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PPT課件這個PPT共45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幼小銜接的含義,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差別,幼小銜接工作的意義,幼兒園實施幼小銜接工作的指導思想等,歡迎點擊下載。主題一 幼小銜接工作的意義和任務
1.了解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的差異
2.理解幼小銜接工作的意義和任務
主題二 幼小銜接工作的內容與方法
1.掌握幼小銜接工作的主要內容
2.了解幼兒入學后面臨的主要困難及教育 策略
3.掌握幼小銜接工作應注意的問題
4.具有在理論指導下認識教育實踐中不正確幼小銜接工作的初步能力
學習目標:
1、理解幼兒園與小學銜接的意義和任務
2、掌握幼小銜接工作的內容和方法
3、具有運用理論分析、解決幼小銜接工作中問題的初步能力
一、幼小銜接的含義
幼小銜接工作是指幼兒園和小學根據兒童身心發展的階段性和連續性規律及兒童終身發展的需要,做好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兩個階段的銜接工作。
二、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差別
案例:某幼兒上學第一天就受到了老師的批評,回到家里說什么也不想再上學了,家長問孩子老師為什么批評,他說:“我上課喝水了,聰聰找我要,我也給她倒了點……”家長問孩子:“難道你不知道上課是不能喝水的嗎?”孩子頗為委屈地說:“在幼兒園什么時候都能喝水,老師說想喝就喝。”接著,孩子又對家長說:“媽媽,我還想上幼兒園,上學太沒勁了……”
分析討論:什么原因造成孩子不適應入學后的新生活呢?
總結要點:
小學和幼兒園在教育要求和環境上有很大的差異。
幼兒自身立即適應能力差。
兩類教育機構都比較重視各自教育的特點,忽視階段之間的過渡。
幼兒園和小學階段工作的不銜接是造成幼兒入學后不適應的主要原因。
回憶你們經歷過的和所了解的幼兒園生活和小學生活,結合以下的兩張圖片,你們覺得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有什么不一樣?
歸納總結
1、主導活動方面
2、作息制度與生活管理方面
3、師生關系方面
4、環境設備的選擇與布置方面
5、社會及成人對兒童的要求和期望方面
幼兒園和小學的不同教育特點
三、幼小銜接工作的意義
(1)使兒童能夠盡快地適應新生活。
兒童身心發展既有階段性又有連續性,幼兒教師和小學教師,都要正確認識兩種學習階段在教育上的不同特點,在教育中既要照顧到兒童身心發展的階段性,也要考慮到連續性,對兒童采取適當的教育方法,減少因教育環境的差異而給兒童入學后的生活帶來的消極影響,幫助孩子順利地由幼兒園階段向小學階段過渡。
(2)為兒童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幼小銜接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響到兒童今后身體、心理和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
【觀點辨析】
作好幼小銜接工作的意義在于使幼兒能夠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
分析要點:幼小銜接工作的意義不但使幼兒能夠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而且要為兒童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第二節 幼兒園實施幼小銜接工作的指導思想
一、長期性而非突擊性
二、整體性而非單向性
三、培養入學的適應性而非小學化
讓幼兒園像小學,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提前讓幼兒學習小學的教材
2、用小學教育的組織形式與方法對待幼兒園的幼兒
第三節 幼小銜接工作的內容和方法
一、 幼小銜接工作的主要內容
【案例】大班的幼兒有強烈的成長欲望,他們已不滿足于幼兒園三年的生活模式,他們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特別是當看到比自己大一點小伙伴系上紅領巾,背著書包,自由愉快地去讀書,他們又羨慕又好奇:這些哥哥姐姐到哪里去?他們的書包怎么那樣大?脖子上系的是什么呢?……再加上每個家長都可能在這個階段經常囑咐:“你長大了,要當小學生了!”,這就更加強化了孩子們入學的意識,同時他們也更加迷惑:小學和幼兒園有什么不同?小學的老師會喜歡我嗎?小學好玩嗎?……這些疑問困擾著孩子。為了讓孩子能順利適應小學生活,幼兒園開展了“我要上小學了”這一主題。
分析討論:請分析以上主題活動中幼兒園開展了哪些方面的幼小銜接工作?
總結要點:通過參觀、調查、游戲、討論等自主活動,幫助幼兒了解小學的基本情況,從生活作息和心理適應方面做些適當準備,進一步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任務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消除幼兒對小學的陌生感和恐懼感,從而進一步激發幼兒對小學生活的向往和熱愛,培養幼兒對小學生活的信心。
幼小銜接工作的主要內容
一、培養幼兒對小學生活的熱愛和向往
二、培養幼兒對小學生活的適應性
A.培養主動性
B.培養獨立性
C.發展人際交往能力
D.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和任務意識
三、幫助幼兒做好入學前的學習準備
A.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B.培養良好的非智力品質
C.豐富感知經驗,發展基本能力
二、幼兒入學后面臨的主要困難及教育策略
幼兒入學后面臨的主要困難是什么?該如何幫助幼兒克服這些困難?
歸納總結:兒童上小學后所面臨的主要困難是主體適應能力不足,主要表現在身體適應、社會適應和學習適應等方面的困難,而不是知識和智力方面。
具體教育策略:
(1)身體適應方面
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培養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
(2)社會適應方面
提高任務意識和完成任務的能力; 提高規則意識和執行規則的能力;提高獨立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
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3)學習適應方面
培養幼兒閱讀的興趣與技能,使他能感受到讀書的樂趣;通過繪畫和其他手工活動,提高幼兒用筆的靈活性,為其入學后的書寫打好基礎;提高幼兒的注意力和自制力及堅持性;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機會加強思維訓練,注意培養幼兒良好的思維習慣,提高幼兒的思維能力。
【案例】在一項對小學一年級新生的調查中顯示,許多兒童認為寫作業是幫家長和老師完成任務,檢查作業、準備學習用品等事情都應該由家長來做。曾有一個孩子理直氣壯地對媽媽說:“您為什么不幫我把鉛筆削好,害得我今天上課沒筆用,老師都批評我了”。還有一個孩子上課不會記作業,回家后不知道該寫什么。媽媽打電話去問別的同學,一連問了八個同學,結果問出了八種不同的作業。原來,這八個孩子記的作業都是不一樣的。
分析討論:幼兒入學后為什么不適應?該如何幫助幼兒克服這些困難?
總結要點:由于家長和幼兒園教師平時對幼兒的事情包辦過多,不給幼兒獨立完成某種任務的機會,導致幼兒獨立完成任務的意識和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差。
教師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在教育過程中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把獨立完成任務的機會還給幼兒。
在幼兒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幫助每個幼兒不斷地獲得成功感和滿足感,從而使他們增強完成任務的自信心。
組織一些專門的教育活動來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與能力。
當幼兒完成任務后,教師要及時對其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檢查和評價。
三、幼小銜接工作應注意的問題
(一)幼小銜接工作應貫穿于整個幼兒期
(二)全面培養幼兒的素質
(三)糾正幼兒園教育中的小學化傾向
(四)加強幼兒園、小學、家庭和社會的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一)幼小銜接工作應貫穿于整個幼兒期
【觀點辨析】
幼小銜接的過渡期是大班第二學期和小學一年級的第一學期,因此,幼兒園的幼小銜接工作應由大班老師在大班第二學期進行。
分析:此觀點是錯誤的。
大班第二學期的入學準備工作對幼兒順利入小學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兒園應認真抓好大班第二學期的入學準備工作。但不等于說入學準備只是大班第二學期的工作。
兒童入小學所需要的生理、心理條件,都是需要經過長期系統的培養。如:學習興趣、求知欲望、智力活動的能力,獨立生活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都必須從小班開始培養才行。
幼兒能否順利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不僅與大班第二學期所進行一些針對性的活動和教育有關,更與三年幼兒園教育甚至與入學前全部教育有關,因此幼兒園教師要根據孩子在園學習生活三年的情況有計劃地進行入學準備教育,幼小銜接工作應貫穿于整個幼兒期。
(二)全面培養幼兒的素質
【案例】某幼兒園很重視幼小銜接工作,幼兒園大班的活動都是為促進幼兒“智”的發展而開展,讓大班小朋友認漢字,學拼音,做算術題。結果,在這個幼兒園畢業的幼兒進入小學后還是不能適應小學生活。
分析討論:請分析在這個幼兒園畢業的幼兒為什么進入小學后還是不能適應小學生活?
總結要點:
此幼兒園偏重幼兒“智”的發展,而忽視體、德、美方面的發展。幼兒主動性、獨立性、人際交往能力、學習習慣、智力和非智力品質等方面的發展。
事實上,幼小銜接工作應該是體、智、德、美全方位的素質教育,使幼兒在全面發展中順利過渡。要避免那種重智育,輕體育、德育、美育等工作的傾向,更要避免把入學準備工作等同于教幼兒識字、學拼音、教計算的做法,不能搞“單項突破”或片面發展,應全面培養幼兒的素質
(三)糾正幼兒園教育中的小學化傾向
【觀點辨析】
幼兒園大班以小學式的上課取代幼兒的游戲,提前教給幼兒小學的知識,這樣就能減少“幼小”之間的差別,為幼兒入小學做好準備。
分析:此觀點是錯誤的。
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是游戲,游戲是幼兒適宜的學習方式,幼兒園大班以小學式的上課取代幼兒的游戲,這不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不利于幼兒身心發展。
小學的教育內容有很多不是幼兒所熟悉人和事,幼兒在學習中不能或不甚理解,只能較多地采用機械記憶,幼兒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影響到幼兒今后的發展。
提前學過一年級課本的兒童,剛入小學,在學習上似乎比別人好一些。但由于老師講的內容孩子在幼兒園學過了,孩子就會覺得上課沒意思,小動作、說話等行為就會多起來,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上課不注意聽講的壞習慣。由于孩子已經養成了上課不聽講的習慣,學習上后勁不足,這時再想糾正其不良習慣就很困難了。
幼小銜接工作的重點應放在培養幼兒的入學適應性上,培養幼兒適應新環境的各種素質。
(四)加強幼兒園、小學、家庭和社會的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案例】某班幼兒升上大班后,經常有家長不放心地向老師詢問:老師,孩子明年就要上小學了,怎么還不教孩子多寫一些字?怎么不教孩子學拼音?怎么不教孩子做數學題,怎么不布置家庭作業?孩子整天在幼兒園玩,孩子上小學后能否適應?……
分析討論:假如你是大班的教師,你將怎樣面對家長的迫切要求?
總結要點:
教師不能盲目順應,而是要召開家長座談會。教師指導家長該如何面對孩子的升學,并細致地介紹幼兒園的各項幼小銜接工作。家長的顧慮消除了,并要求家長配合幼兒園,幫助孩子從身體適應、社會適應、學習適應等各方面做準備。
問題討論:可以開展哪些活動加強幼兒園與小學的相互配合?
可以在大班幼兒臨近畢業時,教師帶領幼兒參觀小學,引導幼兒認識小學的環境:教室、操場、圖書室、少先隊活動室等;參觀一年級小學生的一些活動:上課,少先隊活動等;與小學生聯歡,與幼兒園上屆大班畢業生見面和談話,以激發起幼兒對小學生學習、生活的向往,使他們從思想上,情感上做好入學準備。同時,改變幼兒的作息制度以適應小學作息制度的變化;幼兒園活動室的布置逐步具有小學的某些特征,如設立黑板、桌椅成排擺放、減少游戲角等;召開幼兒升學慶祝會或幼兒畢業典禮;指導家長為幼兒購買書包、鉛筆等幼兒入學時必需的文具用品等。
操作練習
課堂小結
Add you title
Add you title
Add you title
Add you title
Add you title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