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27
這是初中語文賣油翁教案,是優秀的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初中語文賣油翁教案第 1 篇
【課標要求】
1.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2.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
【教學目標】
1.背誦并準確翻譯全文,積累文言實虛詞。
2.學會用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來突出人物形象。
3.領會“熟能生巧”的道理,正確看待自己與他人的優缺點。
【教學重點、難點及突破措施】
重點:1. 背誦并準確翻譯全文。
2. 學習本文刻畫人物的方法。
突破措施:1.反復誦讀及理解性記憶,結合課下注釋和自己的理解翻譯全文。
2.學生討論,教師點撥提升。
難點:兩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突破措施:學生自讀、討論以及教師點撥。
【課時安排】本課共2課時
【教學準備】教材、教參、備課本和課件
【教材分析】
《賣油翁》是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歐陽修所寫的一篇文言文。這篇文章篇幅不長,但故事生動,通過記敘賣油翁與陳堯咨的對話和賣油翁酌油的事例,說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由于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上好這篇課文,對培養學生戒驕戒躁,保持謙虛謹慎的生活作風,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有著積極的意義。
【學情分析】
這篇文章文字淺顯,較易理解,但面對初一的學生,他們接觸文言文不多,對文言文還較陌生,所以閱讀文言文的能力有限,因此本課的學習要加強文言詞語的積累,以豐富詞匯;加強文章的誦讀,以培養語感。同時,作為一個鮮活生動的案例,可以明白“熟能生巧”的道理,正確看待自己與他人的優缺點。
【導學設計】
1.借助工具書或者上網,查找歐陽修和陳堯咨的相關資料。
2.誦讀課文,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翻譯全文,整理你認為重要的文言實詞和虛詞。
3.反復誦讀課文,畫出文中描寫人物行為、動作的詞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說的是要獲得超群的技藝必須經過反復多練以達到熟練的程度。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也跟熟練有關。
二、新課教學
活動一:情景再現
活動要求: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誦讀課文,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準字音,明確節奏,整體感知文意。
2.小組推選代表展示,必須脫稿展示,可以有感情地背誦全文;可以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也可以分角色誦讀課文。
教師點撥:
1.劃分文言文節奏,要聯系意義表達,應遵循“句不離詞,詞不離意”的原則。
2.朗讀文章,一定要把自己代入文章中去,把自己想象成文章中的人物,面對當時的情景,結合人物形象特征,揣摩人物說話時的神態和語氣。
設計意圖:
讓學生學會正字音,明斷句,有感情地誦讀文章。
教師過渡:《賣油翁》之所以能夠流傳千古,不只因為其語言的生動形象,語調的鏗鏘,更因為其內容的雋永,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文章內容。
活動二:走進傳奇故事
活動要求:
1.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翻譯全文(先自己完成,然后小組內交流),注意突出重點內容。
2.在課本上梳理并總結出你所遇到的文言現象: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
教師點撥:文言文翻譯“六字法”:對、留、刪、補、換、調。
設計意圖:了解文意,為下節課的賞析奠定基礎。
教師過渡:
通過翻譯文章,我們結識了兩個有意思的人物,一位是擅長射箭的陳堯咨,一位是酌油技藝高超的賣油翁,他們兩人之間的交流告訴了我們一些什么呢?
活動三:合作探究,不一樣的人物,不一樣的精彩
活動要求:文章中的兩個人物形象特別鮮明,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的呢?文章哪些地方表現出來的?
1.小組內交流,組長做好組織安排,邊討論邊整理,最后選出一名代表在班內展示探究成果。
2.回答要結合文本,不能空談。
教師點撥:本文主要運用了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使得人物形象形神兼備,個性鮮明。神態描寫,如“睨之”,用筆簡練傳神,表現了賣油翁不在乎的心理。語言描寫,寫陳堯咨,用“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兩個問句表現了他的傲慢無禮和目中無人;而寫賣油翁,用“無他, 但手熟爾”,表現了賣油翁的沉著、冷靜和自信。動作描寫,如寫賣油翁酌油的過程,運用“取”“置”“覆”“酌”“瀝”等動詞,表現了賣油翁嫻熟高超的酌油技藝。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白如何塑造個性鮮明的人物,學會在平時的創作中使用細節描寫。
教師過渡:這個故事雖然短小,卻蘊涵豐富的人生哲理;情節簡單,但波瀾起伏;文字淺顯,卻韻味無窮。讓我們不得不為祖國的語言文字感到自豪。
三、課堂小結
1.學生分享自己的本節收獲。
2.我們反對玩物喪志,雕蟲小技,賣油翁是在職業技巧上熟能生巧,我們也要在真正需要熟能生巧的地方苦練基本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們要做有為的年輕一代,肯于吃苦,終究會取得成績的。
四、達標檢測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 公亦以此自矜
②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③爾安敢輕吾射
④康肅笑而遣之
2.這篇短文說明了什么道理?有以下四種意見。論述比較全面的一項是( )。
A.這篇短文有力地闡明了勤學苦練、熟能生巧的道理。
B.這篇短文說明不應恃技驕傲這個深刻道理。陳堯咨“善射自矜”是本文的綱,其實質就是驕與謙的矛盾。這篇不在勉勤,是在戒驕。
C.本文通過康肅公“善射”和賣油翁“酌油”兩件小事,說明熟能生巧的道理;同時也說明一個人有些專長并不神秘,這是勤學苦練的結果,不能因此而“自矜”,更不應因此而目空一切。
D.本文通過陳堯咨在賣油翁面前威風受挫的事,表現了作者對這位不務正業而又驕橫的權貴的奚落。
3.據說陳堯咨把賣油翁打發之后,自己一個人在菜園子里踱來踱去,他在想些什么?他又會做些什么?請同學們在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礎上展開合理想象,寫一篇小短文。
五、板書設計
賣油翁
歐陽修
初中語文賣油翁教案第 2 篇一、教材分析
《賣油翁》位于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這個單元課文所選課文主要是寫平凡的小人物,或是保姆、小商販、或是拉車的車夫、或是我們的父輩。他們如空氣中的一粒塵,微小卻折射著光芒。《賣炭翁》中的賣油翁就是這樣一個小人物,卻是個充滿智慧的長者。他以自己豐富的實踐經驗勸誡了驕矜、傲慢的陳康肅,也告訴了我們為人做事的道理。
本篇課文是本單元的唯一一篇文言文。放到本單元,除了契合單元主題之外,本課在落實本單元的教學目標上,也是很好的載體。作為古代筆記小說,本文在敘事和刻畫人物上見足了功力。讓學生學會從標題、詳略安排、角度選擇等方面把握文章重點,同時,通過對故事情節的梳理,提高整體把握文章的結構層次的能力。本文也是加強文本細讀的好素材,關注文中對賣油翁和陳堯咨的言行的細節描寫以及前后內容的內在聯系,揣摩人物心理,進而把握人物形象特點。結合本文情節主要是通過人物對話構成的特點,在教學中展開多種形式的誦讀,加深對文本意蘊的體味。
同時,從學習文言文的角度來看,在教學中應注重積累,對于文言詞匯的識記,對于特殊句式的感知;注重感悟和運用,對于文中所傳達的大智慧的感悟,聯系現實生活,也能夠生發出自己獨特的感受。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文言文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是在對于語句的理解還缺乏細讀的能力。特別是對于《賣油翁》這篇文章,故事性極強。打部分學生能夠結合書下注釋和工具書感知故事的大意,也能夠體會其中蘊含的道理,但缺少對文章中人物細節行為、言語的揣摩,得出的人物形象也是輪廓式的、標簽式的。因此需要教師引導,加強文本細讀的功夫。同時,這個階段的學生思維往往是單一,缺少發散性,也缺少批判性思維。這些都是學生閱讀思維的短板,需要給予指導和訓練。
三、教學目標
1. 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義,積累文言詞匯,理解詞義、句義。
2. 在反復誦讀中感知人物形象,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與傳神。
3. 將課文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并嘗試對文本進行多元的解讀。
四、教學重點
1. 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義,積累文言詞匯。
2. 感知人物形象,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上。
五、教學難點
1.文本細讀,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與傳神。
2.學會用批判的眼光對文本進行多元的解讀。
六、教學準備:教師準備PPT
七、教學時數:一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 介紹古代筆記小說的內容談起
2. 介紹作者歐陽修與筆記小說的關系,引出本文。
(二)出示學習任務,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環節一:講一個故事
1.出示任務:講一個故事。要求:復述課文,盡量貼近原文。
學生自主學習,結合注釋及工具書疏通文意;小組成員交流學習成果,互相補充釋疑;小組內推薦代表先在本組講;教師指名一兩個小組學生代表講。
2.反饋指導:學生展示本小組交流結果,教師調動各個小組之間互相補充、完善。教師適時點評,特別是從故事情節的角度看是否將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講完全。
環節二:講好一個故事。
1.出示任務:講好一個故事。要求:講故事要力求生動,要講出人物的神采。
要求:個人找出表現賣油翁對陳饒咨箭術的態度,以及表現陳饒咨的傲慢無禮的詞語,細加揣摩,說出人物的特點;小組合作,用角色誦讀的方式,在現故事中的人物對話及相關場景;豐富人物細節,把握人物言行特點,指名一兩個學生講故事。
2.反饋指導:學生根據要求,依次完成上面的任務。文中“睨之”“但微頷之”,體現了賣油翁對陳堯咨的射箭技藝不以為意,并不十分贊賞的態度。“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三個反問句中的稱呼、質問和斥責的語氣,體現出了陳堯咨的驕矜傲慢的特點。在誦讀過程中可三人一組,兩人分別扮演賣油翁和陳堯咨,一人做旁白,并在誦讀中,盡量想象人物的神態、動作、心理,體會人物水花時的語氣、語調,加深對文言詞語及句式的理解。在多次誦讀之后,再把個人對于人物的理解,對于故事中細節進行補充,讓人物更加豐滿,讓故事更有波瀾,繪聲繪色地講這個故事。
環節三: 講明白一個故事
1.出示任務:小組成員交流這個故事所蘊含的道理,互相補充觀點;在文章結尾用自己的`話補全句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根據所詮釋的道理,有理有據地講這個故事。
2.反饋指導:教師指導學生依據觀點,對故事著重突出這一點的部分細節進行完善和補充;指名學生講明白故事所蘊含的道理,教師調動各個小組之間互相補充、完善。
閱讀啟示可涉及如下幾個方面:
正視自己的長處,揚長避短
正視自己的缺點,知錯能改
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人應有一技之長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
藝無止境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驕傲自大者往往遭人輕視
智者超然物外
熟能生巧
環節四: 創造性地講一個故事
1.出示任務:可從賣油翁或陳堯咨的視角嘗試講這個故事;可適當調整故事的敘述順序講這個故事;可在原有的故事框架的基礎上補充更多的合理想象創編這個故事;可用不同的形式演繹這個故事,如劇本形式、話劇形式、連環畫形式等等(課上形成提綱)。
2.反饋指導:教師指導學生依據選擇的角度或觀點,在忠于原文的前提下,把握住人物性格對故事進行創造性的演繹。
(三) 教師總結,板書歸納
講故事 道理
(四)布置作業,鞏固練習
1.學完本文后,選取一個角度,由人及己,聯系實際,寫一篇讀后感。
2.完成課上的故事創編,如劇本形式、話劇形式、連環畫形式等等,利用專題活動時間進行展示。
初中語文賣油翁教案第 3 篇教學要求
1、了解作者歐陽修與作品。
2、引導學生掌握文言詞語疏通文義。
3、理解文章中揭示的“熟能生巧”不能驕傲自滿的道理。
4、理解文章運用對話描寫刻畫人物性格的特點。
5、體會課文簡潔生動的語言特點。
6、背誦課文。
教具:酒瓶、銅錢、水
教學步驟
一、由學生講《賣油翁》的故事,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簡介作者
歐陽修(1007~1072),宋代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江西永豐)人。
三、學生自讀課文,劃出不理解的字詞句。
四、分組討論(4人一組)解疑。(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指導)
五、齊讀課文
六、自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體會理解課文內容,回答下列問題:(出示投影)
①陳堯咨是怎樣看待自己的.射技的?(用原文回答)
②賣油翁是怎樣看待陳堯咨高超的射技的?
③本文通過什么方法表現人物性格的?
七、學生演示賣油翁的動作。(3~5人)
八、學生討論,得出結論——熟能生巧勤能補拙,正確對待自己的長處精于勤等。
九、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明熟能生巧或勤能補拙的道理。
十、作業:
1、背誦課文
2、讀課文,你受到什么啟發?你認為一個人應該如何對待自己的長處?
初中語文賣油翁教案第 4 篇【知識目標】
賣油翁詳細優秀教案
1、了解有關歐陽修的文學常識。
2、繼續學習和積累文言詞語。
3、能根據注釋理解文章大意,復述故事情節。
4、感受兩個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
【情感目標】
由人及己,讓學生從中受到教育和啟發并引導學生領悟文言的魅力。
【能力目標】
訓練學生的口譯能力,培養學生復述課文的能力。
【德育滲透】
體會課文中描寫的人物的品質,虛心請教,不驕傲不自滿。
【重點難點】
重點:①積累文言詞匯,理解詞義、句義。 ②學習本文刻畫人物的方法。
難點:①兩個人物的性格特點。②理解本文揭示的道理及由課文生發的問題。
【課時安排】
1課時
【互動設計】
1、通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2、精讀課文,體會故事中兩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3、理解課文揭示的道理,組織學生討論。
4、學生自導自演,改編成課本劇,進行表演展示。
【教學方法】
教師引導和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結合。
【教學步驟】
一、導入設計:
師問:哪位同學能說出以“百”字開頭,形容人箭法非常高明的成語?
生答:百發百中,百步穿楊。
師引:“射”是古人常說的“六藝”之一,也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一種技能。但在那時卻有一個人不以為然,甚至不屑一顧,這個人是誰呢?(生:賣油翁)今天我們就學習《賣油翁》這篇課文,一同來看個究竟。
二、走近作者: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字永叔,自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即藏書一萬卷、藏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張、棋一局、酒一壺、醉翁一人),謚號文忠,“唐宋八大家”(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和曾鞏)之一。
他是北宋文學革新運動的領導人物,為文以韓愈為宗,倡導寫平實樸素的古文,創立了平易流暢、委曲婉轉的文章風格,為北宋文學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他是一位有著多方面文學才能的作家,在散文、詩、詞、史傳方面自成一家,留傳后世的有《六一詩話》、《歐陽文忠公文集》。
三、通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師范讀課文,正字音,正斷句。
2、生自讀課文,注意字音、斷句及節奏。
3、分角色朗讀(先小組中分讀,然后請學生自由分角色朗讀)。
4、評價朗讀情況(學生自由發言評價,師指導,從普通話、語氣、情感、神態等方面評價)。 5.談談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生自由發言)
四、疏通文意:
1、分組討論,疏通課文大意。(要求有討論,有記錄)
2、教師巡視,幫助、指導學生疏通課文(即翻譯)。
3、同桌檢查翻譯情況(互譯)。
4、師檢查翻譯,請同學發言。
5、學生評價翻譯,師訂正。
五、讓學生復述故事:(課本劇表演)
六、分析課文:
1、第一自然段介紹了什么?
論并歸納:介紹故事發生的地點、人物和背景。
地點:陳堯咨家的空場子上。
人物:陳堯咨和賣油翁。
背景:陳堯咨善射,“當世無雙”因而“自矜”。
2、提問:賣油翁看到陳堯咨射箭是怎么反應的?
討論并歸納:“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賣油翁看陳堯咨射箭,放下擔子,斜著眼睛看。看見他射箭十箭中八九箭,只是微微地對此點頭。)
▲小結:這一段簡介人物,交代故事發生的地點和原因,這個原因就是陳堯咨對自己的箭術的評價和賣油翁對他的評價明顯有差距,有矛盾。
3、提問:賣油翁對陳堯咨射箭本領是怎么評價的?
討論并歸納:賣油翁認為:“無他,但手熟爾。”(沒有什么,只不過手熟罷了。)
4、提問:賣油翁憑什么這樣評價陳堯咨的射箭本領?
討論并歸納:“以我酌油知之”(憑我酌油的經驗知道這個道理。)
5、提問:賣油翁到底知道什么道理?
討論并歸納:熟能生巧、精益求精的道理。
6.提問:陳堯咨對賣油翁態度發生了哪些變化?其變化原因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
(1)當賣油翁對他射箭“但做頷之”時,陳堯咨問道:“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賣油翁的反應對一個自以為了不起的武夫來說,顯然是受了侮辱。因此,用一個疑問句問賣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嗎?再用一個反問句,我的射箭本領不是很高強嗎?
(2)當賣油翁又說:“無他,但手熟爾。”時,陳堯咨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賣油翁對陳堯咨的技藝不加贊賞,已使對方出乎意料;而且還進一步加以貶議:“無他,但手熟爾。”一向狂傲的康肅公被貶到這一步,自然是要“忿然”的。
(3)最后看到賣油翁倒油表演,不得不心服口服,“笑而遣之”。
【明確】態度由反感、惱怒到佩服、認輸。賣油翁看射箭時的冷淡表情使陳堯咨反感,答話時的平淡、輕視更使他惱怒。后來,看到賣油翁從“錢孔”中酌油而錢不濕,不由得佩服、認輸了。其變化的原因,是他看了賣油翁酌油技術如此純熟卻并未“以此自矜”。
7.分析人物形象:故事中只有兩個人物:陳堯咨和賣油翁。我們干脆把題目《賣油翁》改成《陳堯咨和賣油翁》,行嗎? (課文為何對陳堯咨的善射寫得簡略,而對賣油翁的酌油情況卻記敘得較詳細?)
明確:不行。事端是賣油翁引起的,他如果不“釋擔而立”,不露出輕視的表情,陳堯咨就不會發問;又是由他解決的——以酌油技術平息了陳堯咨的憤怒情緒。賣油翁的酌油表演,明顯技高一籌,作者是詳寫;陳堯咨的射技,作者以“發矢十中八九”一筆帶過,是略寫。再者,賣油翁身懷絕技,謙虛沉著;陳堯咨卻因“善射”而自我炫耀,趾高氣揚。我們讀這篇文章必須緊緊把握這一點:賣油翁在事件發展的全過程中起了主導作用。
(明確:因為故事要說的'道理是熟能生巧,并不是說陳堯咨的善射,所以只用“當世無雙”“十中八九”,來描寫他的箭術的精湛,而對賣油翁情況的記敘較詳細,這樣使敘事清楚,同時又重點突出。)
七、“探究”拓展:
1、通過文章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其中的道理。聯系生活實際,說說對你有什么啟示?
啟示:本領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經過勤奮的勞動才能獲得,我們現在精力充沛,只要肯下功夫,鉆一門學問,經過長期的努力,一定會熟練掌握它的奧秘,應用自如的。
2、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要虛心地看待自己和別人的長處,這讓你想起哪些相關的名言警句?
①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正視自己的長處,揚長避短
③正視自己的缺點,知錯能改
④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⑤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⑥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山還比一山高
⑦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⑧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八、課文總結:
這個故事雖然短小,卻蘊涵豐富的人生哲理;情節簡單,但波瀾起伏;文字淺顯,卻韻味無窮。讓我們不得不為祖國的語言文字感到自豪。愿同學們在閱讀淺易文言文的過程中,擴大對祖國古代社會的認識,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九、布置作業:
據說陳堯咨把賣油翁打發之后,自己一個人在菜園子里踱來踱去,他在想些什么?他又會做些什么?請同學們在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礎上展開合理想象,寫一篇小短文。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