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的重要性PPT課件這個PPT共20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什么是幼小銜接,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不同,“幼小銜接”的重要性,“幼小銜接”現狀之一等,歡迎點擊下載。“幼小銜接”,
你準備好了嗎?
什么是幼小銜接
“幼小銜接”是兒童從幼兒園向小學過渡之間的銜接,是兒童結束以游戲為主的學齡前生活,走上以學習為主的正規學習生活的過渡。
一.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不同。
二.“幼小銜接”的重要性
三.“幼小銜接”的現狀
四.如何做好“幼小銜接”
二、“幼小銜接”的重要性
《幼兒教育指導綱要》:
——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
——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解讀一:轉折期
幼兒園游戲為基本活動,沒有規定性的學業任務,而小學是以課堂授課為主要形式,有嚴格規定性的學業任務;
幼兒園強調的是生活常規、游戲規則等,不帶有強制性,而小學的各種學習紀律、常規要求、行為規范,都必須遵守,帶有強制性。
三、“幼小銜接”現狀之一
1.“幼小銜接”小學化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默寫拼音
百以內加減法
三、“幼小銜接”現狀之二
2.“幼小銜接”斷層化
不會握筆
不會翻書
不會聽課 (傾聽)
現在小學一年級的識字量非常有限。小學低年級學生有旺盛的求知欲,并已通過其他渠道獲得了大量的口頭詞匯和豐富的一般世界知識,為開展識字、閱讀準備了良好的條件。但另一方面,識字困難、識字量少、識字周期長,又使他們的閱讀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受到很大限制。利用拼音識字,并擴展小學生識別詞匯,不僅有利于小學生識字,而且有可能使其超出老師教學的范圍,獨立地處理一些他們未曾學過、未曾見過的生字詞,克服閱讀中的障礙,進行更廣泛的閱讀。
一、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存在方式。
從兒童心理角度來看:言語意識先于字形意識。兒童語言和知覺發展在先,正確語言發生發展于后。研究證明,很小的嬰兒就能區別語音的差異。兒童學習語言是從理解詞開始。小學生學習漢字分三階段: 泛化階段;識字階段;再現階段。低年級一般以前兩個階段為主,當然也不可避免地出現初級的再現。這就給漢語拼音教學提供了心理依據。
漢語拼音是漢字的注音符號,是幫助孩子識字和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它能幫助小學生識字。小學生在學習拼讀方法,熟練拼讀音節后,可以利用它來識字、查字典、閱讀注音讀物,使用漢語拼音來正音正字,正確地使用普通話交流、閱讀、朗讀。它能輔助小學生的習作。孩子在書面交流或習作練習中,遇到不會寫的字或一時想不起來的字,都可以先用漢語拼音音節來替代,方便時,再查字典確認漢字。
計算是數學的基本能力之一。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要重視“基本口算能力”的形成。“基本口算”一般是指20以內的加減法和表內乘除法口算。其中,加減法的學習在前,是學習乘除法的基礎。所以,2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可謂是計算之基石。
小學數學教學歷來非常重視學生2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能力,《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就明確提出“能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2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的練習,認為只要掌握方法會算就行;有的認為孩子現在算得慢,以后自然就算得快了;還有的認為即使口算能力差一點對后續學習也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小學數學上的計算都是由淺入深有層次地出現,新舊知識遞進性較強。20以內加減法是100以內的加減法的學習基礎,學生對20以內加減法的認知水平將直接影響100以內加減法的學習。
2.做好上小學的生活習慣準備
(1).逐漸改變幼兒生活學習作息時間。按時起床按時睡覺。
(2).上小學以后,學習的模式成為課堂教育,課間休息時是充分自由的,要自己整理書包,自己喝水,自己上廁所,讓孩子明白一句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有了這個意識以后,自然會用這句話來指導自己的行為。比如:自己記作業,鞋帶開了要自己系,下雨了要自己打傘,自己背書包,按課程表自己整理書包,這些事情小學老師是很少過問的,也不會去教孩子,都需要孩子在入學前就具有一定的自我服務的能力。
3.做好上小學的學習能力準備
(1).小學生每節課需上40分鐘,要求有意注意的時間較長。我們在家也要注意培養幼兒的有意注意,這里最好的辦法就是和孩子在家多讀故事書。在讀故事時幫助孩子掌握初步的聽、說、讀能力。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傾聽能力、自控能力及早期閱讀能力.
(2).關于書寫練習,在家孩子只要會寫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因為小學一年級孩子會接受系統的書寫教育。
(3).并在家多鼓勵孩子課上專心聽講、專心聽同學發言、及時完成作業、養成認真檢查的習慣、遇到不懂的問題要知道問等。
每天給孩子講故事,有助預防多動癥
英國最新研究:
家長每天給孩子讀書、講故事,不僅有助于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還能預防兒童出現多動癥等行為毛病。
——在看圖識字測驗中的表現要大大好于那些平日沒人給他們講故事的孩子們;
——日后認知和學習能力都會得到改善與提高;
——長大后行為出現問題的風險可能會降低;
——那些每天花三四個小時看電視的孩子在各種測試中的成績都相對偏低。
測一測(在符合您情況的題后打“√”)
1.我每天早上要叫孩子好幾遍,還要給他穿好衣服,他才起床。 ()
2.我會把牙膏給孩子擠在牙刷上,幫其節約時間。 ()
3.孩子的鉛筆都是我幫他削好的。 ()
4.孩子很粗心,因此每晚我都要給他把第二天的學習用品準備好。()
5.如果忽然發現孩子的學習用品沒有帶,我會立即給他送去。 ()
6.我很少與班主任聯系。 ()
7.我不愿意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挫折。 ()
8.如果孩子與伙伴打架,我會向別人道歉,再將孩子帶走。 ()
9.如果孩子不喜歡某位老師而不愿意去上學,我會想方設法把他趕到學校。 ()
10.我周末會讓孩子參加課外活動,如畫畫、音樂、舞蹈等。 ()
說明
這些題,如果您畫的“√”越多,說明您的教育方式越是需要改進。
1、2、3、4題與依賴性有關。
5、7、8、9題與耐挫力有關。
第6題考察您是否和老師合作。
第10題與您的期望有關。
衡量孩子對學校生活是否適應的三個標準
第一、學習感興趣:對學習內容本身充滿好奇和興趣,能積極主動地學習,不懂就問;
第二、活動能合群:在日常學習活動中,能與家人、親友、老師、同學和睦相處;
第三、生活有條理:能獨立自主地安排妥當包括學習在內的基本生活起居,不必大人催著、盯著才去完成。
謝謝您的聆聽,
期待與您交流!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