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7
這是觀察物體教學反思簡短,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知道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位置關系和形狀;
3、能由兩個平面圖形推想出可能是哪兩個物體,并且學會分類討論的方法;
4、學會如何看待事物的眼光。(此目標由“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時看到所有的面”挖掘出來的。)
教學重點: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位置關系和形狀;
教學難點:能由兩個平面圖形推想出可能是哪兩個物體或盡可能多的說出結論;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引入課題
1、講盲人摸象故事
2、師:他們說的都不對,這個典故比喻看問題以偏概全。
3、師:盲人因雙目失明,摸到什么就說象什么,而我們比盲人幸運多了,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但在任一位置觀察物體是否能看全呢?今天我們就觀察一些物體試試。---板書課體——觀察物體
4、以問題形式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目標
師:你已經知道了關于觀察物體的哪些知識?還想知道什么?
二、新課(習得階段)
(一)看
1、例子1——看模型-----比較大的長方體模型
(1)小組活動
師:口述要求------在你的位置不動觀察你能看到幾個面?(老師準備各側面形狀問學生:從下面看是什么形狀?從側面和上面看呢?)
可以活動:你能找到一個位置看到所有的面嗎?(最少看到一個面,最多能看到三個面)最多能看到幾個面?
(2)啟示::
師:不只是學數學還要從數學中品出點有價值的東西來,能品出什么呢?“最多只能看三個面”想到什么?
2、看一個立體圖形(準備三個立體圖形:正方體、圓柱體、球體,課前發給小組)
從不同角度觀察三個立體圖形,看看觀察到的是什么形狀?
3、看兩個立體圖形(例2)讓學生看書回答(先試后導)
4、練習八3題
5、請兩個一組現場找物體也可以到外面找,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并把觀察到的結果和同學交流(找一個或兩體物體都行)
(二)想
猜一猜游戲:老師出示實物一部分,讓學生猜可能是什么物體?(為例2下面做一做打基礎,例2下面的做一做比例2難。“根據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圖形,判斷是哪兩個物體”)要比“給出兩個物體,辨認從某一個方向看到的圖形”所要求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更高。
師:這個游戲讓我們知道:不能只根據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就確定是什么立體圖形,只有把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進行綜合,才能下結論。剛才我們說:不僅是學數學,數學中還隱藏很多有價值的東西要我們去品,那從猜想中又能品出點什么呢?看事物或看人不能只看一方面就下結論,要多角度看再下結論。人們在評論一個人、一部電視劇或一種社會現象,往往因為只看到局部而下結論,便造成了片面性。要避免這種現象,唯一的辦法是多觀察,多了解,不要輕易下結論。如一個學生成績不好就說不是好學生?還要看其方面----體育、唱歌、熱心、遵守紀律。從多方面了解才是公平(做人做事)
(三)找
1、例2下面做一做(小組合作方式:先自己想;和同伴說;用什么方法能想出盡可能多的結論;記錄共有幾種;想的多的小組或有創意的小組每人一個獎品。可把學具發給學生,借助學具去找可能是哪兩個物體。)
2、總結:用分類討論的方法不但想的多而且還不漏不重。
3、出示幾個平面圖(讓學生應用分類討論方法找),想可能是哪兩個物體?
三、欣賞
1、出示古詩----題西林壁
2、配樂朗讀
不同角度看不同的景象(準備兩個圖)
3、看書回顧講的內容,不明白的可以提出來問老師或同學。
四、對照反思訓練單進行反思
反思訓練單:
1、我知道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了嗎?
2、我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或兩個立體圖形的位置關系和形狀嗎?
3、我能由兩個平面圖形推想出可能是哪兩個物體嗎?我學會分類討論的方法了嗎?
4、我學得快樂嗎?我收獲數學之外更有價值的東西了嗎?
教學目標:
1、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正確辨別從不同位置(正面、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通過觀察和想象,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
教學重點: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難點:辨認從不同側面(左側面、右側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教具:課件、不同位置拍攝的警車照片、相機一臺。學生4人一組圍桌而坐。
學具:教材、玩具警車每組一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隆重地向你們推薦一位老朋友,你能猜出他是誰嗎?(出示老師的背面照)。請幾個同學猜一猜。究竟和小朋友想的是不是一樣呢?好,接下來咱們就來揭開謎底,一起數,1、2、3。(李老師),老師向大家揮揮手,說同學們。
師:你為什么看到正面照片時,才敢下結論?
生1:正面看得清。
生2:看后面不好辨認。
師:同是一個老師,怎么會看到不同的樣子呢?
生:我站在他后面,就看到他后面的樣子,站在他側面就看到他側面的樣子,站在他前面,就看到他前面的樣子。
師:答得真棒!掌聲鼓勵。
師:我們站的位置不同,看到老師的樣子也就不同。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觀察物體。
【設計意圖】在課的一開始,我就運用多媒體逐一出示了老師的背面、側面以及正面的照片。利用小朋友的好奇新和好勝新,讓他們猜一猜,這個班上的同學是誰?在游戲似的過程中,讓學生初步感知盡管是同一個人,但因為方位的不同,所看到的結果也是不同的。
二、小組活動,觀察學具
(一)本位觀察
1、今天老師還給大家請來你們最喜歡的警車玩具,你們喜歡嗎?現在請每一組的小組長來拿警車。讓警車的車頭對著黑板放好。
師:現在比一比哪組的同學坐得最好。
2、好,現在請你輕輕地告訴警車里的警察叔叔,你坐在警車的哪個位置?然后請幾個同學來說一說。
請坐在警車前、后、左、右的同學依次舉手、揮手與老師問好。
你們喜歡照相嗎?(喜歡)那我們每人在自己的位置上給警車照一張相片吧。請你們用手當相機把它拍下來。
老師剛才把你們拍的照片放到了大屏幕。現在請你們認真思考一下,你坐在警車的哪一邊?從你這個位置上看到的警車的什么部位,與屏幕上的哪張照片是一樣的?左、右邊的同學要注意一下,車頭在你的哪一邊。
(生通過觀察,在小組內自由述說自己看到的小汽車部位)
3、全班交流
生:我在警車的前面,我看到的是小汽車的車頭,與圖1是一樣的
師:誰看到的和他一樣?向車里的警察叔波揮揮手,說:“警察叔叔好”。
這些同學都坐在警車的哪一面?(前面)所以他們看到的是警車的正面。(板書:正面)一起讀。
生:我看到的是車尾。生:我看到的是車的左側面。生:我看到的是右側面。……每次都讓相同部位的同學揮手問好。(提醒左、右側面的同學車頭向你的位置的哪個方向?(依次板書側面、背面,全班讀一遍。)
思考:同一輛車為什么4個人看到的卻不一樣?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行本位觀察,即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觀察警車玩具。通過第一次觀察嘗試,想讓學生學會仔細地觀察,流利地表達,并向學生介紹正面、側面和背面的知識。
(二)換位觀察
1、師:剛才我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分別觀察到了警車的正面、側面和背面,下面我們換換位置再觀察好不好?聽老師口令,請每組同學按照順時針方向(教師做手勢表示)走到小組的下一個位子上去。老師可以一個小組為例進行示范。
師:看到第一張照片舉起1個手指表示,每二張舉2個手指表示……
師:你們剛才看到的警車的樣子都是一樣的嗎?
反饋。(不一樣)
2、師:咦,你們每個小組觀察的是不是原來的那輛警車呀?警車沒變,為什么你們看到的結果會不一樣呢?在小組里說一說。
因為我們換過位置了;因為我們觀察的位置不同了;警車的前后不一樣,左右一樣;(左右一樣,我們是怎么發現的,(換位了)……
小結:是啊,我們換了位子,位置發生了變化,觀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的警車的形狀也就(不一樣了)。
師:出示句子: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設計意圖】換位觀察,要求學生按順時針變換座位,再次對玩具進行觀察。這次觀察不僅要求學生說出看到玩具的哪個面,同時要思考,現在看到玩具的樣子和剛才看到的是否一樣?為什么?因為有了轉換位置的活動,學生很容易就能得出是因為改變了方向的緣故。這個環節是第一個環節的遞進,讓學生感知正確的、有序的觀察方法。
(三)做游戲
師:剛才大家都江學得很認真,接下來我們來做個游戲,輕松一下好嗎?
(媒體出示正面照、兩張側面照、背面照)老師這里有一些從不同位置拍攝的警車照片,我任意選一張,你認為我是站在警車的哪邊拍的,就快快站到警車的哪邊,我們來比比看誰的反應快,好不好!放完一張,就讓學生回到座位上,然后再喊一、二、三開始。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再一次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活動中能根據圖片判斷是在哪一個位置拍,加深對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理解。在這一系列的觀察動中,我讓學生體驗一個從靜態到動態,從片面到全面的觀察方法。
三、應用拓展,激勵創新
1、觀察恐龍。
師:剛才小朋友們觀察得真仔細,瞧,這三位小朋友在觀察什么呢?想一想,下面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請拿出練習紙,把名字寫在每幅圖的下面。(交流)
師:第一幅圖是誰看到的?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生:第一幅圖是小明看到的。因為小明在恐龍的旁邊,看到的是它的側面。
第二幅圖是小亮看到的。因為小亮在恐龍的前面,看到了恐龍的頭,是它的正面。
第三幅圖是小紅看到的。因為小紅在恐龍的后面,看到了恐龍的屁股和尾巴,
是它的背面。
2、連線練習。(書本p67頁的做一做。)
其實,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我們熟悉的物體,比如:書本、鉛筆盒等等,你有沒有觀察過呀?瞧!這幾個小朋友把數學書疊在一起,組成了什么圖形?(長方體)那么他們分別看到了這個長方體的哪個面呢?請在練習紙上連一連!(反饋)
3、觀察茶壺。
師:有4個小朋友也在觀察茶壺。(屏幕出現4個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觀察茶壺,并在旁邊畫有4幅不同形狀的圖形)他們看到的是哪幅圖,請同學們邊小組討論邊連線。
生:戴頭花的小女孩看到的是第一幅圖。
生:短頭發的女孩看到的是第三幅圖。
生:穿綠衣服的男孩看到的是第四幅圖。
出示從上面和下面觀察的茶壺圖
師:這是誰觀察的?
師:可以怎樣觀察?
生:從上面和下面觀察。
請個學生來觀察。
4、拍攝照片活動
教師從正面、側面、背面三個方向對學生進行拍照片。
【設計意圖】在練習的設計上,我安排了四個層次。首先完成課本內容的連線,這是多方位的一種對應練習。其次設計了觀察一個長方體的活動,把小組中同學的書本合放在一起,判斷形狀。第三,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掌握位置與所見物體形狀的關系,出示了同一茶壺不同方位的4幅圖片,讓學生猜測觀察者是在杯子的哪個方向觀察的,由此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最后,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設置了給學生拍照片的游戲。通過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也告訴學生,觀察物體,須全面才能見其真面目。
四、知識介紹,全課小結
1、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你玩得開心嗎?那么,你在玩的過程中學到了什么呢?四人小組互相說一說。
(我知道觀察物體要全面;我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改變觀察的位置或者轉動物體都可以看到不一樣的結果;我學會了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觀察物體》。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讓學生通過觀察實物,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會辯認從正面、側面、后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能力目標: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培養學生觀察、操作、空間想像的能力和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標:
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讓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能正確辨認正面、側面、后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形狀,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具準備:卡片三張、玩具四個、多媒體課件、數碼照相機一部。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激發情趣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個成語故事,你們想聽嗎?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這幾個盲人說的對嗎?
師:為什么這些人都說錯了?
師:對了,盲人摸的是大象的一個部位,所以都說不準大象的全貌。 看來,要想了解一個物體的全貌,就需要我們對物體進行全面地觀察。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二觀察操作,探究新知
1本位觀察
師:今天老師還給每個小組的同學帶來了一個禮物,你們想知道是什么嗎?就請同學們趕快揭開它的神秘面紗吧。
師:你們喜歡嗎?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在你的位置上對小狗進行仔細的觀察,你看到了小狗的哪一個面?是什么樣子的?觀察完的同學,可以和小組里的同學互相說一說。(學生活動)
師:孩子們坐好了,請看屏幕中的這三幅圖(課件),哪一幅圖和你剛才觀察到的是一樣的?這是小狗的哪一個面?(板書)是什么樣子的?還有哪些同學也看到了小狗的這個面?請舉起手來。
師:這些同學觀察到的是小狗的X面,那其他同學呢?你們又看到了小狗的哪個面?能在屏幕上選出你看到的畫面嗎?(課件)說說是什么樣的?誰和他觀察到的是一樣的?請把你的小手舉起來。
師:剛才一直沒有舉手的同學,你們看到的是小狗的哪一個面?是哪一幅圖?說說是什么樣的?
師:現在老師有一個問題不明白了,為什么我們觀察的是同一只小狗,而觀察的結果卻不一樣呢?誰能幫助教師解答一下?
師:聽了同學們的回答,老師明白了,因為我們坐的位置不同,所以觀察到的結果也不同。
2換位觀察
師:在剛才的觀察過程中,同學們只看到了小狗的一個面,你們想不想親自去看看小狗的另外兩個面?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起立,按照老師手指的方向,走到下一個位置上坐好。你們現在看到的小狗和剛才一樣嗎?請你仔細觀察,你現在看見的是小狗的哪一個面?是什么樣子的?誰來說一說?
師:請同學們起立,走到下一個位置上坐好。你現在又看見了小狗的哪一個面?是什么樣子的?
師:我們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結果是一樣的嗎?
師:我們怎樣才能對一個物體進行全面的觀察呢?
師:老師希望同學們都能成為善于觀察的好孩子。
3觀察練習
師:現在老師想找一個小模特到前面來,讓全班同學對你進行觀察,誰愿意來?
師:(讓學生站在前面)現在同學們看到了他的哪一個面?看到了什么?
師:(讓學生走到四個小組的中間)現在同學們又看到了他的哪一個面?(找找前后左右四個方向的學生說)
師: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看來我們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結果確實是不一樣的。
師:謝謝你,到前面來當小模特,請回去吧。
4課間操
師:剛才同學們在學習中表現的非常出色,下面我們來跳個舞輕松一下吧。
師:輕松過后,老師相信同學們會比剛才表現的更加出色。
三、觀察生活,解決問題
1、師:在我們的身邊有許多我們熟悉的物體,比如說書、書包、文具盒等等,你們觀察過這些物品嗎?
師:現在,就請小組長把你們組的數學書摞成一摞放在一起,把書的這個封面朝右邊放,比一比哪個小組動作最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你看到了數學書的哪一個面?是什么樣子的?
師:你能從這三張圖片中選出你看到的畫面嗎?看到數學書X面的同學請舉手,其他同學幫老師看看對不對?
師:現在請小組長快速把數學書放在桌面上。坐好,看誰坐的最精神。
2、師:老師知道我們班同學不僅愛學習,而且喜歡做好事。昨天,老師正好看到一位同學主動地從地上撿起廢紙,這是多好的行為呀。老師悄悄地拍下了這個鏡頭,你們想知道他是誰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師:(課件)(后)你們能猜出來他是誰嗎?為什么這么難猜?
師:我們現在看到了他的哪一個面?(側)能猜出來嗎?
師:我們只要看到他的哪一個面就知道她是誰了呢?(正)他是誰?
師:我們都應該向這名同學學習,能夠做一些好事,為大家服務。
3、師:我們接著來看,(課件)這是咱們班同學在音樂課活動時老師拍下的照片,想一想,關老師和這3名同學分別能看見鋼琴的哪一個面?為什么?
師:是呀,我們觀察物體不僅可以從它的前面、側面、后面來觀察,也可以從它的上面進行觀察,有時還可以從它的下面進行觀察等等,觀察的角度是多方面的。
4、師:請同學們看看這張照片,老師是站在哪進行拍攝的?(課件)你是怎么知道的?(從正面、側面、后面拍攝的)老師拍的是同學的哪一個面?
師:看來,同學們不僅善于觀察,還特別看動腦筋,真了不起。
5、師:剛才同學們看了老師拍的一些照片,你們想不想自己拍幾張照片呢?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部照相機,想讓同學們當小攝影師幫老師也拍幾張照片留作紀念,你們愿意嗎?
師:在拍照之前老師先來教同學們如何來使用這部照相機。先把鏡頭對準人物,看看人物是否在這個屏幕中,一定要把人物的頭照進去,然后按下這個按鈕,就可以了,但是在按按鈕的時候,不要用手把鏡頭擋住了,不然就照不到人物了。你們學會了嗎?
師:老師想讓同學們給老師照一張正面的照片,你們應該站在哪給老師照相?誰愿意給老師照這張照片?
師:老師想照一張側面的,你們應該站在哪給老師照相?誰來給老師照?你想給老師照哪個側面?
師:同學們在拍照時,還挺專業的,就像真正的攝影師似的,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拍的照片吧。
師:我們看這張照片,(照相機連接電腦)是誰給老師拍的?你們覺得拍的怎么樣?
師:非常感謝同學們給老師拍照,老師很喜歡這些照片,沖洗出來,老師一定把照片擺在寫字臺上留做紀念。
6、師:剛才,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對物體進行了觀察,我國北宋詩人蘇軾在初游廬山時,就對廬山進行觀察,并寫了一首優美的詩,你們想聽聽這首詩嗎?老師就把這首詩送給同學們。(課件)
師:你們喜歡這首詩嗎?
師:老師有一個問題想問問同學們,蘇軾在詩中為什么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呢?
師:看來呀,我們要想了解物體的全貌,就必須對物體進行全面的觀察。
四、總結評價
師:同學們,這節課你們學的開心嗎?有哪些收獲呢?
師:同學們的收獲可真不少呀,老師希望同學們都能夠成為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好孩子,只有你有擁有一雙善于觀察和發現的眼睛,在生活中你才會發現更多的美,在數學中你才會發現更多有趣的現象。這堂課我們就上到這,下課。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并通過觀察和空間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
2.初步滲透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教學重點、難點: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并通過觀察和空間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
課前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導入新課
1、大屏播放《盲人摸象》的動畫故事。
2、為什么這幾個盲人回答的不同呢?
師:生活中,我們在觀察一個物體時,可能由于所處位置的不同,也就是觀察物體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今天咱們一起來學習怎樣觀察物體。(板書:觀察物體)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本位觀察
師:今天老師給每組都請來了一位好朋友。
師:這個好朋友就是今天我們要觀察的物體。你坐在物體的哪一面?坐在你的位置上,你觀察到了物體的哪些特征?
學生獨立觀察,小組內互相交流,教師行間巡視。
以小組為單位向全班同學匯報。
師:不過老師有點兒納悶了,為什么每組的同學觀察的是同樣的物體,可大家剛才說的卻不一樣呢?
學生思考、小組交流。
小組代表匯報討論結果。教師歸納: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觀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體的形狀也就不一樣了。(板書:從不同的位置→形狀不一樣。)
2.換位觀察
師:前面大家不僅觀察得十分認真,而且還特別用心聽別人的回答,你們可真是會學習的好孩子!同學們想不想觀察一下物體的前后左右四個面呢?你們有什么好辦法?
學生交流觀察方法:小組內交換觀察位置;把觀察的物體在小組內轉圈。
師:我覺得每一位同學都開動了腦筋,最后我們找到了兩種觀察方法。你們認為哪種方法最合適呢?用你喜歡的方法再次觀察物體。
師:大家再次觀察后有什么發現?
(引導學生再次體會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不一樣)
師:如果是一些較大的物體,大家想一想,那應該怎么辦呢?(引導學生靈活運用觀察方法。)
師:是啊!對于一些較大的、不能動的物體,我們就要站在不同位置,從不同角度觀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說我們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觀察方法!
3、全面觀察
師:今天小朋友們觀察得認真又仔細,誰愿意和大家說說你們組的好朋友是什么樣的。
學生自由發言。
學生:我們換了位子,位置發生了變化,觀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玩具的形狀也不一樣了。
師:原來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體形狀也不同。
(引導學生得出要認識一個物體就要全面的進行觀察)
師:我們要想認識一個物體就要全面的進行觀察,不能只看到一部分就早早的下結論。
(引導學生知道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觀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體的形狀也就不一樣了。引導學生得出要認識一個物體就要全面的進行觀察。)
三、教學例
1、教學例
大家帶了自己的禮物來,小亮和小紅他們也帶了禮物(課件出示):
你能很快說出這些圖是誰看到的嗎?說說理由。
學生回答:第一幅圖是小明看到的,因為小明在恐龍的旁邊,看到恐龍的整個身體;第二幅圖是……
學生書上連線
2.課件出示:
師:這兩位小朋友在做什么?他們看到的車的樣子都是怎樣的呢?
生:(充分討論交流后)連線。
師: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老師這里有幾本書,根據你看到的畫面,你能知道老師拿的是什么書嗎?
師:觀察物體要全面,要從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觀察,不然就會鬧出“盲人摸象”的笑話。
四、鞏固練習
(1)連線游戲。
教科書第70頁第一題,請學生仔細觀察從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汽車形狀。
(2)出示淘氣系列題
觀察大熊貓,茶壺,汽車圖,讓學生判斷淘氣看到的是哪一幅圖。
(3)找朋友。請小組每一個成員將自己的數學書合在一起,擺放在桌上,再請每一個同學從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紹看到書的形狀。完成連線。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會了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同一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在生活中,我們處處都要留心觀察,做一個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們能做到嗎?
六、板書設計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