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16
這是慈母情深教案第一課時,是優秀的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學目標:
1、認識陷、碌、攥三個生字,讀準龜裂的讀音,并理解龜裂、攥的意思。
2、能通過對母親外貌、動作、語言描寫的重點句、段,體會慈母情懷,并有感情朗讀課文。
3、學習文中反復、倒置兩種表現手法。
1、 談話導入,2、 揭題
同學們,這本蘇聯小說《青年近衛軍》曾經在六、七十年代風靡我國。在當時,這本小說的價格是一元五角錢。在那個年代,人們的生活極其貧困,一元五角錢在普通的家庭中可以維持一天的生活了。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就是以這本小說為線索展開的。一起讀課題——《慈母情深》。
二、預習檢測,整體感知。
1、昨天我們已經預習了課文,現在請同學們憑著預習的記憶用課文中出現的'詞語來把這段話填完整。來試著說一說。(屏幕出示填空)
我一直想買《青年近衛軍》,想得整天(失魂落魄)。于是,我來到母親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聲(震耳欲聾)。我發現母親極其瘦弱,當知道我想要錢買書時,母親用( 龜裂)的手將錢塞給我,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
生自己試著說
指名填空
詞語指導:龜裂 攥
2、齊讀主要內容,質疑:讀著讀著,讀出什么問題來了?
三、細品慈母情懷
1、羅列問題,引發思考,初讀批注
打開課文默讀,劃出課文中描寫母親動作、語言、外貌的語句,體會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做好批注。
出示:這是一位( )的母親。
生自由讀課文
2、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
讀句子,感受
(1) 瘦弱的母親
“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
板書:瘦弱
當你看到這樣的一位極其瘦弱的母親的時候,你心里是什么滋味?
指導讀
還找到了那些句子?
(2) 貧苦的母親
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著。
抓住“皺皺的”“龜裂”體會母親的貧窮辛苦。
結合《母親》片段感受貧苦的母親。
(3)忙碌辛勞的母親
◎“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抓住“立刻”學習反復這種寫作手法,并感受其表達效果。
◎像這樣的寫法,課文中還有一處,趕快找到它讀出來。
出示: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一雙……我的母親
通過引導學生發現三個“我的母親”,學習倒裝句。
對比讀兩個不同的句式,感受倒裝句的表達效果。
●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
●我的母親背直起來了,轉過身來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
讀出了什么?(由讀出母親的疲憊勞累到讀出作者內心情感)
小結:這就是這種反復、倒置兩種特殊表達方式起到的特殊效果,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母親的疲憊勞累,也讓我們讀懂了作者的內心,我們要好好學學!把心疼、難受、驚訝放進去讀一讀。(齊讀)
( 加入資料:母親片段) (指名讀
師:母親這樣勞累這樣辛苦,這樣貧苦,而對與我,向她要錢買書時,母親又是怎么做,怎么說的呢?(指名讀)
4、通情達理的母親
出示句子
“母親卻已將錢塞在我手心里了,大聲對那個女人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
抓住“塞”,感悟母親的通情達理。
四、解決質疑,進行練筆
這就是母親啊,這就是——慈母情深啊!怪不得,當母親把毛票塞在我手里的時候,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路上,我想了些什么呢?
* 出示句子: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
* 小練筆:路上,我心潮起伏:————————,于是,我用一元五角錢給母親買了一聽水果罐頭。提示:路上,我想到了什么?為什么給我母親買一聽水果罐頭,最好用上剛才學過的方法、句式。
指名反饋書寫內容。
五、總結
師總結:同學們,這篇課文的作者只是截取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語言平實樸素,卻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無私、偉大的慈母情懷“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對母親的恩情,我們惟有以愛和孝敬來回報。
[設計理念]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年級上冊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述的是貧窮辛勞的母親不顧同事的勸阻,毫不猶豫地給錢讓“我”買《青年近衛軍》的事。從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現出深沉的母愛。文章描寫細膩,情感真摯,語言淺顯易懂。
根據本文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設計注重以人為本,以讀為本,尊重“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大膽放手,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升華情感,提高閱讀能力。
[學習目標]
1.認識“陷、碌、攥”3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親的慈祥與善良,體會母愛的深沉。
[學習重點]
通過描寫母親的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的重點語句,體會平凡母親的偉大,感受偉大的母愛,激發熱愛母親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VCD《燭光里的媽媽》。
[課時安排]
1課時。
[學習過程]
一、回顧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
同學們,學完了《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后,我們深受感動。一位父親經過38小時挖掘終于救出了遇險的兒子。這件事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父愛所迸發出來的力量是巨大的。這種愛是偉大、無私的。那么,母愛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慈母情深》,將讓我們深深地感受一番母愛。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提出要求,學生自學。
(1)借助工具書,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生字要多讀幾遍。
(2)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同桌相互讀課文,相互正音。
3.匯報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陷、碌、攥”,學生認讀。
(2)交流: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讀課文,體會感情
(一)感悟慈母對孩子深沉的`愛。
1.根據“提示”要求,自學課文。
畫出描寫母親外貌、語言、動作等語句,聯系上下文,說說這是一位_________的母親,有理由即可。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只作適當點撥。
如,這是一位瘦弱的母親。從“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可以體會出來。
這是一位貧苦的母親。從“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著。”可以看出來。
這是一位辛勞的母親。從“有事快說,別耽誤干活。”“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了背……”可以看出來。
這是一位善良、關愛孩子的母親。從母親的同事認為“我”是要錢買閑書,勸阻她給“我”錢時,母親卻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這位母親家境這么貧寒,掙錢又這么艱辛,卻慷慨地給“我”錢買書,形成鮮明的對比,其中包含著深沉的母愛。
再如,這是一位勤勞的母親,這是一位慈祥的母親,這是一位無私的母親,這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小結:通過對文中描寫母親的外貌、語言、動作等句段的讀悟,我們深深地感受到這位母親的慈祥與善良,這位母親對孩子深沉的愛。
(二)體會“我”對母親的感激、崇敬與熱愛之情。
讀完課文,誰都會被慈母情深深打動,更何況是文中的“我”。請找出“我”深受感動的語句,如,“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那一天我第一次發現,母親原來是那么瘦小!”“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那一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錢給母親買了一聽水果罐頭。”引導學生用學過的閱讀方法──聯系上下文,反復讀讀,邊讀邊想,體會“我”對母親的感激、崇敬與熱愛之情。
四、感情朗讀,升華情感
1.選取自己感受深的語句讀,讀出對偉大母愛的贊頌以及對母親的熱愛和感激。
2.指名有感情朗讀,教師相機指導。
五、聯系實際,拓展延伸
1.聯系生活實際,講述自己親身經歷母愛的故事。
2.自由朗讀課后的“閱讀鏈接”《紙船──寄母親》,感受冰心奶奶熱愛母親,懷念母親的思想感情。
3.寫幾句話或編一首詩,抒發你對母親的熱愛和感激之情。
六、精要總結,歌曲結束
1.教師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深深地感受到母愛是慈祥的,母愛是深沉的,母愛也是偉大、無私的。這種愛,作為子女永遠也報答不了,正如唐代詩人孟郊所寫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課件播放《燭光里的媽媽》,學生跟著輕輕哼唱。
七、作業超市,注重積累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搜集頌揚母愛的名句或詩歌。
設計理念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年級上冊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述的是貧窮辛勞的母親不顧同事的勸阻,毫不猶豫地給錢讓“我”買《青年近衛軍》的故事。根據本文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設計注重以人為本,以讀為本。大膽放手,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升華情感。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理解詞語“失魂落魄、震耳欲聾、龜裂、數落”。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對母親外貌、動作、語言描寫的重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愛,喚起愛母情感。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愛,喚起愛母情感。
課前準備
自制課件、《孝敬父母》歌曲視頻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誦讀詩句,創設情境
1、課件出示詩句(設計意圖:以音樂烘托情感,創設情境。)
2、背景音樂中,老師深情誦讀(設計意圖:教師語言激情,點出主題,為學習課文做好情感鋪墊。)
世界上有一種人
和你在一起的時候
總是千萬次地叮囑你要多穿件衣服
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你覺得很煩
卻也覺得很窩心
缺錢的時候
她總會說些賺錢不易之類的話來訓你
邊教訓
邊塞錢給你
這種人叫作——
過渡:這種人叫作母親!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慈母情深》,去感受一位普通母親那博大的慈母情懷。
3、板書課題:慈母情深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速讀課文。
1、出示詞語:失魂落魄震耳欲聾 龜裂 數落
讀準詞語,并嘗試用上述詞語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設計意圖:略讀課文應訓練學生搜集信息和概括文章的能力,這一環節以填空的形式既讓學生掌握了文中的生字詞,又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可謂是一舉兩得。)
2、用一個詞或一句話說說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以讀為本”是閱讀教學的基本特征,讓學生憑語言的直覺感知,自由自在地讀出初步感受來,為學習慈母情深做好鋪墊。)
三、細讀課文,鎖定形象
1、體會“失魂落魄”:哪些語句說明我想的“失魂落魄”?(設計意圖:感知買書愿望的強烈,為后文埋下伏筆。)
過渡:對于我們而言,買一本一元五角的書容易實現嗎?可對于當年的作者來說,買這么一本書容易嗎?請你讀讀課文的1~4自然段,從哪些語句可看出買這么一本書不是件容易的事?
2、感知家貧(設計意圖:家庭的貧困就為我要錢時的內疚,母親給錢時的偉大做了鋪墊。)
3、感知母親形象
過渡:我太想擁有這樣一本書了,于是我來到了媽媽工作的地方,看到了媽媽工作的環境,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樣一個詞語——震耳欲聾!
⑴找出體現媽媽工作環境差的語句。(設計意圖: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感悟母親工作環境的惡劣,初步體會母親工作的艱辛。)
⑵根據“提示”要求,自悟母親形象。
畫出描寫母親外貌、語言、動作等語句,聯系上下文,說說這是一位___的母親。(設計意圖:抓住關鍵詞句體會母親形象和對我深深的愛,讓學生在深入閱讀、充分感悟中品味文字,習得語感,領悟文章遣詞造句之妙。)
⑶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作適當點撥。讀中再現情境,讀中體會感情。(設計意圖:大膽放手,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升華情感。)如:
課件出示:
“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 “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瘦弱疲憊的母親
過渡:面對如此瘦弱疲憊的母親,我卻來向她要錢,要她辛辛苦苦掙來的血汗錢,要她累死累活一天也掙不來的一元多錢。我猶豫了——
課件出示:
母親大聲問:“你來干什么?”
“我……”
“有事快說,別耽誤媽干活!”
“我……要錢……”
“要錢干什么?”
“買書……”
“多少錢?”
“一元五角……”
課件出示:(設計意圖:適時補充課外資料,進行拓展閱讀就使學生更深一步體會這一元五角的不容易。也初步感受了母親的艱辛。)
父親去遙遠的大西北工作,我們5個孩子,全憑母親帶養。母親在一個街道小廠上班,每月工資27元,她每天不吃早飯,帶上半飯盒生高梁米或大餅子,悄無聲息地離開家,每天回家總在七點半左右。……母親上班的地方離家很遠,沒有就近的公共汽車可乘,即便有,母親也必舍不得花五分錢一毛錢乘車。
——節選自梁曉聲《母親》
過渡:家境如此艱難,母親會給我錢嗎?
課件出示:“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著。”——貧苦的母親
過渡:母親生病了,她舍不得買藥;母親衣服舊了,她舍不得換件新的;母親手指龜裂了,她舍不得添雙手套。這是一位多么貧苦的母親哪!可是今天,我要錢買書時——
課件出示:“母親卻已將錢塞在我手心里了,大聲對那個女人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通情達理的母親
課件出示:(引讀)
“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辛勞的母親
過渡:當我第一次親眼目睹了瘦弱的母親、貧苦的母親、辛勞的母親、通情達理的母親后,我才明白了這一元多錢不是普通的錢,它是──
于是,“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我”的鼻子為什么酸了?“我”攥著錢跑出去會做什么?(設計意圖:讀寫結合是語文教學實踐的一種重要方式,在此安排口語練習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表達出作者的心聲,從而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愛。)
四、課外延伸,升華情感(設計意圖:借助文本的補充,豐富學生的感知,讀出文章的“味”來。)
1、深情朗讀:“忘不了我的小說第一次被印成鉛字時的情景,我避開人群躲在一個地方哭了,那一刻,我最想我的母親。”
過渡:母親的那句話,時時在我心頭縈繞,時時在我耳畔回旋,時時給我力量,催我奮進,終于我成了大作家。
2、課件出示:梁曉聲簡介
1979年九月于《新港》雜志發表第一篇小說。代表作有《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雪城》、《年輪》等,其作品被譯為英、日、法、俄等國文字。他的名字被收入到英、美、澳三國“世界名人錄”。
3、深情讀課題
五、聯系自我,真情告白
過渡:正像一首歌中所說——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你愛吃的三鮮餡有人給你包,你委屈的淚花有人給你擦……同學們,母愛的偉大就在這點滴的細節中,讓我們靜靜回憶,講述自己媽媽的故事。
1、講述媽媽的故事(設計意圖:由人及己,感受身邊母愛。)
過渡:拿起手中的筆,把你們心里想對母親說的話寫下來。
2、媽媽,我想對您說……(設計意圖:交流中喚起愛母情感。)
3、深情讀課題
過渡:關于母愛,有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游子吟》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練習用“起因、經過、結果”簡練、精準、有條理的表達文章主要內容。
2、閱讀文章,引導學生體會人物描寫方法在文章表達上的作用。通過母親時的外貌、動作、語言和神態等描寫等語句的品味,體會慈母情之深。
3、拓展閱讀《母親的“存折”》,體會人物描寫方法在文章表達上的作用,并感受母愛表現在日常生活小事中,學會用心觀察、善于發現、細細體味,感受母愛。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人物描寫方法在文章表達上的作用。通過母親時的外貌、動作、語言和神態等描寫等語句的品味,體會慈母情之深。
教學準備:
課件、拓展閱讀材料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檢查預習
1、引導語:
同學們,我們都是在父母之愛中成長起來的,無論是嚴厲的、還是慈祥的、無論是深沉的、還是寬廣的,每一種愛都令我們感動。《地震中的父與子》讓我們看到了重大事件面前父愛的偉大,那么《慈母情深》中的母愛又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來學習作家梁曉聲一起走進這篇文章。齊說課題
(板書課題:慈母情深)
2、整體感知:
課前大家預習了課文,你認為這是一篇令人怎樣的文章。
這是一篇令人( )的文章。
3、瀏覽課文,概況主要內容:
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令人感動,體現了慈母情深?
出示課件:(用起因、經過、結果將這件事情串聯起來)
下面我們就來關注我要錢買書,母親給錢買書這件事,重點閱讀。(板書:給錢)
二、閱讀文本,體會情深
1、出示問題:
(1)自讀文章開頭至“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
思考:哪些語句體現了慈母情之深,請找出相關語句,在旁邊標注出描寫方法,寫出自己的感受。之后與小組同學交流。
2、學生自讀思考,小組交流
3、學生匯報,相機點撥(板書:塞)(板書:外貌、語言、動作)
三處外貌描寫:“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龜裂的手指”體會母親工作的辛苦勞累,感受慈母情深;練習朗讀。
兩處語言和動作描寫:通過母親與我說話的對比,體會母親對我看書的支持,說話的干脆、毫不猶豫,尤其動詞“塞”,更寫出母親給我錢時的毫不猶豫,感受慈母情深。指導朗讀。
兩處動作描寫:通過“我的母親”“立刻又”重點體會母親工作的辛苦、勞累和忙碌,感受慈母情深。指導朗讀。
4、體會“湊”字,感受情深
母親不怕工作的辛苦與勞碌,不顧同事的反對與勸阻,毫不猶豫地給我錢,讓我買書,我買了嗎?母親是怎么做的?
出示:
“你這孩子,誰叫你給我買水果罐頭的!不是你說買書,媽才舍不得給你這么多錢呢!”
那天母親數落了我一頓。數落完,又給我湊足了夠買《青年近衛軍》的錢。
哪個字最感動作者,更打動我們的心?說一說理由。
(板書:湊)
三、拓展閱讀,感受母愛
1、引導語:
就是母親這一“塞”一“湊”讓我們感受到了母親深沉的愛,也很令我們感動。
其實,天下的母親都是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孩子的。下面的這位母親也不例外。
2、拓展閱讀,自主思考
請大家速讀《母親的.“存折”》
思考:題目“存折”為什么加引號?畫出描寫母親的相關語句,標注描寫方法和自己的感受。
3、匯報交流,相機點撥
根據學生匯報,引導學生關注人物描寫方法,抓住關鍵詞語體會感受。
四、課堂總結,朗誦詩歌
1、課堂總結:
《地震中的父與子》選取的是重大事件,而這兩篇文章,都選取的是生活中的小事,都運用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方法,表達母親對孩子深深的愛,由此我們可以感受到,父母之愛不單是在重大事件中,更在日常生活小事中,只要你用心觀察、善于發現、細細體味,便可感受到。
《慈母情深》課題從感情入手,《母親的“存折”》從事物入手,我們在寫此類文章時,可以學習這樣的寫法。
2、朗誦詩歌:
作家冰心就用心感受到了深深的母愛,因此,她身處異國他鄉,更是沉浸在母愛的懷念中,常用詩歌的形式歌頌母愛,對母親講述自己的心里話。《紙船——寄母親》就是其中一段,請大家看書后閱讀鏈接。
默讀。配樂齊讀。
學習了課文,聆聽了作家冰心的《紙船——寄母親》你們是不是也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對你們的愛呢?是不是也有很多心里話想對父母說呢?
五、完成作業,訴說表達:
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用心感受父母的愛,寫出你最想對父母說的心里話,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表達形式不限),寫后讀給父母聽。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