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幼小銜接講座讓我們和孩子一同成長PPT課件這個PPT共18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學習引領人的改變,行為規范的改變,學習方式的改變,期望水平的改變,解決幼小銜接問題的五大要點,幼小銜接小錦囊等,歡迎點擊下載。讓我們和孩子一同成長
其實,需要“銜接”的是—— 我們
1990—1994年間,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原國家教委幼教處聯合進行了“幼兒園與小學銜接的研究”,結果表明,如果學前期為幼兒作好社會適應性與抽象邏輯思維的準備,在小學低年級又不在這兩方面對兒童提出過高要求,則幼兒入小學后面臨的學習適應困難和社會適應困難均可克服。
陪伴孩子一路走來的是父母,因此,讓我們先來做好“銜接”吧
我們要了解幼兒園與小學的不同,既可以幫助我們預防問題的發生,又準備著引領孩子應對困惑:
校園環境的改變。
學習引領人改變。
社會結構的改變。
行為規范的改變。
學習方式的改變。
期望水平的改變。
學習引領人的改變
幼兒園:一個班教師是二教一保配備,每時
每刻都有一位教師、一位保育員伴
隨左右,隨時解決孩子的困難。
小 學:是一個班5、6位課任教師,一節課一
輪換,課間往往無教師跟隨,孩子一
旦有了困難,只有自己解決,所以常
常擔憂一些以前不必擔憂的小事,如
大便了怎么辦?口渴了怎么辦?
社會結構的改變(重點)
孩子入小學后與幼兒園的友伴分離,重新建立新的人際關系,結交新朋友,尋找自己在團體中的位置并為班級所認同。
行為規范的改變
《中小學生守則》
《小學生守則》
——你要學會為自己負責了
學習方式的改變(重點)
幼兒園:自由游戲、探索學習和發現學
習
小學:有正規科目,語文、數學、英語
等分科學習。有作業、受教師支
配,四十分鐘一節課,有測試,
有測驗成績。
期望水平的改變
幼兒園:身體健康,活動安全,開心。
小 學:作業寫好沒有?測試多少分?
……
家長們也許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1. 我是不是應該教會孩子一些小學知識,這樣他才能在小學一年級學習跟得上甚至領先?
你還可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2. 他在幼兒園里很受老師的贊許,可是小學老師似乎不太看重我的小孩。
又或者是這樣的問題:
3.老師和我的聯系不如幼兒園時候多,我 都不知道兒子在學校里怎么樣。
4.在學校里總和小同學有這樣那樣的矛盾,回來就哭。煩死人了。
5.我都不知道怎么教他做作業,我都不懂。
6.整天要跟作業,我那里有這樣的時間?不管了,我想讓他獨立!
7.成績怎么這么差?要不要找家教?
8.孩子發脾氣,不想上學。
9.天天賴床,總喊不起來,遲到。
10.孩子上小學后,好像變瘦了。
11.……
解決幼小銜接問題的五大要點:
平和 預防
溝通 不懈
等待
幼小銜接小錦囊(分三階段)
第一階段:大班期末
1. 積極支持幼兒園開展幼小銜接,讓孩子
參加各種適應性的活動,例如參觀小學
校、聽講座、看相關書籍、和小學開展
互動。
2. 幫助孩子一起適應幼兒園大班學期末后
期一些管理、作息上的改變等等。
3. 在孩子面前談論入小學的事情,要用上
愉快的語調。
第二階段:暑假期間
1. 注冊的時候,帶孩子去參觀他將要去的小學,熟悉環境。贊揚準備要去的小學。
2. 結識一些小學里的朋友,讓他們介紹一下小學里有趣的生活。
3. 有意識地以“你真棒,能上小學啦”作為表揚語和孩子交談。
4. 根據小學里的要求,定幾個自理方面的規矩,例如自己去洗手間、閱讀、中午午睡、獨立完成任務等,并努力成為習慣。
5. 和孩子一起去購買、整理入學所需要的文具、本子、午睡被鋪等。
6. 如有可能,邀請老師在正式開學前到家里家訪,讓孩子提早認識老師。
7. 如果孩子學習興趣濃厚,可以讓他接觸一下哥哥姐姐在小學曾經用過的書本。
第三階段:入小學后第一個月
1. 保持每周至少一次和老師面談,或者利用網絡、電話、短信、書面等方式聯絡。把孩子的情況(優點、特長、習慣等)盡可能詳細地向班主任老師介紹。
2. 考考孩子認識了多少位老師,留意孩子提哪個同學的名字最多,了解他在小學里形成的新朋友群。
3. 每天一見面,就引導孩子說出他在學校里的情緒體驗,分享他的快樂和煩惱。
4. 和孩子一起重溫當天所學的功課,甚至裝作不懂要孩子教你。
5. 鼓勵孩子自己找老師說出問題,“隱形”跟蹤。
6. 參加家長會,認識家長。最好和孩子的玩伴、同桌的父母交個朋友。
7. 留意他的第一次測驗。但對測驗成績不要太看重,因為這是他的第一次。
8. 每天準時休息,保證第二天醒來精力充沛。
要明白這些事情,“我們”才能順利銜接:
1. 我們雖然不一定要孩子做第一名,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是必須的,這一點要和老師達成共識。
2. 當孩子在新集體里有不愉快的體驗時,請積極向孩子傳遞努力上進的正能量。
3. 當孩子之間發生矛盾,甚至受傷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朝著最好的方向去解決問題。
4. 溝通是最好的解決問題的途徑。
5. 即使碰上最好的老師,我們也不可以松懈。把孩子完全交給別人是一種懶惰和不負責任的表現。
6. 很多時候,“教育”就是考驗我們的“堅持”。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