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07
這是天下國家教學設計名師教案,是優秀的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目標:
1.了解當代中國日新月異的變化,祖國的日益強大和國際地位的日益提高。
2.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意的情感。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積極參與活動,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5.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重難點:
1.重點:通過學習,讓幼兒了解祖國的強大的地位,培養愛國情感
2.難點:在激發幼兒愛國情感下,使幼兒感受自身責任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1.音樂《我愛你中國》,五星紅旗升起的視頻
2.PPT演示幻燈片(五星紅旗,鳥巢、水立方組圖,中國奧運隊員得金牌圖片、上海世博會圖片,維和部隊等)
3.知識經驗準備:了解中國文化的燦爛輝煌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聽歌曲《我愛你中國》,進行活動導入。
導言:小朋友們都是祖國的花朵,在祖國的大花園里正在茁壯成長,讓小朋友幸福成長的祖國,今天是一個日益強大的祖國,是一個讓我們自豪、驕傲的國家。
二、基本部分
1.欣賞圖片,介紹圖片內容:
(1)五星紅旗是我國的國旗,代表著中華民族共和國的標志
(2)水立方、鳥巢是北京的建筑物,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主要象征,奧運會開到了我們國家,射界各國的體育健兒聚集在我們偉大的首都北京,我們將向全世界人民展現當代中國的強盛和偉大,全國上下都特別的高興和自豪
(3)我們的祖國是世界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我們的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聯合國總部的上空。我們國家的朋友很多,我們已經和世界上160多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
(4)我們祖國應世界聯合國的要求,向海地派出了維護世界和平部隊,成為擔負起保衛世界和平的國家。所以解放軍叔叔不僅擔負著保衛祖國的人物,他們還承擔著維護世界和平的任務
3.討論:看我們的祖國一天天強大,你的感受如何? 你能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喜事說明祖國變得日益強大
觀看多媒體視頻:劉翔叔叔在28屆雅典奧運會上獲得了金牌,五星紅旗升起的情景。提問指導:劉翔叔叔為祖國做了什么?小朋友們該向劉翔叔叔學習什么?
活動小結:
通過活動,孩子已能了解和表述祖國的強大,能夠為祖國的強大而興奮、激動、自豪。
活動延伸:
請家長帶幼兒一起收看新聞聯播和祖國各地,讓幼兒更多更全面地認識當代中國的變化。
活動反思:
通過這次教育活動,使幼兒重新了解我們的祖國,激發了幼兒 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的情感,對祖國深深的感情和祝福但是,這只是短時的情感體驗,應該在以后的教育活動中以及在和家長在生活中多多了解國家大事,更多的激發幼兒的愛國之情。
活動目標:
1、知道國旗、國歌等代表著我們的國家,是國家的標志。
2、為對國家作出杰出貢獻的人感到高興,萌發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3、能用清楚完整的語言回答問題,并能發揮想象力畫出中國的標志。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5、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國微、國旗、長城等的圖片,國歌音樂。
活動過程:
1、教師放國歌。幼兒專心聽。
教師提問:這是什么歌?你們還在哪里聽到過?為什么這些時候都要放國歌呢?唱國歌的時候我們要做什么?大家一起唱一遍。
2、師:唱國歌的時候我們是不是還要升國旗呢?
教師出示一面小國旗,請幼兒回答國旗是什么顏色的,它上面有什么,這些顏色代表了什么?還有什么時候要奏中國國歌,升五星紅旗呢?國旗、國歌代表什么呢?
3、激發幼兒做中國娃的自豪感,有為國爭光的愿望。
提問:當我們看到我們國家的運動員獲得冠軍,站在領獎臺上升國旗,奏國歌時,心里感到怎樣?我們小朋友現在要好好學習,多學知識、本領,長大了為國家爭光!
4、拓展經驗,感知多種代表國家的標志。
提問:還有那些東西也可以代表祖國?你什么時候見過,在哪兒見過?(龍,長城,國徽,天安門……中國結,中國畫、熊貓、絲綢、書法、太極、中國象棋、陶瓷、四大發明、臉譜、功夫)請大家在紙上畫一幅你覺得能夠代表中國標志的圖案,也可以是剛才沒有說過的。
5、將大家的作品展示出來。
活動反思:
1、表述不夠準確。
不能說那??東西代表中國,而應該說是中國比較著名的東西。當我這樣提問的時候,他們只能回答國旗國徽等,而不能把思維擴展到其他方面。我設計的本來是他們講出一種我就出示一張圖片,后來只能變成我出示圖片像大家介紹。
2、特別標志未詳細介紹。
像太極、青花瓷等等這些在幼兒生活中并不是十分常見的物品,沒有對它們進行詳細介紹,幼兒仍然對它們不夠了解,也不知道為什么它們能夠成為祖國的標志。應該對這些再介紹一下,使幼兒加深印象,擴展生活經驗。
3、總結的時候太過簡要。
總結的時候我只是把畫的比較好的稍微點評了一下,差的就沒有點評到,這也是考慮到了時間的關系。這樣做沒有考慮到每個幼兒的感受,應該把大家的畫都貼到墻上,同類的放在一起,有比較性,讓他們知道自己畫得哪里不好別的幼兒哪里更好可以學習。
4、 可以有適當延伸。
可以讓幼兒回去之后再收集關于祖國的標志的物品,拓展生活經驗。
5、 說話不夠抑揚頓挫。
說話的時候可以語調再豐富一點,要足夠吸引幼兒注意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孔子時代的社會背景,掌握文中重要文言現象。
2、過程與方法目標:分析人物言行,揣摩人物思想。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正確領會和評價孔子勇擔社會道義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孔子時代的社會背景,掌握文中重要文言現象。
2、分析人物言行,揣摩人物思想。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孔子是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產生了最深遠影響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學者;在中國思想家、教育家和學者中,他又是對世界歷史和文化產生過最深遠影響的一個。在中國歷史上,還沒有誰能像他這樣有著如此深遠的國內和國外影響,沒有誰能像他這樣帶領中國文化走得如此之久、如此之遠。他的思想智慧結晶直到今天還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有趣的是,孔子在當時雖然贏得了眾多弟子的推尊,并且得到了社會上部分人士的支持,可是不解、譏諷和困厄一直伴隨著他。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來看看他是怎樣抉擇人生的吧。
二、自主學習梳理重要文言現象
(一)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長沮(jǜ) 桀溺(jié) 耦而耕(ǒu) 憮然(wǚ)
(yōu) 輟(chuò) 荷(diào) 食之(sì)
(二)解釋下列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封人:鎮守邊界的官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無道:沒有德政
耦而耕:兩人并耕 津:渡口 易:改變
憮然:悵然若失的樣子 諫:挽回 趨:快步走
荷:背負 食:拿東西給別人吃
(三)掌握下列通假字
儀封人請見:見通現,引見之意。 而誰以易之:而,通爾。 使子路反見之:反通返
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辟通避。 植其杖而蕓:蕓通耘。
(四)思考與練習第三題(略)
三、合作研討解讀文本
1、閱讀課文第一、二、三、四則,找出直接(或間接)反映當時社會形勢的語句,并概括當時社會的特點。
明確:(1)天下之無道也久矣;
(2)滔滔者天下皆是也;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3)鳳兮鳳兮!何德之衰?今之從政者殆而!
(4)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
相關鏈接1:
(1)今國之與國相攻,家之與家相篡,人之與人相 賊,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調,此則天下之害也。
《墨子兼愛》
(2)《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臣弒君,子弒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漸久矣。
《史記太史公自序》
2、面對無道動蕩的社會,孔子和長沮、桀溺等人分別選擇了怎樣的處世態度?(用第二則中原文作答)
明確:(1)與易:孔子。
(2)辟世:長沮、桀溺,楚狂接輿,荷丈人,晨門。
相關鏈接2:
(1)隱士是士的另類。什么人可以做隱士?有本事的人。有本事的人當中,什么人是隱士?不做事的人。所謂“不做事”,也不是什么都不做。耕田、種菜、砍柴、釣魚之類,還是要做的,否則他們吃什么?他們的“不做事”,其實是“不做官”。不做官也不是“不會做”或者“做不了”,而是“不愿意”。能做,會做,做得了,卻偏不做,才叫“隱士”。
易中天
(2)大隱住朝市,小隱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囂喧。不如作中隱,隱在留司官。似出復似處,非忙亦非閑。唯此中隱士,致身吉且安。
白居易《中隱》
3、認真閱讀課文每一則,從言行處找出長沮、桀溺等人對孔子處世態度評價的語句,并概括其態度特點?
明確:尊重,嘲諷,挖苦,逃避,勸誡。
相關鏈接3:
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郭東門。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顙(sǎng額)似堯,其項類皋陶(Gāo yáo),其肩類子產,然自要(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léi léi不得志貌)若喪家之狗。”子貢以實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
《史記孔子世家》
四、深入探究
面對無道動蕩、禮崩樂壞的社會,孔子勇擔道義,投身社會變革,不但不被人理解,反遭人嘲諷挖苦。此情此景,孔子內心會如何感想?請你試作合理地推斷和想象。
明確:內心孤獨但意志堅定,理想抱負決不動搖。
相關鏈接4:
(1)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云漂泊。
(2)我的時代還沒有到來,有的人死后方生。
(3)總有一天我會如愿以償。這將是很遠的一天,我不能親眼看到了。那時候人們會打開我的書,我會有讀者。我應該為他們寫作。
尼采
五、課文小結
一個栩栩如生的孔子從歷史中走來,和我們那樣的近。我們仿佛看到了他的偉岸,聽到了他的心跳。當國家和民族處在危難之時,正是因為有了他們這些明知不可為而為的人,我們民族的航船才沖過一道道險關,才有今天國家的繁榮和昌盛。靈魂純潔高尚的孔子憂國憂民、積極進取、勇于擔當。他的文化人格是我們乃至世界的榜樣,它曾經激勵了無數代的仁人志士,它也必將永遠傳承下去。
如何把握人生,真的是一個大題目,相信同學們學過本課后,對此一定會有深刻領悟。
六、作業布置
請以“我看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的處世態度”為題,寫一段議論性文字。要求:(1)觀點鮮明,運用對比和舉例兩種論證方法;(2)不少于200字。
作業示例:
面對禮崩樂壞、天下無道的現實社會,賢者選擇避世隱居;而你,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卻毅然決然地選擇了“知其不可而為之”。
是什么讓你做出了這樣的選擇?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使命感,是救民于水火的社會責任感,是追求禮樂治國理想的崇高感。既然不被魯國所用,便去周游列國,茫茫中原,總能聽到轆轆的車輪聲。那是你在駕車前行,儀封人贊揚你,你沒有沾沾自喜;接輿唱鳳歌勸你,你不為所動;長沮、桀溺嘲諷你,你在傷感中更加堅定。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歷史最終告訴我們:誰終將聲震人間!
七、板書設計
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論語》
1、與易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
2、辟世長沮、桀溺,楚狂接輿,荷丈人,晨門。
教學反思
好課的標準,就是實實在在。
《先秦諸子選讀》旨在通過學習諸子論著,啟發和引導學生陶冶身心、涵養德行,提高對我國傳統文化和思想傳統的認識,加深對優良傳統的熱愛,發展學生閱讀古文的基本功。作為《先秦諸子選讀》中《論語》第一課,我就以此為目標努力追求了以下幾個實在。
第一,落實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以及孔子思想的重要影響;學習五段選文,掌握文言知識,鑒賞文章風格。首先要求學生閱讀《概說》及《孔子生平》落實知識目標,對照課下注解,以小組為單位翻譯敘述故事,落實能力目標。整節課緊緊圍繞學生的學習過程展開,提問、質疑、探究、合作,讓學生認真學、敢于說,把課堂還原于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第二,為學生創設一個探究的平臺,落實德育目標。孔子生活的時期,禮崩樂壞、道德失范、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天下無道。面對這樣的亂世孔子該何去何從?是像“長沮”、“桀溺”“荷丈人”那樣悲觀厭世,帶著無奈歸隱山林,然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瀟灑自足;還是像某些清談家那樣選擇無為?孔子堅持自己的理想,毅然決然的懷著無人悲憫的仁愛之心,選擇了一條艱難的道路,提出“恢復禮治”、“變革社會”、“匡扶天下”,并以此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周游列國,著書立說,開館授徒,陷困厄而不屈;遭譏諷而不輟;知其不可而為之。學生討論熱烈,有贊成孔子這種精神的,也有傾向歸隱的,頗有“百家爭鳴”的氣勢,達到了我教學設計時期待的小精彩。
第三,創設情境,讓學生真切感受孔子。播放電影《孔子》片段,走近孔子,進一步體會孔子勇于擔當社會道義的精神以及他那悲劇性的執著。特別是周游列國時,被陳蔡兩國的士兵圍困在郊野中,好多天沒有食物吃,顏回等弟子已經餓得站不起來了,面對一晚馬肉湯弟子們依然謙恭地禮讓,孔子也依然不停地給大家講學、唱歌、彈琴,固執堅定的面對困難,不言放棄。從學生觀看影片時表情和唏噓聲,我就知道我要的效果達到了。然后順理成章讓學生仿照“2012年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為孔子寫頒獎詞。
第四,切實發揮教師的專業素養,對本節課的設計從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著手,既注重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注重情感的培養,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探究。
但教授完本課后仍然留下了些許的遺憾。首先在落實情感目標時,就有學生提出,孔子的勇于擔當看起來很美,但是在當今這樣的社會卻很傻。這種思想上的沖突是我在設計本課時所沒有想到的,因而在學生辯論后的總結略顯蒼白。其次對五段選文人物描寫的方法有所忽略。其實選文人物富有個性特色的動作和行為,細膩而傳神。比如,接輿勸孔子一段,在他唱完之后,“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避之,不得與之言”然后戛然而止,孔子想說什么,接輿為何躲避,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可惜因為時間關系,我只是蜻蜓點水罷了。
教學永遠是遺憾的藝術,不管我怎么設計,都會有一些瑕疵,或許因為遺憾,才有了反思,才有了更深的追求。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以此為契機,按照高中語文新課改的要求,扎實細致落實目標,實實在在教學,認認真真做事。
兒童是自己生活的主體,他們有著不同于成人的生存狀態、生活方式、生活需要。教學要實現回歸兒童生活,首先要求教學要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教學主題、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都應該關注和圍繞兒童的現實生活,適合兒童生活實際,滿足兒童的需要,這應該是教學回歸兒童生活的.起點。
《世界上的國家》這節課讓學生初步知道一些國家的名稱、所在地,盡可能地通過一些生活途徑,拉近學生和“世界各國”的距離,以增加學生對世界上國家的認識,并產生關注世界的興趣和意識。
這一課的教學目標,了解世界上有許多國家,并能借助地圖了解世界一些國家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況。在教學環節上我設計了,1.通過國旗了解國家,并在地圖上找到這個國家的位置;2.啟發學生說出不同國家標志性建筑物,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教師出示一些這樣的圖片,例如:意大利的比薩斜塔;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馬來西亞的雙子星塔等,讓學生說出這座建筑的名字,在哪個國家,這個國家在那個大洲等活動來了解國家的位置。3.結合舉辦過奧運會的國家和城市進一步學習有關地理常識。通過以上的活動,調動學生對生活的關注,而不是讓學生憑空被動的記憶地名。
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是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內容。這是社會發展的要求,也是小學生自身成長的需要和做人的思想根基。所以,在教學中,應扣住這一主線,串連起來這些做人最起碼的基礎道德行為規范的“珠子”,才能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才能有效的確保思想品德教育效果,并對學生終身發揮作用。
因此,在教學中,應做到:第一:滲透有心。要增強滲透意識,增強各個“珠子”滲透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基礎上,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蘊含的人文因素,充分發揮學科本身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功能。第二:滲透得法。就是要做到結合實際,自然得體,力求滲透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體現出學科的滲透魅力。
教學中通過了解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俄羅斯;最小的國家—梵蒂岡,讓學生樹立國家的面積有大有小,但是國家不分大小,都是平等的觀念。在通過國旗識記國家的環節中,首先出示中國的國旗,再出示劉翔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獲得110米欄冠軍的照片,在圖片中找中國的標志,然后再問問學生為什么此刻如此激動?學生答到:因為劉翔為祖國爭得了榮譽!最后結合迎奧運的口號:(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我參與,我奉獻,我快樂。)讓同學們說一說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應該為奧運做些什么?學生回答: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乘公共汽車要先下后上、學好英語等來為奧運做出自己的貢獻。
總之,在品德與社會的課堂上既要傳授知識,又要滲透德育。充分發揮學科本身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功能。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