明平行四邊形對邊平行的特點時用到了平行線的性質。這條垂直線段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高。說一說什么是平行四邊形的高?
教師幫助學生梳理語言:從平行四邊形一條邊上的一點向對邊引一條垂線,這點到垂足之間的距離就是平行四邊形的的一條高。垂足所在的邊就是底。
(2)還以這條邊為底,還能再畫一條高嗎?可以作多少條高?這些高長度相等嗎?為什么?
(3)練習:(課件出示)
①這是平行四邊形的高嗎?為什么?
?、趶倪@點怎樣作平行四邊形的高嗎?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原有素材引入到平行四邊形底和高的認識,溝通了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平行四邊形對邊平行,平行線間距離處處相等,平行對邊間的距離就相當于是平行四邊形的高。通過一題多變、一題多練幫助學生在對比中更全面、深刻地認識概念。在學習活動中將動腦與動手相結合,將觀察與推理相結合,促進學生不斷加深對平行四邊形底和高的認識與理解。
(三)鞏固練習,強化認知
1.第64頁做一做
2.選擇:(課件出示)
上圖中相對應的底和高是( )。
A.6和1 B.5和4 C.2和4 D.3和1
3.說一說下圖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分別是多少厘米?(每個方格邊長1厘米)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設計,讓學生在辨析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對平行四邊形的認識與理解,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和歸納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通過練習,不僅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了底和高的意義,同時使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平行四邊形底和高的對應關系。
(四)總結梳理,拓展延伸
1.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2.平行四邊形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哪些實際應用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幫助學生梳理本課所學的知識,最后通過課外延伸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為下一節課的教學埋下伏筆。
《平行四邊形的認識》是在認識了四邊形的特點的基礎上教學的,只要求學生能夠從具體的實物或圖形中識別出哪個是平行四邊形,對它的一些特點有個初步的直觀認識即可。也就是說只需要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就可以了。
為了讓學生能直觀地認識平行四邊形,我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
(一)新課導入時,我讓學生把自己制作的長方形框架拿出來,由長方形拉動后可以得到一個平行四邊形引入新課,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并在找生活中的平行四邊形中,理解了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的特性。
(二)讓學生通過剪一剪、折一折、用小棒擺一擺、在釘子板上圍一圍等活動,直觀感知認識平行四邊形。讓每個學生都有觀察、操作、分析、思考的機會,提供給學生一個廣泛的、自由的.活動空間。
(三)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動手量、集體討論中發現平行四邊形邊和角的特點。 當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激發,在探索中初步發現平行四邊形的特征時學生學得非常積極主動。實踐證明,讓他們投入到豐富的學習活動中去,動起來,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
(四)最后,在練習中把新授知識與學生已有的長方形、正方形概念聯系起來,達到融會貫通。讓學生在做一做、比一比中比較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并在其中發現正方形、長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平行四邊形的特征都是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探索和發現獲得的,而不是我教給他們的。學生在活動中享受到學習的樂趣,體驗到合作、交流的成功,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不足:由于自主探索需要的時間較多,沒有充足的時間給學生練習鞏固,練習量還是不夠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