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課程目標制定PPT課件這個PPT共31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幼兒園課程目標的內涵與依據,幼兒園課程目標體系與層次結構等,歡迎點擊下載。幼兒園課程目標制定與表述
第一節 幼兒園課程目標的內涵與依據
教育目的
教育目標
課程目標
幼兒園課程目標的類型
普遍性目標:模糊、一般性原則
行為目標:具體的、可被觀察與操作的行為-“能······”、“會·······”
生成性目標:在教育情境中隨著教育過程的展開而自然生成的課程目標。“幫助·······形成······”、“在·····中學會······”、“培養······的興趣”
表現性目標:藝術領域,描述教育情境中的際遇;情感態度類
三、制定課程目標的依據
兒童發展、社會要求以及人類知識是制定課程目標的依據,同時也是課程目標的“來源”。因此,要科學地制定幼兒園的課程目標,就必須研究兒童發展、社會要求以及人類知識,從這三個方面的研究信息中尋求支持。
(一)對幼兒的研究
幼兒園課程是為支持、幫助、引導幼兒學習,促進其身心的全面和諧發展而設置的,課程目標是對其在一定期限內對學習效果的期望。因此,我們必須研究兒童,了解他們身心發展的規律,關注他們發展的需要。這里所謂的發展需要,指的是“理想的發展”(應該能夠達到的水平)與“現實的發展”之間的距離。
研究兒童的發展需要,應掌握:
1、兒童理想的發展水平,即兒童“應該”和“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的知識。這可以通過兒童發展心理學獲得。
2、兒童現實的發展水平的知識。這要求實際地觀察幼兒,通過他們的行為表現判斷他們的發展水平和特點,然后把這種實際發展水平和特點與理想的發展作比較,確定幼兒的發展潛力和前景。
(二)對社會的研究
社會對兒童成長的期望,既直接反映在政府的教育方針、政策法規和各種有關文件中,也反映在家長的要求中,還體現在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的很多教育目標都反映了社會的期望,請參閱《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三)對人類知識的研究
對于幼兒來說,我們強調的是知識的發展價值,即這些知識對兒童的發展能起到哪些積極的作用,能促進他們哪些方面的發展。幼兒的年齡特征和幼兒教育的性質,決定了幼兒園課程注重的是知識的一般發展價值。這也是幼兒園課程與中小學課程的最大區別。
舉例
當把“科學”作為幼兒園課程的內容時,從課程目標角度考慮的是,學科學能幫助幼兒:
1、了解自己的生活環境;
2、發現環境中有趣的事物和現象,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探究精神;
3、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系,學會思考問題;
4、通過動手動腦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5、體會自己的能力,與人分享發現的結果。
在確定課程目標時,兒童、社會、知識可以成為課程目標的來源,我們可以從每一個領域獲得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是否就是適當的目標?如何處理三個信息來源之間的關系?這是需要通過過濾、篩選和協調的。這個過程可以分成兩部分來進行:
幼兒園課程目標的價值性篩選
第一步,初步篩選——“可能性篩選”。
“可能性目標”(社會、兒童、學習內容)之間可能有不一致的目標,如家長的需要(社會要求的反應)與兒童終身發展的目標之間的矛盾。
第二步,深入篩選——“價值性篩選”
這一步更為重要,它決定著課程目標的價值取向。作為篩選器的是學習心理學、教育哲學,即教育價值觀、兒童觀、學習觀、發展觀、知識觀等。
例如,通過價值選擇與判斷來決定幼兒的早期識字目標是否適合于作為幼兒園課程的目標。
第二節 幼兒園課程目標體系與層次結構
以學習內容為結構框架表述:健康、語言、科學···
以兒童發展領域為結構框架表述:認知、社會與情緒···
結構:認知--情感--動作技能 【三維立體模型】
幼兒園課程目標的結構與層次
總目標
↓
年齡階段目標
↓
單元目標
↓
具體活動目標
制定幼兒園課程目標的原則
(一)整體性原則(橫向)
涵蓋面要盡量周全,應指向幼兒的全面發展。
健康、科學、社會、語言、藝術等各個方面;
要盡量涵蓋情感態度、認知、動作技能的內容。
(二)系統性原則(縱向)
連續性和一致性表現在:
第一,階段性目標之間要相互銜接,體現心理發展的漸進性。
第二,下層目標與上層目標之間,局部目標與整體目標之間要協調一致,每層目標都應該是上一層目標的具體化,以保證每一個具體目標的實現都朝實現總目標前進一步,防止目標之間的脫節現象。
舉例
教師希望通過一個半日活動,來培養獨生子女之間的責任感和角色意識,這是針對目前獨生子女的狀況而設計的。總的目標是讓大班的小朋友樹立大哥哥、大姐姐的意識,學會保護、照顧弟弟和妹妹。整個活動進行地還算順利,但其中穿插的一個音樂游戲似乎和整體的目標之間有脫節現象。
(三)可行性原則
目標的確定要充分考慮本地區、本幼兒園、本班幼兒的實際。
目標應該是經過教師和家長的工作能引導幼兒達到的,即在兒童的“最近發展區”內,既不要等于或低于幼兒的已有水平,使課程失去應有的引導、促進發展的價值和功能,即應具有挑戰性;也不要一味攀高,使兒童喪失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即應具有可接受性。
(四)缺失優先原則
缺失優先,即哪個地方缺少,就應該格外地關注它,這也就是“補償性”原則。
制定目標時,應在保證兒童的優勢領域充分發揮的前提下,盡量使兒童各個方面的發展保持一種均衡狀態。
但實際上,兒童的現有水平和我們理想的狀態之間并不完全一致。
舉例
在兒童身體動作的發展方面,幼兒園的課程目標一般考慮大肌肉動作、小肌肉動作以及書寫前準備三個方面。經過調查發現,大城市的兒童小肌肉動作和寫前準備發展較好,大肌肉動作發展較差;而農村、山區的兒童恰恰相反。這是由于他們不同的生活背景造成了他們不同的早期生活經驗,進而導致他們各個方面發展的不均衡。
(五)辨證性原則
課程目標中處處應該體現辨證的觀點。
辨證的觀點不僅應表現為協調社會要求、兒童需要和學科知識之間的關系,平衡情感、認知、動作技能之間的關系,也應表現為處理好一些具體的目標,尤其是社會性發展方面的目標。
舉例——社會性方面的目標
當提出“互相幫助”時,不要忘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當提出“謙讓”時,不要忘記“維護自己的權利”和“尊重別人的權利”之間的平衡;
當涉及到“競爭”時,更不能忘記“合作”等。
目標的表述
一、確定表述的角度 1.從教師的角度:
作用:指明教師應該做的工作,或者教師應該努力達到的教育效果。
幫助幼兒主動同周圍的人們交往,培養對他人的友愛之情和信賴感。萌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
增進幼兒對周圍環境的認識。
2.從幼兒角度
作用:指明幼兒通過學習應該達到的發展。促使教師的注意力向兒童轉移,克服以往教學中教師較多注意自己“教”,而忽略幼兒的“學”和“學的效果”的傾向。
知道簡單的安全和保健知識,并能夠在生活中運用。
喜歡參加游戲和各種有益的活動,活動中快樂、自信。
能發現周圍環境中有趣的事情和問題。
表述要求
1.目標要明確、涵蓋全面
2.目標要有代表性和適宜性
3.目標要有可操作性
表述方式
以活動內容為線
單元總目標
1.……
2.……
3.……
活動一:……
1……;2……;3……
活動二:……
1……;2……;3……
活動三:……
以時間為線
單元總目標
1.……
2.……
3.……
第一周:……
1……;2……;3……
第二周:……
1……;2……;3……
第三周:……
在制定目標體系時,我們要注意:
應該按“課程總目標→階段目標→主題活動目標→具體活動目標”的方向層層落實目標,下級目標要和上級目標吻合。
目標要全面,包含認知、情感態度和動作技能三大目標領域;以及健康、社會、語言、藝術、科學等五大領域。
目標要符合幼兒的發展水平和年齡特點。
三大原則:整體、系統、可行;
表述角度一致:教師、幼兒。
謝謝觀賞!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