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環境創設與指導幼兒園區域環境的創設PPT課件這個PPT共82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幼兒園創設活動區域的意義與原則,幼兒園班級活動區域的設計與材料投放,常規活動區域環境的規劃及創設,區域環境設計技能實訓等,歡迎點擊下載。對于幼兒園的教師來說,規劃設計好本班級各活動區域,并在現有的條件的基礎上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設計布置好班級各個活動區,保證區域活動正常開展起來,是每個學期伊始首要的工作。
第一節 幼兒園創設活動區域的意義與原則
什么是區域環境?
一、創設活動區域的意義
為幼兒提供一種開放的游戲環境,鼓勵幼兒自由選擇、自由探索,在和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獲得身體、情感、認知及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
戶內游戲環境
二、活動區域環境的特點
三、區域的種類和規模
1、根據幼兒的興趣和發展需要擬定活動區域的種類
興趣、需要→區域種類
2、根據幼兒人數與空間面積擬定活動區域的數量和規模
人數、空間→區域數量、規模
四、創設活動區域的原則
活動室區域布置特點
區域的劃分有多種方式:大部分老師會用益智區、美術區、建構區、語言區及角色區;
另一種方式是用主題課程的內容劃分,例如在一個飲食節的主題,便可創設面點,茶藝館等相關的區域;
也可用學習過程劃分:探索發現區,認知聯想區,互動區,操作制作,表現表達及綜合設備/工具區;
不同的分類模式對教育會有更深入的理解。下面具體介紹第一種分類方式下的環境布置。
第二節 幼兒園班級活動區域的設計與材料投放
(1)活動區規劃要合理布局
大小有別,即安排各區域空間大小時要區別對待,如對于人數多、活動量大的積木區和娃娃家活動區,應劃出較寬敞的空間,而益智區以安靜活動為主,可安排小一些的空間。
動靜分開,即把積極的活動區與安靜活動區分開,如將以閱讀活動為主的安靜的圖書區與熱鬧的表演區分開。
有機組合,即把便于結合起來的活動區相鄰組合,如把圖書區和數學區放在一起,把操作活動為主的積木區和娃娃家放在一起等。
采光、取水因素,即綜合考慮活動室的采光照明、用水便利等因數,如圖書區和美術區應設置在光線充足的地方,以便于幼兒閱讀、觀察和創作;而科學探索區、美工活動區應離水源近些,以便于幼兒取水或清洗
(2)活動區之間要界限明確
平面界限,是通過地面不同的顏色,圖案或質地來劃分不同的區域。如在娃娃家里的地面刷上溫暖的紅色,在積木區的地面鋪上地毯等,讓孩子看了一目了然,很快就記住不同的區域。
立體界限,是運用架子、柜子或其他物體隔離劃分出不同的區域,形成半封閉或開放的空間。運用隔離物時要注意不可太高,最好適合幼兒實現和高度,以使幼兒能夠清楚地辨認區域,也便于教師及時觀察、控制幼兒在各個活動區中的活動
擴展思考:
選擇一種合適的方式,嘗試重新規劃活動室區域?
談談你對環境的創設和利用與課程割裂問題的看法?如何改善此問題?
兒童是否已是環境創設的參與者?家長能否參與到幼兒園中來?怎樣調動家長的積極性?
活動區的規則制定
規則是保證區域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教師要善于用環境來暗示規則。
整齊有序的材料擺放、清楚明顯的標志都會潛移默化地鼓勵幼兒玩后把原物放回,收拾整齊。
教師要明確制訂一些規則,如每個活動區的人數、進入活動區的標志、在每個活動區應當如何開展活動、活動后如何收拾整理等,以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
(1)活動區制定的相關規則必須簡單、少量、明確、切實所需、并且適合于幼兒的年齡
(2)人數限制規則是活動區規則中一項不可缺少的內容。一般來說,每個活動區域里容納的人數不要超過5-7人。同時,在制定進區人數限制規則時,教師還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采用直觀形象、生動有趣的方式來表達,從而幫助幼兒理解和接納規則,較好地執行和遵守規則。
4.進區卡的設計
進區卡是活動區人數限制規則的具體體現,主要起到控制各區人數的作用。區域認識標志牌主要貼于各活動區入口處,起標明區域活動內容和人員限定數目的作用。選區標記牌主要是記錄進入區域活動的人數情況
二、活動區域材料選擇與投放要點
1、材料應具有操作性
2、材料應有啟發性,投放要有目標性
3、投放材料應豐富多樣,把握比例適度
4、投放材料要有針對性
5、注意材料的安全性
三、活動區域玩具材料的管理
1、材料的收集準備
2、玩具材料的整理、存放和管理
3、玩具材料的清洗、消毒和維護
一、角色游戲區域環境設計(社會游戲區)
角色游戲是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愿望,以模仿和想象,通過扮演角色,創造性地反映其生活體驗的一種游戲,是3~5歲幼兒特有的最典型的游戲。
1.區域布局(做到科學、合理布局)
2.主題環境設計
角色游戲設計的主題有很多,如娃娃家、小吃店、理發店、醫院、超市等都深受幼兒喜愛的游戲主題。此外,還有根據幼兒生活經驗隨機產生的若干主題,如花店、寵物店、美食街、郵局、書店、銀行、健身中心,等等。不同的主題所要求的區域環境也不一樣。
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游戲發展的水平各有不同
(1)小班幼兒的角色游戲主要直接依賴玩具材料,通常是有什么玩具就玩什么游戲,離開了玩具,游戲也就停止了。他們喜歡模仿,往往看到別人玩什么,就扔掉自己手中的玩具。因此,教師給小班幼兒準備的玩具材料,應該主要是形狀相似的成型玩具,而且要種類少,數量多,以保證每個孩子都能拿到玩具,避免為玩具發生爭吵,從而影響游戲的進行。
(2)中大班幼兒想象力更加豐富,游戲主題更加多樣化,簡單的幾種成型玩具已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這就需要提供一些半成品以及廢舊品材料,以滿足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在種類上都有多樣化,并且盡量做到經常更換,讓幼兒有新鮮感,從而激發他們進行主題更豐富的游戲。
游戲區里常設主題的材料準備要求
(1)娃娃家
娃娃(增強幼兒的角色意識,體現不同的人際關系。教師應該提供不同性別的玩具娃娃和有著不同面部特征的玩具娃娃)
娃娃的服飾(可以表現不同職業、不同性別、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人物形象)
娃娃床
家具
餐具、炊具、各類空的食品容器如碗、盤子、碟子等等
其他如大鏡子、電話、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等各種家用電器。
(2)理發店、美容店
可提供鏡子、梳子、塑料剪刀、發卷、空的塑料洗發水瓶、空的發膠瓶子、橡皮筋、絲帶、吹風機、假發、毛巾、圍布、發型圖片等。
(3)食品店
(4)小吃店、快餐店
(5)服裝店
(6)超市
(7)醫院、診所
(8)蛋糕房
(9)菜市場
角色游戲區的主要種類較多,每一主題區域的布置,教師都應積極地按照相應的角色對環境的不同需求區設計、布置,準備豐富的玩具材料。
(1)將每樣材料歸類擺放在一起,貼上標簽。
(2)道具箱也是將材料整理,歸類的一個有效方法。教師可以按照角色游戲的主題來將玩具材料進行分類,把與某個具體的角色游戲主題有關的玩具材料都放進一個道具箱內,這樣將便于取用和整理。
二、建構游戲區域環境設計
建構游戲區,是幼兒利用各種不同的結構玩具或結構材料(如積木、積塑、金屬片、泥沙等)通過與結構活動有關的各種動作構造物體形象,反映現實活動的一種游戲。
通過建構游戲區的互動,幼兒的基本動作,特別是的手的動作獲得協調發展;幼兒創造性思維得以發展;幼兒的知識、經驗得以充實;幼兒細心、耐心、堅持克服困難等優良的個性品質獲得發展。
材料整齊分類擺放;
空間劃分合理,材料投放合適;
環境布置具有引發性;
區域的開放時段:對幼兒感興趣的區域活動,區域開放可延長至2-3天;地面鋪軟墊減低噪音;
此外許多老師喜歡拼雜色地墊,這是沒有必要的,對孩子沒有價值,反而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1)建構游戲區不需要放置桌椅
(2)建構游戲區的地面可以鋪上各式地毯或地墊
(3)為避免幼兒的積木作品被自己或同伴碰倒,教師應將架子與搭積木的區域分隔,并作出明顯的標記
(4)游戲區域內墻面或架子上可以張貼各種建筑物,從而開闊幼兒眼界,豐富建構題材,便于他們學習和再創造
(1)為小班幼兒準備材料是,要準備足夠數量的玩
具材料。
(2)對于中大班幼兒,在活動區中既要提供個人單、
獨操作的材料,也要提供一些能把幼兒聚集在
一起的材料,使他們能在一起進行分工、合作
活動。此外,還應給中大班幼兒提供不同性質
的活動材料。使游戲更為生動和豐富。
積木
積塑
輔助玩具材料
建構區的各種積木都應存放于柜子或架子上,架子和柜子的高度應以方便幼兒園取放為標準,并用圖示標記的方式
三.美工活動區域環境設計
美工活動區也是幼兒園各班級常設的一個活動區,旨在為幼兒提供一個自由欣賞和創作的場所,是幼兒園美工教學重要的補充形式。
1.區域布局
(1)美工互動比較安靜,布局是可與圖書區、益智區毗鄰
(2)美工區應設置在光線充足,靠近水源的地方
(3)區中要有區:美術區隱藏繪畫,勞作區等
(4)在安排美工區域空間大小時,可根據本班幼兒對美工活動的興趣及活動材料等情況來綜合考慮
(5)提供未完成作品暫存空間:重視幼兒作品
2.區域環境設計
設計美工區域環境的時候,教師應周密地考慮區域內顏色、形狀、結構、線條和圖案的空間安排,要突出藝術性,做到陳設簡潔美觀,色彩鮮明和諧,富有吸引力,并符合幼兒的審美情趣,使得幼兒通過對區域環境美的感受,培養孩子的審美感知、審美情感和審美創造等基本能力。
(1)美工活動區域可以懸掛各類美術作品如繪畫、雕塑、剪紙作品,還可以放置有插圖的書。
(2)展示欄或作品角是美工區必不可少的設置項目,將孩子的美術作品平貼在展示欄或作品角里是教師常用的一種展示方式
(3)用即時貼、彩色紙或絲帶做一個大的框架,可以是正方形、長方形、心形、圓形、傘形、蘑菇形及其形狀,然后將幼兒的美術作品框起來進行展示
(4)應注意張貼作品的高度要與幼兒的水平視線高度一致,而不是和成人的水平視線高度一致。
(5)將部分幼兒美術作品擺在桌子上或架子上展示也是一種較好的選擇。
幼兒的美術互動是一種操作活動,離不開對多種美術工具和材料的使用
教師為美工活動區準備的材料主要有欣賞類、繪畫類和手工類三類。
(1)欣賞類。欣賞類材料主要是供幼兒欣賞的美術品,包括各種平面的圖片、畫冊和立體的實物工藝品等。
(2)繪畫類。繪畫類材料寶貨各種紙、筆及其它用于繪畫的工具和材料。
紙類(包括不同大小、類別、形狀、顏色、質地的紙)
筆(包括各種類型的筆,有油畫棒、蠟筆、水彩筆、毛筆、油畫筆;各種不同長度、形狀、粗細的畫筆;鉛筆、圓珠筆等)
顏料
容器
畫架
圍護
(3)手工類
裁剪工具:剪刀以及美工刀、小竹刀等,要求剪刀口應是鈍型的,大小適宜
黏合劑:乳膠、透明膠水、糨糊。
材料:包括各類點狀材料、線狀材料、面狀材料及塊狀材料,如瓜子殼、貝殼、
樹葉、玉米皮、牙膏盒、彩紙等等。
(1)美工活動區的各類材料對幼兒來說應該是開放的,這就需要教師將材料合理地整理、歸類、便于幼兒自由取放。
(2)各類材料均應貼上不同的標簽,用圖片表示,讓幼兒一目了然。
(3)不能讓幼兒自行取用材料,不要放在他們能拿到的地方。
(4)存放教師物品的工作柜應和幼兒的分開,以免幼兒混淆。
四、自然角區域環境設計
自然角是幼兒園互動室中專門作飼養小動物、栽培植物、陳列實驗用品之用的角落。
它是對幼兒進行自然教育,培養科學素質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幼兒園自然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補充形式。
自然角所陳列的東西都是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物,是經過教師精心選取的。
1.區域布局與環境設計
(1)教師可根據活動室場地的實際情況,利用窗臺、墻角、柜面等空間在一角或多處設置。
(2)自然角陳列的物品應高度適宜,便于幼兒隨時觀察、接觸、取用
(3)教師作為一位引導者,指導幼兒通過多種途徑、多種感官區感知動植物的形態構造,生活習性及生長發育過程等,了解物與物、人與物的密切關系,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培養他們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的科學素養,是自然角真正成為幼兒與環境交互、與自然對話的平臺。
2.材料準備
自然角的活動有觀賞、觀察、實踐、實驗等多種形式,提供材料可以有圖片、模型、事務等多種形式,內容則必須根據教育目標、教學計劃、季節特征、當地實際情況和各年齡班的具體要求進行增減取舍,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觀賞類。觀賞類材料主要用于幼兒觀賞,其美化環境作用。
(2)觀察類。觀察類材料主要用于幼兒觀察,其目的是引導幼兒近距離地觀察各類事務
(3)實踐類。自然角的實踐類材料主要是提供機會,讓幼兒親手栽培植物或喂養小動物,在實踐中觀察動植物的生長變化、培養耐心和責任心。
3.區域活動管理
管理自然角并不只是教師的事情,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年齡班幼兒的特點,提出不同的管理要求,讓幼兒參與力所能及的管理勞動,從而培養幼兒愛勞動的好習慣。
(1)小班的幼兒主要是觀察和協助教師做一些簡單的工作
(2)中班的幼兒可以在教師的幫助下用值日的方法,分工輪流照顧自然角的動植物,也可以集體共同清掃自然角。
(3)大班的幼兒可以獨立地做好自然角的管理工作,自己分工,建立值日交班制
(4)教師在幼兒勞動過程中只是起督導檢查的作用
(六)寓藝術美于環境創設及教育之中
1、環境的色彩美
2、材料的藝術美
五、科學探索區環境規劃創設
(一)區域布局
(二)區域主題環境設計
(三)區域材料的準備
(四)區域的管理
六、語言區環境規劃創設
(一)區域布局
(二)區域主題環境設計
(三)區域材料的準備
(四)區域的管理
七、益智區環境規劃創設
(一)區域布局
(二)區域主題環境設計
(三)區域材料的準備
(四)區域的管理
八、表演區環境規劃創設
(一)區域布局
(二)區域主題環境設計
(三)區域材料的準備
(四)區域的管理
思考討論:
活動室區域環境設計
根據小班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及游戲發展水平,設計小班幼兒的各種類區域的活動主題、環境布置內容。
談談你對環境的創設和利用與課程割裂問題的看法?如何改善此問題?
第四節 區域環境設計技能實訓
項目一:班級活動區域規劃與設計
【范例】 中班活動區域環境設計
【實踐與訓練】 大班活動區域環境設計
【實踐考核】 項目二:活動區域進區卡設計
【范例】
【實踐與訓練】
【實踐考核】 項目三:角色游戲主題環境設計
【范例】
【實踐與訓練】
【實踐考核】 項目四:表演游戲區域環境的設計
【范例】
【實踐與訓練】
【實踐考核】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