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06
這是圓明園的毀滅教學教案,是優秀的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圓明園的毀滅》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六單元的內容。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通過理解語言文字,想象圓明園當年的輝煌,并了解圓明園是怎樣被毀滅的,認識貧窮受欺壓,落后要挨打,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一、教學一開始,我采用這樣的激情導入
“有一把火曾把恥辱烙在每一個中國人的臉上,同時又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仇恨,這把火騰空燃燒的時候,他們卻只能握著空拳,眼睜睜地看著這座萬園之園被化成一片灰燼。”采用這樣激情的導入,是為了創設情境,鋪設好情感場,使學生一開始就在思想上產生強烈的共鳴,迅速融入到課文內容中去。
二、借助電影紀實片,結合書面語言文字,想象圓明園當年的輝煌。
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有兩大點,一是“它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二是“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而144年前的圓明園是一座皇家園林,即使在當時也沒有多少人親眼見過。那怎樣才能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它的輝煌,光靠書上優美的語言文字描寫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借助紀實片,生動再現當年的樣子,使學生親眼目睹,親身感受它作為萬園之園的獨特魅力,從而萌生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輝煌到毀滅,增強學生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圓明園真的太美了,它美到極點,學生情至極點,為下文“被毀”架好至真至美的情感鋪墊,我讓學生想象圓明園被毀后廢墟的場面,前后一比較,讓學生感受到享有“人間天堂”美譽的萬園之園頃刻間化為一片灰燼的無奈,讓學生在一種至惡至丑的情境中產生強烈震動,迅速投入到一種激昂悲憤的情緒中,體會強盜們的貪婪、瘋狂,真正了解到“國弱被人欺”的歷史原因,進而將內心的憤怒和傷痛發泄到極點。學生思想上形成強烈的反差,心理上產生極大的不平衡,怒火中生,憤言不止。讓我感動的是學生的發言,他們雖小,但他們已清醒地認識到“貧窮受欺壓,落后要挨打”;認識到了他們這一代肩挑重擔,必須發奮學習,保衛祖國,決不讓列強再踏進國土一步,要讓莊嚴的五星紅旗永遠高高地飄揚。在同學們積極的發言中,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又一次得到了升華。
在這次教學中,我加強朗讀,讀中感悟。語文教學必須加強學生的朗讀,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教學中,我重視了學生的朗讀訓練,特別是加強重點段落的朗讀,使學生在讀中悟情,讀中悟理。
在講授《圓明園的毀滅》一課前,我們組三位教師分頭進行了認真備課,查閱了大量的資料,然后又進行了幾次集體備課,最后定下教案,分頭上課,每個人上完后評課修改,其他人再上。回憶整個過程,我們對《圓明園的毀滅》這課有了更深的了解,又很多的收獲。反思這節課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課堂結構簡單明了,主要采用以讀中感悟的方法,引導學生在默讀中感悟課文內容,在朗讀中體會感情。課堂上,我首先讓學生默讀課文,找一找圓明園內都有什么,然后讓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學生在讀中感受到了圓明園的輝煌,在讀中迸發出了對英法強盜的憤恨。
二,通過圖片和影視資料來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直觀感受,更激發了學生的情感,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圓明園離我們非常遙遠,不管是它的輝煌,還是它的毀滅,僅僅借用文字資料激發不了學生的情感,但通過展示圓明園的奇珍異寶,輝煌建筑復原圖來引導學生理解輝煌部分就容易多了。看到圖片后學生們都震驚了,此時,播放圓明園在大火中被焚燒的影視資料,學生的惋惜,憤恨之情油然而生,最后一部分的感情朗讀就水到渠成了。
三,課前布置學生查閱資料,課內外知識有機結合,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學習興趣。例如,馬然同學找來一幅圓明園40景的撲克牌,課下同學們就互相傳閱,對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有了很多的了解,在課上體會的就更深刻。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一段時,我適時補充了兩段文字資料,學生讀后對英法聯軍更加氣氛,恨之入骨。同時也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發了他們好好學習,使祖國更強盛地愿望。
這節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教師拘泥于課堂時間的限制,學生的思維發展,情感體驗沒有充分拓展開。
總之,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使我體會到學無止境,教無止境,研無止境。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將繼續深入研究,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圓明園的毀滅》是一篇閱讀課文,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的記載,課文所介紹的內容都已消失,無法再現,引導學生讀文,感受,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它昔日的景觀就成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文章從眾心拱月的布局、風格各異的建筑、收藏珍貴文物這三個方面來再現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在引導學生扎扎事實理解語言文字的基礎上,這時恰當的運用多媒體課件就為學生理解課文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學生對圓明園有更多更形象地了解,課件的應用及充分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當學生沉浸在圓明園的輝煌中時話鋒及轉,這樣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卻被毀滅了,是誰毀滅了它?為什么會被毀滅?
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學習文章最后一段。最后組織學生通讀課文,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閱讀感受和體會,有的為圓明園的毀滅而感到惋惜,有的是對侵略者的舞步仇恨……
在《圓明園的毀滅》的教學中,我以三大學習主題為主線:"圓明園為什么會毀滅""為什么說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為什么說圓明園的毀滅是一個不可估量的損失",在問題內驅力的作用下,學生運用網絡中的豐富的資源自主學習,或點擊圓明園概況,或欣賞圓明園風光,或觀看圓明園被毀的視頻信息,或虛擬走進圓明園……
根據自己的研究主題選擇相關的內容信息進行積極探討。在網絡上,學生還可以相互傳閱資料,交流知識,各取所需,按照自己原有的基礎進行有目的的探索。整個過程,教師隨時可以利用屏幕監視,或遙控輔導學生學習。這些完全由學生主動探索,相互協商而學到知識,其價值遠遠超過教師在傳統課堂上灌輸,更有利于知識的保持。
當學生感知到圓明園的輝煌后,內心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急待流落時,我們則設計了一個情感流露的環節:有學生想用優美的語言感情描述;有學生想當導游,更有同學把把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制成了圖文并茂的風光介紹,并輔以導游解說詞,這樣學生帶著情感進入角色,感受到了圓明園美至極點的同時學生的情亦至了極點,同時更為后文名園被毀,將內心的憤怒與傷痛發泄至極點奠定情感基調。這樣學習者通過將網上搜索到的信息進行加工,編碼,儲存以及對原有經驗進行改組后,進一步建構了學習者新的認知結構和知識系統。
基于網絡環境的閱讀中,網絡成為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和學生進行學習的工具,學生通過網絡獲取學習的信息并進行交流和反饋,達到主動地把握知識,主動地發現學習規律,啟發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同時我也深深感到,探索基于網絡環境下閱讀的學習環境,使教學過程成為通過情境創設,協作學習,問題探索,深化認識等環節達到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閱讀過程,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和個性發展,老師更新觀念,大膽地引進和創新,積極開發學習資源,是一個艱辛的過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