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方法與途徑PPT課件這個PPT共39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學前兒童社會性學習的特點,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原則,學前兒童社會性學習的方法,學前兒童社會性教育的途徑等,歡迎點擊下載。第四章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方法與途徑
溫柔的堅定
文文不肯把從家里帶來的玩具放進專門的架子里。我要求她這么做。她走到架子旁邊,卻立即轉(zhuǎn)身離開,手里還拿著她的玩具。我拿過她的玩具,替她放進架子他夠不到的地方。她尖叫著打我,我抱起她,她用腳踢我(我脫掉她的鞋!)并大聲喊叫。這種情況持續(xù)了大約5分鐘,然后她安靜下來,我又抱了她約10分鐘,她要她的玩具,我拿給她,她把玩家放進架子里,對我笑笑,然后和其他孩子一起去玩了。
從這一情景中,你看到了什么?
孩子們在這一情景中學習了什么?
這樣的學習對孩子來說有什么意義?
Outline
學前兒童社會性學習的特點
學前兒童社會性教育的原則
學前兒童社會性教育的方法
學前兒童社會性教育的途徑
一、學前兒童社會性學習的特點
隨機性和無意性
case:毛毛是幼兒園小班的兒童。一個周末,毛毛和爸爸媽媽去爺爺奶奶家玩。到了爺爺奶奶家,毛毛的爸爸很自然地幫爺爺做事情,媽媽則幫奶奶剪指甲。別看毛毛年紀小,這一切他都看在了眼里。下午,奶奶從外面買東西回來,剛進門,毛毛就主動地幫助奶奶拿拖鞋。奶奶開心得不住地夸毛毛是個孩子。
騁騁——他是濟南電視臺來經(jīng)五路幼兒園采訪時,積極回答問題的小明星。活動結(jié)束后陳老師將他們幾個小明星所得的牛奶分享給全班小朋友,小明星被陳老師重重表揚,不經(jīng)意間的一個小事確是給孩子們上了一節(jié)很好的社會課,懂得與他人分享是兒童親社會行為培養(yǎng)的一個重要方面。
長期性和反復性
情感驅(qū)動性
實踐性
二、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原則
情感支持原則
內(nèi)涵:通過愛與關(guān)心來建立教師與學前兒童間的雙向接納關(guān)系,為學前兒童的社會性發(fā)展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促進學前兒童的社會性發(fā)展。
要求:
投入積極的情感,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 ;
激發(fā)良好的社會情感 。
生活教育原則
內(nèi)涵:要把學前兒童還原到真實的生活中開展社會教育。社會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借助于日常生活,并且為了日常生活而進行的。
要求:
善于抓生活中的細節(jié);
長期一貫地堅持 。
case: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學前兒童愛集體的情感
正面教育原則
要求:
1、以積極的方式對學前兒童提出要求。即在希望學前兒童表現(xiàn)出某種舉動的時候,我們直接告訴學前兒童具體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訴他不要去做什么。
case:教師看到一個學前兒童將剪紙的廢紙丟在地上,她可能會制止他,對他說:“XX不要亂丟!把廢紙撿起來!” 她也可能采取另外一種方式,對他說:“XX,這里有一個紙簍,我們把剪下來的紙丟在里面!
2、創(chuàng)設(shè)積極的環(huán)境
3.樹立榜樣
同伴、成人、象征性榜樣
4.以鼓勵表揚為主
實踐性原則
內(nèi)涵:在社會教育過程中,教師應(yīng)利用和創(chuàng)設(shè)各種情景,組織多種多樣的活動,讓學前兒童參與其中。
要求:
為學前兒童創(chuàng)造實踐活動的機會;
教給學前兒童正確、具體的行為方式;
允許學前兒童犯錯。
三、學前兒童社會性學習的方法
以觀察、實踐為主的方法
以語言引導為主的方法
社會教育的特殊方法
以觀察、實踐為主的方法;
參觀法
實踐法
參觀法的運用需要注意的問題:
1、參觀場所要安全、衛(wèi)生,無危險因素,以保證學前兒童的健康和安全。一般來說參觀地不宜離幼兒園過遠。
2、參觀前要有詳細而周密的計劃。包括聯(lián)系參觀單位,取得他們的支持與合作,要精心設(shè)計參觀路線及提問等。
3、參觀單位的介紹要簡練易懂,適合學前兒童的理解水平。
4、參觀過程中要注意安全,要通過提問有步驟地引導學前兒童觀察。
5、參觀結(jié)束回到幼兒園后,教師要對參觀進行總結(jié),以提升學前兒童的經(jīng)驗。同時可以引導學前兒童將活動延伸到區(qū)域游戲中。
實踐法的運用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1、實踐內(nèi)容和要求要適合學前兒童的發(fā)展水平和接受能力。
2、實踐法重在讓學前兒童參與活動,要重視參與的態(tài)度與積極性,至于結(jié)果如何不要強求。
3、實踐過程中要教給學前兒童做事的方法,同時也要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避免只會簡單模仿。
4、要鼓勵學前兒童勇于克服困難,以培養(yǎng)他們的毅力。
case:修補圖書、值日生、自我服務(wù)、勞動等。日常的如禮貌行為練習,有餐規(guī)范練習。
以語言引導為主的方法
情境一:
詹尼斯夫人的發(fā)現(xiàn):一天,她沒向麗莎解釋為什么不讓她參加集體活動。集體會議結(jié)束后,麗莎走到詹尼斯夫人面前說:“很抱歉,我不會再那樣做了。”詹尼斯夫人問她:“不會再做什么?”“我不知道。”孩子如此誠實的回答讓她驚呆了。很多時候,孩子只是學會了說一些無意義的表示道歉和感激的詞,卻不知道這些詞所表達的涵義,或為什么要那么說。
在日常常規(guī)活動中,重要的是幫助兒童理解,了解規(guī)則和要求背后的原因;
理解他人的需要和期望與自己的需要和期望并不相同。
情境二:
沙拉和蘇菲正在搶同一張娃娃床,兩個都嚷著,“我先拿的!” 這時,她們的老師丹尼斯沒有立刻過來拿走玩具,而是僅僅說了一句“如果你們不能好好玩,我就把它收走”。
接著他幫她們澄清了問題: “你們都想為自己的娃娃要一張床。”他進一步說明兩難困境:“可是只有一張床卻有兩個要睡覺的寶寶。你們認為應(yīng)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幫助兒童認識到他們行為的后果,就教給了兒童自律以及理解他人觀點的必要性。
在沖突時,要幫助兒童學會思考自己的行為,并形成解決沖突的能力。
教師也可以通過提示暗示孩子可能的解決方法。
情境三:
果果正在水箱旁邊用各種容器玩水,但很快地水濺得滿地都是。面對此情境,你會怎么做?
通過觀察分析行為的原因,針對原因有效地進行指導。
用假如的形式設(shè)想在某種原因下處罰兒童將會如何影響兒童自身的成長。
情境四:
在準備穿衣服回家的時候,文文似乎想通過拒絕合作反抗她的父親。媽媽為文文提供了一些選擇:“你想先穿靴子還是先穿外套?”,接著又問:“你想讓我還是你爸爸來幫你拉拉鏈?”然后又問道:“你自己穿靴子,還是讓別人幫忙穿?”不一會兒,文文就做好了回家的準備。
情境五:
集體活動中,賈羅德坐在椅子上瘋狂地揮著手臂,他希望能輪到自己回答問題。他知道所有的答案。老師為什么不叫他呢?他能說出正確答案啊!賈羅德決定不再等待教師叫他了,他喊出了問題的答案。
滿足幼兒的身心需要,包括自主、走動、休息、關(guān)注和接納的需要。
在幼兒不合作時,可以直接針對“怎樣做” 讓其做選擇,避免其直接說“不”的問題。
1、談話法:
內(nèi)涵: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前兒童圍繞一個生活中的主題,回憶已有生活經(jīng)驗,進行交流的方法。
case:例如:壓歲錢、我會幫助別人了、我們穿什么樣的衣服
運用談話法需要注意的問題:
談話的主題要來源于學前兒童的生活,適合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是他們感興趣的。
談話是雙向交流活動,因此要避免教師單方面講述。
談話結(jié)束時應(yīng)有總結(jié),可以教師總結(jié),可以用一首兒歌總結(jié),也可以讓學前兒童自己總結(jié)。
2、討論法
內(nèi)涵:教師和幼兒圍繞某個論題進行的思想碰撞或思想發(fā)散。
幼兒園社會教育中的討論有兩種性質(zhì),一是價值沖突型的討論;二是多種求解可能型的。
Case:誰對誰錯;我們?nèi)绾螏椭嗌嫌新犃φ系K的小朋友。
運用討論法需要注意的問題:
有一個可討論的論題,這個論題要么是存在價值沖突,要么是有潛在的眾多可能性。
討論中,教師的首要作用是引導,而不是指導。
討論的主題應(yīng)當是幼兒熟悉、理解的。
3、行為評價法
內(nèi)涵:指教師對學前兒童的社會行為表現(xiàn)給予肯定或否定的評價,以增強和鞏固其好的行為,削弱、消除其不好的行為的方法。
評價方法:
行為評價法分為積極的行為評價和消極的行為評價兩種。積極行為評價主要有表揚、微笑、點頭、豎起大拇指、輕輕拍肩、輕輕摸一下頭、精神獎勵(發(fā)給小紅花、五角星,獲得某種優(yōu)先權(quán))等方法。消極行為評價主要有批評、皺眉、搖頭、凝視眼睛等。
行為評價法的運用需要注意:
1、根據(jù)正面教育原則,行為評價法應(yīng)以表揚為主,避免挫傷學前兒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行為評價要及時、一致。
3、評價要具體,避免空泛。如說“今天你會幫別的小朋友穿衣服了,老師真為你高興!”要比“你真能干!”好得多
4、強化手段不能運用得過于頻繁。
5、評價方式要多樣化,要根據(jù)不同的場合、不同個性的學前兒童選用不同的評價方法。
6.引導幼兒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
社會教育的特殊方法
移情訓練法
角色扮演法
價值澄清法
運用移情訓練法需注意:
提供的情境是幼兒熟悉或能理解的。
要充分利用幼兒的已有體驗,以喚起情感共鳴 。
情感的共鳴要與良好的行為練習和習慣培養(yǎng)結(jié)合起來。
教師應(yīng)與學前兒童一起真正投入情感,不能成為旁觀者。
使用角色扮演法應(yīng)注意:
創(chuàng)設(shè)學前兒童熟悉、理解和喜歡的角色活動情景。
教師要尊重學前兒童選擇角色、變化角色和創(chuàng)造角色的愿望。
扮演的角色要以正面形象為主,教師可以適當以平等的角色參與。
注意年齡的差異性。
注:角色扮演不是為扮演而扮演,表演前對問題情境的認識和探討,表演沖的觀察,表演后的分析和評論,與角色扮演本身同等重要。
價值澄清的步驟:
讓幼兒自由選擇價值
讓幼兒從盡可能多的選擇內(nèi)容中選擇價值
讓幼兒對各種選擇過程及其后果進行思考后再作選擇
讓兒童珍視和重視自己的選擇
公開表示自己的選擇,并求得大家的認可
根據(jù)自己的選擇去行動
重復行動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價值澄清的基本方法:
1、澄清應(yīng)答法:
常用的提問方式:
當那事發(fā)生時,你是怎么想的?
還有其他的辦法嗎?
你能說得更清楚一點嗎?
我怎樣才能幫助你?
這件事對你很重要嗎,為什么?
假設(shè)在一群4歲兒童中發(fā)生了沖突。Willy和Mark正在積木區(qū)用大塊的、交叉式的積木搭建一個城堡。一直在旁邊看著他們的Kathy,現(xiàn)在想要和他們一起搭。為了和他們一起玩,Kathy到積木區(qū)做了一個標志,并把標志放到了城堡的旁邊。Willy誤解了Kathy的意圖,大聲地喊道,“嘿,不要破壞我們的城堡!”接著,他踩到Kathy的標志上。Kathy也因為Willy的誤解而非常生氣,到積木區(qū)把城堡的一面城墻推翻了。Mark動手推了Kathy。老師看到了這場沖突的最后一幕,過來對三個孩子說:“看起來我們需要談一談。”Kathy捂上了耳朵,想要走開。“Kathy,你這么做讓我很傷心。我們要好好地交流一下,聽聽大家的想法,”教師繼續(xù)說,“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上周小組活動的時候一起畫的圖表。”孩子們和老師一起過去看張貼的規(guī)則說明。規(guī)則說明的標題是“別人對你不友好時的解決辦法”。Willy還記得圖表的含義,說:“要用你的語言,而不是你的身體。”教師轉(zhuǎn)而對Kathy說,“Kathy,你能告訴Mark他打你時你的感受嗎?”“我覺得我都要瘋了,”Kathy回答說。Mark回答說:“但是你把我們的城堡弄塌了,我們也被你氣瘋了。”Kathy接著解釋說:“是的,但是你把我的標志弄壞了。”
接著,教師通過讓每個孩子都表達他們的感受,講述讓他們氣憤的原因,并一起決定他們剛才可以用怎樣的語言來解決問題,從而幫助孩子們進一步展開討論。
這天接下來的小組時間里,教師用玩偶重演了剛才破壞城堡的那一幕。很明顯,教師的目的是鼓勵孩子們講授別人踩壞了自己的標志或者破壞了自己的建筑時的感受。Garret非常激動地跳起來說:“我知道,我來舉一個例子。”他跑過去拿了一張紙,在上面畫了一個標志,接著把它弄成一團。Garret接著問其他孩子:“這就是剛才發(fā)生的事情。如果這是你的紙,你會怎么想?”
2、價值表決法:
教師可能會問一連串問題,在每次表決以后為使學生得以環(huán)顧四周觀察別人怎樣表決而稍作停頓。
Case:
你認為獲得零用錢需要干家務(wù)嗎?
你認為自己有權(quán)利完全決定怎么花自己的零用錢嗎?
你認為應(yīng)該由自己來管理自己的零用錢嗎?
序列法
展示自我
Case:
如果我有100元錢,會……
如果明天不用上幼兒園,我會 ……
我最難過的日子是,因為……
我如果有一個妹妹的話,我會……
四、學前兒童社會性教育的途徑
專門的教育活動
隨機教育
家園合作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quán)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