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26
這是氓第二課時優秀教案,是優秀的語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掌握詩中的難字難音、識記文中的通假字、古今異義詞。
2.了解這首詩的思想內容.
3.了解賦、比和興的具體內含和寫作手法。
4.理清詩歌的情節和主題。
5.引導同學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重點]
1.掌握《氓》中的難字字音、識記文中的通假字
2.理清詩歌的敘事情節是個重點。
[教學難點]
1.了解賦、比和興的具體內含和寫作手法
2.引導同學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設想]
首先講解詩中的通假字、古今異義字,在同學們熟悉詩的基礎上談談詩的寫作特點,以便讓同學們掌握一定的寫作方法,
另外,還要通過詩聯系實際,讓同學們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用具]
教師備課系統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癡情女子負心郎,是詩人創作的母題。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詩人對之進行過闡釋,我們今天閱讀這兩千多年前的詩章,感受作品的震沒和恒久的生命力。體會、品味古代詩歌的音樂美、語言美和情感美。
二、《詩經》簡介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本只稱《詩》,儒家列為經典之一,故稱為《詩經》。《詩經》分為“風、 雅 、頌”三部分。《詩經》的基本表現手法為“賦、比、興”。
1、“風”“雅”“頌”
“風”有十五國風,共160篇,為各國當地的土風民謠。風格清新質樸,民歌情調濃厚,多出自下層人民之手。
“雅”是周朝直接統治地區的音樂。分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主要用于統治者的朝會宴享,以歌功頌德為主;小雅74篇,多為貴族所作,表現當時知識分子的生活和思想。
“頌”是統治者用于宗廟祭祀的舞樂,包括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內容以頌揚為主。
2、“賦”“比”“興”
賦就是鋪陳直敘,即詩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關的事物平鋪直敘地表達出來。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詩人借一個事物來比喻另一個事物或情感。
興則是觸物興詞,由客觀事物激發了詩人的情感,引起詩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詩歌的發端。
三、整體把握
概括每節詩的內容,理清故事情節。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許婚。“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第二章:男女戀人相思、結婚。“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第三章:勸誡女子不要癡情。“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別戀。“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第五章:補敘多年的苦楚和處境。“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第六章:今昔對比的怨恨和痛苦。“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四、字詞梳理
匪:fēi 湯:shāng
愆:qiān 徂:cú
將:qiāng 裳:cháng
載:zài 靡:mǐ
于:xū 隰:xí
說:tuō 角:jiǎo
五、具體分析
《氓》這首詩是順著“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來敘事的。
全詩分六章,每章十句(十個分句,可分成五個復句),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章追述戀愛生活。
第一章 :寫女子的定情。寫出女子是一個熱情、溫柔的姑娘。我們可以從
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勸氓“無怒”;寫出女子的溫柔。同時寫出了男子的暴躁易怒,為下文的愛情悲劇作鋪墊。
第二章:寫女子對成婚思念之切,情深一片。通過“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 這句,女子的一悲一喜,感情專一,真切感人,又寫出了女子的純情和癡情。
從這部分我們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感情基調是熱情、幸福的。
第二部分:第三、四、五章,追述婚后生活。
第三章: 以興起,總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經驗。以“桑”設喻,“其葉沃若“喻女子青春美麗;以“鳩”“無食桑葚”喻女子不要對男子過分迷戀。“比”的運用,寫出了女子的悲嘆,點出悲慘的教訓,表現出女子內心的悲痛,也用告戒后人。
第四章:以興起,正面寫男子變心。又以“桑”設喻,“其黃而隕”喻女子年長色衰。“三歲食貧”寫出女子婚后的悲慘生活。以“淇水”起興,寫出婚姻的不幸,點出婚姻不幸的根源和女子的清白。
第五章,寫女子婚后的辛勞和所受的虐待。先寫女子的辛苦;再寫男子無情,女子不幸;后寫“兄弟不知”。更加痛苦。顧影自憐,傷心不已。
從這部分,我們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感情基調是怨恨、沉痛的
第三部分:第六章,表明“躬自悼已矣”后的感受和決心,對于男子的無情,女主人公清醒地認識到了,毅然決定與男主人公決裂。從“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便可看出。這一章寫女子的被遺棄和堅強。寫出女子所受傷害之深。以“淇”“隰”起興,寫出女子的反省。女子通過反省,變得剛強。
從這部分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感情基調是清醒、剛烈的
六、主題
作者順著“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線索敘事。作者通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
七、布置作業
1.復習課堂上訂正的詞語,識記詞語的含義。
2.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本文的故事 。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對《氓》這首詩有了一定的了解,這節課,我們將要學習文中的通假字,古今異義詞,以及詩的寫作手法等。
二、字詞歸類
1、通假字(叫學生在聽同學讀時找出通假字)
“說”通“脫”,擺脫,脫身。例如:士之耽兮,猶可說也。
“泮”通“畔”,邊岸。例如: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于”通“吁”,嘆息。“無”通“毋”,不要。例如: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2、古今異義詞:
氓 古義:民眾,百姓,詩中指“那個人”,音méng,例如:氓之蚩蚩;
今義:流氓,音máng。涕 古義:眼淚,例如:泣涕漣漣;
今義:鼻涕宴 古義:歡聚,例如:總角之宴;
今義:宴會三歲 古義:多年,例如:三歲食貧;
今義:三歲的年齡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誦讀全詩。
2、品析語言,感知女主人公的藝術形象。
2學情分析
詩經重章疊句學生喜歡背誦
3重點難點
詞語的翻譯
4教學過程 4.1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教學
一、初讀——正其音
找生試讀全文,其余學生邊聽邊勾畫讀錯的字或易讀錯需重點掌握的字詞。
生交流糾錯。
(齊讀)正音:愆qiān期 乘彼垝guǐ垣
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
師作配音范讀。生齊讀。
二、再讀——懂其文
借助注釋,理解全詩的內容。
找學生將這首詩歌以恰當流暢的語言韻譯。
三、研讀——明其意。
思考:這首詩歌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生概括:一個女子從戀愛到結婚到婚變到最后被遺棄的內容。
師做引導:同學們這是從行文內容的角度的概括總結。從女主人公對男主人公稱呼的變化能不能感受到女主人公的遭遇和情感變化呢?
氓——那個人——人生還只在初見。(初相逢)
子——古代對男子的敬稱——處于濃情蜜意的熱戀中,相敬如賓。(愛戀,相思)
爾——你——比子少了敬稱,多了隨意,更顯親密——今日我要成為你最美的嫁娘了。(幸福,甜蜜)
士——青壯年男子——那個男人——感情疏遠,視如路人了——婚變(悔,恨,怨)
爾——你——和你這樣的人白頭到老,這太令我心生怨恨了。淇水還有岸,隰水還有邊,和你這樣的人白頭到老,這種痛苦的日子何時是個頭啊!(決絕)(補充詩經中“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四、品讀——識其人。
在這場重大的人生變故中,你能看出女主人公是個怎樣的人?有怎樣的性格特征?
分組討論。
示例:
1、癡情——送子涉淇,至于頓丘——送哥送到大門外還不行,還要送過淇水來;送過淇水不罷休,還要送你到頓丘。這是又一場的“十八相送”啊!不過這次不是梁山伯送祝英臺,而是女子送男子。
癡情——不見復關,泣涕連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
2、溫柔體貼,遷就男子——將子無怒,秋以為期。(討論:秋以為期,婚期早還是晚。)
反復誦讀本節詩,讀出情感。
(補充提示:遷就男子,子無良媒,男子易怒,都為后來的婚姻悲劇埋下伏筆。)
3、樸實,純真——乘彼垝垣,以望復關。
4、對待婚姻很慎重——非我愆期,子無良媒。爾卜爾蓍,體無咎言。
5、善于反思——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感情是女子生活的全部,卻只是男子生活的調劑品,所以“寄言世間小兒女,莫將心事輕許人”。
引導:作者在寫奉勸女子不要沉迷于感情之中前,還寫了什么內容?為什么?
桑葉沃若——比喻女子容貌美麗。
鳩食桑葚——喻女子沉醉于感情,引出對女子的慨嘆——比興。
思考:讀本節詩時,應用什么樣的語氣讀?反復誦讀本節詩,讀出情感。
留5分鐘左右的時間,要求學生將這三節詩背誦下來。
繼續探究女主人公的形象。
6、勤勞堅忍——三歲為婦,靡事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7、吃苦耐勞——師引導,女子吃了哪些苦——男子變心,兄弟不理解,家境貧寒,男子施暴。
在這種種痛苦折磨之下,女子卻一心一意苦心經營著這個家庭,“言既遂已”,日子越過越富裕,女子卻容顏衰老——“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引導:“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你認為造成女主人公“鏡里朱顏改”的原因有哪些?應用什么樣的語氣讀出來?
(1)生活貧困(2)日夜操勞(3)男子變心(4)男子施暴。
思考:面對這樣一個三心二意,品行無德之人,女子是該忍氣吞聲,逆來順受,委曲求全呢,還是該怎樣做?
齊讀最后一節。
8、清醒的認識,斷然的決絕,剛烈的性格。所以要讀出那種清醒和決斷的語氣。找生試讀,師范讀。
留5分鐘,學生試背這三節詩。
美讀——誦其文
學生齊背全詩。
質疑探究:
文中多次出現了“淇水”,你認為淇水有怎樣的作用?
1、“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初涉愛河,愛情的見證。
2、“淇水湯湯,漸車帷裳”——淚水如淇水浩蕩,女子被休回家。象征悲傷的淚水。
3、“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對比,比喻。痛苦的生活漫無邊際。
淇水,就是這場愛情悲劇的見證者。
拓展提升:
讀這篇文章,我一直有個困惑。印象中,在很多愛情故事里,都要給男主人公取一個名字,如《孔雀東南飛》中的焦仲卿,《梁山伯與祝英臺》中的梁山伯,《孟姜女哭長城》中的萬喜良,《西廂記》中的張珙等,這首詩為什么不給男主人公取個名字呢?
明確:真情永恒只是個例,故能被人牢牢銘記,而負心忘義之人卻比比皆是。所以,這個女子所遇到的命運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而是一群人,一批人,甚至是幾代人。這個女主人公的可敬之處,就在于她不愿屈服,而是敢于抗爭,勇于把握個人命運,勇敢追求獨立幸福的生活。她和我們將要學到的《祝福》中的祥林嫂無論是從行為上還是從思想上、精神上,都是截然不同的兩類人。
活動2【作業】教學
你認為女主人公在斷然分手后,會獲得人生的幸福嗎?寫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
一、學習目標
1.掌握重點實詞虛詞。
2.鑒賞詩歌高超的藝術手法。
3.分析人物形象。
二、教學過程
1.導入。
北宋有人給蘇軾出過這樣一個對子:“三光日月星”,蘇軾對出下句:“四詩風雅頌”。風雅頌是詩經的內容,賦比興是詩經的手法,它們是詩經的“六藝”。
2.復習故事情節。
戀愛(1、2章)――婚變(3、4、5章)――分手(6章)
甜蜜――哀傷――反省
3.掌握重要字詞讀音、意思、用法。
匪:通“非”,不是。于:通“吁”,感嘆詞。說:通“脫”,擺脫。泮:通“畔”,邊岸。
愆:qiān將:qiāng載:zài徂:cú 湯:shāng裳:cháng靡:mǐ隰:xí角:jiǎo
4.詩歌用了哪些手法來表現女子的情感變化?帶著問題朗讀全詩,讀完和同桌合作學習,找出手法。
(1)賦比興。這是《詩經》最顯著最突出的手法。我們來看這些詩歌:
孔雀東南飛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這是一只喪偶的孔雀,它哀鳴徘徊,遲遲不肯離去,原來它講的不是孔雀,而是一個悲哀的愛情故事。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huā)。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fén)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zhēn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注釋:
①夭夭:桃樹含苞欲放的樣子。 ②灼灼:花開鮮明的樣子。華:花。 ③之子:指出嫁的姑娘。歸:女子出嫁。 ④宜:和順,和善。室家:指夫婦。⑤:果實很多的樣子。 ⑥蓁蓁:樹葉茂盛的樣子。
這首詩也不是講桃花的,它由桃花的綻放想到如桃花一樣美貌的年輕姑娘,她要出嫁了,嫁到夫家和和美美地過日子。
大自然引起了內心的感發,然后才開始做詩,《詩經》這種比興手法對后世文學影響極其深遠。我們再來看“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就理解了原來它要通過桑葉的變化表達女子容貌的變化以及兩人感情的變化。“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tuō)也。女之耽兮,不可說(tuō)也。”為何會說斑鳩吃桑葚?桑葚是甜的,斑鳩吃多了會昏醉。原來它是要告訴女子不要沉溺在愛情里,男子沉溺愛情是很容易脫身的,女子一旦沉溺愛情就脫不了身。因為女子一旦墜入愛河,就會把自己的整個生命投入進去。這是一個感情受到挫折的女子內心沉痛的反省。唐代白居易有一首詩是告誡女孩子的:
井底引銀瓶
為君一日恩,誤妾百年身。寄言癡小人家女,慎勿將身輕許人!
(2)對比的手法。有女子前后的感情對比,男子與女子感情的對比,男子前后感情的對比。
“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清代方玉潤評“不見則憂,既見則喜,夫情之所不容已者,女殆癡于情者耳”。我們可以初步了解女子的性格:癡情、勤勞、善良、剛烈。
(3)情景交融。三次寫到淇水。第一次寫淇水,“送子涉淇,至于頓丘”,表現女子內心充滿愛戀。第二次寫淇水,“淇水湯湯,漸車帷裳”,“湯湯”指水勢很大的樣子,表現女子的內心有波瀾,起伏不平。第三次寫淇水,“淇則有岸,隰則有泮”,這是比喻的用法,就是說,淇水再大也有個限度,而我的痛苦沒有邊際。水和女子的感情始終交織在一起。
(4)稱謂改變。“氓――子――復關――爾――士”。
5.你是如何看待女子“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這一思想的?學生展開討論。
邶風擊鼓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我們來看上面這首詩,“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多么美好的感情,有肯定的、積極的內涵,可是這個女子說:“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你怎么看?
教師為學生明確指出,古人云:縱言已,心豈能忘?清代方玉潤評:“此女始終總為情誤!”
我們能感受到那種離開有多艱難,不能擺脫,沒法放下,很長時間都走不出,可能一輩子都走不出的痛苦,但恰恰是這種痛苦反而讓我們看到了2500年前靠依附男子生活的女子在悲劇感情中的巨大勇氣。這一份尊嚴、勇氣十分難得,她對自己的生命是有所要求,內心也在很堅持自我,追求高潔的品質。
五四時期挪威作家易卜生的.作品《娜拉》風靡文壇,娜拉“砰”的一聲把門關上走了,與沒有愛情的生活決裂。胡適模仿《娜拉》創作的話劇《終身大事》中的女子也走了,可是魯迅做了一次著名的演講《娜拉走后怎樣》,魯迅說只能是兩種結果:回來或墮落。因為當時中國女性沒有獨立的經濟地位。不要說1919年的五四,就是現在,女性雖然經濟獨立了,人格獨立了,反而沒有那么高的精神境界了。文學的使命不是要回答問題,而是由一個問題看到人物巨大的精神狀態。離開若不痛苦,人性光華就不閃亮。文學把人性寫得很好,弱者也有尊嚴。
什么是經典?經典作品具有典范性、永恒性和啟迪性。在生產力極其低下的情況下,我們的祖先就會用這么高超的藝術手法來表達自己的生活、情感。《詩經》不僅在藝術上成為百世楷模,也是我們燦爛文學的源頭,現實主義文學的起點。作為經典,我們更可以看到我們先祖的精神起點很高,人在受苦、無望的時候還要維護自己的尊嚴,這一點特別打動人。真正的經典能給予人精神的滋養,幾百年幾千年以后,你看到的還是這些東西,還是會被震撼,經典文學的力量就在這里。
《詩經·衛風·氓》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
至于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
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
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
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
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
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參考譯文】
那個人老實忠厚,拿布來換絲(有兩說,皆可通。一是將“布”釋為布匹,則“抱布貿絲”意為拿著布來換我的絲;二是將“布”釋為古錢幣,則“抱布貿絲”意為拿著錢來買我的`絲)。他并不是真的來換絲,到我這來是商量婚事的。送你渡過淇水,直送到頓丘。不是我故意拖延時間,而是你沒有好媒人啊。請你不要生氣,把秋天訂為婚期吧。
登上那倒塌的墻,遙望那來的人。沒看見那來的人,眼淚簌簌地掉下來。終于看到了你,就又說又笑。你用龜板、蓍草占卦,沒有不吉利的預兆。你用車來接我,我帶上財物嫁給你。
桑樹還沒落葉的時候,它的葉子新鮮潤澤。唉,斑鳩啊,不要貪吃桑葚!唉,姑娘呀,不要沉溺于男子的愛情中。男子沉溺在愛情里,還可以脫身。姑娘沉溺在愛情里,就無法擺脫了。
桑樹落葉的時候,它的葉子枯黃,紛紛掉落了。自從我嫁到你家,多年來忍受貧苦的生活。淇水波濤滾滾,水花打濕了車上的布幔。女子沒有什么差錯,男子行為卻前后不一致了。男人的愛情沒有定準,他的感情一變再變。
多年來做你的妻子,家里的苦活兒沒有不干的。早起晚睡,沒有一天不是這樣。你的心愿滿足后,就對我開始施暴。兄弟不了解我的處境,都譏笑我。靜下來想想,只能自己傷心。
原想同你白頭到老,但相伴到老的想法使我怨恨。淇水再寬總有個岸,低濕的洼地再大也有個邊(意思是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制,反襯男子的變化無常)。少年時一起愉快地玩耍,盡情地說笑。誓言是真摯誠懇的,沒想到你會變心。你違背誓言,不念舊情,那就算了吧
農家小伙笑嘻嘻,抱著布幣來換絲。原來不是來換絲,找我商量婚姻事。
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頓丘才告辭。并非我要拖日子,你無良媒來聯系。
請你不要生我氣,重訂秋天作婚期。
我曾登那缺墻上,遙望復關盼情郎。望穿秋水不見人,心中焦急淚汪汪。
既見郎從復關來,有笑有說心歡暢。你快回去占個卦,卦無兇兆望神幫。
拉著你的車子來,快用車子搬嫁妝。
桑葉未落密又繁,又嫩又潤真好看。唉呀班鳩小鳥兒,見了桑堪別嘴饞。
唉呀年青姑娘們,見了男人別胡纏。男人要把女人纏,說甩就甩他不管。
女人若是戀男人,撒手擺脫難上難。
桑樹萎謝葉落凈,枯黃憔悴任飄零。自從我到你家來,多年吃苦受寒貧。
淇水滔滔送我回,濺濕車簾冷冰冰。我做妻子沒過錯,是你男人太無情。
真真假假沒定準,前后不一壞德行。
結婚多年守婦道,我把家事一肩挑。起早睡晚勤操作,累死累活非一朝。
家業有成已安定,面目漸改施殘暴。兄弟不知我處境,見我回家哈哈笑。
凈思默想苦難言,只有獨自暗傷悼。
與你偕老當年話,老了怨苦更增加。淇水雖寬有堤岸,沼澤雖闊有邊涯。
回顧少年未婚時,想你言笑多溫雅。海誓山盟還在耳,誰料翻臉變冤家。
違背誓言你不顧,那就從此算了吧!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