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05
這是游山西村微課教學設計,是優秀的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古詩,背誦并默寫。
2、品讀重點詞語,感受鄉親們的淳樸熱情以及詩人對農村生活的真摯感情。
3、理解“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嘗試加以運用。
教學重點:借助以前學過的讀詩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感悟詩境。
教學難點:體會“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思想。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引出課題
上一堂課學習了《題西林壁》,我想檢查一下同學們會不會背誦這首詩。個人背——齊背。
二、解詩題,知作者
1、今天,我們學習第二首古詩《游山西村》。作者是陸游,你們都讀過陸游的那些詩呢?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處于國家動亂、人民苦難的嚴重關頭。他能文能武,主張抗金,收復失地,寫下許多憂國憂民的詩篇,是一位受人敬仰的愛國詩人。
2、“山西村”在什么地方?“游山西村”是什么意思?
三、抓字眼,明詩意
1、教師引導學生回憶上節課學詩的方法。
2、學生結合注釋,自由閱讀,自主思考。教師巡視指導。
3、指名讀詩,正音。
4、集體交流:能讀懂哪些?還有哪些不懂?教師相機進行指導。
(1)鄉親們是怎樣招待這位從遠方來的客人呢?出示古詩的一二兩句。(不要笑農家的臘酒渾濁,豐年待客的雞肉豬肉夠充足)
請同學們再去反復地讀這兩句詩,告訴老師你讀到了什么?
能抓住重點詞進行品讀嗎?也就是說你從那些關鍵詞中體會到了山民的熱情。
預設:“足”是什么意思?指什么足,想像一下,山民招待客人時會讓客人怎樣喝酒,要求客人怎樣吃肉,對,這就是農家人,他們會盡其所有、想盡辦法的去招待客人,唯恐自己不夠客氣。那同學們想一想,在作者眼里,這里的“足”難道單單指酒菜足嗎?那還指什么足?你能把山民的這份淳樸、好客情感通過讀不折不扣的,足足的表達出來嗎?
自由讀——個人讀_個人讀——齊讀。
山民對待詩人是那樣的熱情、好客,而詩人對待山民又是怎樣一份情感呢?你能繼續抓住關鍵詞來談談你的體會嗎?莫笑是什么意思?詩人叫人不要笑什么呢?對,這里的酒菜肯定沒有大酒店里的精致,由此可見,在詩人的眼里,他不看重什么,他看重是什么?,相信此刻詩人已被山民這份淳樸,這份熱情深深的打動了,同學們,讓我們通過朗讀把詩人內心的這份感動表達出來吧!自由讀——個人——齊讀。
同學們此刻你眼前仿佛看見了山西村村民招待客人的怎樣一個畫面?又仿佛聽見鄉親們和詩人說了些什么?同桌之間互相說說。匯報。
(2)受到鄉親們熱情款待的陸游心情豁然開朗。他騎上毛驢,流連于山水之間。出示詩句,他看到了那些景物?山重水復、柳暗花明、山重水復指的是山巒重重,山一程,水一程。水道彎彎,柳暗花明又指的是什么?美麗的小山村。這里的疑是什么意思?能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嗎?個人說——同桌說。(山重水復真好像已無路可走,柳暗花明處又冒出一個村莊。)
是啊!即使走到了路的盡頭,你也有可能欣賞到別樣的美景。同樣的道理,即使人生陷入了困境,你也可能會絕處逢生。
詩人此時的心情肯定是非常的——那這份欣喜之情,你能把它讀出來嗎?(指導朗讀)本來以為自己是陷入絕境,無路可走的,突然發現一片無限的風光,這前面一句該怎么讀?后面一句又該怎么讀?對,要先先抑后揚。個人讀——齊讀。
四、多誦讀,悟詩情
1、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這首詩跟《題西林壁》有一個共同的地方,是什么呢?那就是既有美麗的景色描寫,又蘊含著深刻的哲理。這首《游山西村》里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說明什么道理呢?看似簡簡單單的詩句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看來,這句詩句能成為千古絕唱絕對有它自己的理由,當然,我們就沒有理由不記住他了。一起讀讀這句千古名句。
2、同學們,你愿意把這首千古流傳的古詩永遠留為自己的記憶嗎?請趕快把它背下來。個人——集體。
3、對于古詩,我們不但要會背,還要有感情地朗誦,同學們自由試試看,個人——個人——集體。
五、課堂作業
1、背誦、默寫《游山西村》。
2、結合生活事例,說說你是怎么理解“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句詩的意思。
板書設計:
游山西村
宋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
豐年/留客/足雞豚。敘事盛情待客
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寫景抒情景色迷人
景美人更美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會本課4個生字,了解“山西村、臘酒、豚、疑”等詞語的意思,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反復誦讀、聯想、想象,感受村民的淳樸以及蘊含的哲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鄉親們的淳樸熱情以及詩人對農村生活的真摯感情。體會“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思想。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品讀重點詞語,感受鄉親們的淳樸熱情以及詩人對農村生活的真摯感情。
【難點】理解“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并嘗試加以運用。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蘇軾在游歷西林山寺有感而發,題詩寫詞,而流傳至今,而在宋朝同樣也有這么一位詩人,在游歷一座村落時,也寫下了千古絕唱!這位詩人他是誰呢?又留下了怎樣“絕唱”?今天就一起來學習下《游山西村》。
(二)初讀感知
1、讀過標題你是否有疑問?
預設:山西村在什么地方?
過渡:山西村只是一個小山村,作者去這個山西村游玩會有什么收獲呢?
2、老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聽準讀音和停頓。
3、學生自由朗讀,解決生字詞。
指導:學習生字“豚”,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點,寫法上左窄右寬。
4、學生齊讀,思考概括詩歌大意。
(三)深入研讀
1、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四句詩都是什么意思?
2、作者這次出游到底收獲了哪些呢?(小組合作)
收獲一:村民的熱情
(1)從哪里看出來村民熱情好客?
明確: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不要笑話農民朋友家的臘酒渾濁,豐年待客的雞肉豬肉十分充足。山民招待客人時的情景,他們會盡其所有、想盡辦法的去招待客人,唯恐自己不夠客氣。你能把山民的這份淳樸、好客情感通過讀表達出來嗎?此刻詩人已被山民這份淳樸,這份熱情深深的打動了,從“莫笑”一詞可以看出,詩人叫大家不要笑。這里的酒菜雖然簡單、淳樸,但包含了村民對詩人的深厚情誼。)
(2)再次齊聲朗讀,讀出情感。
收獲二:人生哲理
(1)從哪句詩獲得哲理?
明確: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水復真好像已無路可走,柳暗花明處又冒出一個村莊。)
(2)在山重水復,作者以為無路可走的時候,突然他眼前一亮,看到了什么?這里景色怎么樣?
(3)這句詩看出了怎樣的哲理?
明確:對自己眼下困頓遭遇表示樂觀豁達。提出了不論前路多么難行難辨,只要堅定信念,勇于開拓,人生就能“絕處逢生”的人生哲理。
(4)詩人此時的心情肯定是非常欣喜,你能把它讀出來嗎?(指導朗讀)
(四)鞏固提高
詩人出游獲得了很多收獲,那么經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
(五)小結作業
小結:回顧本課所揭示的哲理,有感情的朗讀詩歌,結束課堂。
作業:
1、將這首詩背給你的家長聽,并和他們談談你對這首詩的理解。
2、制作“陸游小檔案”。教師鼓勵學生自己設計,不要拘泥課本中的形式,可配畫,編目錄,題寫前言、后記,包括作者的生活年代、代表作品等,也可做成本周的綜合學習資料。
教學目標:
1.認識“臘”“渾”“豚”三個生字,會寫“莫”“臘”“渾”“疑”四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積累古詩名句。
3.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句中蘊含的人生哲理。了解農民淳樸、好客的品性,體會詩人對農村生活的真摯感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欣賞古詩文,積累古詩名句。
教學難點:
體會含有人生哲理的詩句。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詩,導入新詩。
1、同學們,我們一起跟隨著蘇軾游覽了廬山,了解到蘇軾眼里的廬山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之所以有這樣的感受,是因為——不是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宋朝詩人陸游一起來《游山西村》。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一)初讀古詩,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1、請大家自由朗讀《游山西村》,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朗讀,隨機糾正字音和詩句朗讀。
(1)指名朗讀古詩,注意評點字音的準確和詩句朗讀的味道。
(2)(點擊課件)認讀生字,學生提出書寫注意事項。
臘là渾hún豚tún疑yí
(3)老師指導詩句朗讀的味道,學生試讀,老師范讀,學生齊讀。
(出示課件)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借助注釋,了解詩意。
1、請大家結合注釋,猜猜這首詩的意思。同桌之間可以互相講講。
2、全班交流古詩的大概意思。
3、思考:你讀出來了陸游的心情沒有?
三、品讀古詩,體會感情。
品讀古詩,體會農民淳樸、好客的品性,體會陸游快樂的心情。
1、體會農民淳樸、好客的品性。(陸游快樂心情的原因之一——人好)
(1)請大家默讀詩句,想想農家人招待游客給你印象最深的一個字是什么?(足)理解“足”的意思。
(2)農家僅僅是“足”雞豚嗎?還“足”什么?
(3)一個“足”字可以看出什么?
(4)想象畫面,感情朗讀1、2句。
“豐足”之年,農家人殺雞宰豬,熱情招待外來游客,陸游在這里喝著酒、吃著肉,他快樂嗎?
2、體會陸游的快樂心情。(陸游快樂心情的原因之二——景好)
陸游的快樂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
(1)指名回答,引導學生重點體會:
①理解“莫笑”,從農家人熱情地招待可以體會到快樂。
②“山重水復”和“柳暗花明”的游玩情景對比看出快樂。“疑無路”和“又一村”的心理對比看出快樂。
(2)拓展理解“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3)想象畫面,感情朗讀3、4句。
同學們,陸游到山西村游玩,農民熱情款待他,詩中一個“足”字可以看出當地農民的好客、純樸的性格。當陸游結束這次愉快的旅游,他的.心情是快樂的,他由衷感激農民的熱情好客,他無比留戀農村的純樸生活,其實,“足”也可以概括陸游的心情,那就是——“滿足”。
四、配樂朗誦,背誦古詩。
游山西村
人好豐足
足
景好滿足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有關陸游的知識及相關寫作背景。理解詩句的含義;賞析詩歌中蘊含哲理的名句;體味詩歌優美的意境。
2、過程與方法:朗讀、合作探究;讀說結合,想象畫面,體會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的含義;領悟詩歌中所蘊含的哲理;體味詩歌優美的意境。
教學難點:
分析詩句,領悟詩歌中所蘊含的哲理。
教學方法:
朗讀,自主探究、合作互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各種題材、不同風格的古代詩歌異彩紛呈,芬芳四溢,它們猶如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使人陶醉,令人神往。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朵清新而又迷人的田園之花吧!板書課題:《游山西村》
知詩人,解詩題: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愛國詩人,存詩9300多首,是中國文學史上存詩最多的詩人。有《渭南文集》、《劍南詩稿》傳世。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陸游由于支持張浚北伐失敗被罷官還鄉。居住在山陰鏡湖之三山村。“山西村”,指三山鄉西邊的村落。這首詩作于次年春。
聽范讀,想畫面:
學生活動:認真聽,自由朗讀;
分組合作,結合注釋,想象畫面,能準確、流利地描述各詩句的內容。
明確:
不要笑話農家臘月里釀的酒渾濁味薄,豐收之年他們款待客人菜肴豐足。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柳綠花艷忽然眼前又出現一個山村。吹著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經接近,村民們衣冠簡樸古代風氣仍然保存。今后如果還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閑游,我一定拄著拐杖隨時來敲你的家門。
釋詩句,明詩意:
1、教師板書,總結詩句含義:
首聯:熱情好客
頷聯:山村美景
(對偶)頸聯:淳樸民風
(對偶)尾聯:抒寫愿望
2、引導,分析詩歌中的表達方式以及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
風景美,民俗美,人情更美
喜悅、贊頌、熱愛、留戀(情景交融)
入意境,悟哲理:
頷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千古傳誦的名句。
既生動地寫出了江南農村山水環繞、絢麗明媚的自然風光。又在寫景中蘊含哲理:身處困境之時,只要你堅定信念,鍥而不舍,繼續前行,就會迎來一個充滿光明和希望的嶄新境界。(景中寓理)
小結:
《游山西村》是一首記游的七言律詩。本詩緊扣“游”字,按照“敘事—寫景—抒情”的順序,生動描畫出一幅色彩明麗的江南農村風光圖,表達了對古樸淳厚的鄉村民俗的留戀和熱愛之情。
再拓展,作比較:
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xiá)。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huán)來就菊花。
注釋:
1、過:拜訪,探訪,看望。
2、故人:老朋友。
3、具:準備。
4、雞黍:指燒雞和黃米飯。
5、合:環繞。
6、郭:指村外。
7、斜:(xiá)
8、軒:窗戶。
9、場圃:農家的小院。(場:打谷場。圃:菜園。)
10、話桑麻:談論莊稼。
11、就:赴。這里指欣賞的意思。
(比較閱讀,學生分組探討學習)
明確:
《過故人莊》以親切的語言,如話家常,寫詩人到農家做客的情景,描繪了恬靜秀美的田園風光,歌頌了淳樸誠摯的友情,表達出對寧靜的田園生活的熱愛。
比較兩首田園詩:
1、相同之處:都是律詩;都先寫做客原因,再寫路途見聞,最后寫重游之愿;都表達了對優美田園風光的熱愛。
2、不同之處:《游山西村》中,“拄杖無時夜叩門”,表明詩人重游的時間不確定;而《過故人莊》中,“待到重陽日”,表明重游時間是確定的。
《游山西村》側重表達了詩人對農村古樸民風的留戀;《過故人莊》更側重于表達對深厚友情的贊美。
課堂練習:
1、一般來說,格律詩的()聯和()聯需要運用對偶的修辭方法;找出《游山西村》一詩的韻腳,標記出來。此詩所押的韻是()。
2、既寫景又蘊含哲理的詩句是()
3、贊賞農民朋友熱情好客的詩句是()
4、表現村民淳樸風俗的詩句是()
5、表明留戀田園風光和古樸民俗的詩句是()
課后作業:
1、背誦并默寫《游山西村》。
2、搜集幾首田園詩,摘抄下來,積累知識。
翁卷的《鄉村四月》、范成大的《田園四時雜興》(其一)、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等等。
3、閱讀并摘抄陸游的詩,體會他的愛國情懷和創作風格。
板書設計:
游山西村
(七言律詩)
首聯:熱情好客
頷聯:山村美景{對偶}
頸聯:淳樸民風{對偶}
尾聯:抒寫愿望
表現手法——借景抒情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