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藝術領域解讀PPT課件這個PPT共53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關于《指南》藝術部分的理解,《指南》在美術課程中的實施,《指南》在音樂課程中的實施等,歡迎點擊下載。《指南》的框架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描述幼兒學習與發展。
每個領域按照幼兒學習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劃分為若干方面,每個方面分為兩部分。
《指南》的框架
一是學習與發展目標,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達到什么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共32個目標。
二是教育建議,根據幼兒的學習與發展目標,針對當前學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誤區,列舉了一些能夠有效幫助和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教育途徑與方法,同時也指出了錯誤做法對幼兒終身發展的危害,為廣大家長和幼兒園教師提供了具體、可操作的指導,共87條教育建議。
《指南》制定的目的
從保護兒童權利出發,強調教育的平等,幫助所有的兒童科學、全面地做好入學準備;
提高幼兒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幼兒園教育機構的質量;
幫助家長形成科學的育兒觀念和養育行為;
增進全社會對兒童發展的準確認識;
深入貫徹落實《幼兒教育綱要》。
《指南》的性質
《指南》是一個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的指導性文件。反映國家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的方向與應達水平的合理期望,并體現國家對幼兒教育的方向與質量的基本要求。
藝術領域共有4個目標,教育建議7個
藝術領域從感受與欣賞、表現與創造兩個方面,強調讓幼兒學會發現和感受自然界與生活中美的事物,讓幼兒欣賞多種藝術形式和作品,萌發對美的感受和體驗;鼓勵和支持幼兒自發的藝術表現和創造,培養初步的藝術表現能力與創造能力。
“喜歡自然界與生活中美的事物”
“喜歡欣賞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和作品”
“喜歡進行藝術活動并大膽表現”
“具有初步的藝術表現與創造能力”
目標中連用了三個“喜歡”詞語進行表述,明確了對幼兒藝術興趣培養的重要性,尤其強調幼兒藝術興趣的養成。
藝術領域教育的核心價值
藝術活動是幼兒內在的生命活動,是一種感性的把握世界的方式。
《指南》中藝術領域教育的核心價值是培養幼兒的創造意識與創造能力,培養幼兒對審美對象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及審美感受能力。
教育建議的核心內容
理解幼兒的個性化認知水平和幼兒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
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堅持“以兒童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根據幼兒感受與欣賞美的特點,《指南》把幼兒“感受與欣賞”、“表現與創造”能力發展與培養目標劃分為兩個方面,每個方面的發展指標在3~4歲、4~5歲、5~6歲各年齡階段都有明確的描述。
(一)感受與欣賞
“感受與欣賞”能力發展與培養的標準與內容感受和體驗美的事物對于幼兒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應有目的去培養幼兒的美感,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
“感受與欣賞”能力發展與培養的標準與內容
1、喜歡自然界與生活中美的事物
美的事物是可以被人們感知的,是具體而又形象的,但是對于美的發現卻取決于人們的態度。
幼兒由于年齡小,身心發展還不完善,對美的事物的認知和理解往往存在偏差,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能夠學會欣賞形式多樣的額美的事物,同時還能分析出一些美得本質。
“感受與欣賞”能力發展與培養的標準與內容
2、喜歡欣賞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和作品
《指南》對幼兒在藝術領域欣賞方面提出了明確規定:引導幼兒欣賞藝術作品。
從《指南》的指導思想我們可以看出,教育者要引導幼兒欣賞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和作品,努力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和感性經驗,同時,藝術活動又是一種帶有個人情感的創造性活動。
“感受與欣賞”能力發展與培養的教育建議
幼兒期是幼兒感受、欣賞美的最佳時機,但是當前的幼兒藝術教育現狀不容樂觀,在很多藝術課程的設置上忽略了幼兒對藝術的感受,技能的傳授偏于形式化,在此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培養幼兒對藝術的興趣,提高幼兒感受和欣賞美的能力,我們提出以下實踐策略與活動:
1、培養幼兒藝術欣賞的興趣
興趣是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最大的推動力,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培養幼兒“感受和欣賞”能力時,教師應該充分尊重他們的興趣、欣賞習慣和獨特感受,不要求統一。
2、根據幼兒的發展特點創設適宜的活動
幼兒期是想象力發展最為活躍的時候,想象幾乎貫穿幼兒的各種活動之中。
3~6歲幼兒的生理和心理都有突飛猛進的發展,隨著社會生活范圍的擴大,他們的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也有逐漸分股,教師應根據幼兒的這些特點創設適宜的欣賞活動。
3、創設適合幼兒發展的藝術教育氛圍
我們在根據幼兒生理特點、年齡特征和審美能力發展水平組織藝術欣賞活動的同時,還要考慮到選擇那些貼近幼兒生活,與他們生活經驗密切相關的藝術教育內容。
4、追求教學內容的綜合化、多樣化
幼兒年齡小,心理發展還不成熟,對藝術標準的認識存在一定的偏差,如何讓幼兒掌握優秀藝術作品的內容精髓,教師還需要多下一番功夫,在和幼兒園,我們給幼兒提供的藝術教學內容應注重下列特點:
1、藝術教育和各學科教育有機結合。
2、藝術活動游戲化。
5、加強活動過程的指導
《綱要》“藝術”領域的指導要點對教師的指導作用提出明確的要求: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于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
綜合《指南》,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合理指導幼兒開展活動,如:在律動活動中,讓幼兒在音樂的情緒起伏中用身體各個部位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對孩子欣賞各種藝術形式作品時的手舞足蹈即興模仿等行為給予理解和鼓勵。
(二)表現與創造
幼兒的思維是相當開闊的,伴隨著想象力和思維力的提升,他們不再僅僅停留在欣賞藝術形式和作品的階段,而是能夠根據一定的目的和任務,運用掌握了的信息,積極開展思維活動,產生出某種新穎、獨特帶有明顯個人特色或價值的產品,這種能力就是沃我們通常所說的創造力。在幼兒期,幼兒對各種藝術形式都表現出極大地熱情,教育工作者應把握這個契機,積極推動幼兒藝術能力的發展。
“表現與創造”能力發展與培養的標準與內容
《綱要》指出: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綱要》只是籠統地指出了幼兒表現和創造方面的發展目標,但是具體到年齡段,幼兒在表現與創造方面該達到何種水平呢?
1、喜歡進行藝術活動并大膽表現
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這里強調了在欣賞藝術活動的同時,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其中,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呈現自己對藝術活動的喜愛。
2、具有初步的藝術表現與創造能力
幼兒期是幼兒獲得藝術表現力、創造力的最佳時期,幼兒可以通過感受生活中的色彩、形狀、聲音等來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創造性地表達事物的理解,幼兒園的藝術教育主要是針對幼兒開展的音樂、美術、文學的教育。
“表現與創造”能力發展與培養的教育建議
1、利用多種途徑提供藝術表現的空間
在幼兒園中,教師應給幼兒提供寬松的環境氛圍,應盡可能的多為幼兒提供可以自由參與的條件和機會,教師除了引導他們欣賞音樂、表演等,還可以有意識的組織、邀請和鼓勵幼兒參加一些藝術活動,如唱歌、律動、舞蹈和表演等集體音樂活動,讓孩子們在愉快的藝術活動中培養美的經驗,并達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2、選擇適合幼兒發展的教學活動內容
幼兒園教學活動內容,是實現幼兒園教學活動目標的手段,適宜幼兒發展的教學內容對培養幼兒變現與發展能力有推動作用。
3、重視“鼓勵”在幼兒藝術創造中的作用
教師應鼓勵和支持幼兒大膽表現,對幼兒自發的進行音樂表演的行為給予支持和鼓勵。孩子們可以反復的唱喜歡的歌,教師應該仔細聆聽、觀看幼兒的歌唱、表演和他們的介紹,用贊許的眼光、話語、動作等回應幼兒。
如:在幼兒歌唱時為他打拍子,跟隨孩子一起唱或跳,真正參與到他們的藝術活動中。
關鍵詞:藝術興趣
藝術興趣就是指幼兒積極的藝術學習與參與態度。指南整體上強調幼兒的藝術興趣養成。因為它是開展藝術活動的內在動力,是藝術感受能力與表現能力的前提保證,而藝術感受能力和藝術表現與創造能力的提高又進一步加強了幼兒對藝術的興趣,從而為兒童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藝術感受
幼兒的藝術感受是指幼兒被周圍環境或生活中美的事物或藝術作品所吸引,從感知出發,以想象為主要方式,以情感的激發為主要特征的一種藝術能力。
關鍵詞:藝術表現
幼兒的藝術表現(與創造)是指幼兒在頭腦中形成審美心理意象,利用藝術的形式語言、藝術的工具和材料將它們重新組合,創作出對其個人來說是新穎獨特的藝術作品的能力。
作為教師
指南中藝術領域教育精神解析
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態度的獨特方式。
每個幼兒心里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
幼兒對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們表達自己認識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別于成人。幼兒獨特的筆觸、動作和語言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應對幼兒的藝術表現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審美標準去評判幼兒,更不能為追求結果的“完美”而對幼兒進行千篇一律的訓練,以免扼殺其想象與創造的萌芽。
二、《指南》在美術課程中的實施
美術現狀:常用教學模式
(一)出示成品,整體模仿。
怎么畫?什么顏色?畫在紙的什么地方?
(二)分段示范,分段模仿。
先畫……然后畫……再畫……
(三)逐筆跟畫,步步模仿。
第一筆……第二筆……
問題:
三種方式的共同點是什么?
幼兒作品千篇一律
誤區1:
范畫教學模式 ×
用“假形”抹殺原本每個幼兒都會自然形成的寶貴的自我意識的“形”。
誤區2:
以像與不像作為評價標準
幼兒藝術感受的特點
請老師思考回答以下的小問題:
小結:
范畫臨摹限制了幼兒的想象力,使幼兒的繪畫模式化;
范畫臨摹使幼兒對繪畫喪失信心和興趣,說“我不會畫”是喪失信心的表現。
如果沒有老師對繪畫技能的標準,所有幼兒天生都會畫任何他們想要表達的東西。
一個幼兒從來也沒見過小雞,但老師讓他畫小雞,于是教他:一個圓是頭,一個圓是身體,加一個小三角形是嘴巴,幼兒學會了畫小雞。但這對幼兒來說,他們只知道兩個圓和一個小三角形合在一起,老師說這是小雞,他們學會了畫小雞的技能,盡管那兩個圓畫得再圓,卻沒有對小雞的表現力,因為他畫的是老師告訴他的小雞,而不是自己感知過的小雞,因此所畫的小雞沒有自己的內在情感和想法。這是沒有生命的,是死的。而另一個幼兒自發地畫了一個圓,在這個圓上面密密麻麻地點了很多小點,他說,這是媽媽在砧板上剁餃子餡。顯然,這幅簡單的畫卻極其富有表現力,哪怕這圓畫得再不圓。因為這是他在表現自己的親身感受,媽媽剁陷是菜刀雨點般地落在砧板上的動態被他表現得淋漓盡致。這個才是具有靈性的,這樣的畫才會表現力。
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大學生畫自己感知過的大自然,50多個人在畫面上出現了樹,遺憾的是只畫了三種樹,都是模式化的:最多的一種是蘑菇云式的樹,其次是三角形疊加的樹,還有一種是從樹干向兩邊伸出若干彎曲線條的柳樹。大學生畫的這三種模式化的樹,與培訓時讓全國各地老師畫出自己給幼兒范畫的樹一模一樣,這究竟是藝術教育的成功還是失敗呢?
如果沒有老師對繪畫技能的標準,所有幼兒天生都會畫任何她們想要表達的東西,而教師教再多的形象也不可能窮盡幼兒所要表達的內容。
幼兒被教了技能后,反而不敢大膽表現,畫畫的時候謹小慎微。例,畫蝴蝶。臨摹和老師的差異實在太大,打擊幼兒自信心,幼兒還沒有能夠臨摹范畫的水平。繪畫臨摹不僅與認知水平是否能看懂范畫中的結構有關,還與幼兒開支畫筆的精細動作水平有關。
教育建議:
和幼兒一起感受、發現和欣賞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中美的事物。如:讓幼兒多接觸大自然,感受和欣賞美麗的景色和好聽的聲音。
和幼兒一起發現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賞美。如:讓幼兒觀察常見動植物以及其它物體,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動作等描述它們美的方面,如顏色、形狀、形態等。
創造條件讓幼兒接觸多種藝術形式和作品。
尊重幼兒的興趣和獨特感受,理解他們欣賞時的行為。
三、《指南》在音樂課程中的實施
音樂能力不僅是音樂本身的能力,還包括了思維能力。音樂是創造型思維訓練的體操,音樂學習就是讓幼兒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上發展抽象思維,提高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幼兒園音樂課程要注重孩子的音樂感、音樂的表現與表達、音樂創造力的培養。好的音樂教育活動應該是使音樂的概念、知識緊密地聯系著音樂的感覺和實踐。
注意目標模式與課程模式的結合
目標模式:
教師作為課程的使用者,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實施教學,幼兒在教師期望的范圍內作出反應。
過程模式:
教師不單是課程的使用者,和幼兒的關系也不再是主動與被動、傳授或教化的關系,而是互動、對話的伙伴。
探索發現法
教師需要讓幼兒掌握一定的音樂技能時,可以不將答案直接告訴幼兒,而是通過集體探索、個人探索等方法讓幼兒發現結果,從而掌握技能,嘗試都愛探索、發現的快樂。在獲得音樂素養提高的同時,發展想象、創造、探索的能力。
探索過程中,教師應力求做到:
提出問題在前,解釋答案在后
個別結論在前,集體驗證在后
幼兒探索在前,教師提升在后
以游戲化為主要特征的多種教學方法整合
如:《吹泡泡》
以欣賞為主的活動,整合律動、節奏樂等。
如:《快樂的鞋匠》
以律動為主的活動,整合節奏、念唱的形式。
如:《我的身體都會響》
以游戲為主的活動,整合歌唱、律動等形式。
感謝與你分享!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