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25
這是望海潮教案一等獎,是優(yōu)秀的語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望海潮》教學設(shè)計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作者,掌握詩詞的誦讀技巧。
2、品味詩詞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體會詞中壯闊優(yōu)美的意境。
3、學習詩詞中鋪陳的表現(xiàn)手法
(二)過程與方法
反復吟詠,感受詞的音律美;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感悟詞的意境美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讓學生感受詞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豐的盛景,培養(yǎng)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品味詩詞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體會詞中壯闊優(yōu)美的意境;學習煉字方法
教學難點
領(lǐng)悟作者對杭州西湖的熱愛之情;感受詞的意境、情韻;學習詩中鋪陳的表現(xiàn)手法
學習方法
1、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反復誦讀,感悟體會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江南勝景自古令人魂牽夢繞,展開柳永的望海潮滿眼一派商似繁盛的承平氣象,富有天堂美譽的杭州更有天賜美景,八月錢塘西湖秀色,錢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濤卷霜雪的黃鐘大呂,西湖美景則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絲竹管弦,美的景致,美的畫面,美的筆調(diào),美的神韻,美的音律,柳永在這里告訴我們什么叫真正的美,脫俗的美。
二、知識積累
1、詞牌介紹
2、作者介紹
柳永(約987——約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七、柳屯田。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其詞
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chuàng)作慢詞,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很廣,“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專業(yè)詞人,對宋詞的發(fā)展有一定的影響。有《樂章集》,詞作《雨霖鈴》《八聲甘州》《望海潮》等頗有名。
3、背景介紹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從家鄉(xiāng)前往京城開封應試,途經(jīng)錢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與孫何是布衣之交,此時孫何正好任兩浙轉(zhuǎn)運使,柳永想拜訪他,但當時官府之家門禁極嚴,柳永一個平民是很難到孫何家去拜訪的,柳永就寫下了這首詞,并使其在青樓被廣泛歌唱以使孫何知道,第二天孫何就親自前往見面。所以這是一首投贈詞,目的是得到地方長官的召見和賞識。
三、整體感知.反復誦讀
1、請同學聽朗讀錄音(僅為參考找出瑕疵)
2、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感知大意(交流以什么樣的語調(diào)帶著什么樣的情感來讀)
3、再讀課文(配樂)
朗讀指導:
①感情飽滿,適度夸張。
②上片首句朗讀在“繁華”處升調(diào)且頓為下文蓄勢,寫錢塘江潮的壯觀,詞句短小、如“怒濤”、“霜雪”、“天塹”這類色彩濃烈的而有氣勢的詞語,音調(diào)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來,有雷霆萬鈞、不可阻擋之勢。
③寫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優(yōu)美,詞曲變長,節(jié)奏要平和舒緩,讀出心曠神怡之感。結(jié)尾祝愿之辭要讀的懇切。
4、概括詞上下片的內(nèi)容
四、合作探究賞析(品味語言、鑒賞形象、感受意境)
鼓勵學生合作交流分析自己喜歡的語句,根據(jù)不同語句側(cè)重某一方面分析鑒賞
上片重點賞析“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下片重點賞析“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引導學生讀透全詞并有重點的進行鑒賞(從概括詞意、分析意象、推敲詞語、描述意境、修辭表現(xiàn)手法引導學生鑒賞,每個同學可以重點選取一句鑒賞,之后形成集體智慧取長補短)
(一)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東南形勝”,是從地理條件、自然條件著筆寫的。杭州地處東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風景很優(yōu)美,故曰:“形勝”。“三吳都會”,是從社會條件著筆寫的。它是三吳地區(qū)的重要都市,那里人眾薈萃,財貨聚集,故曰:“都會”。“錢塘自古繁華”,這一句是對前兩句的總結(jié),因為杭州具有這些特殊條件,所以“自古繁華”。
是主旨句,在結(jié)構(gòu)上總起全文。下面就對“形勝”、“都會”和“自古繁華”進行鋪敘。“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是對“三吳都會”的展開描寫。
“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是對“東南形勝”的展開描寫。這里選擇了錢塘江岸和江潮兩種景物來寫。一“繞”字盡顯古樹成行,長堤迤邐之態(tài),“霜雪”比喻浪花,一“卷”字又狀狂濤洶涌,波浪滔滔之勢。寫出浪濤力度與氣勢,對浪花飛濺的情態(tài)寫的更形象逼真。
大有滔天濁浪排空來,排山倒海山可催的`氣勢。城外,煙云綠樹環(huán)繞著江堤平沙,江水涌起的波濤如霜如雪,錢塘天險無邊無涯。錢塘八月觀潮,歷來稱為盛舉。寫杭州錢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筆。
“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是對“錢塘自古繁華”的展開描寫。描寫了兩個方面:一是商業(yè)貿(mào)易情況——“市列珠璣”,只用市場上的珍寶,代表了商業(yè)的豐富、商業(yè)的繁榮;二是衣著情況——“戶盈羅綺”,家家披羅著錦。“競豪奢”,又總括杭州的種種繁華景象。
詩人筆下錢塘繁華的不得了。
(二)下片:寫西湖美景和人民和平安靜的生活景象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寫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這既是進一步描寫“東南形勝”,同時又是杭州人游樂的背景。
“重湖”,寫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疊巘”,寫湖岸,山峰重疊。西湖水碧山青,秀美異常,所以說“清嘉”。“三秋桂子”照應“疊巘”二字,寫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應“重湖”寫水里荷花。紅花綠葉,蓮子清香,也是很能體現(xiàn)西湖特點的景物。南宋楊萬里說:“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三秋”,從時間著眼,點出桂子
飄香的季節(jié)。“十里”,從空間著眼,渲染荷花的種植之廣。這一句牽動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這些意象撲面而來讀了令人心曠神怡,“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工整的一聯(lián)描寫的不同季節(jié)的美景寫得高度凝練,把西湖以至整個杭州的最美的景致概括出來,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shù)力量。
傳說金主完顏亮讀到這首詞后,對“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舉進攻南宋。謝處厚有感于此,寫了一首詩:“莫把杭州曲子謳?荷花十里桂三秋。知草木無情物,牽動長江萬里愁。”作者把完顏亮大動干戈的責任歸到柳永身。雖是傳說柳永差點犯了個美麗的錯誤,就是把杭州美景寫到了極至。
西湖不論任何季節(jié)、任何時間都是美的,景美人更美接下來就寫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兩句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謂笛聲歌聲晝夜不停,在晴空中飄揚,在月夜下蕩漾。“羌管弄晴”寫的是白天人們悠揚的笛聲,“菱歌泛夜”寫的是人們晚上快樂歡快的歌聲,“嬉嬉釣叟蓮娃”是對前面兩句的總括,所以這一句寫的是杭州人民的游樂。“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寫的是杭州官員的游樂,分兩方面寫的,一是“乘醉聽蕭鼓”宴酣之樂,二是“吟賞煙”山水之樂。“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是對官員的美好祝愿。“好景”,表層意思是指錢塘的美好景觀,實際代指其政績成就。
五、問題探究:
1、這首詞描繪了一種怎樣的都市生活景象?(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圖景)
2、試說說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杭州的繁華與美麗的?(地理位置歷史傳統(tǒng)自然景觀市井面貌百姓生活)
3、這首詞包含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對杭州風物的驚嘆、贊美、艷羨。對兩浙轉(zhuǎn)運使孫何的奉承)
六、方法探究
善于鋪敘,是此詞的特色之一。這首詞選取最典型、最具表現(xiàn)力的景物,從最有特色的角度,鋪敘,一句一景,寫景富有層次感對杭州的繁華景象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描繪。特別是對錢塘潮和西湖的描寫,非常充分,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非常具體形象。極力鋪排,從不同的角度表現(xiàn)杭州的繁榮、美麗、富饒。
七、拓展延伸:
請學生回憶描寫杭州、西湖的詩句
八、再讀課文:
人說美景如畫,然而這般美景恐怕用盡天下丹青描繪不盡,讓我們再一次走進《
望海潮》,走進杭州,去體驗那湖光山色,去游覽那充滿魅力的人間天堂。
九、欣賞西湖十景圖片、觀看《望海潮》MTV吟唱本詞
十、布置作業(yè)(任選其一)
1、用散文句描述你所喜歡的詞句
2、圖畫描繪
3、試著以詩詞形式描寫自己熟悉的勝地勝景
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柳永及其詞的特點;感受詞的意境、詞的情韻;學習借景抒情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反復吟誦,感受詞的節(jié)奏美,音韻美,意境美。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領(lǐng)會作者對杭州西湖的`喜愛之情。提高學生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反復誦讀,感受詞的節(jié)奏美,音韻美,意境美。學習“點染”的變現(xiàn)技巧。品味詞中蘊含的情感。
2、通過把握詞的意象,感受詞的意境,分析情景關(guān)系,體會作者流露的真切感受。
教學方法
講授法結(jié)合探究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導語:到過海邊的人都知道,海水有漲潮和落潮現(xiàn)象。漲潮時,海水上漲,波浪滾滾,景色十分壯觀,而觀看潮汐最為著名的地方就是在杭州的錢塘江畔。我們對杭州并不陌生,那里有很多美麗傳說、詩詞、旅游景點,同學們知道哪些呢?(學生匯報預習活動成果)今天我們再來欣賞一下著名詞人柳永筆下的杭州。
一、基礎(chǔ)知識
1、詞的起源
產(chǎn)生于盛唐,盛行于宋。又稱為“長短句”“詩余”“曲子詞”“曲詞”“歌詞”等。
2、詞牌和題目
詞牌就是詞調(diào)的名稱。早期的詞牌有名稱,許多和填詞的內(nèi)容是一致的,如唐代白居易的《憶江南》就是寫江南的美麗風光,張志和的《漁歌子》歌詠的是漁父生活。因此可以說,早期的詞牌有許多也可看作標題。但到后來詞牌往往只表示詞的聲韻格律,與調(diào)的內(nèi)容漸漸失去直接的聯(lián)系。因此,后來填詞的人常常在詞牌后加些文字來標明詞所寫的內(nèi)容,這就是詞題。如宋代晏殊的《山亭柳》詞,詞牌下有“贈歌者”三字,這就是詞的題目,表示了詞所寫的內(nèi)容。又如蘇軾的《念奴嬌》,題目是“赤壁懷古”。有的用詞題還不足以表示所寫內(nèi)容,往往就寫一段小序來說明創(chuàng)作的原委,如姜夔的名作《揚州慢》就有頗長的一段小序。所以有的詞,不僅有詞牌,有詞題,而且還有小序。這種例子在南宋詞中尤其普遍。
3、詞的分類
①按字數(shù)分:小令(58字以內(nèi))中調(diào)(59到90字)長調(diào)(91字以上)
②按風格分:婉約詞(柳永、李清照、秦觀、周邦彥)豪放詞(蘇軾、辛棄疾)
③按曲段分:單調(diào),雙調(diào)(上下闋),三疊(第一闕、第二闕、第三闕),四疊。
4、作者介紹
奉旨填詞柳三變:柳永《鶴沖天》中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句,北宋仁宗曾批評他:“此人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詞去。”,將名字抹去。柳永自稱:“奉旨填詞。”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據(jù)說完顏亮讀罷柳永的《望海潮》一詞,稱贊杭州之美:“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馬吳山之志”,隔年以六十萬大軍南下攻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卷一)
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宋葉夢得《避暑錄話》記載:“柳永為舉子時,多游狹邪,善為歌辭。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辭,始行于世,于是聲傳一時。余仕丹徒,嘗見一西夏歸朝官云:‘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并且柳詞可分俚、雅兩派。
二、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并指導,學生體會讀
2、根據(jù)詞的基礎(chǔ)知識,分析這首詞所屬的類型。
3、學生談一下作者筆下的杭州有什么特點。
明確:柳永《望海潮》詞中描寫了杭州城市的繁華、錢江大潮的壯觀、西湖風景的秀麗,表現(xiàn)了對豪富、安樂的都市生活的贊美和向往。這是盛宋社會風貌的速寫,把杭州獨特的自然風光與市井風情,表現(xiàn)得既充分又含蓄,俊逸、豪爽的格調(diào)給讀者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三、合作探究
1、上闕四句話各說了什么內(nèi)容?
板書:杭州繁華城市規(guī)模自然景觀市井面貌
探討“怒濤卷霜雪”中“卷”字的妙處。
2、理解之后再有感情的齊讀上闕。嘗試背誦
3、上闕就杭州城各個方面進行了細致的描寫和刻畫,再現(xiàn)了杭州的繁華氣象,那么下闕圍繞著什么地點來寫?
板書:西湖清嘉
下闕描寫了哪些人?他們的情態(tài)反映了什么深層含義。
板書:百姓自得官員怡樂作者欣羨
明確:突出社會安定祥和。(這是一首以拜謁為目的創(chuàng)作的詞。)
4、有感情的齊讀下闕內(nèi)容。
四、能力提升
1、點染:國畫用語,引申到古典詩詞中,所謂點,就是點明,將所要抒寫的情感、道理,一語點明,使讀者了然于胸;所謂染,就是渲染、烘托,即以具體的事物、景物將所點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來,以便讀者對其能更具體、更生動地把握。(但必須強調(diào)的是,點染之間不能“有他語相隔”,只能是一氣而下。)本詞是怎樣運用點染手法的?
有人說詩歌中,“一切景語皆情語”。本文描繪的景色給人什么樣的感覺?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借景抒情: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fā)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fā),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抒情的種類:
①樂景抒樂情
②哀景抒哀情——《天凈沙。秋思》
③樂景抒哀情——《春夜洛城聞笛》《絕句》(江碧烏逾白)
④哀景抒樂情——《喜見外弟盧綸見宿》
作業(yè):從下列詩中任選一首,從點染結(jié)合、借景抒情的角度賞析。
《蜀道難》《琵琶行》《登高》
板書
望海潮柳永
杭州——繁華
西湖——清嘉美景—怡情(點染結(jié)合借景抒情)
官民——怡樂
教后記:
教學目標
1、了解柳永及他對后世文學的影響。
2、學習把握詩歌情感的手法 。
3、把握這首詞中景物的特點,體會景中之情。
2學情分析
《望海潮》是一首宋詞,學生在初中的學習過程中已經(jīng)學過鑒賞詞,并且通過之前的學習也已經(jīng)學過詩歌鑒賞的一些基本知識,但是詩詞鑒賞本身就是屬于比較難的一部分,學生在這一方面做的仍然不夠,對于詩詞的內(nèi)容和手法把握的不全面,所以,這節(jié)課的重點在于賞析這首詞的手法。
3
教學重點:掌握本詞借景抒情的藝術(shù)手法。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通過這首詞抒發(fā)的情感。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望海潮》教學導入
提到杭州,同學們能想到什么呢?
是的,我們能想到“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能想到“清空排浪”的錢塘江,能想到有著凄美愛情傳說的雷峰塔。正是有了這些,才成就了杭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現(xiàn)在,咱們通過一段視頻,來看一看在外國人的眼中,杭州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播放視頻《杭州印象宣傳片》)
通過剛才的短片,我們能看到,杭州又是一個充滿歡樂、充滿幸福的城市。今天,我們就跟隨詞人柳永一起來學習一下他的《望海潮》,來看一看,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杭州又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
活動2【講授】整體把握
1、知人(作者簡介)PPT
柳永(約987—1053),初名三變,字耆卿,崇安(今屬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員外郎,后 人稱他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稱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書香仕宦之家,但個人世路坎坷,多次應進士試,不第。生活落拓,長期出入歌樓舞館,與歌妓們相處密切,靠為她們填詞作曲維持生活。正由于這樣的生活境遇,使他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專業(yè)詞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長作歌詞,又擅長譜寫樂曲。他創(chuàng)制了許多詞調(diào),而且這些詞調(diào)得到廣泛的傳播,是當時知名度很高的音樂家。許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詞,或者得到他的嘉許使得身價大大提高。
柳永作詞雅俗兼擅,以俗為主,他繼承和發(fā)展了民間詞的傳統(tǒng),開創(chuàng)了文人俚詞一路。他的詞作具有很深廣的群眾基礎(chǔ),形成“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的局面。
2、論世(背景簡介)(課下注釋2)PPT
宋真宗咸豐末年,柳永從家鄉(xiāng)前往京城開封應試,途經(jīng)錢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與孫何是布衣之交,此時孫何正好任兩浙轉(zhuǎn)運使,柳永想拜訪他,但當時官府之家門禁極嚴,柳永一個平民是很難到孫何家去拜訪的,柳永就寫下了這首詞,并使其在青樓被廣泛歌唱以使孫何知道,第二天孫何就親自前往見面。
3、字音字形PPT
風簾:擋風的簾子。
參差:指房屋樓閣高低不齊。
云樹:樹木遠望似云,極言其多
天塹(qiàn):天然的險阻,這里指錢塘江。
珠璣:泛指珍寶等珍貴商品。
疊巘(yǎn)):重疊的山峰。
清嘉:清秀美麗
高牙:古代將軍旗竿用象牙裝飾,故稱牙旗。這里指大官高揚的儀仗旗幟
圖:描繪。
4、多讀課文
(1)教師范讀,學生注意劃分節(jié)奏。
(2)學生先自己讀,然后請學生試讀,最后學生齊讀。
活動3【講授】深入分析
1、知人(作者簡介)PPT
柳永(約987—1053),初名三變,字耆卿,崇安(今屬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員外郎,后 人稱他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稱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書香仕宦之家,但個人世路坎坷,多次應進士試,不第。生活落拓,長期出入歌樓舞館,與歌妓們相處密切,靠為她們填詞作曲維持生活。正由于這樣的生活境遇,使他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專業(yè)詞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長作歌詞,又擅長譜寫樂曲。他創(chuàng)制了許多詞調(diào),而且這些詞調(diào)得到廣泛的傳播,是當時知名度很高的音樂家。許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詞,或者得到他的嘉許使得身價大大提高。
柳永作詞雅俗兼擅,以俗為主,他繼承和發(fā)展了民間詞的傳統(tǒng),開創(chuàng)了文人俚詞一路。他的詞作具有很深廣的群眾基礎(chǔ),形成“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的局面。
2、論世(背景簡介)(課下注釋2)PPT
宋真宗咸豐末年,柳永從家鄉(xiāng)前往京城開封應試,途經(jīng)錢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與孫何是布衣之交,此時孫何正好任兩浙轉(zhuǎn)運使,柳永想拜訪他,但當時官府之家門禁極嚴,柳永一個平民是很難到孫何家去拜訪的,柳永就寫下了這首詞,并使其在青樓被廣泛歌唱以使孫何知道,第二天孫何就親自前往見面。
3、字音字形PPT
風簾:擋風的簾子。
參差:指房屋樓閣高低不齊。
云樹:樹木遠望似云,極言其多
天塹(qiàn):天然的險阻,這里指錢塘江。
珠璣:泛指珍寶等珍貴商品。
疊巘(yǎn)):重疊的山峰。
清嘉:清秀美麗
高牙:古代將軍旗竿用象牙裝飾,故稱牙旗。這里指大官高揚的儀仗旗幟
圖:描繪。
4、多讀課文
(1)教師范讀,學生注意劃分節(jié)奏。
(2)學生先自己讀,然后請學生試讀,最后學生齊讀。
活動4【講授】拓展研究
詞人為什么要把杭州寫得這么美呢?
明確:1、杭州本身就很美,這是對事實的夸贊
2、這是一首投謁之作,為了討好孫何
活動5【作業(yè)】作業(yè)
1、背誦《望海潮》
2、預習《雨霖鈴》
望海潮(東南形勝)
課時設(shè)計 課堂實錄
望海潮(東南形勝)
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望海潮》教學導入
提到杭州,同學們能想到什么呢?
是的,我們能想到“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能想到“清空排浪”的錢塘江,能想到有著凄美愛情傳說的雷峰塔。正是有了這些,才成就了杭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現(xiàn)在,咱們通過一段視頻,來看一看在外國人的眼中,杭州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播放視頻《杭州印象宣傳片》)
通過剛才的短片,我們能看到,杭州又是一個充滿歡樂、充滿幸福的城市。今天,我們就跟隨詞人柳永一起來學習一下他的《望海潮》,來看一看,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杭州又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
活動2【講授】整體把握
1、知人(作者簡介)PPT
柳永(約987—1053),初名三變,字耆卿,崇安(今屬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員外郎,后 人稱他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稱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書香仕宦之家,但個人世路坎坷,多次應進士試,不第。生活落拓,長期出入歌樓舞館,與歌妓們相處密切,靠為她們填詞作曲維持生活。正由于這樣的生活境遇,使他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專業(yè)詞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長作歌詞,又擅長譜寫樂曲。他創(chuàng)制了許多詞調(diào),而且這些詞調(diào)得到廣泛的傳播,是當時知名度很高的音樂家。許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詞,或者得到他的嘉許使得身價大大提高。
柳永作詞雅俗兼擅,以俗為主,他繼承和發(fā)展了民間詞的傳統(tǒng),開創(chuàng)了文人俚詞一路。他的詞作具有很深廣的群眾基礎(chǔ),形成“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的局面。
2、論世(背景簡介)(課下注釋2)PPT
宋真宗咸豐末年,柳永從家鄉(xiāng)前往京城開封應試,途經(jīng)錢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與孫何是布衣之交,此時孫何正好任兩浙轉(zhuǎn)運使,柳永想拜訪他,但當時官府之家門禁極嚴,柳永一個平民是很難到孫何家去拜訪的,柳永就寫下了這首詞,并使其在青樓被廣泛歌唱以使孫何知道,第二天孫何就親自前往見面。
3、字音字形PPT
風簾:擋風的簾子。
參差:指房屋樓閣高低不齊。
云樹:樹木遠望似云,極言其多
天塹(qiàn):天然的險阻,這里指錢塘江。
珠璣:泛指珍寶等珍貴商品。
疊巘(yǎn)):重疊的山峰。
清嘉:清秀美麗
高牙:古代將軍旗竿用象牙裝飾,故稱牙旗。這里指大官高揚的儀仗旗幟
圖:描繪。
4、多讀課文
(1)教師范讀,學生注意劃分節(jié)奏。
(2)學生先自己讀,然后請學生試讀,最后學生齊讀。
活動3【講授】深入分析
1、知人(作者簡介)PPT
柳永(約987—1053),初名三變,字耆卿,崇安(今屬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員外郎,后 人稱他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稱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書香仕宦之家,但個人世路坎坷,多次應進士試,不第。生活落拓,長期出入歌樓舞館,與歌妓們相處密切,靠為她們填詞作曲維持生活。正由于這樣的生活境遇,使他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專業(yè)詞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長作歌詞,又擅長譜寫樂曲。他創(chuàng)制了許多詞調(diào),而且這些詞調(diào)得到廣泛的傳播,是當時知名度很高的音樂家。許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詞,或者得到他的嘉許使得身價大大提高。
柳永作詞雅俗兼擅,以俗為主,他繼承和發(fā)展了民間詞的傳統(tǒng),開創(chuàng)了文人俚詞一路。他的詞作具有很深廣的群眾基礎(chǔ),形成“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的局面。
2、論世(背景簡介)(課下注釋2)PPT
宋真宗咸豐末年,柳永從家鄉(xiāng)前往京城開封應試,途經(jīng)錢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與孫何是布衣之交,此時孫何正好任兩浙轉(zhuǎn)運使,柳永想拜訪他,但當時官府之家門禁極嚴,柳永一個平民是很難到孫何家去拜訪的,柳永就寫下了這首詞,并使其在青樓被廣泛歌唱以使孫何知道,第二天孫何就親自前往見面。
一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流暢背誦,感知本詞的景物描寫的方法。
2、了解柳永在詞史上的地位。
3、掌握詞的一些基本常識。
二 教學重點:
1、柳永對慢詞長調(diào)的開創(chuàng)意義。
2、本詞景物描寫的方法。
三 教學難點:
1、數(shù)量詞運用所體現(xiàn)的風格。
2、景物描寫中白描、鋪敘手法。
四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點撥法
五 參考書目:
1、《中國文學史》(三),游國恩等主編,人民文學出版社
2、《唐宋詞名篇講演錄》,王兆鵬著,廣西大學出版社
3、《中國古代詩詞精品賞讀叢書:柳永》,趙長征 編著 ,五洲傳播出版社
六 課時安排:
兩課時
七 教學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口語訓練
一、導語:
晏殊是北宋前期的代表性詞人,寫了很多婉約曲致、歌詠升平的詞作。14歲入朝后,歷任要職,官至仁宗朝的宰相,生平喜愛文學,又喜歡薦拔人才。北宋詩人張舜民寫了一本筆記叫《畫墁錄》。書中的第一卷里說,柳永第一次赴汴京預備參加科舉時,流連于花街柳巷,沒能考取功名,他寫的《鶴沖天》中有一句詞“忍將浮名,換了淺吟低唱”得罪了仁宗皇帝,很長時間內(nèi)吏部不讓他升遷。柳永就去找同是詞人的當朝宰相晏殊,希望能拉他一把。但晏殊卻諷刺他作“彩線慵拈伴伊坐”之類的情詞,和當時的“深斥浮艷虛華之文”的仁宗皇帝一樣,鄙視他的俚俗浮艷的詞風,自然不肯幫他。不過這個晏殊是個非常有誠信的人,七歲能文,被譽為神童。十四歲參加科舉考試時,宋真宗召見了他,讓他和進士們一起在朝廷接受面試。晏殊在會試中看了題目后,向皇上奏道:“臣十天前已做過這篇文章,草稿尚在,請圣上另命一題。”皇上贊其誠實,當眾賜同叔進士出身。正是他的誠實獲得了皇帝的信任,也最終幫助他官場上的升遷。我的故事講完了,下面把時間留給發(fā)言的同學。
(二)口語表達:
話題:同學們可就毅力這個話題,結(jié)合自己看過的某本書,某個名人的名言、某個影視中的人物事跡,發(fā)生在同學中的某個人或事作主題發(fā)言。
訓練:請五六名同學上講臺,每個人作五分鐘的主題發(fā)言。
點評:根據(jù)同學發(fā)言的情況,針對主題是否鮮明、語言是否流暢,講話是否有感染力,講話的姿態(tài)等和同學們一起做個點評。并現(xiàn)場打分,作為一項平時成績。
第二環(huán)節(jié):課文教學
一、詞的基本常識:
(1)詞的起源:詞產(chǎn)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廣為流傳,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詞即歌詞,指可以和樂歌唱得詩體,即詞是詩的一種。
詞有很多別稱,如“長短句”“詩余”“曲子詞”“曲詞”“歌詞”等。
(2)關(guān)于詞牌和標題:此的標題是次的內(nèi)容的集中體現(xiàn),它概括次的主要內(nèi)容;詞牌是一首詞詞調(diào)的名稱。
(3)詞的分類
按字數(shù)多少可分為小令(58字以內(nèi))、中調(diào)(59—90字)、長調(diào)(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為單調(diào)、雙調(diào)、三疊、四疊等(詞的段落叫“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風格可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蘇軾、辛棄疾等;婉約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觀、李清照、周邦彥、姜夔等)
二、作者生平及創(chuàng)作:
柳永( 987?—1055后)原名三變,字景莊,后 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稱“柳七”,祖籍河東 (今山西永濟),徙居崇安(今福建)。祖父柳崇, 以儒學名,父柳宜,曾仕南唐,為監(jiān)察御史,入宋后 授沂州費縣令,官終工部侍郎。永少時流連于汴京, 在秦樓楚館中恣情游宴。后曾西游成都、京兆,遍歷 荊湖、吳越。景佑元年(1034)登進士第,歷任睦州 團練推官、馀杭令、定海曉峰鹽場監(jiān)官、泗州判官、 太常博士,終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晚年 流落不偶,卒于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宋史》無傳,事跡散見筆記、方志。善為詩文,“皆不傳于世,獨以樂章膾灸人口”。作為北宋第一個專力作詞的詞人,他不僅開拓了詞的題材內(nèi)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詞,發(fā)展了鋪敘手法,促進了詞的通俗化、口語化,在詞史上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柳永是宋代詞壇上最為流行的詞作家。當時有“凡有井水飲出 ,即能歌柳詞”對后世詞家、金元戲曲、明清小說都有重要影響。
柳永的詞集《樂章集》流傳于世,存詞二百余首。這些詞作大致分為三類:
一類寫羈旅行役內(nèi)容的詞。在柳永之前,并不是沒有寫羈旅行役內(nèi)容的詞,但柳永是第一個大量創(chuàng)作羈旅行役的詞作家。他入仕之前,曾長期漫游;為官之后,又到過很多地方。根據(jù)地防止和他的詞作,他到過的地方有,汴京,杭州、洛陽、長安……他的詞常借用登臨水的所見所聞,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一個落魄、不得志的文人的悲哀和感嘆。如《八聲甘州》相對于五代多些閨閣閨風的詞風,這種表達懷才不遇,失意痛苦的作品可謂境界大開,將傳統(tǒng)詩歌言志、緣情的功能移植到了詞的領(lǐng)域,這種詞作也蘊含了更廣闊的社會生活,打破了五代次狹小的表現(xiàn)空間。
一類寫城市的繁榮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風尚。宋仁宗統(tǒng)治時期,號稱太平盛世,城市經(jīng)濟更是空前繁榮,汴京、杭州、蘇州等都是很繁榮的大都市。柳永是個頗具“市民意識”的作家,他熱愛這繁華富庶的都市生活,《樂章集》中有不少描寫都市繁華的詞。《望海潮》(東南形勝)寫杭州。這是一首最早出現(xiàn)的,由文人創(chuàng)作的長調(diào)慢詞,它形象地描繪出錢塘江的秀美景色和繁華富庶。
一類描寫男女情愛。柳永寫了不少反映秦樓楚館生活和男女之情的詞作。其中有放縱的歡娛、俗艷的調(diào)笑,也有離別的惆悵、真切的思念。這類作品魚龍混雜,給他的聲譽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盡管柳永的這類詞作多為文壇上流所不齒,但其中的佳作如《鳳棲梧》(佇倚高樓風細細)、《雨霖鈴》(寒蟬凄切)得到他們的高度評價。
柳永一生都在煙花柳巷里親熱唱和,大部分的詞誕生在笙歌艷舞、錦榻繡被之中,當時歌妓們的心聲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黃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見,愿識柳七面。”柳永晚年窮愁潦倒,死時一貧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們集資營葬。死后亦無親族祭奠,每年清明節(jié),歌妓都相約赴其墳地祭掃,并相沿成習,稱之“吊柳七”或“吊柳會”。
三、背景介紹
在兩宋詞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xiàn)象:大凡名作,往往有本事,本事包括創(chuàng)作過程的故事和傳播過程的故事。南宋羅打經(jīng)《鶴林玉露》里記載,《望海潮》詞傳到金邦,金主完顏亮聽到之后,欣然有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頭鞭渡江之志”,激發(fā)了他要占領(lǐng)南宋的決心。一首詞竟引發(fā)一場戰(zhàn)爭,這種傳說可能不甚可靠,但至少說明這首詞的傳播之廣,影響之大。
剛才說的是這首詞的傳播中的故事,其實這首詞在創(chuàng)作中,也含有柳永個人的目的。這首詞的創(chuàng)作本事是,柳永不得志,到處飄泊流浪,尋找晉升的途徑,希望有人能提拔他。柳永到杭州后,他的老朋友孫何正在當杭州太守,但孫何的門禁甚嚴,柳永是一介布衣,沒辦法見到孫何。柳永沒有法子,只好寫了這首詞,請了當?shù)氐囊晃恢母枧愿浪f,如果孫何在宴會上請她唱歌,她不要唱別的,就唱這首《望海潮》。后來,這位歌女在孫何的宴會上,反復地唱著首詞,孫何就問這首詞的作者,歌女說是你的老朋友柳三變寫的,那時柳永還沒有改名。孫何就請柳永吃了一頓飯,把他打發(fā)走了,后來也沒有怎么提拔他。由這個故事來看,這首詞是一首干謁詞,目的是請求對方為自己舉薦。
四、整體感知:
(1)通過老師范讀、學生齊讀和自由讀對本詞進行整體感知。
(2)結(jié)合課文的注釋和老師的講解了解詞的大意。
(3)同學討論,老師點撥,分闕賞析:
1、師:上闕寫了什么?
明確: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東南形勝”,是從地理條件、自然條件著筆寫的。杭州地處東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風景很優(yōu)美,故曰:“形勝”。“三吳都會”,是從社會條件著筆寫的。它是三吳地區(qū)的重要都市,那里人眾薈萃,財貨聚集,故曰:“都會”。“錢塘自古繁華”,這一句是對前兩句的總結(jié),因為杭州具有這些特殊條件,所以“自古繁華”。下面就對“形勝”、“都會”和“自古繁華”進行鋪敘。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是對“三吳都會”的展開描寫。“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是對“東南形勝”的展開描寫。這里選擇了錢塘江岸和江潮兩種景物來寫。“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是對“錢塘自古繁華”的展開描寫。描寫了兩個方面:一是商業(yè)貿(mào)易情況——“市列珠璣”,市場里擺滿了珠寶等珍貴商品,用市場上的珍寶,代表了商業(yè)的豐富、商業(yè)的繁榮;二是衣著情況——“戶盈羅綺”,家家戶戶都滿是綾羅綢緞。“競豪奢”,又總括杭州的種種繁華景象。杭州的富庶當然不只這兩個方面,但這兩者都是婦女常用的裝飾用品,暗示城市的聲色之盛。
2、師:下闕些什么?
明確:寫杭州人民和平安靜的生活景象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寫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這既是進一步描寫“東南形勝”,同時又是杭州人游樂的背景。 “重湖”,寫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疊巘”,寫湖岸,山峰重疊。西湖水碧山青,秀美異常,所以說“清嘉”。“三秋桂子”照應“疊巘”二字,寫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應“重湖”寫水里荷花。紅花綠葉,蓮子清香,也是很能體現(xiàn)西湖特點的景物。南宋楊萬里說:“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三秋”,從時間著眼;“十里”,從空間著眼。桂在秋季開花,蓮在夏季開花,寫出了西湖不同季節(jié)的美景。
西湖不論任何季節(jié)、任何時間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來就寫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羌管弄晴”寫的是白天人們悠揚的笛聲,“菱歌泛夜”寫的是人們晚上快樂歡快的歌聲,“嬉嬉釣叟蓮娃”時對前面兩句的總括,所以這一句寫的是杭州人民的游樂。“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寫的是杭州官員的游樂,分兩方面寫的,一是“乘醉聽蕭鼓”宴酣之樂,二是“吟賞煙”山水之樂。是對地方官員的贊美,暗示這些官員與民同樂。“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是對孫何的直接贊美,也在本詞的結(jié)句說明投獻的用意。
3、本詞的是怎樣鋪敘和贊美杭州的富庶、魅力?
明確: 從此的構(gòu)思上看,“形勝”和“繁華”是詞眼。“形勝”是自然環(huán)境的美;“繁華”是經(jīng)濟的繁榮發(fā)達。“煙柳畫橋,風簾翠幕。”“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表現(xiàn)的都是杭州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參差十萬人家”表現(xiàn)的是杭州經(jīng)濟的繁榮。
4、本詞中的數(shù)量詞的運用有什么特色?
明確: 詞中數(shù)量詞的使用尤見匠心,“三吳都會”、“十萬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前騎擁高牙”等,或?qū)崒懀蛱搶懀蚩鋸垼瑺I造出高邁豪放的氣勢,整首詞所表現(xiàn)出來的博大豪邁的格調(diào),已接近于蘇軾所開創(chuàng)的豪放詞風。
5、作為一首投獻之作,這首詞是否表現(xiàn)出低三下四的奴顏婢膝?
明確:沒有,在歌詠太平盛世、湖光勝景的作品中,此詞的氣格高華。
五、作業(yè)
1、仿本詞寫一首勝地勝景的詞。
2、背誦《望海潮》(東南形勝)。
第三環(huán)節(jié):相關(guān)文章導讀
在中國的詩詞創(chuàng)作中,悲秋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創(chuàng)作主題。柳永的詞作中也有大量的悲秋之作,除了我們在中學時學過的《雨霖鈴》外,本課本中還選了他的另一首非常有名的作品《八聲甘州》。另外杜甫的《秋興八首》(其一)、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晏殊的《蝶戀花》(菊愁煙蘭泣露)、馬致遠的《雙調(diào)•哨遍•高祖還鄉(xiāng)》等都和秋天有關(guān)。這些作品體裁不一樣,作品的風格也不一樣,同學們可進行對比性閱讀,看看它們選取的意象有沒有相似之處,看看它們的意境是否一樣,作家們用秋天這個時令段通常抒發(fā)怎樣的情感。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quán)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