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PPT課件這個PPT共48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學前兒童常見的問題行為及其矯正,學前兒童的心理保健,幼兒期心理健康發展,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的維護措施等,歡迎點擊下載。 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
第三節 學前兒童常見的問題行為及其矯正
學前兒童的問題行為是指發生在學齡前期的行為障礙或行為問題。包括三層含義:
1、問題行為對自己和他人產生不利影響
2、問題行為不符合社會期望而不被人們所接受
3、問題行為或輕或重地偏離同齡人的正常行為
學前兒童常見的行為問題
(一)品行障礙
1、攻擊性行為
2、說謊
(二)進食障礙
1、神經性厭食
2、神經性嘔吐
3、挑食、偏食
(三)排泄障礙
遺尿癥
(四)神經性習慣
1、吮手指
2、咬指甲
3、習慣性陰部摩擦
(五)其它心理障礙
1、多動癥
2、選擇性緘默
攻擊性行為
說謊
神經性厭食
第一、吃飯時家長不要過多關注孩子。
第二、成人不要喂孩子吃飯,并且不給孩子吃零食。
第三、當孩子不好好吃飯時可以冷淡他,不滿足他的其他要求。
第四、家庭成員的教育方式和態度要一致,尤其是老年人,不要遷就孩子,否則各執一詞,無法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第五、家長做飯要注意營養搭配和吸引力。
第六、要讓孩子多活動,運動可以幫助消化,消化得好,吃飯才香。所以,家長要鼓勵孩子多做體力活動。
神經性嘔吐
遺尿癥
吮吸手指
咬指甲
習慣性陰部摩擦
多動癥
兒童多動癥是一種較常見的兒童行為障礙。其主要特點為:注意力短暫,難以集中,活動過度,情緒不穩,沖動任性,常伴隨學習困難,但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根據我們臨床觀察,這些兒童發育、智力均在正常范圍之內,關鍵是自我控制能力差。有的可見動作不協調,平衡運動、共濟運動障礙等。據國外文獻報道,學齡兒童中本病的發病率達5%-10%,國內報道本病的發病率為1.3%-8.6%;易發年齡為6-14歲,男孩發病遠較女孩為多,約為4-9:1。
多動癥兒童與頑皮兒童的區別
注意力方面的區別
患多動癥兒童在任何場合,都不能較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即使是看“小人書”、“動畫片”時,也不能專心致志;但頑皮兒童卻不同,在看“小人書”、“動畫片”時,能全神貫注,還討厭其他孩子的干擾。
行動目的性方面的區別
頑皮兒童的行動常有一定的目的性,并有計劃及安排。而多動癥患兒卻無此特點,他們的行動較沖動,且雜亂,有始無終。
自控能力方面的區別
頑皮兒童在嚴肅的陌生的環境中,有自控能力,能安分守己,不再胡吵亂鬧;多動癥患兒卻無此能力,常被指責為“不識相”。
。
孤獨癥(自閉癥)
選擇性緘默癥
孩子打架罵人的產生原因是什么呢?
1.孩子打架罵人的行為是模仿學習來的。
2.孩子打架罵人的行為是嬌寵的結果。
父母或爺爺奶奶會說:“別哭了,打爸爸(或打別人)!”有時孩子在發泄不滿時打家長,家長并未嚴加制止。這些行為都鼓勵、助長了孩子的打罵行為。孩子的打罵對象最初往往是家長,如果家長默許了,他們會在外面也為所欲為
第四節 學前兒童的心理保健
一、各年齡階段兒童保健要點
乳兒期
嬰兒期
幼兒期
乳兒期心理衛生
1、提倡母乳喂養
母乳喂養的好處:
(1)母乳中脂肪酸比例適宜,在胃內可形成較容易消化的小凝塊。
(2)母乳有抗過敏作用。
(3)母乳中的維生素含量也較牛奶高,如維生素C和維生素D。
(4)母乳的溫度適宜,新鮮無需消毒,隨時可以哺喂,不易被病菌污染,既安全經濟又方便省事。
(5)促進母親和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在一時期的乳兒依戀需求特別強烈,所以說母親的喂養可以滿足他們的這種需要。
2、重視感官功能、動作功能和言語功能的訓練
3、注意不良行為的矯正
(1)不良的睡眠習慣 從小養成良好的入睡習慣。乳兒睡前不含乳頭,母親不要拍抱著或搖著嬰兒入睡再把他放到床上,也不要唱催睡曲哄孩子入睡,也不要養成陪著孩子入睡的習慣。有的母親為了白天干點活兒或者其他的事情,就哄著孩子睡覺,結果,晚上的時候孩子就不睡覺了,開始折騰大人。
(2)哭鬧不止 排除得病得因素外,孩子哭鬧不止是因為想引起父母的注意,這個時候父母應該怎么辦?
嬰兒期心理衛生
1、斷奶的心理衛生問題
斷奶一般在乳兒10~12個月時進行.斷奶對孩子來說是件大事,不能搞"突然襲擊",更不能采用讓母親與孩子暫時隔離以及在乳頭上涂辣椒末等粗暴的辦法.而應有計劃地通過逐漸增加蛋糕,奶糊,稀粥的辦法,循序漸進地斷奶.否則會給乳兒造成重大的精神刺激.
嬰兒期感覺統合訓練
3、運動技能訓練
與古人類直立行走的意義相似,嬰兒的獨立行走也具有重大的
意義。隨著手的解放,嬰兒在成人的指導下逐漸嘗試用手去擺
弄各種物品和玩具、去使用飯匙、鉛筆等工具,從而促進了各
種感知覺的發展。父母應抓住嬰兒期這個感知覺發展最重要、
最迅速的寶貴時期,通過多種方式與游戲,訓練孩子走、跑、
跳、轉身、翻滾等基本動作,尤其要注重搖、擺、觸、摸、拿、拼裝等手的功能訓練(如搭積木等),以促進感覺器官的發育和肌肉力量的增強,并發展孩子的注意、意志、情感、自信心等心理品質。
4、獨睡
a、首先根據孩子喜歡的顏色或讓孩子自己參與挑選床上用品,并和孩子一起布置他睡的小床。擺飾可適當考慮趣味性,引起孩子獨睡的欲望和興趣。 b、當孩子第一次與父母分睡后,不習慣來敲或進父母的房間,父母可以“心硬”一點。
c、可適當向孩子講解一些勇敢的小英勇故事,和同齡孩子獨睡的例子。 d、適當地"誘惑"一下也未必不可。
幼兒期心理健康發展
幼兒期心理發展特征
口頭語言發展迅速
感知覺迅速發展,但不持久、容易轉移
情感強烈,富有易變性
活動的目的性、獨立性逐步增長,但自覺性、自制力仍較差
個性初步形成,自我意識發展
幼兒期心理維護
對幼兒的獨立愿望因勢利導
積極玩耍與游戲
正確對待孩子的取鬧和過失
發揮父母、老師的表率作用
1、開展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
兒童在游戲中可以促進他們的感知覺、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這一時期的孩子尤其喜歡“過家家”的游戲,可以促進孩子心理的成熟。
2、溫馨的家庭環境
幼兒期感覺統合訓練
五、童年期心理衛生
學齡兒童期心理維護
入學適應
培養正確的學習動機和學習習慣
注意開拓創造性思維
注意“情商”的培養
1、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
2、標準兒童
所謂標準兒童,就是一切聽大人囑咐,一切按大人意圖辦事的特別聽話的孩子(讓孩子學鋼琴)。這樣的兒童一般很受老師喜愛。殊不知這樣的孩子才是有問題的兒童,他們一旦失去了成年人的指點,就會茫然不知所措,沒有獨立見解,缺乏獨立適應環境的能力。
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的維護措施
創設良好的心理和客觀環境
開展心理咨詢
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家園共育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