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運動能力的發展和早期訓練PPT課件這個PPT共39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PPT的教學目標知道身體的生長和成熟和環境的約束。兒童運動能力的發展和早期訓練
運動發育
運動發育 = 在生命過程中運動行為的變化和經歷的變化過程
運動行為是許多亞系統包括生長,神經系統的成熟、感知和認知發育相互作用的結果
焦點: 從有目的的運動到熟練靈巧的運動
運動項目: 姿勢, 移動 和操作
運動發育的決定因素:
身體的生長和成熟(包括大腦神經、骨骼、肌肉)
環境的約束(重力、支持表面、養育人態度)
任務約束 (運動目標, 活動用具 )
發育方向
頭-尾發育 “從頭部向尾部”
先頭和頸部的控制,而后軀干和下肢
抬頭 ? 坐 ? 行走
近端-遠端 發育 “從中心向周圍”
先肩部控制,而后手的控制
拍打物體? 直接夠取 ? 抓握
運動發育里程碑
里程碑是運動發育過程中的一個新獲得的技能,是技能操作的基礎, 是個體運動發育的標志。
姿勢改變
夠取和抓握 (操作性運動)
移動
嬰兒期的自主運動
1. 姿勢控制
頭部控制
軀干控制
2. 移 動
踏步反應
踢腿
匐爬 & 爬行
扶物移步
直立行走
3. 操作控制
夠取物體和抓握
關聯夠取和坐
預料和物體控制
雙手控制
視覺作用 & 其他感覺特征
隨著發育會發生什么變化?
經典理論強調成熟論–生物的變化(成熟)使行為發生改變(孩子長大了必然會)。
研究更強調生物發育和環境經歷的相互作用:
生活在空間受限制的城市環境中
嬰兒常放在床上,軟的床不能夠提供足夠的阻力和平面讓孩子撐起,并爬行,導致上肢肌肉發育延遲
爬行移動出現平均延遲3.3 個月
空間探索能力發展延遲數月—與爬行能力發育延遲一致
運動發育里程碑
俯臥位
抬頭 1月
抬起胸部 2月
肘部支撐 3月
兩手撐起上身 4月
運動發育里程碑
翻滾
從前到后 3-5月
從后到前 4-5月
運動發育里程碑
坐
支持下坐(“三腳架”樣坐) 5月
獨坐 (不需支持)7月
自己坐起(不需幫助) 8月
運動發育里程碑
爬
俯臥爬行 8月
手膝交替爬行 10~12月
運動發育里程碑
走
拉著站立 8-9月
扶物站立、移動 9-10月
拉著兩手走 10月
拉著一只手走 11月
獨走 12月
運動發育里程碑
跑 (僵硬的) 15月
上樓梯(扶著欄桿)21月
原地跳躍24月
踏三輪車 30月
交替雙腳,下樓梯3歲
運動發育里程碑(精細運動)
握持搖鈴(格格聲)1月
兩手張開 3月
自主夠物 3-4月
兩手到中線 3-4月
手傳遞物體 5月
抓握1英寸的方木5-6月
運動發育里程碑(精細運動)
抓取小丸(粗糙的抓取) 6-7月
不成熟的捏取(鉗式) 7-8月
成熟的捏取(鉗式) 10月
放手 12月
教學方針
環境寬敞、安全
訓練的活動應與孩子的發育年齡相適應,在能進行這些活動和技能的自然環境中學習
應結合家庭的日常活動以及孩子優先選擇的游戲來學習、訓練
當訓練一個能區的技能時,應與其他領域的技能一起協作進行,如語言、社交情感、溝通和感覺-運動整合
教學方針
遵循運動發展原則:
反射整合和反應形成的發育原則
一般到特殊運動的發育原則
從頭到尾方向的運動發育原則
近端到遠端協調發展的原則
對稱到非對稱交替運動協調的發育原則
教學方針
完全身體協助
部分協助
示范
口頭提示
提供孩子足夠的機會自己嘗試
翻身
訓練目標:
寶寶右側臥位,隨著搖鈴聲翻成仰臥位
寶寶仰臥位,隨著搖鈴聲翻成側臥位
寶寶仰臥位,以髖部帶動身體翻成俯臥位
匍匐向前
訓練目標:
寶寶俯臥,用雙臂向前移動3英尺
訓練方法:
寶寶俯臥位,在他前面3~5英尺處放一個他喜歡的玩具,推小兒的腳讓他向前夠玩具。
小兒俯臥位,在他前面3~5英尺處放一個他喜歡的玩具,按照爬行運動模式移動他的雙臂。
把小兒放在兩個枕頭之間,鼓勵他匍匐爬行。
爬
訓練目標:
寶寶俯臥在地板上,給予口令“過來”,寶寶抬起身,并用雙手和雙膝負重5秒鐘,同時前后晃動2個來回。
將玩具放在寶寶前面6英尺的地上,告訴寶寶去拿玩具,寶寶靠雙手和雙膝并以對側交替模式爬5英尺
大人雙腿伸直坐在地上,將一玩具放在寶寶的另一側,寶寶完全爬過大人的雙腿,努力去拿玩具
爬
訓練方法:
寶寶俯臥位,前臂支撐在地上,將寶寶軀干抱起一些使他呈手膝支撐位。
在寶寶面前5~6英尺處放一個吸引他的玩具或奶瓶并讓他拿取,示范他用手爬行,推他的腳給以一定的助力或引導他的上肢。
在桌子下面放一些玩具,讓寶寶爬入拿取。
站起
訓練目標
寶寶借助一個穩定的物體作支撐從坐位起身站立
訓練方法
寶寶應該能夠獨立維持手膝支撐位,而且腿和腳能夠完全負重。在支持寶寶軀干的情況下,讓他做一些站起動作,這些動作可以在他洗澡或穿衣時進行。
站起
訓練方法
當你坐在沙發或椅子上時,讓寶寶坐在地上,并拉他的胳膊使其站起,逐漸減少幫助,讓他完成站立。獎勵寶寶,讓他在你腿上輕輕跳躍
放一些他最喜歡的玩具在沙發上或較大的椅子上或矮桌上,讓他處于坐位或手膝位,告訴他去拿玩具。把寶寶的手放在家具上,通過向上推一條腿幫助他站起。重復這個動作,提供最少的幫助,直到寶寶能獨立完成。
坐下
訓練目標
寶寶側身扶靠著一個桌子或椅子站立,低身成坐位,沒有跌倒。
訓練方法
扶著寶寶軀干幫助他坐下,像玩游戲一樣重復幾次,同時說:“坐”和“坐下”
當寶寶站在沙發邊或矮桌上,當地上放一個玩具,告訴他坐下玩,可以扶著小兒的手以提供幫助
重復以上的動作,可以給予引導,如碰碰寶寶的腿。然后,逐漸在不提供幫助的情況下重復以上的動作,但可給予語言提示,如“坐下,玩玩具”
行走
訓練目標
拉著寶寶一只手,用交替步伐走8英尺
寶寶在沒有扶助下走5步
訓練方法
在行走早期,地面要平坦,環境要整潔。盡可能領著寶寶雙手練習行走,當寶寶技能提高后,減少給與的幫助。
給寶寶一個可推的玩具以幫助走路
當寶寶開始獨立邁幾步時,可以用帶子和繩子放在地上做成小通道讓他沿著走
讓寶寶做個小助手,幫助收拾玩具并放入柜子內
握持反射
訓練目標
寶寶仰臥位,大人將食指放在寶寶手掌中,寶寶合攏手指,緊緊握住大人的手指。
訓練方法
寶寶仰臥位,打開他的手,插入一個直棒玩具,看他的手指是否抓握。
如果寶寶手指緩慢抓握,可給予引導。
用不同的直棒訓練:塑料勺棒、牙刷棒、沒削尖的筆、你的不同手指等。
當寶寶能抓握直棒后,換成環狀玩具。
拿積木
訓練目標
寶寶坐在你的大腿上,面向桌子,拿住積木15秒。
寶寶用第四、五手指和手掌拿住積木或用大拇指和食指、中指拿住積木。
寶寶用用第四、五手指和手掌拿住積木或用大拇指和食指、中指拿住積木,在手掌和積木之間有可見的空隙。
寶寶從積木上方向積木伸手指,用拇指和食指、中指的指腹相對的方式拿住積木,在手掌和積木之間有可見的空隙。
拿積木
訓練方法
讓寶寶觸摸、拿起并握住積木幾秒鐘,可以幫助他打開或合攏手指。
讓寶寶操縱并拿取長形的物體。
用一堆積木,鼓勵寶寶去拿頂上一塊。
在游戲中給寶寶演示拿不同顏色的積木。
抓小丸
訓練目標
讓寶寶坐在你大腿上,面向桌子,給寶寶示范抓2顆小丸,寶寶用大把抓的動作抓住2個
寶寶用拇指靠在食指旁的方式抓住2顆,或者用拇指關節伸直與食指內側指腹相對的方式抓住1顆。
寶寶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相對的方式抓起1顆或2顆,手、手腕和手臂離開桌面。
抓小丸
訓練方法
在桌上或你的手上放一顆小丸,鼓勵他拿取,反復練習直到能連續幾次完成這個動作。
逐漸練習從小容器中拿出小玩具。
在插板上插入小木釘,玩從插板上拔出小木釘并放入容器中的游戲。
當寶寶拿小物體時,如果不是先將手、手腕和胳膊從桌上抬起,可提供一個小斜板放在桌面上,或讓寶寶坐的高一些,使他能從上方接近物體。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