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實用手工布藝PPT課件這個PPT共41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布貼畫,布玩偶,鉤針編織,紙偶,織繡,壁掛等,歡迎點擊下載。第一節(jié) 布貼畫
一、布貼畫概述
布貼畫原名宮廷補繡,俗稱布貼畫,又稱布堆畫、布貼花、布摞花、撥花。布貼畫底子多用白色,也可用其他顏色,主要根據(jù)所要表現(xiàn)的內(nèi)容而定。布貼畫色彩豐富鮮艷,剪貼的邊線明朗整潔,富有木刻版畫的刀木特點,和絲綢剪貼畫類似,僅在原料上有所區(qū)別。
布貼畫具有其他繪畫的一切特點,并且具有自身的特點:以剪代筆、以布為色。布貼畫充分利用布的顏色、紋理、質(zhì)感,通過剪、撕、粘等方法表現(xiàn)形象、抽象的物體,其色彩獨特,集工藝性、藝術(shù)性于一體,具有筆墨不能取代的奇效。布貼畫自然流暢、工藝精美、情趣各異、風(fēng)格獨特,適合裝飾不同居室、場所。作為裝飾和藝術(shù)禮品,布貼畫在國內(nèi)外很受歡迎。
工藝布貼畫是在一種古老技藝上發(fā)展起來的新型藝術(shù)品,是用布料的天然紋理和花紋,將工筆畫以布貼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工藝布貼畫的制作工藝非常講究,全部選用優(yōu)質(zhì)布料,用手工精貼而成(見圖3-1)。
二、所用的工具和材料
制作布貼畫的工具包括剪刀、裁紙刀、尺子、鑷子、鉛筆、復(fù)寫紙、彩色筆、水彩、毛筆、黏合劑。黏合劑的種類有白乳膠、雙面膠條、固體膠、膠水等(見圖3-2),常用的是白乳膠、雙面膠條。
制作布貼畫的材料有:① 內(nèi)襯紙板。根據(jù)畫面的大小,可選用不同規(guī)格的內(nèi)襯紙板,一般制作布貼畫,所用厚度為0.3-1.2mm。各種食品、藥品、香煙、飲料、衣物的包裝盒,硬皮的掛歷紙、厚紙、畫冊紙等都是很好的內(nèi)襯紙板。② 底襯板。如纖維板、三合板、草板紙、塑貼板、硬紙板、泡沫板等。一般厚度在0.8-3mm為宜。底襯板如果需要包裹,可用壁紙、彩色紙或布等紡織面料來包裹。③ 布料(見圖3-3)。布貼畫的主要材料是布。要充分利用各種廢棄的碎布頭,不穿的舊衣物,花布、格布、針織布、無紡布、絲綢布、化纖布等紡織面料和各種毛線。平時盡量收集各種顏色、各種質(zhì)地、不同圖案、不同花紋的碎布頭,各服裝加工點、裁縫鋪、親朋好友都可能是素材的來源。布頭多了,可按顏色、質(zhì)地進行分類放置,制作布貼畫時,才能得心應(yīng)手,選擇好自己喜歡的布料顏色,便于構(gòu)思畫面。如果布料臟了,要清洗干凈。布料折皺不平整,可用電熨斗來熨燙,使布料平整順滑。 ④ 填充物。如海綿、腈綸棉、泡沫、棉花等,主要用于填充布料與襯紙板之間,增強布貼畫的立體感。
三、基本制作方法
(一)構(gòu)思
根據(jù)自己的愛好和特長構(gòu)思畫面,不但體現(xiàn)出畫的特點,而且還需根據(jù)布貼畫的特性進行,然后將構(gòu)思好的畫,用鉛筆輕輕地畫在底襯板上,以便粘貼(見圖3-4)。
(二)裁料
根據(jù)設(shè)計稿的要求尋找、選擇合適的布料(包括不同顏色、質(zhì)地),裁剪出合適的形狀和大小。裁剪過程中,可以先用筆畫在布料反面上,也可以先畫在紙上,再貼在布上,然后剪下。
(三)粘貼
將剪好的各種形狀按照一定的先后順序貼在板上(見圖3-5至圖3-10)。注意要粘貼牢固,畫面要整潔、干凈。
(四)裝飾畫面
布貼畫基本做好以后,再對布貼畫進行整體的布局,裝飾過于空白的地方,以起畫龍點睛的作用(見圖3-11)。
制作布貼畫的過程中應(yīng)注意: ① 布貼畫注意整體效果,因此色彩搭配要合理。② 根據(jù)布的紋理特點作畫,注意整體的構(gòu)圖與布局情況,不宜過于強調(diào)細(xì)部。③ 畫面要干凈整潔。
四、優(yōu)秀作品展示
以下是一些優(yōu)秀的布貼畫作品,如圖3-12至圖3-59所示。
第二節(jié) 布玩偶
一、布玩偶概述
布玩偶泛指運用各種化纖、純棉、無紡布、皮革、長毛絨、短絨等原料,通過剪裁、縫制后填充棉花的方式,把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物加以藝術(shù)想象、異化而成的一種玩具。其優(yōu)點是美觀大方、造型生動、手感舒適、柔軟、耐壓、安全、衛(wèi)生,能開發(fā)智力并具有裝飾性,老少皆宜。在傳統(tǒng)意義上,布玩偶通常稱為毛絨玩具,常常被用來安慰小孩子。
近年來,傳統(tǒng)機器加工的毛絨玩具因其缺乏個性氣質(zhì),且復(fù)制性較強等因素,而漸漸被這一充滿創(chuàng)意與個性的手工玩具所代替。此類玩偶改良了毛絨玩具材質(zhì)單一的缺點,采用各種材料,如棉布、帆布、絨布等形態(tài)及顏色各異的材料,用針線手工縫制出一種個性鮮明、形狀特異的布偶,多稱之為“手工布偶”。制作這些布偶的人群通過其大膽靈活、富有朝氣的思想,把童年時期的印象、年輕時代的想象,借助其深厚的藝術(shù)功底,凝合在小小的布偶之上,成為一種全新的布偶形態(tài)。布玩偶以山東煙臺的布丁多多、廈門的左手右手、上海的愛布頭手工布偶、臺灣的娃娃屋等為代表(見圖3-60、圖3-61)。
二、所用的工具和材料
制作布玩偶所用的原材料主要有長毛絨、化纖起絨布(拉毛絨、天鵝絨)、T/C布、針織布、腈綸棉,兼用塑料顆粒、人造革、無紡布、玩具零件等輔件。根據(jù)玩具外觀也可以選裝高智能電子、機芯、音響等,增強布玩偶的趣味性。
三、基本制作方法
下面以制作布玩偶《小熊》(見圖3-62)為例,詳細(xì)講解布玩偶的具體制作方法。
(一)所用的工具和材料
所用的工具和材料有棉布、珍珠棉、黑色珠子、彩色絲帶、鈴鐺、美麗小花扣、針、線、剪刀、筆、紙樣。
(二)制作步驟
(1)根據(jù)個人喜好以及制作意圖挑選合適的布料,如圖3-63所示。
(2)根據(jù)圖紙制作卡片紙樣后,在布料上面進行繪制,如圖3-64所示。
(3)裁剪布料,按照畫好的圖樣進行剪裁,頭部3片、耳朵4片、身體2片、胳膊4片、腿4片、腳底2片,如圖3-65所示。
(4)按照1cm留縫以及圖紙要求的返口留白,進行縫制,縫制完畢后在留縫處剪一些小豁口,方便翻過來之后布玩偶作品外觀美觀、規(guī)矩,如圖3-66所示。
(5)縫制好每一個部分,翻過來后填充珍珠棉,如填充枕頭的珍珠棉要填充得實在,這樣玩具會顯得飽滿、美觀(見圖3-67)。在收口的部分用藏針法收口。如果收口留得很小,那么填充珍珠棉的時候需要用鉛筆或者筷子將珍珠棉按壓填實。
(6)各部分縫制好之后,即可開始組裝。組裝的原則是先組裝頭和耳朵,接著是頭和身體,組裝時均采用藏針法進行縫合,如圖3-68所示。
(7)組裝四肢時,先組裝胳膊,按照原始圖紙上標(biāo)有胳膊的所在位置,在每一個胳膊上搭配一個紐扣。先將A紐扣與A胳膊固定,穿過身體與B胳膊以及B紐扣進行連接,然后在A、B紐扣以及身體扣眼之間來回進行縫制,再使用同樣的方法組裝下肢,如圖3-69至圖3-71所示。
(8)四肢組裝好以后,測試一下四肢的靈敏度以及玩偶的重心,做一些微調(diào),如圖3-72所示。
(9)進行面部的裝飾,縫制眼睛、脖子處的領(lǐng)結(jié),最后以布貼的方式貼鼻子,如圖3-73至圖3-75所示。
以下是布玩偶《小丑》的制作步驟,如圖3-76至圖3-79所示。
四、優(yōu)秀作品展示
以下是一些優(yōu)秀的布玩偶作品,如圖3-80至圖3-97所示。
第三節(jié) 鉤針編織
一、鉤針編織概述
鉤針編織或簡稱鉤織,是創(chuàng)造織物的一種方式,透過一支鉤針可將一條線編織成一片織物,進而將織物組合成衣物或飾品等(見圖3-98、圖3-99)。
鉤針?biāo)幙椀目椢锍錆M了無數(shù)個小環(huán),透過鉤子將線打活結(jié),充做一環(huán),接著將鉤子從第一環(huán)穿入,用鉤頭鉤線,鉤出另外一環(huán),以此類推逐漸組成一排線串,最后一排會僅有一個活動環(huán)串在鉤針上,新的一排可再返回鉤在舊的一排上,于是線串上的環(huán)鉤出無數(shù)排,就形成了一片鉤針編織。鉤針編織與棒針編織的邏輯基本相同,但不同之處在于鉤針編織的花樣比較自由,從頭到尾僅有一支鉤針與一根線,即可鉤出許多自由型與花型、圓型,甚至很容易鉤出小型的立體織物,如手指玩偶等。
鉤針編織具有如下作用及特點:
(1)鉤針編織是一種編織藝術(shù),簡單易學(xué),工具僅有一根鉤針,再加上鉤針用的線或毛線即可進行編織,其作品的特點是鏤空圖案較多。
(2)鉤針編織是湘繡針法之一。以針引線,刺繡地上面,再以針刺繡地下面,不使繡線全伸而浮著于繡地,然后以針橫刺線的中腰,使浮著的線兩頭凸起而成連續(xù)不斷的顆粒。
(3)編織花邊等用的帶鉤的針,也稱作鉤針。
二、所用的工具和材料
(一)線
由于鉤針的自由度很高,所以編織材料的靈活度也相對提高,除毛線之外,許多線材都可以利用鉤針編織,常見的有塑膠繩、舊衣裁成的布條、塑膠袋裁成的小條等,這些材料均可編為大大小小的織物,如杯墊、地毯、小毯以及可循環(huán)利用的購物袋等。鉤針編織也能用一些貴重的金屬線編織,如用銀線編織成的飾品,可穿上珍珠、寶石等(見圖3-100)。
鉤針通常使用蕾絲線,蕾絲線比較硬挺,有20號、40號、60號以及更粗的18號線,此外還有真絲線、麻線、緞染線。鉤使用的線和織使用的線有所不同,即鉤使用的線更加緊密,鉤起來花樣比較清楚;毛線比較蓬松,蓬松的線不太適合鉤,鉤出的花型也比較松散。
(二)鉤針
鉤針是進行鉤針編織的重要工具,有多種尺寸與規(guī)格,大至3.5mm、小至0.75mm的都有。在材質(zhì)上,鋁制鉤針與塑膠制鉤針較為常見,最常用的鉤針大小是2.5-19mm,比較特殊的長鉤針稱為突尼斯鉤針,其織法混合了鉤針編織與棒針編織(見圖3-101)。
適合蕾絲線的針比較細(xì)、比較尖。2-10號的鉤針可以鉤一些中、細(xì)毛線,普通棉線,麻線等。有手把的鉤針使用起來比較輕松、省力。
(三)尺子
準(zhǔn)備兩把直尺以及若干卷紙,直尺的作用是做小樣之后,需要量10cm的長寬,量10cm有多少針、多少行。還有一種正方形的尺子,量小樣的時候可以一次性數(shù)出來10cm多少針、多少行,比直尺更加方便。
(四)縫針
縫針比較細(xì),其后面的針眼比較大,用于縫毛線的針比較長,也比較粗。此外還有一種一盒有100個的縫針專門用于縫合。
(五)小剪刀
小剪刀可以剪去多余線頭。
(六)別針
鎖狀別針用于標(biāo)記織物行數(shù),如織到20行做一個記號,織到下一個20行再做一個記號。
三、基本制作方法
鉤織針法多樣,有玉針、方眼織、松編、貝殼編、緣飾等,常見的鉤針編織法有方網(wǎng)鉤針編織法、突尼斯鉤針編織法、帚形鉤蕾絲法、簪形鉤蕾絲法、雙頭鉤針編織法、愛爾蘭鉤針編織法。
鉤針編織有3種起頭方法:
(一)鎖針起頭(辮子針)
1.鎖邊起頭
如果鉤針作品選擇的是3號針,那么起頭的針要大兩號,即要使用5號針起頭。
2.方眼邊起頭
方眼邊是由短針和長針組成的,起頭要大1-2號。
3.鏤空花樣起頭
鏤空花樣起頭使用的針要大1-2號,如果需要鉤的花樣是比較松散的、網(wǎng)狀式的,也可以用同一號針,或者大一號針,可根據(jù)鉤針時手的松緊感來選擇。
(二)圓邊起頭
用線在手上繞兩圈,這種鉤法適合鉤花心,這樣起出來的頭比較密實,最后把線頭拽緊,便可鉤出沒有空隙的花心。
(三)鎖針的圓邊起頭
線頭可以在鉤的過程中捋到里頭,這樣就可以避免剪線頭,用圓邊起頭鉤出的織物中間的空就會大一些。
鉤針編織的基本方法1(見圖3-102至圖3-111):
鉤針編織的基本方法2(見圖3-112至圖3-115):
四、優(yōu)秀作品展示
以下是一些優(yōu)秀的鉤針編織作品,如圖3-116至圖3-130所示。
第四節(jié) 紙偶
一、紙偶概述
紙偶是指用紙做成的偶像,是將不同質(zhì)地、不同顏色的紙,通過剪、折、卷曲、黏合等方法,做成簡練、概括、造型夸張、生動活潑的各式各樣的立體偶像。
紙偶是一種兒童玩具,其制作簡單,先做筒形體上端,然后剪出長袍或坎肩等粘在筒形上,將紙偶造型雙袖交叉于胸前,最后繪出五官點綴即成。有的孩子擁有百余個紙偶,玩時有各種主題情節(jié),如過年、娶親嫁女、回娘家、走親戚、出獵、獵歸等(見圖3-131)。
二、所用的工具和材料
制作紙偶所用的工具和材料有卡紙、圖紙、木棒(兩根)、線、編織的繩子、膠(502膠水、雙面膠、膠棒)、剪刀、圓桶等。
三、基本制作方法
(一)單個紙偶的制作方法
所用的材料及工具有彩色紙及卡紙、剪刀、刻刀、膠棒、乳白膠、格尺、筆,如圖3-132所示。
(二)《小老鼠》紙偶的制作方法
其制作步驟如圖3-138至圖3-143所示。
(三)《小老虎》紙偶的制作方法
其制作步驟如圖3-144至圖3-151所示。
(四)《長頸鹿》紙偶的制作方法
其制作步驟如圖3-152至圖3-158所示。
(五)提線紙偶的制作方法
(1)先畫圖紙,畫出人偶樣式。
(2)將兩個木棒交織成十字架的形狀,用繩子固定(用繩子綁起來)。
(3)制作人偶,用圓筒做身子,制作紙彈簧(用卡紙做)當(dāng)作手和腳。
(4)制作玩偶頭部,可將圓筒稍加修改成頭部造型,上面也可以添加眼睛等五官細(xì)節(jié)。
(5)提線,將線連接到木棍上,提起人偶的各個關(guān)節(jié)。
(6)制作紙彈簧,一條卡紙條,不能太細(xì),要一個一個折疊。
提紙偶的木棍可以用筷子,也可以用鉛筆。以下是幾幅提線紙偶作品,如圖3-159至圖3-161所示。
四、優(yōu)秀作品展示
以下是一些優(yōu)秀的紙偶作品,如圖3-162至圖3-179所示。
第五節(jié) 織繡
一、織繡概述
織繡是用棉、麻、絲、毛等紡織材料進行織造、編結(jié)或繡制的工藝,是在綢緞、布帛和現(xiàn)代化纖織物等材料上,用絲、絨、棉等各種彩色線,憑借一根細(xì)小鋼針上下穿刺,構(gòu)成了各種優(yōu)美的圖案、花紋或文字(見圖3-180、圖3-181)。中國織繡工藝品種繁多、絢麗多彩,主要有刺繡、織錦、緙絲、抽紗、花邊、絨繡、機繡、繡衣、繡鞋、珠繡、地毯、手工編結(jié)等(見圖3-182至圖3-184)。
中國織繡品以精彩華美見稱,不僅是中國各個時期主要的衣著原料之一,也是中國古代對外貿(mào)易的重要商品。在公元前5世紀(jì),其成為連接?xùn)|西方文明和友誼的絲綢彩帶,不斷地通過草原絲綢之路、沙漠綠洲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遠(yuǎn)銷西亞和歐非兩洲,極受西方國家的歡迎。古代羅馬和埃及都把中國的絲綢看作“光輝奪目、人巧幾竭”的珍品,以能穿著這種珍品為榮。
中國織繡工藝品的分布情況如下:刺繡、織錦、緙絲工藝主要產(chǎn)在江蘇、浙江、廣東、湖南、四川等地;地毯工藝主要產(chǎn)在新疆、寧夏、青海、西藏、天津、北京等地;抽紗、花邊、絨繡工藝主要產(chǎn)在煙臺、上海、潮州、汕頭、蕭山等地。中國織繡工藝在國外享有很高的聲譽,尤其是手工繡品、手工編結(jié)和手工地毯,對中外經(jīng)濟與文化交流起著重要的作用。
織繡品的藝術(shù)性,可因其藝術(shù)風(fēng)格的不同而分別以不同的審美標(biāo)準(zhǔn)來對待。
(一)宮廷風(fēng)格
宮廷風(fēng)格的織繡品材料優(yōu)良,配色構(gòu)圖復(fù)雜,制作精到,富麗堂皇,有龍袍、霞帔等。
(二)民間風(fēng)格
民間風(fēng)格的織繡品雅拙有趣,想象豐富,立意新鮮,不入俗套。
(三)文人風(fēng)格
此類織繡品多以名人書畫為粉本,或緙絲或絨繡或發(fā)繡,多以書卷氣為貴。
(四)閨閣風(fēng)格
封建時代女子養(yǎng)在深閨寂寞難遣,又心比天高身懷絕技,則盡在織繡中一吐為快。
二、所用的工具和材料
(一)布的種類
不同的底布對用線、針工和圖案都有不同的要求,針對不同的布料,采用合適的織繡工藝,這樣繡出的繡品才漂亮。按種類劃分,織繡所用布料大致可分為三類:植物纖維布、動物纖維布、化纖布。植物纖維布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各種純棉、麻和棉麻交織布。一般比較細(xì)軟、輕薄的棉麻布適合做各種小面巾、手帕、面包巾、小餐巾等;而較厚實、較挺括的棉布則適合做大的臺布、床罩、冰箱布、枕袋等。動物纖維布包括絲綢、軟緞、喬其紗、羊毛絨、法蘭絨、純毛呢料等。一般絲綢軟緞多用來做高檔睡衣、婚紗帳幔等床上用品,用純絲線刺繡。化纖布由于其熔點低,不像棉、麻毛質(zhì)材料那樣耐高溫,因此化纖布不宜用棉線、絲線來刺繡,其較適合做機繡或絲帶繡、珠繡、亮片繡等。
(二)各色繡線
繡線的種類有純棉細(xì)繡線、純棉粗繡線、合股線、麻線、絲線機繡線、毛線、金銀線、化纖線等。其中以純棉繡線為主流繡線,用途也最為廣泛。純棉細(xì)繡線是由單根紗合股捻成,約有40個色系,且每個色系從淺到深約有6-9個色階。它可以合股使用,純棉細(xì)線在較粗糙的底布上刺繡時應(yīng)該注意用合股繡,否則繡出的圖案容易發(fā)泡而露出底布,且繡品表面不平整,影響美觀。
三、基本制作方法
(一)十字繡的基本步驟
1.選擇圖案
按照圖案的要求挑選相應(yīng)編號的DMC十字繡繡線,然后選擇合適的十字格布,計算尺寸并剪裁好布料。
2.準(zhǔn)備繡線
抽取需要的繡線股數(shù),抽取的辦法非常簡單。這里以11格十字格布為例,11格十字格布需要使用3股繡線。將6股的DMC十字繡繡線分為兩個3股,然后用兩手分別抓住3股,向相反的方向輕輕扯動即可。如果在繡制的過程中繡線緊纏在一起,可以放開手中的針使其懸于半空,繡線將會自然解開。
3.確定中點
確定中點的核心在于確保繡制的圖案位于十字格布的中間。在每個十字繡圖案中都標(biāo)示有橫、豎方向的中點。根據(jù)圖案的中點確定相應(yīng)的十字格布的中點,只需將剪裁好的十字格布對折再對折就可以找到十字格布的中點,也可以使用標(biāo)記筆來標(biāo)記中點。
4.開始繡制
用第一條十字繡線時,在十字格布背后預(yù)留一寸長的線尾。用手指按住線尾,然后開始制作十字繡。在繡制過程中,針步會將線尾固定下來。當(dāng)完成一條十字繡線后,只需在十字格布背后使用收針針法,并將余下的線段剪去便可。要使用新的十字繡線時,在重新開始繡制的位置附近,將針和十字繡線穿越幾個針步的底部(類似于收針十字繡繡法)(見圖3-185)。
(二)繡法基礎(chǔ)
1.繡的方向一致
在繡十字時,要注意其繡的方向的一致性。
2.繡時應(yīng)先找中心點
找到布的中心點位置后才開始繡圖。
3.常用的十字繡針法
常用的十字繡針法有全針繡法、1/2針繡法、1/4針繡法、3/4針繡法、回針繡法、長針繡法、雙格全針繡法、雙針回針繡法、雙格長針繡法以及幾種特別形狀的針法。
4.十字繡所用的針
十字繡所用針與平時縫紉時所用的針不太相同,十字繡用的針是鈍針,其針頭較圓且針孔較大;對于不同大小的十字繡格布,所使用的針大小也不相同。
5.十字繡所用的布
根據(jù)不同的圖案可以選擇不同規(guī)格的十字布,有大格布、中格布和小格布。確定布料后,再根據(jù)布的規(guī)格來選擇線和針。
十字繡的基本針法,如圖3-186至圖3-189所示。
十字繡的基本步驟,如圖3-190至圖3-193所示。
四、優(yōu)秀作品展示
以下是一些優(yōu)秀的織繡作品,如圖3-194至圖3-221所示。
第六節(jié) 壁掛
一、壁掛概述
壁掛是指掛在墻壁上的一種裝飾性織物,包括毛織壁掛、印染壁掛、刺繡壁掛、棉織壁掛等,毛織壁掛也叫壁毯、掛毯。壁掛是體現(xiàn)現(xiàn)代裝飾的造型、色彩,并與現(xiàn)代建筑緊密結(jié)合的一種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
現(xiàn)代壁掛藝術(shù)以各種纖維為原料,采用傳統(tǒng)的手工編織、刺繡、染色技術(shù),來表達現(xiàn)代設(shè)計觀念和思想情感。內(nèi)容豐富、風(fēng)格獨特的現(xiàn)代壁掛作品不僅烘托出人與建筑環(huán)境的和諧氛圍,顯示了扣人心弦的藝術(shù)魅力,而且還以極富自然氣息的材料肌理、質(zhì)感和手工韻味、情調(diào),喚起人對自然的深厚情感,從而減少現(xiàn)代生活中因為大量使用硬質(zhì)材料制品所形成的單調(diào)感、冷漠感。
在現(xiàn)代裝飾藝術(shù)中壁掛已經(jīng)越來越多地進入了追求高雅情趣的家庭中。在居室中點綴上一兩塊絢麗多彩的壁掛,能給人精神上的愉悅,壁掛顏色及內(nèi)容如與房間整體合理搭配,還可以達成視覺和心理的平衡,使人感到舒適、典雅。幾塊色彩或線條可以構(gòu)成一幅抽象的圖案,給人虛幻的現(xiàn)代審美情趣,具有較強的形式感和裝飾性(見圖3-222至圖3-226)。
二、所用的工具和材料
自制藝術(shù)壁掛常采用編織和拼接兩種方法。
編織壁掛(掛毯)所用的材料可以采用一些廢棄物。例如常見的各種毛線和腈綸線頭、麻繩、棉紗、絲線等。通過染色、紡織、挑、補、結(jié)、扎、縫等手段,將這些廢棄物處理成多種形式的色塊和線、點。利用這些材料可以編織成類似馬蒂斯、畢加索的抽象派作品,也可以紡織成變形小動物、花草圖案或者裝飾風(fēng)景畫。總之,可以編織一些體裁簡單明了、色彩對比強烈但不復(fù)雜的作品。它的底布一般用麻袋布、襯布或鋼絲布。但底布經(jīng)緯網(wǎng)孔必須均勻。編織前,可先用木框把底布繃緊,再把繪制的圖案用筆描在底布上然后進行編織。
拼接壁掛的用料種類更為廣泛,吹塑紙、有機玻璃、有色金屬、大理石彩條、有紋木板、樹皮、羽毛、貝殼等都是很好的材料。經(jīng)過加工和藝術(shù)處理,將這些材料拼貼在五合板或塑料板上,外加金屬外框,形成一種趣味無窮的藝術(shù)壁掛。這種壁掛洗練、明快、爽朗,富有節(jié)奏感,很受年輕人的歡迎。
三、基本制作方法
(一)編織壁掛的制作方法
其制作步驟如下:
(1)準(zhǔn)備一根軸、一些編織用的垂性很好的棉線,如圖3-227所示。
(2)畫設(shè)計圖,將需要編的圖形和尺寸標(biāo)號,并設(shè)計好相關(guān)比例尺寸。
(3)運用中國結(jié)的8種基本結(jié)法來編織,如圖3-228、圖3-229所示。
(4)完成壁掛,如圖3-230所示。
(二)光盤收納壁掛的制作方法
其制作步驟如圖3-231至圖3-235所示。
四、優(yōu)秀作品展示
以下是一些優(yōu)秀的壁掛作品,如圖3-236至圖3-255所示。
幼兒園學(xué)習(xí)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quán)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