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幼機構手足口病防控知識培訓PPT課件這個PPT共42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PPT的教學目標利用主題活動,上好手足口病預防課,讓兒童背誦手足口病防治知識,使幼兒養成良好衛生習慣,開展幼兒洗手比賽活動。托幼機構 手足口病防控知識培訓
內容
一、手足口病皮疹特點簡介
二、手足口病的傳染性
三、托幼機構傳染病防控職責
四、預防控制措施
五、聚集性疫情分析
一、手足口病皮疹特點簡介
四部曲——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個部位
四不像——疹子不像蚊蟲咬、不像藥物疹、不像口唇牙齦皰疹、不像水痘
四不特征——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
二、手足口病的傳染性
手足口病會傳染嗎?會!
手足口病有中度傳染性
人是腸道病毒唯一宿主
人對腸道病毒普遍易感
在發病后第一周傳染性最強,其傳染性可持續到癥狀和體征消失后數周
注意:不會在人和動物(或寵物)間傳播
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
多途徑傳播
糞便帶病毒-糞口途徑傳播
患者咽喉分泌物中的病毒-呼吸道飛沫傳播
皮膚、粘膜皰疹液、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及醫療器具等-接觸傳播
三、托幼機構傳染病防控職責
法規依據:學校和托幼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規范(試行)(衛辦疾控發〔2006〕65號)
托幼機構主要領導(園長)是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的第一責任人
指定疫情報告人,負責傳染病報告、防控管理(缺勤巡查、晨午檢等)工作
園醫
沒有園醫的要指定兼職老師擔任衛生老師或保健老師
進一步明確校內各部門、全體教職工在傳染病防控中的責任,建立由學生到教師、到學校疫情報告人、到托幼機構領導的傳染病疫情發現、信息登記與報告制度
四、預防控制措施
做好兒童個人、家庭和托幼機構的衛生是預防本病感染的關鍵
日常防控措施
突發疫情處置流程
日常防控措施(把好“6關”)
晨檢關
衛生習慣關
消毒關
宣傳關
家長入園關
跟蹤調查關
(一)把好晨檢關
應由園醫或衛生老師參與
應于每天入園(入托)前完成
檢查內容:
一問:通過詢問家長了解兒童離園后到來園期間的一般健康情況,包括精神、食欲、睡眠、大小便等情況,重點詢問是否有發熱、皮疹、嘔吐、咳嗽、流涕等癥狀
二摸:手摸額部及手心,以篩查小兒是否有發熱,對可疑發熱者應及時隔離測量體溫,確定是否發熱
三看:觀察小兒精神是否活潑,面色是否正常,有無眼結膜充血、流涕等癥狀,特別注意手掌、腳掌等部位是否有皮疹
四查:晨檢發現以發熱、手、足、口、臀部出現斑丘疹、皰疹,可能還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包括僅表現為手、足、口、臀部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的兒童時,要立即通知其家長帶領其到醫院診治,并做好追蹤隨訪。
晨檢完成后,以班級為單位填寫附表1,交學校(幼兒園)匯總后,填寫附表2。然后將晨檢結果報告相關部門
(二)把好衛生習慣關
利用主題活動,上好手足口病預防課,讓兒童背誦手足口病防治知識,使幼兒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開展幼兒洗手比賽活動
防止“病從口入”
飯前便后要洗手
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不混用口杯和毛巾等個人用品
預防手足口病兒歌
一二三四五六七,
手足口病要防治,
飯前便后要洗手,
生冷食物不要吃,
勤洗澡來勤換衣,
人多不去湊熱鬧。
多喝水,休息好,
多鍛煉,身體好,
大病小病都趕跑,
快樂健康最重要。
預防手足口病十五字口訣
勤洗手
吃熟食
喝開水
勤通風
曬太陽
正確的洗手步驟(5步洗手法)
濕:在水龍頭下把手淋濕,接取抗菌洗手液或肥皂
搓:(兩手交叉并互相摩擦,共分6步)
沖:將雙手沖洗干凈
捧:捧水將水龍頭沖洗干凈,關閉水龍頭
擦:用干凈的毛巾、擦手紙將手擦干
“搓”字訣
“搓”分六步:
第一步:掌心相對,手指并攏相互摩擦
第二步: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搓擦,交換進行
第三步: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摩擦
第四步: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搓擦,交換進行
第五步:彎曲各手指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搓擦,交換進行
第六步:搓洗手腕,交換進行
(三)把好消毒關
幼兒園堅持每天對兒童的玩具、餐具、毛巾等用84消毒液進行浸泡消毒
餐具一餐一消毒
玩具、個人衛生用具每日一消毒
常晾曬被褥(每周不少于一次)
每天早晚對門把手、桌椅、樓梯扶手等用84消毒液進行擦拭消毒兩次
在每班門口放置84消毒液浸泡的消毒墊
每天下午放學后一小時各睡眠室和活動室用紫外線燈進行空氣消毒,平時經常保持清潔,并通風換氣良好
進行清掃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掃廁所)時,工作人員應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結束后應立即洗手
(四)把好宣傳關
幼兒園“致家長手足口病防治知識一封信”活動,讓兒童帶回家,家長讀給幼兒聽
張貼宣傳畫、宣傳單
辦黑板報
播放錄音帶或宣傳片
在學校網站上宣傳手足口病防治的有關知識
致家長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長朋友:
您好!
手足口病疫情特點是分布廣、疫點多、病情變化快等,遵照xx區教育局、衛生局關于加強學校(托幼機構)傳染病防控工作通知精神,為全面做好手、足、口病的預防工作,我園采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為了確保孩子們的健康,希望家長積極配合我們的工作,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如孩子出現發熱,手、足、臀部位皮疹、口腔潰瘍等癥狀,請及時到醫院檢查,并將診斷結果主動告知班上老師。
二、孩子因為其他情況不能來幼兒園的,請主動與班上老師聯系,并說明原因。
三、早上入園時,請主動配合老師的晨檢工作。
四、盡量避免帶孩子到擁擠的公共場所,不攜帶幼兒到醫院探訪患兒或前往疫區,盡量減少被感染的機會。
五、如果外出探親或旅游,回來后請主動告知班上老師外出的地點和孩子的身體狀況。
六、注意通風,保持家居空氣流通。 七、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后勤洗手,不將手指和玩具放入口中,預防病從口入。
八、不要讓孩子喝生水,吃生冷或不潔食物,并及時對孩子的衣物、寢具、玩具等進行晾曬和消毒 。
九、讓孩子多喝水,多吃維生素和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
十、保證孩子睡眠充足,防止過度疲勞,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
孩子的健康是家、園最為關注的問題,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確保孩子的健康。謝謝您的合作!
聯系電話:xxxxxxx xxxxx幼兒園
xx年x月x日
(五)把好家長入園關
在學校門口以外,劃定家長止步線
謝絕家長無故進入幼兒園
如有特殊情況需要進入,進入前必須洗手、消毒
禁止外人進入幼兒園
園內工作人員進園前也要洗手、消毒
(六)把好追蹤調查關
對于兒童缺課、缺勤現象,幼兒園要立即追查缺課原因
認真做好記錄,并及時上報有關具體情況
托幼機構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措施要點(21條)
一、每日晨檢,逐一檢查兒童發熱和手掌、腳掌、口腔等部位皮疹情況。
二、晨檢后,兒童浸泡手、徹底洗手后入教室。
三、飯前便后要洗手。
四、上一堂手足口病預防課,讓兒童熟知手足口病防治知識和正確洗手的方法。
五、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六、開展至家長手足口病防治知識一封信活動,讓兒童帶回家,并請家長讀給兒童聽。
七、早晨和下午上課前,教室和寢室活動場所通風換氣、消毒。
八、每天對兒童的玩具、餐具、毛巾等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定期晾曬被褥等。
九、每天早晚對扶手、門把手、電梯按鈕、桌椅、公共電話等用消毒液進行擦拭消毒1~2次。及時消毒兒童糞便。
十、兒童入托時,托幼機構校舍門前放置消毒液浸泡的消毒墊。
十一、謝絕家長進入托幼機構,進入前洗手、消毒。
十二、家長接兒童時,先洗手。家長工作或外出回家,立即洗手。
十三、教職工入上班園時,首先浸泡消毒、徹底洗手。
十四、進行清掃或消毒時,工作人員應穿工作服、戴手套。清洗結束后要立即洗手。
十五、家有手足口病患兒的教職工,不能上班,以免把病毒帶入托幼機構。患兒痊愈2~3周后再上班、帶課。
十六、晨檢發現手足口病患兒,不能入托,立即去醫院診治。不讓患兒接觸其他任何兒童,患兒每次大便要消毒。痊愈2~3周后入托。
十七、對缺課兒童,立即追查原因。晨檢結果報告相關部門。
十八、校門口和班級門口張貼手足口病宣傳畫和宣傳單,黑板報宣傳手足口病防治知識。
十九、托幼機構一個班出現一例手足口病患兒,本班兒童消毒洗手后停課2~3周。并對本班所有物品及環境進行徹底消毒。
二十、托幼機構一周內出現兩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病例分布于2個班以上)或出現一例重癥、危重或死亡病例,幼托機構采取停課2-3周措施。
二十一、在流行季節,當地有疫情發生時,避免不同托幼機構的學生或外來人員的往來或交流活動。
來自2008年5月16日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衛生廳聯合下發的《加強托幼機構和小學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 》附件1。
突發疫情處置流程
疫情發現與報告
傳染源的管理
疫點處理
停課、關園標準
關園后的隨訪管理
疫情發現與報告
自2008年5月2日起,我國將手足口病納入丙類傳染病管理
疫情報告是每位公民應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
托幼機構要與當地醫療衛生機構密切聯系
園內一旦發生可疑患兒,應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防止傳染病的蔓延,并通知家長帶其及時到定點醫院就診
患兒增多時,要及時向衛生和教育部門報告。根據疫情控制需要由教育和衛生部門決定是否采取停課、關園措施
傳染源的管理: 分類管理
居家治療
輕癥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療養、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
居家患兒,家長或監護人應在社區(村)醫生的指導下,密切關注患兒的病情變化,如發現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相關癥狀時,應立即送醫院就診,住院治療
住院治療:
住院患兒應在指定區域內接受隔離治療,防止交叉感染
管理時限:自患兒被發現起至癥狀消失后1周,期間要盡量避免與其他兒童接觸
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等負責本轄區居家治療的患兒的隨訪工作,掌握居家治療患兒的病情進展情況
托幼機構機構要做好因病缺勤兒童的隨訪,及時向家長了解患兒診療情況,在其癥狀消失1周后方可允許其入園學習
疫點處理(1)
發現確診或高度可疑患兒時,要報請當地疾控中心,在其指導下進行疫點處理
與患兒同桌或者經常一起玩耍的兒童應暫時回家,進行醫學觀察,確定沒有發病后再返校
患兒使用過的課桌椅、玩具、餐具、毛巾等要進行消毒
患兒使用過的書籍、被褥等在陽光下曝曬2小時以上
日常防控措施更加不能放松
疫點處理(2)
協助疾控機構開展疫情流行病學調查
提供基本信息:內容包括幼兒園基本信息(如單位名稱、地址、報告人、聯系方式等);涉疫人數、教學活動形式(如學校全日制、夜校和寄宿等);全校花名冊及單位的平面示意圖(注明班級宿舍、樓層、區域);洗手設施、衛生清潔、居住條件等;近2周考勤記錄、因病缺勤情況,接觸者健康情況;公共用具使用情況;晨檢及消毒制度執行情況等
協助進行采樣:要按疾控機構的要求,及時采集聚集性病例的糞便標本或根據臨床表現和病程采集咽拭子和皰疹液
疫情處理期間,要每日填報《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每日新增病例統計表》,及時向屬地縣(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填報的時間應至少持續到疫情結束后一周
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每日新增病例統計表
停課、關園標準
病例所在班級停課(建議10天)
1個班級內出現重癥或死亡病例
1周內同一班級出現2例及以上病例
關園或全園放假(建議10天)
1周內全園累計出現10例及以上病例
3個(及以上)班級分別出現2例及以上病例
關園后托幼兒童的隨訪管理
絕不能一關了之 ,錯誤地認為放假后兒童回家就與托幼機構沒關系了
切實做好停課、關園后兒童的隨訪工作
強調托幼機構、鄉鎮、村級多方責任
實行“三包一” (幼兒園、鄉鎮衛生院、村干部),分別確定包戶責任人
每天隨訪1-2次,了解兒童的健康狀況,并做好登記
督促家屬做好清潔衛生、消毒工作
限制兒童外出活動
發現可疑癥狀,督促其及時就診
嚴防社區擴散
服務幫助到位、宣傳釋解到位、跟蹤了解到位、情況反饋到位
五、聚集性疫情分析
發病人群年齡分析(2)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析
托幼機構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高發場所
截至7月11日,全省共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105起,其中發生在學校的80起,發生在托幼機構的69起,占到了65.71%
托幼機構是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高發場所
截至7月11日,全省共報告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80起,其中發生在托幼機構的71起,占到了88.75%
發生在托幼機構的71起聚集性病例分析
涉及病例1148例,最多的每起31人,最少的每起9人,平均每起16人。
波及兒童數16562人,最少45人,最多1250人,平均每起233人。
罹患率平均為6.93%,最高的30.77%,最低的0.96%。
舉例:案例分析
某市一幼兒園共有6個班173名學生
2010年5月22日-6月5日,共報告27例病例,罹患率為15.61%
疫情始發于小2班和小1班,這兩個班疫情較重,罹患率較高。在5月25日全園放假后,采取綜合性防控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其它班受波及程度較輕
在5月25日關園后,疫情得到控制,病例基本都發生在一個最長潛伏期(10天)內。
謝 謝!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