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8-20
這是辛棄疾的詩詞,是優秀的語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辛棄疾作為南宋朝臣而寫的《議練民兵守淮疏》,表達了其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對戰爭形勢的精辟入里的深刻分析和鮮明而又具體的對策。辛棄疾就是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文體,從不同方面來表達了他慷慨激昂的愛國感情,反映出憂國憂民“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的壯志豪情和以身報國的高尚理想。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辛棄疾的詩詞短一點的,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朝中措·綠萍池沼絮飛忙
詞牌名:朝中措|朝代:宋朝|作者:辛棄疾
綠萍池沼絮飛忙。花入蜜脾香。長怪春歸何處,誰知個里迷藏。
殘云剩雨,些兒意思,直恁思量。不是鶯聲驚覺,夢中啼損紅妝。
鵲橋仙·為岳母慶八十
詞牌名:鵲橋仙|朝代:宋朝|作者:辛棄疾
八旬慶會,人間盛事,齊勸一杯春釀。胭脂小字點眉間,猶記得、舊時宮樣。
彩衣更著,功名富貴,直過太公以上。大家著意記新詞,遇著個、十字便唱。
柳梢青·賦牡丹
詞牌名:柳梢青|朝代:宋朝|作者:辛棄疾
姚魏名流。年年攬斷,雨恨風愁。解釋春光,剩須破費,酒令詩籌。
玉肌紅粉溫柔。更染盡、天香未休。今夜簪花,他年第一,玉殿東頭。
最高樓·花好處
詞牌名:最高樓|朝代:宋朝|作者:辛棄疾
花好處,不趁綠衣郎。縞袂立斜陽。面皮兒上因誰白,骨頭兒里幾多香。盡饒他,心似鐵,也須忙。
甚喚得、雪來白倒雪。更喚得、月來香殺月。誰立馬,更窺墻。將軍止渴山南畔,相公調鼎殿東廂。忒高才,經濟地,戰爭場。
洞仙歌·叔嘗作游山次序榜示余
詞牌名:洞仙歌|朝代:宋朝|作者:辛棄疾
叔嘗作游山次序榜示余,且索詞,為賦洞仙歌以遺之,同叔頃游羅浮,遇一老人,龐眉幅巾,語同叔云:“當有晚年之契。”蓋仙云
松關桂嶺,望青蔥無路。費盡銀鉤榜佳處。悵空山歲晚,窈窕誰來,須著我,醉臥石樓風雨。
仙人瓊海上,握手當年,笑許君攜半山去。_疊嶂,卷飛泉,洞府凄涼,又卻怪、先生多取。怕夜半、羅浮有時還,好長把云煙,再三遮住。
丑奴兒·鵝湖山下長亭路
詞牌名:丑奴兒|朝代:宋朝|作者:辛棄疾
鵝湖山下長亭路,明月臨關。明月臨關。幾陣西風落葉干。
新詞誰解裁冰雪,筆墨生寒。筆墨生寒。曾說離愁千萬般。
踏莎行·萱草齋階
詞牌名:踏莎行|朝代:宋朝|作者:辛棄疾
萱草齋階,芭蕉弄葉。亂紅點點團香蝶。過墻一陣海棠風,隔簾幾處梨花雪。
愁滿芳心,酒潮紅頰。年年此際傷離別。不妨橫管小樓中,夜闌吹斷千山月。
生查子·梅子褪花時
詞牌名:生查子|朝代:宋朝|作者:辛棄疾
梅子褪花時,直與黃梅接。煙雨幾曾開,一春江里活。
富貴使人忙,也有閑時節。莫作路旁花,長教人看殺。
瑞鶴仙·片帆何太急
詞牌名:瑞鶴仙|朝代:宋朝|作者:辛棄疾
片帆何太急。望一點須臾,去天咫尺。舟人好看客。似三峽風濤,嵯峨劍戟。溪南溪北。正遐想、幽人泉石。看漁樵、指點危樓,卻羨舞筵歌席。
嘆息。山林鐘鼎,意倦情遷,本無欣戚。轉頭陳跡。飛鳥外,晚煙碧。問誰憐舊日,南樓老子,最愛月明吹笛。到而今、撲面黃塵,欲歸未得。
祝英臺近·水縱橫
詞牌名:祝英臺近|朝代:宋朝|作者:辛棄疾
代對,意甚美矣。翌日,為賦此詞褒之也
水縱橫,山遠近。拄杖占千頃。老眼羞將,水底看山影。度教水動山搖,吾生堪笑,似此個、青山無定。
一瓢飲。人問翁愛飛泉,來尋個中靜。繞屋聲喧,怎做靜中境。我眠君且歸休,維摩方丈,待天女、散花時問。
1.教學內容分析: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豪放派詞的代表作品,它不如詩歌易讀易懂,所以要反復誦讀,層層設疑,啟發學生積極思維,運用聯想和想象,探究它曠遠深沉的意境,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讓學生學會鑒賞方法,能夠獨立分析宋詞。
2.教學對象分析:
本校學生差生面比較大,在學習過程中有效調動其積極性顯得尤為重要,開頭的音樂視頻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對本詞意境的分析采用問答式,可有效降低思維難度,達到通過問題,引導其了解分析意境的方法的目的。思維創新必須有一個契入點,質疑討論部分正是為此設計的,相信學生可以百家爭鳴,各抒己見。
3.教學策略設計:
①重視誦讀
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本第三冊第二單元說明中寫著“通過反復誦讀,品味詩歌意境”,可是聽過多少節課,很少有老師引導學生誦讀,充其量是有節奏地讀,很難想象這種整齊劃一的讀念中能不能品味到詩歌的意境。還有一種教法就是老師們常采取的津津有味地評析,這種辦法也的確能引導部分同學進入詩境,如游歷夢境一般賞析一番。但也常會遇到并沒有能跟隨老師進入詩境,反倒如同聽催眠曲一般進入夢鄉的同學。可見這種被動的接受或者簡單的讀念都不能替代誦讀,也難以達到誦讀主體心理體驗的深度。鑒于這點,教學設計側重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了解格律常識,發揮聯想和想象,通過聲音感受詩歌的韻律美,通過誦讀走進詩的意境。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真正激發大家誦讀詩歌的興趣,變評析被動接受為賞析主體主動體味和表達。
②巧設疑、善誘導、多層次啟迪思維
引導學生反思求知過程,總結鑒賞詩詞的一般方法:探究(合景與情)意境,通過想象、聯想體味景物描繪虛實結合的特點;通過知人論世,把握詞人的思想感情;質疑討論,創新思維。
③多媒體設計
自制多媒體課件,插入圖片、動畫、音頻、視頻,增加感性認識,幫助學生品味、理解、感悟。尤其是調整了《三國演義》片頭視頻的視幀順序,并加入了本詞內容作為字幕,經“Studio MP10”重新壓縮后,用于教學最后一部分配樂朗誦與歌唱,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
④比較賞析
“有比較才有鑒別。”其實本課最好還是進行比較教學。比較易于形成課堂教學的興奮點,活躍學生的思維,引導學會思考,學會學習。比較設計可以有橫向比較、縱向比較。縱向可以不同時代的婉約——婉約、豪放——豪放派作品相比,如柳永《雨霖鈴》——李煜《虞美人》,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橫向則可婉約——豪放之間比較。也可以由課內延伸到課外進行比較。
4.學生學習策略設計
課堂教學中間過程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互相激勵,共同進步。
5.教師成長與教學創新
教師一定要具備課堂開發的意識與能力,善于挖掘課程資源,并結合自己的特長靈活地教,放手大膽地讓學生實踐,不能怕出丑,不能自己不會的就不去讓學生體會。只有具備了這種意識與能力,以往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生活場景與欣賞者的人生體驗,才會被真正挖掘出來,并通過鑒賞活動為語文教學開辟出一片新天地,進入一種新境界。
同時,我認為語文學習既是一種學生個性化的活動,也是一種學生創造性的活動。作為教師不僅要珍惜學生的感悟、體驗,更要善于啟發點燃他們的智慧火花,讓學生在個性化的體驗中開發出創造性的潛能。詩歌的講評和賞析,幫助學生把握重點難點,完成教學任務固然很重要,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把語文教“活”、讓學生動起來“活”學,這才是語文學習的靈魂。如果教師死守課本和教案,那么最好的課本和教案也會成為教學的桎梏。活生生的學生也會變成課本和教案的奴隸。課堂適當地靈活一些、放開一些,或許更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出學習的潛能。
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斗精神是辛詞的基本思想內容,這首先表現在他的詞中,他不斷重復對北方的懷念。另外,在《賀新郎》《摸魚兒》等詞中,他用“剩水殘山”、“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等詞句諷刺茍延殘喘的南宋小朝廷,表達他對偏安一角不思北上的不滿。胸懷壯志無處可用,表現在詞里就是難以掩飾的不平之情。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辛棄疾的詩全詩詞,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菩薩蠻·雪樓賞牡丹席上用楊民瞻韻
詞牌名:菩薩蠻|朝代:宋朝|作者:辛棄疾
紅牙簽上群仙格。翠羅蓋底傾城色。和雨淚闌干。沈香亭北看。
東風休放去。怕有流鶯訴。試問賞花人。曉妝勻未勻。
讀書
朝代:宋朝|作者:辛棄疾
是非得失兩茫茫,閑把遺書細較量。
掩卷古人堪笑處,起來摩腹步長廊。
偶作·兒曹談笑覓封侯
朝代:宋朝|作者:辛棄疾
兒曹談笑覓封侯,自喜婆娑老此丘。
棋鬭機關嫌狡獪,鶴貪吞啖損風流。
強留客飲渾忘倦,已辦官租百不憂。
我識簞瓢真樂處,詩書執禮易春秋。
題鶴鳴亭·莫被閒愁撓太和
朝代:宋朝|作者:辛棄疾
莫被閒愁撓太和,愁來只用暗消磨。
隨流上下寧能免,驚世功名不用多。
閒看蜂衛足官府,夢隨蟻鬭有干戈。
疏簾竹簟山茶碗,此是幽人安樂窩。
蔞蒿宜作河豚羹
朝代:宋朝|作者:辛棄疾
河豚挾鴆毒,殺人一臠足。
蔞蒿或濟之,赤心置人腹。
方其在野中,衛青混奴仆。
及登君子堂,園綺成骨肉。
暴乾及為脯,拳曲蝟毛縮。
寄君頻咀嚼,去翳如折屋。
蝶戀花·燕語鶯啼人乍遠
詞牌名:蝶戀花|朝代:宋朝|作者:辛棄疾
燕語鶯啼人乍遠。卻恨西園,依舊鶯和燕。笑語十分愁一半。翠園特地春光暖。
只道書來無過雁。不道柔腸,近日無腸斷。柄玉莫搖湘淚點。怕君喚作秋風扇。
沁園春·弄溪賦
詞牌名:沁園春|朝代:宋朝|作者:辛棄疾
有酒忘杯,有筆忘詩,弄溪奈何。看縱橫斗轉,龍蛇起陸,崩騰決去,雪練傾河,裊裊東風,悠悠倒景,搖動云山水又波。還知否,欠菖蒲攢港,綠竹緣坡。
長松誰剪嵯峨。笑野老來耘山上禾。算只因魚鳥,天然自樂,非關風月,閑處偏多。芳草春深,佳人日暮,濯發滄浪獨浩歌。徘徊久,問人間誰似,老子婆娑。
水調歌頭·相公倦臺鼎
詞牌名:水調歌頭|朝代:宋朝|作者:辛棄疾
方人也實施字
相公倦臺鼎,要伴赤松游。高牙千里東下,笳鼓萬貔貅。試問東山風月,更著中年絲竹,留得謝公不。孺子宅邊水,云影自悠悠。
占古語,方人也,正黑頭。穹龜突兀千丈,石打玉溪流。金印沙堤時節,畫棟珠簾云雨,一醉早歸休。賤子親再拜,西北有神州。
六么令·倒冠一笑
詞牌名:六么令|朝代:宋朝|作者:辛棄疾
倒冠一笑,華發玉簪折。陽關自來凄斷,卻怪歌聲滑。放浪兒童歸舍,莫惱比鄰鴨。水連山接。看君歸興,如醉中醒、夢中覺。
江上吳儂問我,一一煩君說。坐客尊酒頻空,剩欠真珠壓。手把魚竿未穩,長向滄浪學。問愁誰怯。可堪楊柳,先作東風滿城雪。
水龍吟·聽兮清佩瓊瑤些
詞牌名:水龍吟|朝代:宋朝|作者:辛棄疾
聽兮清佩瓊瑤些。明兮鏡秋毫些。君無去此,流昏漲膩,生蓬蒿些。虎豹甘人,渴而飲汝,寧猿猱些。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無助、狂濤些。
路險兮、山高些。愧余獨處無聊些。冬槽春盎,歸來為我,制松醪些。其外芳芬,團龍片鳳,煮云膏些。古人兮既往,嗟余之樂,樂簞瓢些。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辛棄疾生于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著有《美芹十論》、《九議》,條陳戰守之策。
由于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開禧北伐前后,相繼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樞密都承旨等職。
寫作重塑了辛棄疾的生命。他通過永不屈服的姿態與意志,用詞作宣泄著雄心,抵抗著懦弱與退縮,甚至抵抗著衰老與死亡,使得自己在抗金戰場軟了以后,在青樓歌壇硬了起來。
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贈少師,謚號“忠敏”。
辛棄疾詩詞精選100首
|名士相會
鵝湖山、靈山、博山等地,都是辛棄疾常去尋古覓幽的地方。鵝湖山下的鵝湖寺,在通往福建的古驛站旁。1175年農歷六月初三至初八,著名學者朱熹、呂祖謙、陸九齡、陸九淵等在鵝湖寺舉行了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鵝湖之會”(第一次鵝湖之會)。鵝湖因而成了文化勝地。辛棄疾常去鵝湖游憩。
1188年秋天,陳亮寫信給辛棄疾和朱熹,相約到鉛山紫溪商討統一大計。但后來,朱熹因故推辭了這次鉛山之會。這年冬,到了相約之期,辛棄疾正染病在床,于瓢泉養息等待陳亮。傍晚,雪后初晴,夕照輝映白雪皚皚的大地,辛棄疾在瓢泉別墅扶欄遠眺,一眼看見期思村前驛道上騎著大紅馬而來的陳亮,大喜過望,病痛消散,下樓策馬相迎。
兩人在村前石橋上久別重逢,感慨萬端:佇立石橋,沐浴著雪后初晴的夕陽,縱談國事,為金甌殘缺而痛心疾首,愛國之情洶涌澎湃于胸,拔劍斬坐騎,盟誓為統一祖國奮斗不止。辛棄疾在與陳亮別后寫的《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中發出“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的吶喊,正是這種豪情壯志的寫照。
辛棄疾和陳亮這次會晤,瓢泉共酌,鵝湖同游,長歌相答,極論世事,逗留彌旬乃別,成為文壇佳話。后人為了紀念這兩位愛國志士,將這次會晤稱為第二次“鵝湖之會”,將期思村前的石橋稱為“斬馬橋”,并在橋旁建了斬馬亭。至今,當地還流傳辛棄疾和陳亮“斬馬盟誓”的故事。
辛棄疾詩詞精選100首
|哭祭朱熹
朱熹病逝時,他的學說已被宣布為“偽學”。在當權者韓侂胄一派的壓力下,許多朱熹的門人弟子不敢前往吊唁,而被朱熹“斷過財路”的辛棄疾,卻不畏禁令,前往哭祭,并留下了一句留傳千古的悼詞:“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謂公死?凜凜猶生!”
辛棄疾寫的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