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04
這是滕王閣序教案板書,是優秀的語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作者及初唐四杰
2.了解本文寫作背景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疏通生字詞,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掌握重點文言知識,文化常識和典故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體會初唐文壇文人氣度
2.感悟由景色及情感,有事件到理趣的行文風格
二、教學設想
三個課時
第一課時:疏通熟讀
第二課時:歸納整理
第三課時:感悟體會,小試身手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之疏通
1.導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入課:天妒之英才
初唐四杰
3.朗讀:初讀試水
再讀理序
三讀每句
四讀理脈絡
第二課時之歸納整理
文言知識歸納
文化常識歸納
典故歸納
第三課時之感悟體會
1.本文讀來有哪些文的特點?
賦之鋪排 詩之韻味 文之說理
2.文中有哪些優美景色描寫?賞析
3.這些景色中有那些情感?
四、作業
1.試身手,寫景色情感在一起的句子
2.歸納整理成文本文知識
五、板書設計
略
上面就是滕王閣序教學設計了,想要了解更多內容,關注本網站。
【滕王閣序教學設計 滕王閣序教學設計一等獎】相關推薦文章:
不求甚解教案一等獎2021 不求甚解教案優秀教案
蒲柳人家教案一等獎2021 蒲柳人家教案教學設計
山水畫的意境教案設計2021 山水畫的意境教案一等獎
贈從弟(其二)教案設計 贈從弟教案一等獎
濟南的冬天教案兩課時 濟南的冬天教案設計一等獎
教學目的
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滕王閣序》的寫作背景及之所以成為千古名篇的原因。
2. .欣賞《滕王閣序》的景美。
3掌握“故”、“盡”、“屬”、“即”等實詞,體會“且”、“矣”等虛詞的用法
4. 訓練學生能將名句改寫成優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1、 突破重難點的方法:討論研究法、形象描述法、總結歸納法
2、讀注釋,疏通文意,體會駢文特點。
3、 利用句式特點理解實詞的義項及虛詞的作用。
情感與價值觀:
1 、是學生體味山川美景,欣賞千古名句,感受音韻美感,領受美的熏陶。
2、 培養學生熱愛生活,樂觀豁達的情懷
3、“居卑位而有為”的蓬勃進取精神。
教學重點
1、理解本文用富麗的詞藻稱道洪州,記述盛宴,描寫滕王閣的壯麗以及寥
廓壯美的山川秋景,借以抒發自己懷才不遇、憤懣悲涼而又不甘于沉淪的復雜感情。
2、辯析“故、盡、屬、即”等多義詞的詞義。
教學難點
1、學習文章事、景、情融于一體的寫作技巧。
2、指導學生背誦2——5段。四、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導語設計:
在我們祖國這塊神奇的大地上,積淀了五千的文化遺產,宮殿園林,亭臺樓閣比比皆是。在眾多的人文景觀中,“中國古代四大名樓”,因其精美的建筑流傳千古,更因名人的游歷題詩而具有了特殊的含義。“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的黃鶴樓,“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岳陽樓,“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滕王閣。
二、解讀《滕王閣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云,朱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譯文:高高的滕王閣正對著江心小洲,想當年建閣的滕王已經死去,坐著鸞鈴馬車,掛著琳瑯玉佩,來到閣上,舉行宴會,那種豪華的場面,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閣內畫棟珠簾冷落可憐,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與它為伴。悠閑的白云,深潭(指江)的影子,不知經過了多少春秋。滕王死去了,可檻外的長江卻是永恒地東流。)
三、解題
1.介紹“序”
序,文體的一種。有書序、贈序、宴集序等。書序是著作或詩文前的說明或評價性文字,本文是餞別序,即臨別贈言,屬于贈序類的文章。
2.介紹“駢文”
駢文,是魏晉后產生的一種新文體,又稱駢儷文。南北朝是駢體文的全盛時期。駢體文的表達方式與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語言上有三方面的特點:第一是語句方面的特點,即駢偶和“四六”;第二是語音方面的特點,即平仄相對;第三是用詞方面的特點,即用典和藻飾。
3、王勃及文章寫作背景
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龍門(現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學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杰”。王勃才華早露,六歲即善寫文章,十四歲便科舉中第。被司刑太常伯劉祥道贊為神童,向朝廷表薦,對策高第,援朝散郎。沛王李賢聞其名聲,邀請他作王府侍讀,兩年后因一篇《檄英王雞》的游戲文章觸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因擅殺官奴而犯罪,父親也受連累,貶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王勃前往交趾省親,途徑南昌,正趕上當地都督閻某在滕王客上歡宴群僚和賓客。王勃在宴會上賦詩并寫了這篇著名的《滕王客序》。兩個月后,王勃渡海溺水,英年早逝。
四、誦讀課文
1.放課文錄音或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集體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3.指定7名學生朗讀課文(每人一段),注意把握句子的節奏。
明確:①四字句的讀法有 “二二式”。
②六字句的讀法大致有五種: “三三式”; “一四式”; “二二二式”; “二四式”; “一二三式”。
③七字句大致有四種讀法:“三四式”; “二一四式”; “二三二式”;
“二二三式”。
五、初步感知課文
1.學生集體朗讀課文一遍。
2.學生默讀課文,結合注釋,疏通字句。
3.思考:從內容上看,文章可分為幾部分?
明確:
第一部分(1):扣“洪府”,概寫洪州的地理風貌,引出參加宴會的人物。
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閣”,寫三秋時節滕王閣的萬千氣象和周圍的自然、人文景觀。
第三部分(4~5):扣“餞”,寫宴會的盛況,抒發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扣“別”,述說自己的身世和懷才不遇的苦悶,感嘆盛宴難再。
布置作業
1.反復誦讀,并試背課文。
2.完成課后練習三、四兩題。
教學目標
1、了解駢文的文體特點。
2、了解本文優美的語言。
3、了解相關文言知識及文學典故。
4、積累“故”“盡”“屬”“即”等實詞義項,“且”“矣”等虛詞的用法。
5、學習本文情景交融的寫法,理解作者復雜的感情。
2學情分析
1、學生對典故知識欠缺。
2、情景交融的寫法的理解。
3重點難點
1、重點實詞、虛詞、文學典故
2、情景交融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評論(0)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背景。
2、朗讀課文,把握節奏和感情。
評論(0) 學時重點
作者及背景
評論(0) 學時難點
文學典故
文章節奏及感情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滕王閣序
詩詞導入《滕王閣詩》
活動2【講授】作者及背景
1、作者: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初唐文學家。“初唐四杰”之一,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滕王閣序》)為后人所傳誦。
2、背景:略
3、文體:駢文,是魏晉以后產生的一種新文體,又稱駢儷文。多以四、六句為主,兼以雜言,講究排比、對偶,注重藻飾和用典,講究運用平仄,聲韻要求嚴格。
活動3【練習】朗讀并斷句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
活動4【測試】注音、斷句和文言現象
1、注音:(略)
2、斷句:
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3、解釋加點字并翻譯。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
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暫駐。
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駢文的兩大特征——對偶與用典
(2)體會文章優美的語言及表達方式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誦讀,鑒賞文中的美麗秋景
(2)合作討論體會分析作者復雜的思想感情
(3)安排課前預習,試著披文入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敢作敢為、志當高遠的精神品質
【教學重點】
1. 積累文言詞語
2. 感受文章的內容美和形式美
3. 背誦精彩語段
【教學難點】理解本文用典的內涵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步驟1:導入——投影楹聯。
“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氣蒸,攬天下風光,堪稱獨步;
崔灝詩范相記王勃序,兩樓一閣,數江南人物,各有千秋。”
步驟2:此聯就贊美了江南三大名樓:岳陽樓、滕王閣、黃鶴樓。詩人王勃針對滕王閣寫有《滕王閣詩》和《滕王閣序》。(投影《滕王閣詩》并齊讀、背誦)
二、自主·合作·探究
【互動設計1】指導誦讀并體會文體特點。
①播放孫道臨誦讀短片。
②體味誦讀節奏。
完成方式:學生A組齊讀第2段,B組齊讀第2段。
發現并總結朗讀規律: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
③體味文體特征。
④誦讀實踐鞏固。學生齊讀第4段。
【互動設計2】字句疏通檢測與詞語積累(誦讀與語感作業檢測)
①解釋下列加線詞的用法(小組競答完成,課后完成在草本練習上)
A 襟三江而帶五湖
B 雄州霧列,俊采星馳
C 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
D 千里逢迎,高朋滿座
E 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
F 屈賈誼于長沙,竄梁鴻于海曲
②快速閱讀,搜尋、總匯文章中的成語(分男女競賽完成,于課后完成在草本練習上)
參考提示:人杰地靈 勝友如云 高朋滿座 騰蛟起鳳 鐘鳴鼎食
天高地迥 萍水相逢 老當益壯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互動設計3】《滕王閣序》原題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將分四組閱讀,以原題為思考集結點,集體梳理全文框架。交流后邊小結邊投影。
操作及框架提示、參考。
小組任務 文章框架 內容概要 備注
第 1 段 第一部分 扣“洪府”,述賓主之美。
第2-3段 第二部分 扣“秋日登閣”,繪山川之美。 角度:近景、遠景
第4-5段 第三部分 扣“餞”,寫宴會盛況,抒人生感慨。 懷才不遇,不甘沉淪
第6-7段 第四部分 扣“別”,自敘遭際,嘆知己難遇。
【互動設計4】課堂誦讀第2-3段,品讀鑒賞。
提問思考:《滕王閣序》流傳千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語言方面因素,特別是文情并茂因素。請同學們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并說出理由。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適時點評。最后重點處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背景知識(見《人教版教師參考用書》P.193)。
參考分析:整句形象生動,流美飛動。
理由1 落霞本無生命,當其自近而遠飄向天邊時,使人產生“飛”的錯覺, 無生命的落霞與有生命的孤“鶩”齊飛,有活潑的情態意趣,這樣構成了動態美。
理由2 落霞,孤鶩,一紅,一白,相映生輝,加之襯以藍天,碧水,于是明麗耀目,這就有了色彩美。
理由3 落霞的背景是天空,孤鶩的背景是水面,余暉漸消的“長天”與孤鶩漸去的“秋水”上下相接,一派迷蒙,難辨何者為天,何者為水,渾然一色,這就有了整體美。
老師指要提醒:生活中的動靜組合、顏色組合、光線明暗組合等等都成藝術創作的元素,能夠把自然界表現得出神入化,當然也須我們有這樣一雙眼睛。
激勵提問與思考:文章中這樣富有表現力和審美價值的句子、段落還有很多,課后請同學們多加體味、鑒賞。
【互動設計5】 第4-6段,作者對自我胸襟進行了真切披露,請大家探究,披露了什么樣的真情,是如何披露的?
學生齊讀、討論、交流、共同明確。
要點1 作者披露的是磊落不平的`身世感慨、不甘沉淪豪情壯志、渴望用世的政治抱負。
要點 2 表現手法之一是憑借歷史典故。(A組學生整理第4段典故——發現“懷才不遇的悲傷之情”//B組學生整理第5段典故——歸結“不甘沉淪的豪情壯志”情懷//C組同學整理第6段典故——明確“在恭維中表達知遇情懷”)
要點 3 抒情的基點是挫折失意中登高望遠,自然而巧妙,絕非無病呻吟與做作之態。
重點例析:“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地勢極而南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這四句從西、東、南、北四方落筆抒寫遠離朝廷、貶斥流落之情,當然是虛定。但我們又可把它當作實寫——唯見夕陽西沉,白云悠悠,這正是作者四顧茫茫,悵然若失的心境的極妙烘托。
學生分析:“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這里從正反兩個方面兼包了怨嘆與自勉之意,表現了作者失望與希望、痛苦與追求相互交織的復雜感情。
三、整合評價
【互動設計6】總結:讀罷此文,我們為何為王勃自豪而又被迫他折服?
駢文形式要求非常嚴格,堪稱“格律文”。《滕王閣序》是我國古代寫景抒情、文情并茂的駢文佳篇。王勃此文因其真情實感和純熟的藝術技巧,充分調動文字形式的積極因素,猶如一個高明的舞蹈家,全身戴著枷鎖卻能跳出優美的舞姿。特別是在失望中充滿希望、在痛苦中不斷進取追求的精神是激勵后人的文化瑰寶。
四、拓展延伸
【互動設計7】賞析《賈生》。投影詩歌與設問:
賈生
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問題設計:試分析賈生這首詩的表現技巧。(上作業本)
【評析】該詩運用典故、托古諷時,意在借賈誼的遭遇,抒寫詩人懷才不遇的感慨。詩歌選取漢文帝宣室召見賈誼,夜半傾談的情節,“不問蒼生問鬼神”卻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藥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賢,不顧民生的昏庸特性。詩寓慨于諷,效果頗好。
五、教學反思
本文教學力求體現舉一反三的能力培養原則,貫徹“課文只是例子”的經典論斷。試圖克服鎖細與俱到,實踐長文短教、難文簡教的做法。想讓學生在享受教學過程時,又完成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能力提升的過程。同時我還想體現媒體只是幫助提高效率的手段,克服花哨,力求簡捷與明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