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學前兒童手工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PPT課件這個PPT共60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學前兒童手工教學活動的目標,學前兒童手工教學活動的類型,學前兒童手工教學活動的指導等,歡迎點擊下載。第七章 學前兒童手工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學前兒童手工教學活動的目標
一、2歲~3歲兒童手工教學活動的目標
2歲一3歲兒童手工教學活動的目標是以紙張的折疊、粘貼為主,后期可增添泥等軟性材、料,重在“動手”,不在造型、創造。
●引導兒童參加手工活動,體驗手工活動的快樂,培養他們對手工活動的興趣并愿意嘗試各種手工工具和材料,培養兒童安全、衛生、整潔的手工活動的習慣。
●引導兒童學習用糨糊、膠水等粘貼沙子、種子等點狀材料。
●引導兒童學習撕、拼貼、折(對邊折、對角折)、印等操作,訓練手的控制能力。
●引導兒童體驗可塑性材料(泥、橡皮泥等),學習用搓、團、壓、黏合的方法塑造簡單的立體物象。
二、3歲~4歲兒童手工教學活動的目標
3歲~4歲兒童手工教學活動的目標是在折疊、粘貼的基礎上,開始接觸工具。結合繪畫的學習,進行簡單的造型練習。
●引導兒童正確使用簡單的手工工具和多種材料,使他們喜愛各種手工活功。
●引導兒童用豐富、復雜的點狀材料(如木屑、紙屑、泡沫屑等)粘貼出簡單的物象。
●引導兒童在小班的基礎上學習用紙折出(按照中心線折、雙正方折、雙三角折)、剪貼出簡單的物象。
●引導兒童在小班的基礎上學習用捏的方法塑造簡單的立體物象,并學習用連接的方法組合對象。
●引導兒童初步學習用其他點狀、線狀、面狀和塊狀的自然物和廢舊材料制作玩具。
三、4歲~5歲兒童手工教學活動的目標
4歲~5歲兒童手工教學活動的目標是兒童能較熟練地使用合適的工具,具有一定的立體造型的想象力和制作能力。
●引導兒童較熟練地使用和選擇手工工具和材料,創造性地表現自己的意愿。
●引導兒童學習用多種點狀材料拼貼物象,表現簡單的情節。
●引導兒童學習用多種技法將紙折出物體的各個部分,組合成整體物象。
●引導兒童學習用目測的方法將紙等面狀材料分塊剪、折疊剪,拼貼平面的物象或制作立體的物象。
●引導兒童學習用拉伸的方法并配合其他泥工技法塑造結構較復雜的物象,表現其主要特征和簡單細節。
四、5歲一6歲兒童手工教學活動的目標
5歲一6歲兒童手工教學活動的目標是兒童能自己選擇合適的工具,合理運用多種材料,具有一定的立體表現力、創造力。
●兒童能較熟練地自己選擇、使用相應的工具和材料,并能嘗試使用各種新的工具與材料。
●引導兒童學習用多種材料、多種形象組合成整體作品,表現簡單的情節,創造性地表現自己的意愿。
●引導兒童綜合運用各種工具、材料和技法制作各種有使用價值的作品。
第二節 學前兒童手工教學活動的類型
平面手工活動
平面手工活動主要是指學前兒童對手工工具和材料進行操作,制作出平面手工作品的活動。
學前兒童的平面手工活動主要有粘貼、剪貼、撕貼、染紙等形式。
(一)粘貼
粘貼活動是指用現成的點狀、線狀、面狀材料粘出或貼出具有浮雕感的或平面的畫面的活動。
其目的主要是讓兒童在學習粘與貼的手工技法的過程中,知道并能運用點狀、線狀和面狀材料等制作成浮雕狀或平面的各種畫面。粘,大多是用點狀材料來進行的;貼,大多是用天然的或加工過的線狀或面狀材料來進行的。
粘貼
工具:
膠水
剪刀
顏料
線、筆、刀
紙張
墊板
表現技法
點狀材料:粘接、拼貼、排列
壘積等技法,可造成線型、面型、體型、綜合型。
表現技法
面狀材料:折疊、切折、卷曲、插接、層面排列、縫等技法,可造線型、面型、體型、綜合型。
1.粘沙
粘沙是典型的用點狀材料制作平面手工作品的制作活動。粘沙的工具和材料主要有小塑料片、毛筆、膠水、細沙、各色底紙。
2.貼樹葉
貼樹葉是典型的用面狀材料制作平面手工作品的制作活動。貼樹葉的工具和材料主要有剪刀、雙面膠(如果用膠水和糨糊貼,則晾干后容易脫落)、各種形狀和顏色的壓平的樹葉、各色底紙。
剪貼
剪貼是指運用剪刀將面狀材料剪成所需形象后貼出平面畫面的手工活動。
剪貼的目的主要在于學習使用剪刀,鍛煉兒童的手指肌肉動作的靈活性,發展兒童手眼協調能力。因此,剪貼活動的重點在“剪”。
最普遍的剪貼的面狀材料是各色紙,布、樹葉等也可用做剪貼的材料。
剪紙
材料:
報紙
舊掛歷
色紙
鉛畫紙
皮紙
牛皮紙
表現技法
剪紙:平面剪
剪紙
對稱剪
(三)撕貼
撕貼也是學前兒童手工活動的常見形式之一。撕紙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鍛煉學前兒童的手指肌肉動作及其控制能力。它與剪貼的最大區別在于:撕貼把手指作為工具,利用雙手手指的配合來撕出所需形象,再貼成平面的畫面。
用手撕出來的形象,其輪廓線蓬松、柔軟、毛茸茸的,具有自然、渾厚、稚拙的獨特美感,這是其他造型手段所無法比擬的。
因而,撕紙活動的重點在于“撕”。一般來說,撕貼的材料是較薄的軟紙,其韌性不能太強。撕貼的形式有自由撕、沿輪廓撕和折疊撕幾類。開始學習撕紙時,可進行自由撕。逐漸地,教師可引導兒童學習沿輪廓撕和折疊撕。
材料: 紙片(色紙、廢舊報紙)
該作品選擇紅綠對比色為背景,通過粘接、拼貼、排列紙片造成線型、面型
撕紙
(四)染紙p157
染紙是指用吸水的紙和水性顏料通過漬染和點染的方法染出色彩美麗的紋樣的活動。
染紙的目的在于讓兒童在學習染的技法的過程中,了解、感受色彩位置排列所造成的變化。
立體手工活動
立體手工活動主要是指學前兒童對工具和材料進行操作,制作出立體手工作品的活動。學前兒童的立體手工活動主要有泥塑、折紙、厚紙制作和廢舊材料及果蔬等的制作。
(一)泥塑
泥塑活動是通過雙手的活動將泥塑造成立體形態的物體形象的活動,是學前兒童最常見的立體手工造型活動。
泥塑活動的目的在于鍛煉兒童的手指肌肉動作的靈活性,發展兒童的手眼協調能力,培養學前兒童的空間知覺能力。
泥塑的材料和工具主要有粘泥、橡皮泥、面團、泥工板、竹刀以及其他輔助材料。
泥工
工具
刀、木片
(冰棍棒、牙簽)、剪刀、墊板、衛生筷等
材料
橡皮泥、面粉(成團)、泡沫板、蘿卜、馬鈴薯等蔬果。
表現技法
彩泥可
拉、捏、
推、粘、
塑、壓、
挖、接、
搓等成型。
(二)折紙
折紙是利用雙手的活動將紙折疊成立體的形象的活動,是我國民間傳統的手工活動之一,其特點是利用幾何形造型。
通過折紙不僅可以鍛煉學前兒童手的動作的靈活性,而且培養了他們的目測能力、空間知覺能力和對圖形變換的思維能力。
折紙取材方便,白報紙、掛歷紙等薄而有韌性的紙均可用來折疊。
折紙
工具
剪刀、膠水、
墊板、包裝繩
材料
各類有色或無色紙張
手絹或方形布塊
表現技法
折紙
單一成型,
也可組合成型。
三)厚紙制作
厚紙制作是指運用卡紙一類略硬的紙,通過剪、折、貼、組裝等技法制作出三維形體的活動。
它可以幫助學前兒童通過制作認識紙從平面形態到立體幾何形體的變化規律,同時,發展其空間知覺能力、聯想能力、造型能力。由于厚紙制作有一定的難度,因而最好在幼兒園大班進行。
表現技法
紙雕
硬質紙折疊、
切折、卷曲、
插接、壘積、
粘貼成型
紙雕
(四)廢舊材料及果蔬等的制作
廢舊材料和果蔬制作是指利用廢舊日用品或水果、蔬菜等自然物,通過聯想“因材施藝”地進行建構,制作出立體形象的活動。
它對于學前兒童的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利用廢舊材料來制作,也可以培養他們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工作的能力。
由于制作過程對兒童手腕力量和手指靈活性的要求較高, 因此,廢舊材料及果蔬等的造型活動大多在幼兒園大班開展。廢舊材料大多來自于日常生活,教師可以自己收集廢舊材料,也可以發動兒童和家長一起。收集,必須注意的是這些廢舊材料應該是安全、無毒、衛生的,并且有一定的潛在的制作價值。
用廢舊材料制作出的作品可以用于學前兒童日常的游戲活動,可以用來裝飾教室,也可以用來作為禮物送給別人,還可以送給低班的弟弟妹妹玩。妥善處理好兒童的作品,不僅可以使兒童體驗到手工制作的成功感,而且可以進一步激發他們對廢舊材料制作的興趣。
表現技法
蔬果材料可切、挖、接等方法成型
材料
繩、毛線、線條、布條、包裝繩、底紙、各類廢舊物
色環
第三節 學前兒童手工教學活動的指導
一、提供必要的手工活動的技能p162
二、收集多種手工材料與提供必要的手工工具
三、選擇合適的手工題材
四、提供與手工材料、工具接觸的機會
五、引導學前兒童積累豐富的表象,積極地展開聯想
書本練習
油畫棒涂色技法
色彩漸變
豐富背景的層次,使畫面跳躍,符合兒童畫。
畫面富有變化,打破平白的平涂效果,與背景融合,畫面整體感加強。
點彩漸變
點疏密分布,形成疏密有致的整體效果,更好表現空間感。
大豆點
圈點
交錯點
有規律的節奏感
藏點
圈涂
復色涂
更好表現復雜的色彩,兩種顏色的搭配。
快速、大面積涂色,畫面整體感較好,可使用同色系、相鄰色。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