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0
這是一元一次方程與實際問題教材分析,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元一次方程與實際問題教材分析第 1 篇
一、目標:
知識目標:能熟練地求解數字系數的一元一次方程(不含去括號、去分母)。
過程方法目標:經歷和體會解一元一次方程中“轉化”的思想方法。
情感態度目標: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和意志力,激發學習興趣。
二、重難點:
重點:學會解一元一次方程
難點:移項
三、學情分析:
知識背景:學生已學過用等式的性質來解一元一次方程。
能力背景:能比較熟練地用等式的性質來解一元一次方程。
預測目標:能熟練地用移項的方法來解一元一次方程。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一頭半歲藍鯨的體重是22t,90天后的體重是30.1t,藍鯨的體重平均每天增加多少?
(二)實踐探索,揭示新知
1.例2.解方程:看誰算得又快:
解:方程的`兩邊同時加上得 解: 6x ? 2=10
移項得 6x =10+2
即 合并同類項得
化系數為1得
大家看一下有什么規律可尋?可以討論
2.移項的概念: 根據等式的基本性質方程中的某些項改變符號后,可以從方程的一邊移到另一邊 ,這樣的 變形叫做移項。
看誰做得又快又準確!千萬不要忘記移項要變號。
3.解方程:3x+3 =12,
4.例3解方程: 例4解方程 :
2x=5x-21 x- 3=4-
5.觀察并思考:
①移項有什么特點?
②移項后的化簡包括哪些
(三)嘗試應用 ,反饋矯正
1.下列解方程對嗎?
(1)3x+5=4 7=x-5
解: 3x+ 5 =4 解:7=x-5
移項得: 3x =4+5 移項得:-x= 5+7
合并同類項得 3x =9 合并同類項得 -x= 12
化系數為1得 x =3 化系數為1得 x = -12
2解方程
(1). 10x+1=9 (2) 2—3x =4-2x;
?。ㄋ模w納小結
1.今天學習了什么?有什么新的簡便的寫法?
2.要注意什么?
3.解方程的 一般步驟是什么?
4.(1) 移項實際上 是對方程兩邊進行 , 使用的是
?。?)系數 化為 1 實際上是對方程兩邊進行 , 使用的是 。
?。?)移項的作用是什么?
(五)作業
1.課堂作業:課本習題4.2第二題
2.家作:評價手冊4.2第二課時
一元一次方程與實際問題教材分析第 2 篇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含括號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與解題思路。
3、情感目標:通過主動探索,合作學習,相互交流,體會數學的嚴謹,感受數學的魅力,增加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1、重點: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含有括號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難點:括號前面是負號時,去括號時忘記變號。移項法則的靈活運用。
三、教學方法:
1、教法:講課結合法
2、學法:看中學,講中學,做中學
3、教學活動:講授
四、課型:新授課
五、課時:第一課時
六、教學用具:彩色粉筆,小黑板,多媒體
七、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
今天讓我們一起做個小小的游戲,這個游戲的名字叫:猜猜你心中的“她”
心里想一個數
將這個數+2
將所得結果
最后+7
將所得的結果告訴老師
?。ǔ橐粋€同學,讓他把他計算的結果告訴老師,由老師通過計算得到他最開始所想的數字。)
老師:同學們知道老師是怎樣猜到的嗎?
同學:不知道。
老師:那同學們想知道老師是怎樣猜到的嗎?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解一元一次方程。
2、探究新知: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前面我們遇到的一些方程,例如3
老師:大家觀察這些方程,它們有什么共同特征?
(提示:觀察未知數的個數和未知數的次數。)
?。ǔ橥瑢W起來回答,然后再由老師概括。)
只含有一個未知數,并且含有未知數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數的次數是l,像這樣的方程
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老師:同學們從這個概念中,能找出關鍵的字嗎?能用它來判斷一個式子是否是一元一次
方程嗎?
再次強調特征:
(1)只含一個未知數;
?。?)未知數的次數為1;
?。?)是一個整式。
?。ㄗ⒁猓哼@幾個特征必須同時滿足,缺一不可。)
3、例題講解:
例1判斷如下的式子是一元一次方程嗎?
(寫在小黑板上,讓學生判斷,并分別抽同學起來回答,如果不是,要說出理由。)
① ② ③
?、?⑤⑥
準確答案:①③
下面我們再一起來解幾個一元一次方程。
例2、解方程
?。?)
解法一:解法二:
提醒:去括號的時候,如果括號外面是負號,去括號時,括號里面要變號
(提示第二種解法:先移項,再去括號。即是把 看成整體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
(2)
解:
提示
1)、在我們前面學過的知識中,什么知識是關于有括號的。
2)、復習乘法分配律: ,強調去括號時把括號外的因數分別乘以括號
內的每一項,若括號前面是“-”號,注意去掉括號,要改變括號內的每一項的符號。
3)、問同學們能不能運用這個知識來去掉這個括號,如果能該怎么去呢?抽一個同學起
來回答。
4)、問:去了括號的式子,又該做什么呢?我們前面見過此類的方程的,引出移項,并強調移項時注意符號的變化。此處運用了等式的性質。
5)、一起回顧合并同類項的法則:未知數的系數相加。
6)、系數化為1,運用了等式的性質。
?。ㄇ蠼獾拿恳徊降臅r候,抽同學起來回答,該怎么進行,運用了什么知識,同學敘述,老師寫,同學說完后,老師在點評,最后歸納解含括號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并強調解題格式。)
方程(1)該怎樣解?由學生獨立探索解法,并互相交流。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
去括號,移項,合并同類項,系數化為1。
4、鞏固練習
?。?)解方程(2)當y為何值時,2(3y+4)的值比5(2y—7)的值大3?解5(x+2)=2(5x—1)
?。柟叹毩暎閮蓚€同學上黑板去完成,其余的同學在演草紙上完成,待同學們完成后給予點評。)
5小結:和同學們一起回顧我們這節課學習了什么?
解一元一次方程
概念
含括號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作業:
1、P12 。1
2、預習下一節課的內容,
3、復習此節課的內容,并完成一下兩道思考題。
思考:
?。?)解方程:
說明:方程中有多重括號時,一般應按先去小括號,再去中括號,最后去大括
號的方法去括號,每去一層括號合并同類項一次,以簡便運算。
?。?)該怎么求解?
一元一次方程與實際問題教材分析第 3 篇教學目的
一元一次方程教學設計
1.通過對多個實際問題的分析,使學生體會到一元一次方程作為實際問題的數學模型的作用。
2.使學生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決一些簡單的應用題。
3.會判斷一個數是不是某個方程的解。
重點、難點
1.重點: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決一些簡單的應用題。
2.難點:弄清題意,找出“相等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小學里已經學過列方程解簡單的應用題,讓我們回顧一下,如何列方程解應用題?
例如:一本筆記本1.2元。小紅有6元錢,那么她最多能買到幾本這樣的筆記本呢?
解:設小紅能買到工本筆記本,那么根據題意,得
1.2x=6
因為1.2×5=6,所以小紅能買到5本筆記本。
二、新授:
我們再來看下面一個例子:
問題1:某校初中一年級328名師生乘車外出春游,已有2輛校車可以乘坐64人,還需租用44座的客車多少輛?
問: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有哪些方法?
(讓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再作講評)
算術法:(328-64)÷44=264÷44=6(輛)
列方程解應用題:
設需要租用x輛客車,那么這些客車共可乘44x人,加上乘坐校車的64人,就是全體師生328人,可得。
44x+64=328 (1)
解這個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結果。
問:你會解這個方程嗎?試試看?
(學生可能利用逆運算求解,教師加以肯定,同時指出本章里我們將要學習解方程的另一種方法。)
問題2:在課外活動中,張老師發現同學們的年齡大多是13歲,就問同學:“我今年45歲,幾年以后你們的.年齡是我年齡的三分之一?”
小敏同學很快說出了答案。“三年”。他是這樣算的:
1年后,老師46歲,同學們的年齡是14歲,不是老師的三分之一。
2年后,老師47歲,同學們的年齡是15歲,也不是老師的三分之一。
3年后,老師48歲,同學們的年齡是16歲,恰好是老師的三分之一。
你能否用方程的方法來解呢?
通過分析,列出方程:13+x= (45+x) (2)
問:你會解這個方程嗎?你能否從小敏同學的解法中得到啟發?
這個方程不像例l中的方程(1)那樣容易求出它的解,小敏同學的方法啟發了我們,可以用嘗試,檢驗的方法找出方程(2)的解。也就是只要將x=1,2,3,4,……代人方程(2)的兩邊,看哪個數能使兩邊的值相等,這個數就是這個方程的解。
把x=3代人方程(2),左邊=13+3=16,右邊=(45+3)=×48=16,
因為左邊=右邊,所以x=3就是這個方程的解。
這種通過試驗的方法得出方程的解,這也是一種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也可以據此檢驗一下一個數是不是方程的解。
問:若把例2中的“三分之一”改為“二分之一”,那么答案是多少?
同學們動手試一試,大家發現了什么問題?
同樣,用檢驗的方法也很難得到方程的解,因為這里x的值很大。另外,有的方程的解不一定是整數,該從何試起?如何試驗根本無法人手,又該怎么辦?
這正是我們本章要解決的問題。
三、鞏固練習
1.教科書第3頁練習1、2。
2.補充練習:檢驗下列各括號內的數是不是它前面方程的解。
(1)x-3(x+2)=6+x (x=3,x=-4)
(2)2y(y-1)=3 (y=-1,y= 2)
(3)5(x-1)(x-2)=0 (x=0,x=1,x=2)
四、小結。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怎樣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談談你的學習體會。
五、作業。教科書第3頁,習題6.1第1、3題。
6.2解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的簡單變形
教學目的
通過天平實驗,讓學生在觀察、思考的基礎上歸納出方程的兩種變形,并能利用它們將簡單的方程變形以求出未知數的值。
重點、難點
1.重點:方程的兩種變形。
2.難點:由具體實例抽象出方程的兩種變形。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列方程解簡單的應用題,列出的方程有的我們不會解,我們知道解方程就是把方程變形成x=a形式,本節課,我們將學習如何將方程變形。
二、新授
讓我們先做個實驗,拿出預先準備好的天平和若干砝碼。
測量一些物體的質量時,我們將它放在天干的左盤內,在右盤內放上砝碼,當天平處于平衡狀態時,顯然兩邊的質量相等。
如果我們在兩盤內同時加入相同質量的砝碼,這時天平仍然平衡,天平兩邊盤內同時拿去相同質量的砝碼,天平仍然平衡。
如果把天平看成一個方程,課本第4頁上的圖,你能從天平上砝碼的變化聯想到方程的變形嗎?
讓同學們觀察圖6.2.1的左邊的天平;天平的左盤內有一個大砝碼和2個小砝碼,右盤上有5個小砝碼,天平平衡,表示左右兩盤的質量相等。如果我們用x表示大砝碼的質量,1表示小砝碼的質量,那么可用方程x+2=5表示天平兩盤內物體的質量關系。
一元一次方程與實際問題教材分析第 4 篇【一、教材分析】
初一數學《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1、本節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1)本節課是七年級第七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第3課時,主要學習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路程問題。通過上兩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本節課在此基礎上,結合路程問題,進一步學習如何從實際問題中分析數量關系,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對學習函數、不等式與其他方程解實際問題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2、教學目標(認知、能力、情感)
(1)知識目標
能借助“列表”的方法審題、找等量關系,進而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路程問題。
(2)能力目標
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讓學生認識數學的價值和學習數學的必要性;通過問題情境的設置,讓學生熱愛生活、熱愛體育。
3、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經歷借助“列表法”找等量關系,用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決路程問題的過程。
知識、方法重要,其獲取過程更重要,在教學中不能只重結果而忽視過程中學生經歷的觀察、分析、交流等活動,不然學生就不具備主動建構知識的能力和持續發展的動力,只會成為解題工具,所以我把方法獲取過程作為本課的重點。
4、教學難點
掌握用列表的方法審清題意,抽象具體問題中的數學背景,建立數量間的等量關系。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是找到等量關系。體會“列表法”在把握路程問題等量關系的優越性,進而掌握這種方法是學生感到困難的,所以把它是本節課的難點。
5、教法學法
優選教法
本節課主要采用“學生主體性學習”的教學模式。通過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提供問題讓學生想,設計問題讓學生做,方法技巧讓學生歸納。教師的作用在于組織、引導、點撥,促進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考,總結歸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指導學法
學生不是被動的接受信息,而是在“結合具體情景、設計解決策略、與他人合作交流、自我總結反思”的過程中學習。
【二、教學環節】
我把本節課設計為5個環節:
1、情境引入相遇問題,初步感知列表方法
張叔叔和他的朋友們開著越野車一同去森林探險,他們來到了森林不久不幸被一條毒蛇咬了,這種毒性在8小時就會發作,他們知道離森林大約600千米的地方有一個大醫院,本醫院的救護車60千米/小時,可他們開的越野車40千米/小時,你們想想,用什么辦法就可以救張叔叔呢?
通過救人情境的創設,既對學生已有知識的檢測,又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在不知不覺中引入路程問題——相遇問題。
引入問題后,學生獨立思考如何確定問題中的等量關系,然后課堂交流理清題意、找到等量關系的方法(畫圖或列表)。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究如何用列表的方法理清題目中的數量,讓學生初步感受“列表”表示數量關系的優越性。
本環節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交流探討中感受“列表法”,讓學生參與的知識獲取過程,真正體現了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
2、感悟故事中的追及問題,拓展提高對列表的認識
第二場龜兔賽跑:兔子為了體現自己的`速度確實比烏龜快的多,他們約定兔子讓烏龜先行40分鐘,并且在比賽中兔子和烏龜都每跑1分鐘,停1分鐘,如果烏龜以每分鐘1.2米的速度爬行,兔子以每分鐘12米的速度行進,試問兔子追上烏龜需要多長時間?追上的地點距出發點有多遠?
以同學們熟悉的故事為背景,配以形象生動的動畫,引入路程問題——追擊問題。然后讓學生應用列表法表示追擊問題的數量關系,思考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根據不同等量關系,設不同未知數,列出不同的方程),進一步體會“列表”表示數量關系的威力。
教學過程不能簡單地重復,學習過程也不能使機械地模仿,而應在螺旋上升的過程中不斷提高。由相遇問題到追擊問題,由一種方法到兩種方法,就是這一理念的直接體現。學生在應用“列表”法的過程中,提高對“列表”法表示數量關系優越性的認識。
3、回歸現實,梳理新知
浙江奧運健兒孟關良,在雅典奧運會上的奪冠為中國水上項目獲得了第一枚金牌,掀開了中國水上項目的新篇章。金牌后面是無數的汗水,在千島湖,孟關良是這樣艱苦訓練的:一艘快艇與孟關良的皮艇在同一起點,快艇以每秒5米的速度先行了20秒,孟關良為了追上快艇,必須奮力前劃,同學們,請你想一想他如果以每秒6米的速度劃行多少秒才能追上快艇?
本環節讓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本題以“奧運”為背景,不僅反映了數學來源于實際生活,同時也體現了知識的實用價值,而且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一個“數學化”的過程。這一環節既對路程問題進行了鞏固練習又滲透了愛國主義教育。
4、合作互動,深化提高
編寫一道應用題,使它的題意適合一元一次方程60x=40x+100,要求題意清楚、聯系生活、符合實際、有一定的創意。
本環節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編寫題目。
前面的環節是由實際問題到數學模型,現在是由數學模型到實際問題,不僅有利于學生獲取知識,而且也有利于學生展示聰明才智、形成獨特個性和發展創新精神。以小組為單位編寫題目不僅可以發揮學生的集體智慧,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
5、暢談收獲,內化提高
這節課體驗到了什么?
讓學生總結本節學習收獲和感受,全體同學交流。
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課后設計的暢談收獲,把課堂還給了學生,他們總結收獲,交流疑問,當堂消化本節內容,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
【設計亮點】
(1)本節課在情境的創設上,突出了現實性、趣味性和挑戰性,學生喜聞樂見,使他們能快速進入問題的解決。
(2)讓學生經歷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螺旋上升,符合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