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培養好習慣成就好人生PPT課件這個PPT共26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PPT的教學目標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進行學習動機與態度的培養,交往的能力培養。幼兒園課程與小學課程形式不同
在3-6歲階段幼兒的學習靠操作掌握80%,
靠看掌握50%,靠聽掌握15%。
在小學階段50%靠聽講,50%靠板書和課本
幼小如何銜接
1、 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案例:奶奶追著孫子喂飯。
學會真正愛孩子
1、不遷就:讓孩子懂得應該和不應該。
2、不縱容:教孩子學會辨別對與錯。
3、不代替:做一個“有心的懶媽媽”。
“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愛而
不知教也”
——司馬光
2、進行學習動機與態度的培養
3、交往的能力培養
案例:紅偉入學后不斷打同學,爸爸幾次被叫去給被打的孩子家長賠禮,回家后爸爸越想越氣,這么大年紀還經常替兒子低頭認錯,于是,家里又出演了一場“暴力片”。
溫馨建議:孩子入學后,需要建立新的人際關系。要培養幼兒很快適應新環境,融入集體的意識和能力。家長經常給孩子講與人相處的美德故事,多創造孩子與人交往的機會,更要以身作則做好表率。
分享:家長行為是一種投射,孩子的行為是一種反射。
4、責任意識的培養
案例:潘軍入學都兩個月了,每天回到家里就想玩,不想做作業,父母說他還像在幼兒園一樣,一點學習的樣子都沒有,真是急死人。
5、效率意識的培養
案例:小斌懂事聽話,可是做事慢慢吞吞,作業經常最后一個完成。
溫馨建議:天生慢性子的孩子,在入學前要進行時間效率意識的培養。多進行有時間控制的操作訓練,包括做完一個游戲,畫完一幅畫都要明確時間。
做忽視型家長與包辦型家長 都不可取
忽視型家長——
一切都不以為然,家長就不能正式錯誤,長大了自然就好了,總抱著“船到橋頭自然直”的想法。
包辦型家長——
屬于緊張型,總是擔心孩子能力有限,做不好,什么都要插把手,要知道勤快人是懶人的奴隸,是孩子背著書包上學學知識,你不能總代替他動腦、動手。
省心與不省心之解說:
開始的時候費力氣培養,
現在費心,以后省心;
開始的時候放任、松懈,
看似省心,以后費心。
習慣性培養的規律 21-30次
改變習慣 從父母做起
創造良好的家庭學習氣氛
讀讀書,看看報,做熱愛學習的榜樣。
父母應明白這樣的道理——“身教重于言教”。
不要跟孩子嘮叨
有的父母喜歡在孩子做功課時對孩子問這問那。
是關心孩子?還是干擾孩子?
提醒各位父母注意:
不要在孩子學習時跟孩子嘮嘮叨叨。
接待客人注意不影響孩子
家庭教育電視化的危害
孩子不安心學習、寫作業有哪些表現?
安靜型
一些孩子雖然看似安安靜靜地坐在那里學習、
做功課,但實際上卻在神游四方,心不在焉。
拖拉型
有些孩子做功課就像是在無休止的長跑,
別人都去游戲了,他還在跟鉛筆、作業本較勁,
從放學回家一直做到深更半夜,可作業仍然質
量低下、漏洞多多、錯誤百出。
好動型
有的孩子很不“安分”,剛坐下來沒一會
兒,就要跑東跑西,拿東西吃、上廁所,一句
話——沒有停下來的時候。
總之,幼小銜接一定要循序漸進地讓孩子從心理環境和物質環境去改變,從而讓孩子更快的適應小學生的學習生活。
謝謝各位家長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