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07
這是揠苗助長文言文教學教案,是優秀的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學目的
文言文整體閱讀教案
1、熟悉高考題型,掌握文言文解題方法,加強實戰演練。
2、通過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實踐,引導學生收集、了解文言文復習方法,自主學習文言知識要點。
二、教學重點
1、在線測試
2、網上搜索有關文言文復習資料
三、教學設想
1、介紹文言文整體閱讀解題的步驟。
2、學生在線測試,體會解題步驟。
3、教師當堂講解。
4、學生搜索有關資料,解決自己文言文復習中遇到的問題,或歸納文言文知識要點,或歸納文言文復習的方法、策略等。
四、教學時數一課時
五、教學步驟
(一)掌握正確的閱讀文言文的步驟
教師打開演示文稿,介紹“掌握正確的閱讀文言文的步驟”。
由于考試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它具有不準借助任何要具工書,只能獨立解題的特殊性,不少考生心理上比較緊張,常常是讀完一篇就去選,事實上這是極不正確的,一般來說,文言試題解題閱讀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整體閱讀
要求1、集中心思穩住神,瀏覽或跳讀一遍。
2、能大概明了什么時間、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誰說什么話,能懂六七成即可。
第二步:細讀題目
要求1、一一落實要求答題的字、詞、句、段所在,一般來說,運用所學的知識,較易題可以在這一步基本完成,要充分利用所給選項,運用比較法、排除法根據是非準偏,選出正確項。
2、利用好最后那道題(還有實詞解釋題和題句子翻譯題)
因為此題相當難,但命題往往說有一項不符題意,那么就是說其他三項都是正確的,就是有一項錯誤也往往是個小問題。那么通過看最后一題,就會馬上了解全文內容,再去讀一遍,往往事半功倍,全文內容馬上會成竹在胸。
第三步:重讀全文。
從更高的層次上認知全文。這一步大致相當于精讀研讀的水平;同時也能對前兩步出現的偏誤作糾正,因此是一個深入兼復核的過程。
特別提示:有些學生在讀文言段時,對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沒讀懂就心急火燎,在個別語句上糾纏,非要字字句句弄個水落石出不可,結果反而難以明其大意,學生當中這種情況存在非常普遍。其實,高考所選文言語段一定不會容易到一看即懂的地步,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所以一定要保持良好心態,調動各種手段,借助各種力量,善于前后推導,一步步走完解讀過程。在解決個別難點和正確把握文意、準確翻譯文句時。要善于借助字形分析和鄰里相推,來正確判定實詞詞義,觀照語言環境掌握虛詞用法。要有排除干擾的意識,例如古今異義的干擾,防止望文生義,以今釋古。高考文言段不會脫離課本知識另起爐灶,所以要善于知識遷移,聯系已有知識尤其是常用詞的常用義項和常見虛詞的一般用法來推出新知。
另外,從以往高考來看,不少考生在做文言題時丟分往往丟在不注意審題上,例如問的是“全都直接表現某某人熱愛國家、不畏強敵的言行的一組是哪項”,有些考生往往忽略“直接”或“言行”這樣的重要詞語,造成所答非所問。或者是平時訓練多了,造成一種心理定勢,當出現“間接表現了”或“反襯出”之類要求時,又不能進行正確答題了。因此,在做文言練習時,教師要多加引導,切實完成文言應試閱讀步驟注意審好題,使學生能多積累一些考試經驗。
應該說文言解題的三步閱讀法是經過許多學子高考實戰檢驗而總結出來的一條科學有效的應試方法,復習當中必須讓學生加以掌握和運用。可以少走很多彎路。切記!!
(二)在線測試
1、完成2000年高考語文試題文言文在線測試。
步驟如下:打開桌面的“網上鄰居”,再打開“teacher”,打開“文言文”文件夾,雙擊“在線測試”圖標,打開“在線測試”。根據題目要求選擇點擊正確的選項,完成試題后,用鼠標點擊“提交”,即可知道得分和答案。(注:本次在線測試選自“中國語文柳州在線”)
請一個學生操作并廣播全體。然后學生作答(約13分鐘)。如果有學生很快完成,可要求其雙擊“2001”圖標,完成2001年春季高考文言文試題在線測試。
2、教師詢問測試情況,講解試題。
按15、12、9三個分數值,要求學生舉手,以便了解測試情況。
問:對答案以后知道錯在哪兒了嗎?要想知道詳細的答案,請雙擊“xxjd”圖標,看“2000年高考語文試題文言文譯文及詳細解答”
第1題:C,樵:柴,名詞。
第2題:A,A前句中的“故”為“特地”之義,副詞;后句中的“故”為“故意”之義,副詞。B句中的兩個“每”都為“每當......時候”之義,副詞。C句中的兩個“因”都為“經、有”之義,介詞。D句中的兩個“及”都為“到”之義,介詞。
第3題:A,(1)與(2)相同,都是主謂式的陳述句,(3)與(4)不同,(3)是判斷句,(4)是短語不是句子。
第4題:B,B中的“先其將歸”的意思是“在胡威將要回京前”。
第5題:A,③是都督的行為,依據此排除C、D,⑤是陳述胡質對下屬官員的處罰,依據此排除B,其實⑥也不能說明。
第6題:C,由原文中的'“后因他信,具以白質”可知,胡質帳下都督并未輾轉地讓胡質知道此事。
(二)搜索文言文復習有關資料,開展自主學習
引入:老師剛才提供的網上測試和答案都是通過搜索從因特網上得來的。這里我要給大家介紹一個很好用的搜索引擎。
1、介紹Google搜索引擎
教師演示并廣播全體,在地址欄輸入,按回車鍵。在文本框中輸入“文言文+在線測試”,單擊“Google搜索”按鈕,即可查詢需要的相關網站。
Google只會返回那些符合您的全部查詢條件的網頁。不需要在關鍵詞之間加上“and”或“+”。如果您想縮小搜索范圍,只需輸入更多的關鍵詞,只要在關鍵詞中間留空格就行了。Google運用智能型漢字簡繁自動轉換系統,為您找到更多相關信息。Google搜索不區分英文字母大小寫。所有的字母均當做小寫處理。例如:搜索“google”、“GOOGLE”或“GoOgLe”,得到的結果都一樣。
提問:某同學你剛才通過在線測試或者在平時復習中感覺到自己在文言文的那一方面知識比較薄弱?你能從網上查找這些方面的資料來提高嗎?請你操作給大家看。學生練習操作,并廣播全體。
2、練習搜索文言文復習有關資料
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輸入查詢內容,單擊“Google搜索”按鈕,查詢相關資料。要求同學根據自己的需求查詢資料,并歸納整理。小組上網輔導員巡回指導上網能力較弱的同學進行查詢。教師巡視并指導學生查詢。
通過閱讀網頁相關說明可以了解到網頁的內容,用鼠標右鍵點擊想打開的網頁,選擇“在新窗口打開”即可打開相關網站。
3、教師提問查詢情況,了解學生學習進度。學生談自己的學習收獲。
六、教師小結
本節課同學們學習了怎樣通過因特網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我希望日后大家能正確利用因特網,使之為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更好地服務,而絕不是讓我們成為網絡的俘虜。
七、布置作業
要求課后針對自己的實際,就文言文復習的某一個專題制作一個演示文稿,供大家交流參考,下星期一語文課演示。
目標與要求:
1、能夠借助注釋及課內已積累的文言詞匯讀懂課外短小的文言篇章,并對句子進行翻譯。
2、整體理解文章,把握中心意思。
重點:,把握文章的中心,包括寫作背景及作者情況。
難點:整體理解 ,根據題意,進行歸納和概括寓意。
復習過程:
一、知識點整理:
1、理解和積累一定的文言課文中的重要句子(名言佳句、體現中心的句子,表現作者寫作意圖的句子等)。
2、通過段意的理解,把握課文意思和主旨,理解作者的寫作用意,而語段、文章的把握,仍要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來解決。
3、學習將課內知識做課外遷移。
4、學會概括寓意(從短文中找中心句、通過文意的理解歸納中心。)
二、易錯、易混淆的概念點評:
1、概括、歸納寓意,必須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而決不能一知半解或急于求成。寓意的概括不能停留在表層,而應將故事或人放在普遍的情況下。
2、概括、歸納寓意,可以從文中直接去找(作者議論性的句子,點題句子等),也可以用自己的話去概括,但語言要簡明。
3、注意文言文中一字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現象,其次在翻譯句子時,也要注意句式的變化,做到語氣通順、句子完整,句式特點明顯。
4、理解作者的意圖能更好地為理解文章中心服務,借此對中國的古代文化有個認識和學習的機會。
5、積累名人名作。
2. 初三語文文言文全部ppt課件
初三下冊詩文篇目:17 公輸18 《孟子》兩章19 魚我所欲也20 《莊子》故事兩則21 曹劌論戰22 鄒忌諷齊王納諫23 愚公移山24 《詩經》兩首公輸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
子墨子聞之,起于齊,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 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殺之。”
公輸盤不說。 子墨子曰:“請獻十金。”
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
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
公輸盤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輸盤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現我于王?” 公輸盤曰:“諾。” 子墨子見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軒,鄰有敝輿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粱肉,鄰有糠糟而欲竊之。
此為何若人?” 王曰:“必為有竊疾矣。” 子墨子曰:“荊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
荊有云夢,犀兕麋鹿滿之,江漢之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宋所謂無雉兔鮒魚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荊有長松文梓楩楠豫章,宋無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 王曰:“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必取宋。”
于是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
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問其故。
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
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
編輯本段1、譯文 公輸盤替楚國制造云梯這種器械,制成后,準備用它攻打宋國。墨子知道這件事后,從魯國出發,走了十天十夜,到達了楚國的都城郢都,去見公輸盤。
公輸盤說:“先生您有什么見教嗎?” 墨子說:“北方有個侮辱我的人,希望依靠您的力量殺了他。”公輸盤很不高興。
墨子說:“請允許我奉送給你十金(作為殺人的報酬)。” 公輸盤說:“我堅守道義決不殺人。”
墨子站起身來,拜了兩拜,說:“請允許我說明我的來意。我在北方聽說您制造了云梯,要用它攻打宋國。
請問宋國有什么罪呢?楚國有多余的土地,卻沒有足夠的人民,發動戰爭去殺害缺少的人民,卻去爭奪多余的土地,不能算這是明智;宋國沒有罪而要去攻打它,不能說這是仁愛;知道了這個道理卻不向楚王諫諍,不能說這是盡忠;去諫諍了然而沒有成功,不能說這是能力;你遵守道義不殺少數人卻殺多數人,不能說這是明白事理。 公輸盤被說服了。
(理屈辭窮,心里不服。) 墨子說:“既然這樣,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公輸盤說:“不行,我已經把造云梯的事對楚王說過了。”
墨子說:“為什么不向王引進我呢?” 公輸盤說:“好吧。” 墨子拜見楚王,說:“假如現在有這么一個人,拋掉自己華麗的車子,卻想去偷鄰居的破車;拋掉自己錦繡衣裳不穿,卻想去偷鄰居的粗布衣服;放著自己的好飯好菜不吃,卻想去偷吃鄰居粗劣的食物。
大王認為這是什么樣的人呢?” 楚王說:“這個人一定是患有偷盜的毛病了。” 墨子說:“楚國的土地方圓五千里,宋國的土地方圓五百里。
這就好像華麗的車子同破車子相比。楚國有云夢澤,犀兕(si四聲)麋鹿到處都是,長江漢水里的魚鱉黿(yuan二聲)鼉(yuo二聲)多的天下無比,宋國就像人們所說的沒有野雞兔子鮒魚的地方。
這就好像好飯好菜和粗劣的食物相比。楚國有高大的松樹梓樹楩樹楠樹樟樹(名貴木材),宋國卻連多余的木材都沒有。
這就好像華美的衣服和粗布衣服相比。我認為大王派官吏攻打宋國,這種做法就和這個患偷盜病的人的情況一樣。”
楚王說:“你說得對呀!雖然如此,不過公輸盤給我制造云梯,我一定要攻下宋國。” 于是,召見公輸盤。
先生墨子解下衣帶當作城墻,用木片當器械。公輸盤一連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戰術,先生墨子一次又一次的抵御他。
公輸盤的攻城器械用完了,先生墨子的守衛方法還有綽綽有余。 公輸盤屈服了,但他說:“我知道用什么方法來對付你了,但我不說。”
墨子也說:“我知道你用什么方法來對付我,但我不說。” 楚王問他原因。
墨子說:“公輸盤的意思,不過是想要殺死我。殺了我,宋國守不住了,于是就可以攻下。
可是我的弟子禽滑(gu三聲)厘等三百人,已經拿著我守城的器械,在宋國城墻上等待楚國的軍隊進攻。即使殺了我,也不能殺盡宋國的抵抗者。”
楚王說:“好吧。我不攻打宋國了。”
《孟子》兩章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
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
1.串講課型。
對于初學文言文,或遇到文字艱深的篇目,設計以串講法為主的串講課。
如教初一冊中的《論語六則》,考慮到學生才學文言文,加之這些孔子的語錄含義深奧,我便設計成串講課。
使用串講法應從課文實際和學生實際出發,該串的串,該講的講。一般可先提示課文大意或故事梗概,然后再一句句、一層層、一段段邊串邊講,或講中有串,最后提綱挈領、歸納總結全篇。在教學中,要將串通和講解有機地結合起來。如果忽視講解,學生往往似懂非懂,望文生義,對文義理解較浮泛;如果忽視了串通,會使學生掌握課文支離破碎,半通不通,語不成章。同時還要注意防止課堂的呆板,可以輔以提問或學生試講,以活躍課堂氣氛。
2.評點課型。
對文字障礙不大的課文,設計以評點法為主的評點課。
如教《六國論》,全篇文字淺顯,但用詞精當,論證深刻,宜適當進行評點。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對這一小節,可先總評:“這幾句是指責賂秦者不愛惜用血汗創造的祖業——土地。割地如草芥,僅得‘一夕安寢’,是極論‘弊在賂秦’。”然后略點出:“‘今日’‘明日’,言割地之頻;‘五城’‘十城’,言割地之多;‘一夕’,言時間之短,‘起視’‘又至’,言秦之無厭。這些,都是強調‘弊在賂秦’。”
采用評點法不能面面俱到,主次不分,每段的評點都要有所側重。教師只有深入鉆研教材,評點時才能抓得準,點到要害處,一語中的,畫龍點睛。一般地說,應當抓住以下這些地方來評點:
(1)抓題旨。
所謂“題旨”,即文章的中心思想。如《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六國論》中的“六國破滅,弊在賂秦”;《過秦論》中的“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這些都是題旨所在,評點時應當首先抓祝。
(2)抓難點。
有些是詞語難懂,如《登鸛雀樓》中的“依”“窮”;有些是關鍵語句,如《鴻門宴》中寫劉邦輕車簡從到鴻門謝罪,和項羽相見,有一段辭令:劉邦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谷卩。”從全文來看,這是情節轉折的關鍵。劉邦表白“不自意”,一方面說自己并無野心,能先入關破秦,事屬偶然;另一方面不露聲色地巧妙地恭維項羽,迎合項羽高傲的心理。這娓娓動聽的辭令,使項羽解除了思想戒備,把事情緣由和盤托出,斷送了曹無傷的性命。這些地方,教師予以評點,有助于學生加深理解。
(3)抓重點。
根據教材特點、教學目的和學生實際而確定重點。重點的'地方就應評點。
3.學生試講課型。
這種方法一般適用于高年級。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閱讀文言文能力,經教師提出疑點和難點并有一定的預習之后,可大膽地進行試講。如高五冊中的《促織》《治平篇》等課文。學生試講后,教師要加評價,肯定講得好的地方,指出需校正和補充的地方。
4.自譯——歸納課型。
有些課文,含古漢語知識較多:有通假字,有一詞多義,有詞類活用,有使動和意動,有特殊句式(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等)等。這樣的課文,可提出具體要求布置學生自讀自譯,在自譯的基礎上,歸納文中有關古漢語知識,最后教師再歸納、訂正和補充。
如《論積貯疏》,這是一篇課外自讀教材,我讓學生按要求自讀自譯課文,歸納文中的古漢語知識:(1)通假字:用之亡(無)度至。ㄏ耍┲料ご竺將泛(ⅲ妯В瞽模┖蔚貌貨輳ㄈ保┬螅ㄐ睿┗足恃罷(疲)夫羸老南田每(畝)卒(猝)然毆(驅)民歸之農衡(橫)擊直為此廩廩(懔懔)(2)名詞活用為狀語:民且·狼顧(3)形容詞用如名詞:懷敵附·遠(4)使動用法:·懷敵·附遠毆民而·歸之農(5)意動用法:則畜積足而人·樂其所矣(6)賓語前置a.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未·之嘗聞莫·之或止莫·之振救b.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胡以相恤·胡以饋之·何為而不成·何招而不至。
通過這樣歸納,就能系統掌握課文中的古漢語知識。并以此文為例,讓學生學會對其他課文中的古漢語知識進行歸納。
5.誦讀課型。
對詩、詞、賦和精美的散文,宜采用以誦讀法為主的誦讀課。如教材中所選的古詩詞,評點之后,讓學生當場誦讀、背誦。又如《出師表》《陳情表》《過秦論》等,也應多誦讀或要求背誦。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談話: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它言簡意賅,記錄了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不少文言文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兩篇融知識性、趣味性與哲理性于一體的文言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成語導入:專心致志這個成語你熟悉嗎?誰能講講它的意思。專心致志這個成語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學弈》。(板書:學弈)
介紹孟子資料: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國(現山東鄒縣)人。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學大師,被尊稱為亞圣,后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來是善的,都具有仁、義、禮、智等天賦道德意識。提出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論點。《孟子》是孟子與他的弟子合著的,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等。
3。釋題:弈指什么?學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來專指下圍棋,學弈就是學下圍棋。現在的對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圍棋。)
4。引導學生就課題質疑,及時歸納整理并板書:(1)誰學下棋?(2)怎么學下棋?(3)學得結果怎么樣?(4)《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5。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誰能給大家講一講《學弈》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讀通句子
1。教師范讀課文,努力做到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最好能背誦)。從而感染學生,激發其誦讀興趣。
2。讀后學生評價,及時歸納出朗讀文言文的要點:一是讀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頓要得當。老師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頓符號,以對學生朗讀有所幫助。
3。學生模仿教師自由練讀,讀通讀順為止。(教師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反復朗讀)
4。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正誤。
5。教師運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如指名讀、賽讀、齊讀等,直到讀熟為止。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對照文后注釋,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遇有困難教師及時幫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也可向教師請教。教師及時就文中比較難理解的詞句進行指導: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
與是通假字,同歟,表示疑問或反問,跟嗎呢相同;弗若,不如;為是其智弗若與,在這句話里,為應讀第四聲;然,這樣。
3。學生對照注釋,講解自己對文中語句的理解,教師及時講解學生理解中的難點。
(《學弈》參考譯文:弈秋是全國最會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可是他心里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這樣,雖然他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能說這是他的聰明才智不如前一個人嗎?我說:不是這樣的。)
4。同桌互相講說故事內容。
四、自讀思考,體會文中道理
教師引導學生逐一解答就課題提出的問題
1。誰學下棋?誰是老師?――有兩個人學下棋,老師是全國最善于下棋的'弈秋。
2。(這兩個人)怎么學下棋?――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可是他心里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學得結果怎么樣?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雖然后一個人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
解答這個問題后,教師可以追問:是什么原因使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引導學生理解: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并不是因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別,而是他們的學習態度不同――前一個專心致志,后一個三心二意。)
4。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學習、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聯系生活,深化認識
1。請學生談談學習本文的體會。
(做什么事只有專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聯系實際說一說嗎?
(讓學生聯系生活、學習中的經歷充分發言,認識到不專心產生的不良結果,增強做事專心致志的意識。)
六、復述故事,背誦課文。
1。同桌互相講故事
2。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全文注釋如下:
弈秋(人名),通(全)國之(文言助詞,的)善(擅長)弈(下棋)者(的人)也(文言助詞)。使(讓)弈秋誨(教)二人弈,其(其中)一人專心致志(集中意志),惟(只)弈秋之(文言助詞,有提起動詞性謂語為的作用,從而使句中的弈秋之為取消了句子的獨立性,成為了聽的狀語。――這一點只對教師講,之所以提出這個之字,使為了和本文其他之字含義相區別。)為聽,一人雖聽之(他,指代弈秋),一心以為鴻鵠(天鵝)將至(原是生絲繩,這里指系著絲繩射鳥用的箭)(到),思(想)援(拉開)弓(弓箭)繳而射之(它,指鴻鵠),雖與(和)之(他,指代另一個學生)俱(一起)學,弗(不)若(如)之(他)矣(文言助詞)。為(因為)是(這,指這個人)其(他的)智(智力、智慧)弗若與(文言助詞,同嗎)?曰(說):非(不是)然(這樣)也。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