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26
這是用列舉法求概率教案1湘教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用列舉法求概率教案1湘教版第 1 篇
1.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可以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學中,結合生活實際了解稅收的用途,充分體會所學內容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
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教師則是這一活動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也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學中,充分利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并通過分析、討論,從中感悟到納稅的重要作用,認識常見稅種,掌握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
3.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學數學是為了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本節教學中,在完成各種應納稅額的習題后,讓學生展開想象,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收集有關納稅的資料
教學過程
⊙情境引入
1.課件出示家鄉改造前后的對比圖。
(1)看圖,說一說我們的家鄉有什么變化。(引導學生從家鄉的交通、基礎設施、房地產開發、土地利用、生態環境等方面感受家鄉的變化)
(2)討論:用于改造家鄉的資金是從哪兒來的?(引導學生了解財政部門撥的款大部分是靠稅收得來的)
2.導入新課。
什么是稅收?國家征收的稅有什么用處呢?納稅金額是多少?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納稅的知識。(板書課題:稅率)
設計意圖:通過對家鄉變化的對比,使學生認識到稅收的重大用途,并對學習納稅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
⊙初步認識、理解有關納稅的知識
1.仔細閱讀教材10頁的內容,從中了解有關納稅的知識。
2.學生自學后交流匯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有序地展示相關內容)
(1)什么是納稅?
納稅是根據國家稅法的有關規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
(2)什么人需要納稅?
每個公民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
(3)稅收有什么意義?
稅收是國家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國家用收來的稅款發展經濟、科技、教育、文化和國防等事業。
(在學生理解稅收意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說說自己了解的、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用稅收為人民造福的例子,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稅收的重要性)
(4)稅收的主要種類有哪些?
稅收主要分為消費稅、增值稅、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等幾類。
(5)什么叫應納稅額?
繳納的稅款叫做應納稅額。
(6)什么叫稅率?
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如銷售額、營業額……)的比率叫做稅率。
3.初步了解我國的稅收政策。
我國的稅收政策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此,根據國家規定,集體或個人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有關納稅的知識,了解稅收的作用。
用列舉法求概率教案1湘教版第 2 篇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應納稅額和稅率的含義,了解稅收的種類和用途,會計算應納稅額。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學和全班交流的過程,理解納稅的意義與作用,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知道納稅的重要意義,培養依法納稅的意識,明白納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培養愛國情感。
學情分析:
六年級上冊學過了的百分數(一)的知識,對百分數有一定的基礎,本節課稅率的知識是六年級下冊百分數(二)中百分數應用的一種。所以學生接受起來應該不會太困難。
教學重點:
理解“納稅”“稅率”及其相關概念的含義,并會正確計算應納稅額。
教學難點:
會正確計算應納稅額和個人所得稅,并能靈活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中引入,感知稅收。
1、師談話導入:同學們,國家對你們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免除課本、學費等費用,還給家庭困難的學生進行補貼,那么你們知道這些錢國家從哪里來呢?生答:納稅。
2、師:在日常生活中聽說過納稅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和納稅有關的知識。
二、自主學習探究。
1、課件出示自學提示,學生根據學習提示,自學教材第10頁的內容。師巡視學生自學交流情況。
2、全班圍繞什么是納稅、舉例說說納稅的作用、納稅的項目三個方面進行交流。
(1)什么是納稅?學生回答后,出示課件:納稅是根據國家稅法的有關規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
(2)舉例說說納稅的作用。
師:每個國家都納稅,那納稅有什么作用?誰來舉例說說?
生:國家用納稅收的錢可以給老師發工資。
生:可以建設我們美麗的學校、漂亮的公園和廣場。
生:可以建設醫院,發射衛星等。
生:……學生回答后師課件出示圖片并進行總結。
師: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主要來源之一,國家用收來的稅款發展經濟、科技、教育、文化和國防等事業。
總之,稅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所以每位公民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那納稅的項目有哪些?
(3)納稅的`項目有哪些?
師:那我們國家有哪些稅呢?學生回答后,出示課件:稅收主要分為消費稅、增值稅、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等幾類。
師:由此看來,納稅的種類還挺多。納稅是按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交給國家。那一定的比率叫什么呢?
三、結合情境,學習新知。
1、理解兩個專業術語的含義。應納稅額:繳納的稅款叫做應納稅額。稅率: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如銷售額、營業額)的比率叫做稅率。
(1)舉例子理解,課件出示:
一家飯店10月份的營業額約是30萬元。如果按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稅,這家飯店10月份應繳納營業稅1.5萬元。在這里:收入是(),稅率是(),應納稅額是()。
(2)考考你:說出下面每條信息中應納稅額、各種收入和稅率分別是多少?晨光文具店2016年全年的銷售額是44萬元,按銷售額的5%繳納增值稅2.2萬元。長城賓館2016年上半年營業額是840萬元,按營業額的4%向國家繳納營業稅33.6萬元。
(3)學習計算有關稅率的公式。
師:你能寫出計算稅率的公式嗎?學生回答,教師課件展示:稅率=應納稅額÷各種收入×100%。
師:你能有此公式推出另兩個公式嗎?課件展示:應納稅額=各種收入×稅率各種收入=應納稅額÷稅率。
師:你們都很棒!師強調求應納稅額,就是求收入的百分之幾是多少。
2、教學例3,進一步理解概念。
(1)師:接下來就讓我們用剛得到的計算公式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切實體驗一下稅務員叔叔的工作。(出示課件,圖片)一家飯店10月份的營業額是30萬元。如果按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稅,這家飯店10月份應繳納營業稅多少萬元?
(2)先讀題,再指名說說“營業額30萬元”是指什么,“營業額的5%”是什么意思?
(3)學生獨立完成。
(4)集體交流反饋。
3、介紹發票在納稅中的作用。
老師:就在稅務員叔叔準備離開的時候,飯店的大廳里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情。我們一起去看看。課件動畫演示情景:一位阿姨用完餐后準備結賬,說:“服務員,買單”。飯店服務員對她說:“您好,如果不開發票打9折或送精美禮品一份。”同學們如果你是這位阿姨,你會怎么辦呢?生可能會出現以下觀點:
觀點一,要禮品,因為要發票沒什么用。
觀點二,要發票,因為可以報銷。
觀點三,要發票,否則飯店就不用交稅。
同學們之間會進行激烈的爭辯。此時教師總結并強調發票的作用。并出示課。
老師:發票除了是消費的憑證外,更是依法納稅的重要憑證。如果你不要發票我不要發票大家都不要的話,那這個飯店的收入就是0,就不用交稅,國家還有稅收嗎?還有我們美麗的校園,漂亮的公園嗎?因此,依法所要發票可以促進納稅。
4、介紹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是一種非常專業的經濟學術語,是一種法律規范的總稱。簡單的說,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于本國的所得征收的一種所得稅。《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稅法》于1980年9月10日公布,是我國建國以來頒布的第一部個人所得稅稅法。個人所得稅從誕生到現在一共經歷了三次修改歷程,其中最后一次是在2011年4月20日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確定的。2011年9月1日起個人所得稅免征額調整至3500元。
5、個人所得稅的求法(課件出示教材第10頁“做一做”。)李阿姨的月工資是5000元,扣除3500元個稅免征額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她應繳個人所得稅多少元?讀題,重點引導理解“扣除3500元個稅免征額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這句話的意思。這里3%的稅率是所有月工資的3%嗎?學生獨立解決問題。集體交流反饋,知道如下關系:個人所得稅=(總收入-免征收部分)×稅率。
四、在游戲中練習(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老師:同學們,現在網絡上流行這樣一個稱呼,“達人”。你們知道“達人”是什么意思嗎?那我們今天也來做個達人,做一個稅務小達人好不好。要想成為一個稅務小達人必須具備以下幾點。你們能做到嗎?生:能。
老師:信心十足呀。那我們就開始吧。
1、快樂判斷:
(1)稅率是永遠不變的。()
(2)各種收入與應納稅額的比率叫稅率。()
(3)納稅只有我國才有,其他國家沒有。()
2、王老師剛買了一輛新車花了158000元,需按車價的10%繳納車輛購置稅,王老師應繳納車輛購置稅多少元?
五、總結。
今天我們學到了什么?納稅是根據國家稅法的有關規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稅收的種類有:個人所得科、營業稅、增值稅、消費稅等繳納的稅款叫做應納稅額,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銷售額、營業額等)的比率叫做稅率。
六、結束語。
正因為有了納稅,才有了國家的稅收,才有了我們美麗的城市、漂亮的校園。所以同學們應好好學習,以優異的成績來回報祖國、回報社會。將來無論從事什么職業,都應依法納稅。使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國家更加強大。
用列舉法求概率教案1湘教版第 3 篇稅率
教學內容:
稅率(課本第10頁例3)
教學目標:
1、理解納稅的含義和納稅的重大意義。
2、能計算一些有關納稅的問題。
3、培養學生的依法納稅意識。
教學重點:
能進行一些有關納稅問題的計算。
教學難點:
稅額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
(2)50噸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
(4)50萬元的20%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二、介紹有關納稅的知識
納稅是根據國家各種稅法的有關規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
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國家用收來的稅款發展經濟、科技、教育、文化和國防等事業,以便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和文化水平,保衛國家安全。因此,根據國家規定應該納稅的集體或個人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
1993年我國進行了稅制改革,將納稅主要分為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等幾類。繳納的稅款叫應納稅額。根據納稅種類的不同,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也有說不同。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如銷售額、營業額、應納稅所得額等)的比率叫做稅率。
三、探索計算納稅的方法
教學例3
1、出示例3、一家飯店十月份的營業額約是30萬元。如果按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稅,這家飯店十月份應繳納營業稅多少萬元?
結合例3,進一步讓學生理解什么是營業額、什么是稅率、什么是營業稅、什么是應納稅額。 在弄清以上這些相關概念之后,學生嘗試解答例3。
2、分析題目,理解題意。
明確這里的5%是營業稅與營業額比較的結果,也就是繳納的營業稅占營業額的5%,題中十月份的營業額是30萬元,因此十月份應繳納的營業稅就是30萬元的5%。
3、學生列出算式。
相當于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列式:305%
4、學生嘗試計算。
305%=1.5(萬元)
四、鞏固練習
1、第10頁做一做
2、某電腦公司4月份的銷售收入為800萬元。按銷售收入的5%繳納增值稅。納稅后該公司4月份的收入是多少萬元?
用列舉法求概率教案1湘教版第 4 篇一、 復習舊知。
前面兩節課我們分別學習了折扣和成數的概念,以及關于它們的一些實際問題的計算。下面我們通過一些練習來復習折扣和成數。
課件出示練習題
(1)原價是10元的鉛筆盒,現在7折出售,現價比原價便宜多少元?
(2)一塊菜地去年的收成是41.6噸,今年比去年多收了二成五,今年的收成是多少噸?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教師講解。
師: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個與百分數有關的`概念——稅率
二、 探索新知
1、 組織學生閱讀教材第10頁第一、二自然段,說說什么是納稅?
學生通過閱讀集體回答。
2、 認識稅率。
納稅的種類很多,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也不一樣,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的比率叫稅率。一般是由國家根據不同的納稅種類定出不同的稅率。
師:通過剛才的閱讀,你能列舉哪幾種稅收?請說出這些稅率的計算方法。
小結:消費稅稅率=應納稅額÷消費額 營業稅稅率=應納稅額÷營業額 等等
3、 計算稅款。
課件出示第10頁例題3
組織學生讀題,引導提問:
(1)這里的5%表示什么?
(2)求應繳納營業稅款是多少,就是求什么?
(3)同學們獨立思考
獨立完成后,教師集中講解
板書:30×5%=1.5(萬元)
三、 鞏固練習。
1、 教材第10頁做一做
組織學生審題,提示3500元的部分是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學生獨立完成。
指名匯報解題思路與答案,點評后集中講解。
2、 教材第14頁練習二第十題
組織學生獨立完成后集中講解。
四、 總結提升。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稅收形式,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各種形式稅收的應納稅額都等于收入乘稅率。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這一類問題你掌握好了嗎?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