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課程概述PPT課件這個PPT共33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課程的含義,幼兒園課程的含義等,歡迎點擊下載。幼兒園課程與實踐
參考書目
馮曉霞.幼兒園課程.北師大出版社,2000.
朱家雄,高敬.幼兒園課程與活動設計.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11.
李文玲,舒華.優質幼兒園課程建設——理念與教學實踐.北師大出版社,2011.
教材框架:
第一節 課程的含義
一、 課程的界定
討論:
在你看來,什么是課程?
課程與教育有何關系?
(二)課程的詞源分析
1.中文:
[唐]孔穎達“教護課程,必君子監之,乃得依法制也”
[宋]朱熹“寬著期限,緊著課程”:功課及其進程
2.西文-currere/curriculum
名詞:跑道,引申為“學程”
動詞:跑、奔跑,引申為“學習的進程”
斯賓塞《什么知識最有價值》(1859年)
3.課程作為教育學的術語
(三)課程的界定
定義列舉:
課程是在學校中所傳授的東西;
課程是一系列的學科;
課程是教材內容;
課程是學習計劃;
課程是一系列的材料;
課程是一系列的行為目標
課程是科目順序;
課程是學習進程;
課程是在學校中所進行的各種活動;
課程是在學校指導下,在校內外所傳授的東西;
課程是學校全體職工所設計的任何事情;
課程是學習者在學校所經歷的經驗;
課程是個體學習者在學校教育中所獲得的一系列經驗;
。。。。。。
奧利瓦總結13種較具代表性的課程本質觀
幾種典型的課程定義
二、課程概念的演變
從教程到學程
從紙面到實踐
從起點到終點
三、課程的價值取向
兩種不同的價值取向:
結果取向-教師的教-知識的系統完整
過程取向-學生的學-學生的興趣、愛好
三種不同的課程本位觀:P6
知識本位課程-以文化知識作為課程編制的基點-核心主要來源于學科知識。
社會本位課程-以適應或改進社會生活為基點-來源于主要的社會問題。
兒童本位課程-以學生的興趣與需要、直接經驗、心理發展水平作為課程編制的基點,促進學生的經驗生長和人格發展。
四、課程的類型
需要討論的問題
(一)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
顯性課程:學校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實施的教育影響,又稱為正規和形式課程。
隱性課程:沒有列入教育計劃,甚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沒有意識到但實際產生的影響。
(二)活動課程和學科課程
(三)關于綜合課程的歸屬問題
應該歸于活動課程還是歸于學科課程呢?為什么?
若偏向于教師預設為主,重知識的整體性,盡量把各領域內容包容進來,則為學科課程。
(四)學問中心課程和經驗中心課程
第二節 幼兒園課程的含義
討論:
上述課程定義哪一種比較適合幼兒園課程?為什么?
一、幼兒園課程的含義
二、幼兒園課程的發展
改革開放后課程概念的發展
幼兒園課程是指“幼兒園整體教育或某一科目教學的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及時間安排等。”(盧樂山,1991年)
幼兒園課程是“幼兒園中幼兒的全部活動或經驗。”(王月媛,1995年)
幼兒園課程是實現幼兒園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幫助幼兒獲得有意義的學習經驗,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各種活動的總和(馮曉霞,1997年)
幼兒園課程是“幼兒在幼兒園有目的、有計劃的安排與教師指導下,為達到幼兒教育目標而進行的各種有程序的學習活動。”(傅淳,1997年)
幼兒園課程是“實現幼兒園教育目的的手段;是保證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的各種活動的總和。”(李季湄1997年)
幼兒園課程是“從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出發,有目的地選擇、組織和提供的綜合性的、有益的經驗。”(虞永平2001年)
幼兒園課程的界定的理解
為什么如此界定?
對幼兒園課程本質認識的變化
三、幼兒園課程的模式:P10
(一)知識本位課程觀-學科中心課程
前蘇聯的課程模式:教學和作業
(二)兒童本位課程觀-活動中心課程
High/scope 、區域活動
(三)社會本位課程觀-核心課程
單元課程、綜合主題課程
幼兒園課程的性質
幼兒園課程的特點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