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05
這是認識整千數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認識整千數教學設計第 1 篇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計數單位“十”,知道10個一是1個十,初步感受十進制計數法;學會正確地數出11~20各數,了解這些數的數值,能正確地讀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
2、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初步學習估計物品的數量,培養初步的數感。
教學重點
認識計數單位“十”,能正確地數出11~20各數,并正確地讀數。教學難點初步建立計數單位“十”的概念,知道10個一是1個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課件播放三個小朋友在教室前的對話——甲說:“我們班門前種了6棵大樹。”乙說:“我已經得了9顆五角星啦。”丙說:“我們小組有8個人。”談話:聽到三個小朋友剛才說什么了嗎?小朋友,你也能像他們一樣用學過的數說一句話嗎?學生說到我有幾根小棒時,出示1捆小棒圖,提問:小明也有一些小棒,你知道這些小棒有幾根嗎?如果學生知道是10根,則進入下一環節;如果學生不知道這里一捆小棒是10根,則將一捆小棒展開,數一數,強調有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一捆小棒有10根。
[說明:由“用學過的數說一句話”引入,能有效地激活學生已有的對數的認識,引起學生認數的興趣。同時,也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認數水平,使教學更貼近學生的實際。]
二、認識計數單位“十”談話:請大家數出10根小棒,捆成1捆。反饋:你是怎樣做的?(指名到實物投影前操作:先數出10根小棒,再捆成一捆)展開一捆小棒:這里有多少根小棒?(指1根小棒)這是1根小棒,是1個一,(指10根小棒)那么10根小棒是幾個一?(板書:10個一)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提問:現在這里有多少小棒?(可能有的學生回答是10根小棒,有的學生回答是1捆小棒)談話:10根小棒也就是1捆小棒。(指1捆小棒)像這樣的1捆小棒有10根,也就是1個十。(板書:1個十)請大家想一想,10個一和1個十有什么關系?(板書:10個一是1個十)讓學生指著自己的小棒說一說:幾個一是1個十?談話:“十”在生活中的應用可廣泛了。比如,1包鉛筆有10枝,是1個十;一盒鋼筆有10枝,也是1個十……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說明:認識計數單位“十”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的設計,有利于學生理解“10個一是1個十”的含義,正確建立計數單位“十”的表象。舉例說明生活中的“十”,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感知,加深對10個一是1個十的理解,而且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三、認識11~20各數
1、擺一擺,數一數。談話:你能擺出12根小棒嗎?怎樣擺能清楚地看出是12根?學生擺小棒,教師巡視。展示學生的擺法,并交流是怎樣擺的。(板書:12)小結:我們擺12根小棒的時候,可以先擺1捆,再擺2根。也就是先擺1個十,再擺2個一,1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是12。
2、擺一擺,說一說。談話:你能擺出11根小棒嗎?學生活動后,反饋:你是怎樣擺的?幾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是11?談話:你還想像這樣擺出十幾根小棒嗎?自己擺一擺,再和同桌說一說你是怎樣擺的。反饋到19時,提問: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是20根)怎樣擺出20根小棒?(學生把旁邊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指兩捆小棒,提問:2捆就是幾個十?2個十是多少?(板書:2個十是20)[說明:擺一擺、數一數、讀一讀、說一說等活動,既有利于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十幾的組成,又有利于學生感受十幾的大小和順序。讓學生思考“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怎樣擺出20根小棒”,有利于學生進一步體會十進制計數法,加深對“10個一是1個十”的理解,為以后認識更大的數打下扎實的基礎。]
四、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看圖說一說。
(1)出示下圖。(13本書,17粒珠子,20塊積木)讓學生數一數、讀一讀,并說一說是怎樣數的。
(2)讀出直線上的數。讓學生輕聲地讀一讀直線上的數。提問:13前面的數是幾?后面的數是幾?15和17中間的一個數是幾?17和20中間是哪兩個數?18這個數是接近20,還是接近10?
[說明:借助實物圖,讓學生數一數、說一說,有利于突出計數單位“十”,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的實際大小。讓學生讀出直線上的數,并通過交流,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體會數的意義和順序,有效地發展了數感。]
2、讀一讀,數一數。
(1)17、14、20、12、15、6、16。(2)從6數到16。
(3)“想想做做”第5題。學生按要求練習后,再由同桌合作,一個人說翻到課本哪一頁,另一個人在課本上很快找到相應的頁碼。
3、估一估。(“想想做做”第4題)課件出示左邊的草莓圖。
(1)先不數,估一估一共有幾個草莓?(板書學生估計的數)數后一起評價學生的估計。怎樣能很快知道有幾個草莓呢?(演示把10個草莓圈起來)
(2)照樣子在書上先估一估,再數出有多少把雨傘。
4、抓一抓,數一數。要求:抓一把糖果,估一估有多少顆,再數一數。提問:你能一把抓出十幾顆糖果嗎?學生操作后反饋,并說一說抓糖果時要注意什么。
5、“想想做做”第6題。在數學書上數出10張紙,用手捏一捏,看看有多厚;再數出20張紙,用手捏一捏,看看有多厚。兩次的感覺一樣嗎?有什么不同?
6、連一連。用水彩筆把11到20按順序連起來,看會是什么?
[說明:教師注意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從估計草莓的數量,到估計雨傘的數量;從抓一把糖果,估一估、數一數有多少顆,到一把抓出十幾顆糖果;從數出數學書的10張,捏一捏有多厚,到數出20張再捏一捏有多厚,學生在這些活動中不斷地體驗和感受11到20各數的大小,發展了數感。]
五、全課總結提問:這節課你認識了哪些數?學到了哪些本領?還有什么問題?
認識整千數教學設計第 2 篇教學內容:20以內的數優秀教案
教材P116第1、2題,P118練習二十三第1、2題,數學教案-20以內的數。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回顧全冊知識,建構知識結構的整體印象。
2、讓學生在復習中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會用數描述現實世界。
3、使學生能更熟練地數、讀、寫20以內的數,區分幾個和第幾個;進一步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大小、組成。
教學準備:
教具:計數器、小棒、練習題課件。
學具:小棒。
教學過程:
一、回顧引入。
1、想一想:從開學到現在,你學會了哪些數學知識?
2、學生匯報,師總結五部分:20以內的數、20以內的加法和10以內的加減法、認識圖形、認識鐘表、用數學解決問題。
3、交待課題:復習20以內數的認識。
二、復習。
(一)、數數、讀數、寫數。
1、有10個基本的數,任何數都是由它們組成的,請猜一猜、寫一寫。
2、舉例:它們是數字也是數,可以表示物體的數量。如教室里有幾展燈,用數字幾表示。
3、出示數字卡片10~20,讀出卡片上的數,小學數學教案《數學教案-20以內的數》。
4、分別拿出13、20根小棒,并說說是怎樣拿的?
5、出示0~20(數軸形式),看這列數,你能提出哪些有關的問題?
(復習數的.大小比較、相鄰數等。)
6、(課件出示)找規律填數:
A ()9()()()13 14 B 10 12()() 18()
C 0 5()()() D () 14()()()10()
7、P116第1題。獨立完成。
(二)、基數、序數。
1、P116第2題。獨立完成,集體講評。
2、圈一圈:數出14顆連續的珠子,把它們圈起來。
3、比一比:“圈出的珠子”和“涂上色的第14顆珠子”有什么不同?(前者表示所圈珠子的全部數量;后者表示這一顆珠子按順序排列的位置。)
(三)、數的組成。
1、說一說:誰能很快說出5的組成?有什么竅門嗎?
2、出示計數器,提問:我們認識了計數器上的哪些數位?個位上的數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數表示什么?
3、在計數器上分別表示6、10、17、20,請說出各數位上數字表示的意思。
4、說一說:20里面有幾個十?幾個一?
3個一和1個十組成幾?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復習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需要大家幫助?
四、課堂練習。
1、P118練習二十三第1題。獨立完成。
2、P118練習二十三第2題。同桌做“打電話”游戲,鞏固數的組成。
認識整千數教學設計第 3 篇教學內容
課本74頁例1、例2及相關知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11~20之間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能夠正確、迅速地讀出11~20各數。
2、初步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語表達能力。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數11~20各數及讀法。
教學難點
理解11~20各數的組成。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橡皮筋。
多媒體課件、小棒、橡皮筋。
師準備:10根小磁棒
學生準備:20~~25根小棒(散放在盒子里),2根橡皮筋。
一、新課導入:
(一)師:之前我們認識了0到10的數,今天我們接著認識一些新的數(板書11~~20各數的認識),會認這些字嗎?齊聲讀一遍。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顯)師:看看屏幕上堆放的小棒,猜猜有多少根?(生猜,老師提示多了還是少了,直到猜到為止。)
二、操作探究,學習新知:
1、擺小棒,感知十
師:現在請同學們擺出11根小棒,誰愿意上來擺?(找一學生擺,其余學生自擺,教師巡視)
設計意圖:創設“猜出后擺小棒”的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這節課的第一次操作活動,“哪種擺法最容易看出是11”,當他們將“10個放在一起”時,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對計數單位“十”的建構:10個一就是1個十。同時對11的組成有了初步的印象。緊接著我又安排了第二步。
師:你們和**擺的一樣嗎?再找一名學生說一說,有三個同學也和你們一樣有不同的擺放,他們還發生了爭論,我們去看一看。
(課顯三種擺法)師:到底誰的擺法能讓我們一眼看出有多少根,為什么這樣擺就能一眼看出呢?(生:10根小棒放一起,另1根小棒單獨放,這種擺法最容易看出是11根小棒)師:大家聽明白嗎?
師:是的,10根小棒放在一起的數數方法是比較方便。
師:同學們能用這種方法再擺一擺你們的小棒(擺好后坐端正看黑板)
設計意圖:這是學生的第二次操作,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中親自體驗“10個一就是1個十”,還知道了1個十和1個一合起來是11.這樣學生就完成了對11的認識。在此基礎上進行第二部分的教學,探究其余各數。
2、讀一讀捆一捆
(師貼小棒)師:1根小棒是1個一,2根小棒是2個一。一起來數3根呢?·····直到10根,那10根小棒就是10個一(板書10個一)。再看老師手,2個一是——210個一是——10
(課顯10根小棒)看屏幕,數一數這是幾根小棒,(生:10根)夠10根就可以把它們捆成一捆,這一捆就代表1個十,(課顯板書:1個十)
師:10個一是10一個十也是10所以說10個一就是1個十(課顯板書:齊聲讀一讀這句話)。
師:同學們動手捆一捆,在動手前先要數出10根小棒,再用皮筋捆在一起。(師巡視,幫不會的)師:困好了嗎?捆好后放在桌子上。
師:其實生活中有很多物品在包裝時候也是數量是10為一個包裝的(課顯包裝)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有很多物品在包裝時候也是數量是10為一個包裝的,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3、認識11,學習數的組成
師:我們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數的時候還要不要把它拆開來重新數
(課顯)師:這一捆就有幾根?(生:10根)是幾個十?(又出現1根)1根小棒是一個一,一共幾根小棒?(11根板書)請問同學們:11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也可以說(板書11里面有1個十和1個一)
4、認識15
(1)下面我們做一次那小棒的比賽,比一比誰拿的快,拿出來后擺在桌子上,看清楚拿多少根。(板書15)
(2)你能像剛才說11那樣說一說15的組成嗎?生匯報,師板書15里面有1個十和5個一。
5、認識20
(1)再添一根小棒是多少?16再添一根呢?······一直到20根看看你們擺的和屏幕上一樣嗎?
(2)師:20根小棒用哪個數表示?(生說師板書20),觀察擺的小棒你發現了什么?(20里面由2個十)師:這是1個十,還有一個十在哪里?把它們也捆起來。師:2個十合起來是20(板書20里面有2個十)。
設計意圖:這是學生的第三次操作,通過全體學生的自主探究,擺出了15,一直到19,它們各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完成各數的認識。當擺到19時,讓學生再添1根就是20根,將單獨的10個1根動手捆成一捆,2捆就是2個十,2個十就是20.在“擺一擺,說一說”的過程中,掌握了它們的組成,從而完成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6認識數序
師:我們今天的課題是11~~20各數的.認識,11~~20中除了11.15.20還有哪些數?(12.13·····19)這些數字寶寶可真淘氣,你能給他們按順序排好隊嗎?
根據你們排的順序來完成這個尺子圖(課顯)
1尺子圖填空
接下來老師要考考你的聽力和觀察力,就尺子圖隨機提問。
7、生活中找數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這些數很常見,你們在哪里見過它們?
三、鞏固練習:
1、圈一圈(數鴨子)
同學們表現真不錯,老師要獎勵你們,聽一首歌曲來放松下(播放兒歌)播放的“數不清到底多少鴨”師:同學們,他們數不清有多少鴨,你們能數清嗎?生:12只。師:你們都數的是12只嗎?師:如果我想一眼看出是12只,誰能出個好主意?
設計意圖:引導孩子以“十”為單位圈一圈,為后面學習“100以內數的認識”數學方法鋪墊。
2、數小棒
3、數小正方體。
4、數珠子。
本節課課后作業:在日常生活中找一找11~~20各數!
板書設計:
11~20各數的認識
(貼10根磁棒)
10個一是1個十。
11里面有1個十和1個一。
15里面有1個十和5個一。
2個十是20。
認識整千數教學設計第 4 篇教學內容
課本74頁例1、例2及相關知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11~20之間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能夠正確、迅速地讀出11~20各數.
2.初步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語表達能力.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數11~20各數及讀法.
教學難點
理解11~20各數的組成.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橡皮筋。
多媒體課件、小棒、橡皮筋。
師準備:10根小磁棒
學生準備:20~~25根小棒(散放在盒子里),2根橡皮筋。
一. 新課導入:
(一)師:之前我們認識了0到10的數,今天我們接著認識一些新的數(板書11~~20各數的認識),會認這些字嗎?齊聲讀一遍。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顯)師:看看屏幕上堆放的小棒,猜猜有多少根?(生猜,老師提示多了還是少了,直到猜到為止。)
二. 操作探究,學習新知:
1.擺小棒,感知十
師:現在請同學們擺出11根小棒,誰愿意上來擺?(找一學生擺,其余學生自擺,教師巡視)
設計意圖:創設“猜出后擺小棒”的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這節課的第一次操作活動, “哪種擺法最容易看出是11”,當他們將“10個放在一起”時,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對計數單位“十”的建構:10個一就是1個十。同時對11的組成有了初步的印象。緊接著我又安排了第二步。
師:你們和**擺的一樣嗎?再找一名學生說一說,有三個同學也和你們一樣有不同的擺放,他們還發生了爭論,我們去看一看。
(課顯三種擺法)師:到底誰的擺法能讓我們一眼看出有多少根,為什么這樣擺就能一眼看出呢?(生:10根小棒放一起,另1根小棒單獨放,這種擺法最容易看出是11根小棒)師:大家聽明白嗎?
師:是的,10根小棒放在一起的數數方法是比較方便。
師:同學們能用這種方法再擺一擺你們的小棒(擺好后坐端正看黑板)
設計意圖:這是學生的第二次操作,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中親自體驗 “10個一就是1個十”,還知道了1個十和1個一合起來是11.這樣學生就完成了對11的認識。在此基礎上進行第二部分的教學,探究其余各數。
2.讀一讀捆一捆
(師貼小棒)師:1根小棒是1個一,2根小棒是2個一。一起來數3根呢?·····直到10根,那10根小棒就是10個一(板書10個一)。再看老師手,2個一是——2 10個一是——10
(課顯10根小棒)看屏幕,數一數這是幾根小棒,(生:10根)夠10根就可以把它們捆成一捆,這一捆就代表1個十,(課顯板書:1個十)
師:10個一是10 一個十也是10 所以說10個一就是1個十(課顯板書:齊聲讀一讀這句話)。
師:同學們動手捆一捆,在動手前先要數出10根小棒,再用皮筋捆在一起。(師巡視,幫不會的)師:困好了嗎?捆好后放在桌子上。
師:其實生活中有很多物品在包裝時候也是數量是10為一個包裝的(課顯包裝)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有很多物品在包裝時候也是數量是10為一個包裝的,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3.認識11,學習數的組成
師:我們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數的時候還要不要把它拆開來重新數
(課顯)師:這一捆就有幾根?(生:10根)是幾個十?(又出現1根)1根小棒是一個一,一共幾根小棒?(11根板書)請問同學們:11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也可以說(板書11里面有1個十和1個一)
4.認識15
(1).下面我們做一次那小棒的比賽,比一比誰拿的快,拿出來后擺在桌子上,看清楚拿多少根。(板書15)
(2)你能像剛才說11那樣說一說15的組成嗎?生匯報,師板書15里面有1個十和5個一。
5.認識20
(1)再添一根小棒是多少?16再添一根呢?······一直到20根看看你們擺的和屏幕上一樣嗎?
(2)師:20根小棒用哪個數表示?(生說師板書20),觀察擺的小棒你發現了什么?(20里面由2個十)師:這是1個十,還有一個十在哪里?把它們也捆起來。師:2個十合起來是20(板書20里面有2個十)。
設計意圖:這是學生的第三次操作,通過全體學生的自主探究,擺出了15,一直到19,它們各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完成各數的認識。當擺到19時,讓學生再添1根就是20根,將單獨的10個1根動手捆成一捆,2捆就是2個十,2個十就是20.在“擺一擺,說一說”的過程中,掌握了它們的組成,從而完成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6認識數序
師:我們今天的課題是11~~20各數的認識,11~~20中除了11.15.20還有哪些數?(12.13·····19)這些數字寶寶可真淘氣,你能給他們按順序排好隊嗎?
根據你們排的順序來完成這個尺子圖(課顯)
1尺子圖填空
接下來老師要考考你的聽力和觀察力,就尺子圖隨機提問。
7.生活中找數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這些數很常見,你們在哪里見過它們?
三. 鞏固練習:
1、圈一圈(數鴨子)
同學們表現真不錯,老師要獎勵你們,聽一首歌曲來放松下(播放兒歌)播放的“數不清到底多少鴨”師:同學們,他們數不清有多少鴨,你們能數清嗎?生:12只。師:你們都數的是12只嗎?師:如果我想一眼看出是12只,誰能出個好主意?
設計意圖:引導孩子以“十”為單位圈一圈,為后面學習“100以內數的認識”數學方法鋪墊。
2、數小棒
3、數小正方體。
4、數珠子。
本節課課后作業:在日常生活中找一找11~~20各數!
板書設計:
11~20各數的認識
(貼10根磁棒)
10個一是1個十。
11里面有1個十和1個一。
15里面有1個十和5個一。
2個十是20。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