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2-17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作者:沈蓮君 單位:奉賢區江海幼兒園
背景:
幼兒期是一個人的數、量和形的概念最初形成的時期,也是一個人的思維發展產生質的變化的重要時期。傳統的幼兒園數學活動比較枯燥,往往激不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技術的出現極大地彌補了傳統幼兒園數學活動的教學手段,它所具有的形象性、直觀性等特點,不僅能為幼兒創造出生動有趣的具體情境,培養幼兒的認知興趣,還能夠創造出嶄新的現實生活中沒有的景象,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那么如何有效地整合多媒體技術與幼兒園數學活動,讓多媒體技術更好地為幼兒學習數學服務呢?
案例:
片段一:
在小班數學活動“認識圖形”中,我先一個個請出了帶有精彩音效的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按順序飛進屏幕當中。
“這是圓形,像個皮球。”
“這是正方形,像個椅子。”
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指著大屏幕興奮地說著。
“圓形能變成什么呢?”我問。
“變成汽車的輪子滾呀滾。”孩子們說。
我一點,圓形真的變成了車輪開在馬路上,孩子們馬上開心地歡呼起來,“對啦,對啦,答對了。”
“三角形能變成什么呢?”
“變成屋頂蓋在房子上。”
馬上出現了一個吐著煙圈的屋頂,孩子們更加興奮了。
看到圖形演變成了各種場景里的東西,孩子們都覺得新鮮好奇,極大地引起了他們的興趣,也為后面的活動打下基礎。
(運用多媒體技術,借助圖像、動態情境,幼兒在短時間內就能理解圖形的概念以及圖形變化。)
片段二:
在大班數學活動“小鬼當家”中,我預設從人民幣的面額,“實際購物”兩個層次進行教學。在認識人民幣的時候,我利用多媒體教學展示了一副熱鬧的購物場景,由此引出買東西要用到錢。孩子們一下子提起了興趣。
“我想買好多好吃的。”
“我要買花裙子。”
……
然后,我通過屏幕顯示放大的人民幣,孩子們清楚地知道了錢幣上的數字就是它的面值。
接著進入到購物環節。網上商店里有好多小朋友喜歡的東西,有吃的(如飲料、糖果)、有玩的(如變形金剛、汽車)、有用的(如鉛筆、橡皮),選中你想買的東西,然后選擇合適的人民幣進行購買,如果錢付對了,東西就是你的了。
買好東西,我們進行了分組比賽,看哪組用10塊錢買到更多的東西。
“我們用10元錢買了4樣東西。”
“我們買了8樣呢。”
孩子們熱情地進行著比賽。
(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示模擬的各種現實情境游戲,避免了枯燥無味的教學形式,大大激發了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分析:
1、生動有趣的音樂、場景,激發了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讓較為枯燥、死板的數學教學變得和音樂、游戲一樣的有趣,好玩,正是多媒體教育手段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所體現的魅力。
2、豐富的學習資源,讓孩子們體會生活中的數學。
在以往的教學中,由于受到時間、空間等多種因素的限制而無法滿足教學內容的創作及呈現。而多媒體技術手段能夠創設集圖、文、聲、色及網絡,交互于一體,利用多種表現形式,多樣、生動、有趣地模擬和呈現實際生活情景,有利溝通生活中的數學與課堂上的聯系,從而豐富數學教學的內容,培養幼兒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反思:
1、教師是教育的主導者。
教師最了解孩子的發展情況及需要,一切完美的教育手段都得由教師來實現。所以要將多媒體技術與數學活動完美整合,必須要讓教師熟練掌握,充分利用信息化教育環境,不斷地充實自己。比如要具有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通過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只有熟練掌握多媒體技術,教師在設計活動的時候,才將多媒體完整融入,呈現成功的教學活動。
2、教育內容和方法的創新。
在教學內容上,讓孩子進一步了解了現代科技發展的新動態、新信息;提高他們的創新思維和綜合運用各科知識的能力;培養他們勇于探索、獨立動手的能力。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應用計算機多媒體,進行情景教學,將孩子們的學習引到一個熟悉的情境中,讓他們帶著疑問,滿懷著求知的欲望去干某一件事情,所達到的效果就非同凡響了。
3、教學效果是關鍵。
并不是只要是在課堂上運用了多媒體或是使用了課件就是在進行整合,在實際整合中,我們要尊重教育和多媒體技術自身的發展規律,分層次、循序漸進地開展整合。不能一味追求技術的奢華和時髦,追求地永遠都應是教學效果。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