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1
這是有理數加法趣味導入,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課題
有理數的加法
課型
新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通過實例,了解有理數加法的意義會根據有理數的加法法則進行理數的加法運算。
2.能運用有理數的加法解決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1.經歷學習正確地進行有理數的加法運的過程。
2.用數形結合的思想方式得出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師生活動,學生自我探究,讓學生充分參與到學習中來,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有理數加法的意義,會根據有理數加法法則進行有理數的加法運算
難點:有理數加法中的異號兩數相加
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新課導入
(5分鐘)
同學們我們上節課學習了什么是有理數,了解了相反數和絕對值,那么就讓我們做一個小游戲考考你們看看你們的掌握情況。
小游戲:
一名同學說一個數,另一個同學說出他的絕對值和相反數。兩個學生交換角色,重復游戲
新課講授
第一部分
(10分鐘)
請同學們觀看老師的微課
問題1;小鎮的地圖你了解了么?
問題2:小明遇到了什么問題?
問題3:你能幫小明解決這個問題么?
教師總結:大家回答的特別好,陸老師在小鎮東面距小明+2米處,由陸老師到李老師家又走了+3米,我們由數軸可以看出李老師家距小明家為+5米。請試試用式子書寫一下。
張老師在小鎮西面距小明-2米處,由張老師到王老師家又走了-3米,我們由數軸可以看出王老師家距小明家為-5米。
觀察算式可以看出: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并把絕對相加。
學生觀看微課,
舉手回答問題。
教師指導,書寫式子。
板書:
(+3)+(+2)=(+5)
(-2)+(-3)=(-5)
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并把絕對相加。
第二部分
(5分鐘)
老師把小鎮的地圖進行了補充,大家可以計算一下小陳到小明家多遠,小路距小明家多遠。
也可以計算其他人距小明家的距離
把你的疑問寫下來大家交流。
學生進行趣味計算,鞏固知識,進行發現探究。
第三部分
(5分鐘)
在計算的過程中有的同學有疑問。
學生:如果我從王老師家出發向東走了3米此時我距小明家幾米?
教師:其他同學也有類似疑問么?
教師解答:我們規定向東為正王老師家所處的位置是?
學生:-5米
教師:往東走了3米,在數軸上表示為?
學生:+3米
教師:我們可以看出此時我所處的位置是多少?
學生:-2米
試著用式子總結
教師總結: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小組進行討論。
板書:
(-5)+(+3)=-2
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第四部分
(6分鐘)
學生提問:如果我向東走了2米又向西走了2米那應該怎么表示?
教師:我們從數軸上看先走了+2米又走了-2米,又回到了原處那說明我們也就移動了多少?
學生:0米
教師:觀察的0的兩個數有什么特點?
學生:互為相反數
試著用式子表示。
教師總結: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0
學生提問,教師解答,小組討論進行總結。
板書:
(-2)+(+2)=0
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0
第五部分
(4分鐘)
教師提問:若小明到了陸老師家,在張老師家坐著并沒有走,前后他距家的距離有沒有變化?
學生:沒有變化。
試著用式子表示。
教師總結:一個數同0相加仍為這個數
教師提問引導學生回答。
板書:0+(-2)=-2
一個數同0相加仍為這個數
第六部分
(5分鐘)
小明終于弄懂了有理數的加減法,老師們都夸贊他聰明。現在小明要考考你們。
-1+2=? 3+(-2)=?
-7.7+(+7.7)=? 2+0=? -9.6+0=?
進行課堂練習鞏固舊知。
教師巡回指導。
課堂小結與作業
(5分鐘)
愉快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今天我們的課程進入了尾聲。回顧我們今天所學的內容,請幾位同學說說你今天學到了什么?
作業:完成相應練習
進行小結,由學生說出學習的內容教師對其補充。
共1課時
1.3 有理數的加減法 初中數學 人教2011課標版
1教學目標
.使學生理解有理數加法的意義,掌握有理數加法法則,并能準確地進行有理數的加法運算。
2.通過有理數加法的教學,體現化歸的意識、數形結合和分類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概括的思維能力。
3.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注意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2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在前面學習了有理數的意義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已經很牢固地掌握了正數、負數、數軸、相反數、絕對值等概念,因此我沒有把時間過多地放在復習這些舊知識上,而是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采用生動形象的事例,讓學生充當指揮官的角色,親身參加探索發現,從而獲取知識。在法則的得出過程中,我引進了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微機,讓學生在微機演示的一種動態變化中自己發現規律歸納總結,這不但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的能力,而且直接地向學生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思想。在法則的應用這一環節我又選配了一些變式練習,通過書上的基本練習達到訓練雙基的目的,通過變式練習達到發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這些我都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中具體體現。而且在做練習的過程中讓學生互相提問,使課堂在學生的參與下積極有序的進行。
3重點難點
有理數的加法法則;異號兩數相加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有理數的加法
1.類比聯想,提出問題
通過實際問題,提出質疑導入新課。
在下列問題中用負數表示量的實際意義是什么?
(1)某人第一次前進了5米,接著按同一方向又向前進了3米;
(2)某地氣溫第一天上升了3°C,第二天上升了-1°C;
(3)某汽車先向東走4千米,再向東走-2千米。
緊接著,回答:
(1)某人兩次一共前進了多少米?
(2)某地氣溫兩天一共上升了多少度?
(3)某汽車兩次一共向東走了多少千米?
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在此基礎上指出:這三個問題都是求物體兩次向同一方向運動的和的問題,同小學一樣,可以用加法來做。但是,這些數中出現了負有理數,怎樣進行有理數的加法運算呢?引出課題。
活動2【講授】有理數的加法
2.直觀演示,歸納法則
用6個實例講兩個有理數相加的問題:
(1)向東走5米,再向東走3米,兩次一共向東走了多少米?
(2)向東走-5米,再向東走-3米,兩次一共向東走了多少米?
(3)向東走5米,再向東走-5米,兩次一共向東走了多少米?
(4)向東走5米,再向東走-3米,兩次一共向東走了多少米?
(5)向東走3米,再向東走-5米,兩次一共向東走了多少米?
(6)向東走-5米,再向東走0米,兩次一共向東走了多少米?
這6個問題,都借助于數軸,先規定了向東為正,向西為負,通過課件具體演示兩次運動的結果,由在數軸上表示結果的點所處的方向,確定和的符號,由表示結果的點與原點的距離,確定和的絕對值。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思考,通過分類、觀察,最后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出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進而總結出有理數加法運動,一般步驟為:
(1)根據有理數的加法法則確定和的符號;
(2)根據有理數的加法法則進行絕對值的加減運算。
前面已經分析過,異號兩數相加的法則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因此,我抓住突破難點的關鍵,一是借助于數軸的直觀演示,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思考,自己歸納法則;二是引導學生分析法則特點,總結規律,在此基礎上加以記憶,從而使難點化解,并在化解難點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結出法則之后,可進一步提問:在算術里,兩個不都是零的數相加,和一定大于加數,那么,對于兩個有理數,相加后和還一定大于加數嗎?
提出問題后,讓學生去思考、去分析,最終要讓學生明白:在有理數運算中,算術中的某些結論不一定再成立,即對于兩個有理數,相加的和不一定大于加數,這是有理數的加法與算術運算的一個很大的區別。
活動3【活動】有理數的加法
3.應用舉例,
為了解決從掌握知識到運用知識的轉化,使知識教學和智能培養結合起來,接下來我設計了例題和練習題,選題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
例1:計算下列各題:
(1)(-3)+(-4)
(2)(-5)+(+8)
(3)(+0.5)+(-1.6)
通過此例,訓練學生對法則的理解和直接應用,特別是異號兩數相加的問題,師生共同來完成,老師做板書示范。
活動4【練習】有理數的加法
練習1 填空(口答)
(1)(-4)+(-7)=_____( ) (2)(+4)+(-7)=_____( )
(3 7+(-4)=_____ ( ) (4)4+(-4)=_____ ( )
(5)9+(-2)=_____ ( ) (6)(-9)+2 =_____ ( )
(7)(-9)+0 =_____ ( ) (8)0+(-3)=_____ ( )
通過變式訓練,使學生對法則有了一定的認識,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法則的理解和掌握,并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我設計了練習2。
練習2 今年,我國南方部分地區發生了嚴重的洪澇災害。某地水庫的水位在某天當中每一次上升了a厘米,第二次上升了b厘米,問:
(1)兩次一共上升了多少厘米?
(2)計算當a、b為下列各數時的值:
① a= 4 , b=3 ② a= -3 , b= 7 ③ a= 5 , b= -5 ④ a= 4-2, b= -1 ⑤ a = -3 , b=0
(3)說出以上運算結果的實際意義
活動5【作業】有理數的加法
填空題
1、3的相反數是___________, 的絕對值是_____________,絕對值等于2的數是_________
2、若上升6米記作+6米,那么-8米表示 。
3、數軸上與表示-2的點距離1個單位長度的點所表示的數 。
4、比較大小:(1) (2)-2 -3 。
5、已知 ,那么 。
二、有理數的加法
(1)15+(-22) (2)(-13)+(-8) (3)(-0.9)+1.51 (4)
(5)(-12)+(+8)+(-9) (6) 36+(-24)+(+64)+(-76)
(7)(-41)+45+(-9)+(+20) (8)(-78)+(+5)+(+78)+(-10)
(9)(-3)+40+(-32)+(-8) (10) 1+(-2)+(-1.75)+3
1.3 有理數的加減法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1.3 有理數的加減法
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有理數的加法
1.類比聯想,提出問題
通過實際問題,提出質疑導入新課。
在下列問題中用負數表示量的實際意義是什么?
(1)某人第一次前進了5米,接著按同一方向又向前進了3米;
(2)某地氣溫第一天上升了3°C,第二天上升了-1°C;
(3)某汽車先向東走4千米,再向東走-2千米。
緊接著,回答:
(1)某人兩次一共前進了多少米?
(2)某地氣溫兩天一共上升了多少度?
(3)某汽車兩次一共向東走了多少千米?
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在此基礎上指出:這三個問題都是求物體兩次向同一方向運動的和的問題,同小學一樣,可以用加法來做。但是,這些數中出現了負有理數,怎樣進行有理數的加法運算呢?引出課題。
活動2【講授】有理數的加法
2.直觀演示,歸納法則
用6個實例講兩個有理數相加的問題:
(1)向東走5米,再向東走3米,兩次一共向東走了多少米?
(2)向東走-5米,再向東走-3米,兩次一共向東走了多少米?
(3)向東走5米,再向東走-5米,兩次一共向東走了多少米?
(4)向東走5米,再向東走-3米,兩次一共向東走了多少米?
(5)向東走3米,再向東走-5米,兩次一共向東走了多少米?
(6)向東走-5米,再向東走0米,兩次一共向東走了多少米?
這6個問題,都借助于數軸,先規定了向東為正,向西為負,通過課件具體演示兩次運動的結果,由在數軸上表示結果的點所處的方向,確定和的符號,由表示結果的點與原點的距離,確定和的絕對值。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思考,通過分類、觀察,最后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出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進而總結出有理數加法運動,一般步驟為:
(1)根據有理數的加法法則確定和的符號;
(2)根據有理數的加法法則進行絕對值的加減運算。
前面已經分析過,異號兩數相加的法則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因此,我抓住突破難點的關鍵,一是借助于數軸的直觀演示,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思考,自己歸納法則;二是引導學生分析法則特點,總結規律,在此基礎上加以記憶,從而使難點化解,并在化解難點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結出法則之后,可進一步提問:在算術里,兩個不都是零的數相加,和一定大于加數,那么,對于兩個有理數,相加后和還一定大于加數嗎?
提出問題后,讓學生去思考、去分析,最終要讓學生明白:在有理數運算中,算術中的某些結論不一定再成立,即對于兩個有理數,相加的和不一定大于加數,這是有理數的加法與算術運算的一個很大的區別。
活動3【活動】有理數的加法
3.應用舉例,
為了解決從掌握知識到運用知識的轉化,使知識教學和智能培養結合起來,接下來我設計了例題和練習題,選題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
例1:計算下列各題:
(1)(-3)+(-4)
(2)(-5)+(+8)
(3)(+0.5)+(-1.6)
通過此例,訓練學生對法則的理解和直接應用,特別是異號兩數相加的問題,師生共同來完成,老師做板書示范。
活動4【練習】有理數的加法
練習1 填空(口答)
(1)(-4)+(-7)=_____( ) (2)(+4)+(-7)=_____( )
(3 7+(-4)=_____ ( ) (4)4+(-4)=_____ ( )
(5)9+(-2)=_____ ( ) (6)(-9)+2 =_____ ( )
(7)(-9)+0 =_____ ( ) (8)0+(-3)=_____ ( )
通過變式訓練,使學生對法則有了一定的認識,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法則的理解和掌握,并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我設計了練習2。
練習2 今年,我國南方部分地區發生了嚴重的洪澇災害。某地水庫的水位在某天當中每一次上升了a厘米,第二次上升了b厘米,問:
(1)兩次一共上升了多少厘米?
(2)計算當a、b為下列各數時的值:
① a= 4 , b=3 ② a= -3 , b= 7 ③ a= 5 , b= -5 ④ a= 4-2, b= -1 ⑤ a = -3 , b=0
(3)說出以上運算結果的實際意義
活動5【作業】有理數的加法
填空題
1、3的相反數是___________, 的絕對值是_____________,絕對值等于2的數是_________
2、若上升6米記作+6米,那么-8米表示 。
3、數軸上與表示-2的點距離1個單位長度的點所表示的數 。
4、比較大小:(1) (2)-2 -3 。
5、已知 ,那么 。
二、有理數的加法
(1)15+(-22) (2)(-13)+(-8) (3)(-0.9)+1.51 (4)
(5)(-12)+(+8)+(-9) (6) 36+(-24)+(+64)+(-76)
(7)(-41)+45+(-9)+(+20) (8)(-78)+(+5)+(+78)+(-10)
(9)(-3)+40+(-32)+(-8) (10) 1+(-2)+(-1.75)+3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將要為大家講的課題是有理數的加法,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本節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七年級(上)。這一節課是本冊書第一章第三節第一課時的內容。下面我就從以下六個方面——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及關鍵、教法、學法、教學過程的設計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對本節課的理解與設計。
一、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在分析新數學課程標準的基礎上確定了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首先來看一下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有理數的加法在整個知識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初中階段要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以及讓學生根據一些現實模型,把它轉化成數學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增強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運算能力的培養主要是在初一階段完成。有理數的加法作為有理數的運算的一種,它是有理數運算的重要基礎之一,它是整個初中代數的一個基礎,它直接關系到有理數運算、實數運算、代數式運算、解方程、、研究函數等內容的學習。
2、就第一章而言,有理數的加法是本章的一個重點。有理數這一章分為兩大部分——有理數的意義和有理數的運算,有理數的意義是有理數運算的基礎,有理數的混合運算是這一章的難點,但混合運算是以各種基本運算為基礎的。在有理數范圍內進行的各種運算:加、減法可以統一成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統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運算是本章的關鍵,而加法又是學生接觸的第一種有理數運算,學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數范圍內進行的各種運算的思考方式(確定結果的符合和絕對值),關鍵是這一節的學習。
3、數學思想方法分析:作為一名數學老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數學思想、數學意識,因此本節課在教學中力圖向學生滲透的德育目標是:(1)滲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2)培養學生嚴謹的思維品質。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上述對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征 ,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
(1)理解有理數加法的意義;(2)理解并掌握有理數加法的法則;(3)應用有理數加法法則進行準確運算;(4)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2、能力目標是:(1)培養學生準確運算的能力;(2)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
3、德育目標是:滲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4、個性品質目標:培養學生嚴謹的思維品質。
三、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有理數加法的意義與小學學習的在正有理數和零的范圍內進行的加法運算的意義相同,讓學生理解即可,有理數的加法法則的理解與運用是本節的重點內容。因此本節課的重點是:有理數加法法則的理解與運用。由于本階段的學生很難把握住事物主要特征:如異號兩數、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和互為相反數之間的關系,這就對法則的理解造成困難。因此我確定本節課的難點是:有理數加法法則的理解。
四、教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體現教師的導向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本節是新課內容的學習,教學過程中盡力引導學生成為知識的發現者,把教師的點撥和學生解決問題結合起來,為學生創設情境,從而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不斷克服學生學習中的被動情況,使其在教學過程中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發展智力、受到教育。
五、學法
本節課是在前面學習了有理數的意義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已經很牢固地掌握了正數、負數、數軸、相反數、絕對值等概念,因此我沒有把時間過多地放在復習這些舊知識上,而是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采用生動形象的事例,讓學生充當指揮官的角色,親身參加探索發現,從而獲取知識。在法則的得出過程中,我引進了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微機,讓學生在微機演示的一種動態變化中自己發現規律歸納總結,這不但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的能力,而且直接地向學生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思想。在法則的應用這一環節我又選配了一些變式練習,通過書上的基本練習達到訓練雙基的目的,通過變式練習達到發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這些我都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中具體體現。而且在做練習的過程中讓學生互相提問,使課堂在學生的參與下積極有序的進行。
六、教學過程的設計
1、引入:再課堂的引入上,開始我本打算選擇教材上的例子,但是它過于簡單。并且不宜于引起學生的注意,所以我選擇了學生們感興趣的軍事問題,讓學生在充當指揮官的同時,有一種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并且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2、探索規律:法則的得出重要體現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我通過了一個小人在坐標軸上來回的移動,使學生在小人的移動過程中體會兩個數相加的變化規律。由于采用了形式活潑的教學手段,學生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思考問題中去,讓學生親身參加了探索發現及獲取知識和技能的全過程。最后由學生對規律進行歸納總結補充,從而得出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3、鞏固練習:再習題的配備上,我注意了學生的思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習題的配備由難而易,使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能夠逐步的提高能力,得到發展。并且采用男生出題,女生回答;女生出題,男生回答,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一種比較活躍的氛圍中,解決各種問題。同時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進行分層訓練,既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使學有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4、歸納總結:歸納總結由學生完成,并且做適當的補充。最后教師對本節的課進行說明。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理解和設計。希望各位老師批評指正,以達到提高個人教學能力的目的。說課對我仍是新事物,今后我也將進一步說好課,并希望各位專家領導對本堂說課提出寶貴意見。
各位考官上午好,我是參加初中數學科目考試的七號考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有理數加法》,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課程、說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有理數加法》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三節的內容。本節課主要介紹了有理數加法的基本運算法則。這節知識是在有理數、數軸、相反數及絕對值等概念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的,并且是之后學習有理數混合運算、科學記數法及開方的基礎。因此,本節課起到承上啟下,鋪路建橋的作用,意義重大。
教學三維目標中知識與技能目標:學會應用有理數的加法運算法則進行計算。過程與方法目標:巧設具體問題的情境,并結合數軸,學生通過思考、分析、聯想的過程,加深對有理數加法的理解,并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生養成主動參與的意識,培養對數學的興趣。
通過以上對教材及教學目標的分析,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有理數加法的運算法則,并能夠靈活運用。難點是培養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有理數加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對于把握和處理教材有重要的作用。七年級的學生可以解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正數的簡單計算問題,也對有理數概念有了基本的了解,但運算因其本身有些抽象,學生計算起來還是有些困難。同時這一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抽象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成長,但仍需要感性經驗的輔助。所以本節課程可以通過設計具體的實際情境來引導學生理解有理數的加法運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能夠得到充分發揮,并且可以提高他們對于較抽象問題的解決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以及遵循新課改的精神:要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我將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采用以歸納總結法為主,以啟發式教學法、講練結合法、情境教學法為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結合本課內容,我將學法確定為:學生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為主,這有利于學生自主意識的成長。
教學過程可以分為五個環節,首先是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一個良好精彩的導入,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是一節課成功的開始。根據《有理數加法》這節課的特點,我將采用圖片方式進行導入。播放幾組足球比賽的圖片,規定進球數為正數,失球數為負數,它們的和為凈勝球數,有一支球隊現在的比賽情況是進球4個失球1個。提問同學,該隊凈勝球數的表達式是什么呢?設置這一環節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興味盎然地投入到之后的學習中去。
接著進入課文新授,深入感知環節。
第一步,在學生討論導入提出的問題后我提問學生回答之前的問題,得到4+(-1)的答案,這就引出了有理數加法的表達式,學生出于對這個表達式答案的好奇,能更(專注地)進入到下面的學習(依據)。
第二步,因上面的式子中出現了負數,我會提問學生(方法),負數讓他們聯想到了之前的什么知識,引導學生們說出數軸,此時規定在數軸上向右運動記為正,向左運動記為負。隨后假設左右運動的六種情況。問同學,這六種運動過程在數軸上怎么表示?用之前有理數的加法式子怎么表示?每種情況下最后的結束點分別離原點多遠?讓同學們分組討論,隨后來回答。這步可以引出有理數的相同符號的加法,不同符號的加法,兩個相反數的加法以及有理數與0的加法。這為后面學生理解加法法則奠定了基礎。
第三步,根據同學的回答將前面五個式子以及答案完整的寫在黑板上,讓同學們繼續討論從中根據數字前面的正負符號能發現什么規律。同學談論交流,我進行引導和總結歸納得出有理數加法的運算法則即:1.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并把絕對值相加;2.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0;3.一個數同0相加,仍得這個數。這一步通過例子有利于學生深入得理解有理數加法法則,加深印象。
為了讓學生鞏固新知,我會在新授結束后,根據教材分梯度選取習題,給學生進行課堂練習,在練習后我會進行及時講解。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新知識的印象,更好的完成本節課的重點。
同學們掌握本節課的知識后,我將提問他們收獲了什么,由同學自主總結本節課所學習的的內容,我給予補充評價。同時讓同學自己談談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同桌之間的討論。有利于學生的自主思考,以及合作交流,并能通過反思來更好的鞏固本節的知識。
本節課的課后作業是學生回家思考現實生活中可以用有理數加法來解決的問題,編寫成題目并解答。這樣有利于解決這節課的難點。
我的板書設計采用的方法是線索式(方法),遵循簡潔、明了、大方的原則,能很好的為突出教學重點服務。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