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的問題及對策剖析PPT課件這個PPT共32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PPT的教學目標是使幼兒在認知、情感、意志、個性以及社會性方面得到發展。通過班級教育管理可以使幼兒獲得關于體、智、德、美等各方面的粗淺知識,同時也可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幼兒園班級管理是指班級教師通過組織、計劃、實施、調整等環節,把幼兒園的人、財、物、空間、時間和信息等資源充分利用起來,以達到預期的目的
生活管理
來園
盥洗清潔
餐點飲水
睡眠
離園
幼兒園教育管理可以使幼兒在認知、情感、意志、個性以及社會性方面得到發展。通過班級教育管理可以使幼兒獲得關于體、智、德、美等各方面的粗淺知識,同時也可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游戲中可以形成良好的情感、意志、個性與親社會行為;通過環境包括精神環境(例如教師之間融洽的關系)和物質環境(室內墻壁與空間的主題環境)的潛移默化的教育也可以使幼兒各方面得到發展
教育管理
教學活動管理
游戲活動管理
環境管理
幼兒園的家園交流管理可以使幼兒園與家長密切合作,使得家長和教師都可以全面的了解幼兒,為其健康、和諧、安全的成長提供有利條件。教師可以通過家長會等各種形式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為家園密切合作提供便利條件;家長與教師可以利用接送孩子之機交流孩子在家或在園的情況,從而為幼兒在幼兒園或家庭中的健康成長提供有利條件
家園交流管理
接送孩子交流管理
突發事件交流管理
日常生活交流管理
家長會交流管理
家園活動管理
幼兒園班級管理的策略
精心創設班級環境,努力營造溫馨家園
完善健康管理和健康服務
家長工作的精細化管理
在幼兒園中,班級是孩子們的基本活動場所,幼兒在班級這個大家庭中快樂地生活、學習、游戲。要想科學合理地開展班級各項活動,保教并重是原則,常規管理是關鍵,常規管理應滲透在幼兒一日生活各環節中
常規指人的日常行為規范。幼兒園的常規教育是幼兒園在保教過程中沿襲下來的,幼兒在日常生活和活動過程中經常使用的標準、法則和習慣
一、幼兒園常規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自由型常規教育
二是管制型常規教育
三是教條型常規教育
四是說教型常規教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
“建立良好的常規,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
建立常規時應遵循的原則:
1、常規的建立和實施必須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要求和規則要切合幼兒實際。
2、營造寬松、溫馨的家庭式氛圍,同班人員經常交流與溝通,步調一致。
3、常規管理中要注重細節,做到持之以恒。
4、在常規管理的過程中要以平等的師生關系為前提。
5、做一個鉆研型、反思型的教師,在常規管理的方法上要充分體現出教師的智慧。
針對幼兒常規管理中的問題應采取的對策:
(一)規范幼兒行為,形成良好常規。
(二)以幼兒為本,促進幼兒從他律轉為自律。
(三)不變性常規和可變性常規的協調統一。
(四)運用多種方式促進幼兒常規的養成。
案例:“你去放好!”
小(2)班活動室,小朋友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了不同的區域。越越拿著要舀米的操作盤坐到座位上開始活動。玩了大概5分鐘,娃娃家的嬉笑聲吸引了他。他站起來走到娃娃家,站在旁邊津津有味地看他們玩。值日生楠楠走過來,對越越說:“越越,你不舀米了?”“我看看。”“那你先把操作盤放回家里去。”“我不要。”“老師不是說過了,操作盤哪兒拿哪兒放。”“我還要玩的。”“你不能串來串去的,你先去舀米。”說完來推越越。“哼,好吧,好吧。”越越氣乎乎地回到位子上。楠楠也不高興地走了。姚老師看見這一幕,輕輕地走到楠楠旁邊,向她豎了豎大拇指,楠楠于是露出笑臉去玩自己的區域了。越越玩了一會兒,他東張西望地站起來拿著托盤隨手放在積木區的柜子上,走開了。姚老師看見了,但沒說什么。活動結束了,整理區域材料時,姚老師說:“啊呀!這個家里少一個托盤寶寶了,你們幫我找一找。”“姚老師,我知道,托盤在這里。”說完越越已經從玩具柜上拿來了自己剛才玩過的托盤。“越越眼睛真亮!對了,托盤哪兒拿哪兒放,以后你們別忘了。”越越縮縮頭。
第二天姚老師將舀米的內容換成了給動物喂食。姚老師準備了三個層次的材料。第一層次給小青蛙喂食(嘴巴又寬又大),第二層次給小狗喂食(嘴巴比青蛙小一些),第三層次給小兔喂食(三瓣嘴最小)。思思給小兔喂食,越越給小狗喂食,聽到活動結束的信號后,越越第一個將托盤放到思思托盤的位置上(剛好是昨天越越給姚老師時姚老師放的地方),后到的思思大聲說:“這個是我的托盤寶寶的家,你拿開。”“剛才我就是從這里拿的。”越越不肯,說完人蹲在柜子前護著托盤,其他正在放托盤的小朋友都圍了上來,天天說:“越越,這個位置是思思的,你讓一讓嘛!”“不行,是我的。”見圍上來這么多小朋友,很要面子的越越更加不讓了。桑桑想了一個辦法,“思思,你放這個空地方。”“對,反正放在這里也好的。”晨晨也插上一句。“不行,老師說的哪兒拿哪兒放。”說完用力一拉,越越人一倒,托盤里的米也跟著灑落一地。眼看要吵架了,這時在一邊觀察的姚老師急忙過來:“小動物的家可不可以亂放?”“不行。”“他們都說是自己托盤里小動物的家,請小朋友想想,怎樣才能一看就知道,不會放錯家呢?”“這里畫個小青蛙、小狗、小兔就不會弄錯了。”“好,我們就做個標志。”于是姚老師帶領小朋友對每個托盤做上標記,在對應的柜子上也做上同樣的標志。這樣就解決了托盤會放錯的問題。
分析與啟示:
1.在班級常規管理中,設置“值日生”對常規進行監督,有一定的作用。
2. 在班級常規管理中,可以運用及時獎勵的策略,給幼兒以肯定,樹立幼兒的信心。
3. 在班級常規管理中,教師可以根據觀察以及幼兒的特點,適時的采用正面引導法維護常規。
4. 在小班班級常規管理中,要充分利用具體的環境暗示的作用。
5. 在班級常規管理中,要盡量多的給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
案例呈現:
今天,正好是周五。幼兒園在每周五的中午都要安排大約2小時的工作會議,每個班級的主班與配班教師都必須參加會議。兩位教師離開自己班級去開會的時間段,正好是幼兒在午休室(寢室)的睡覺時刻。管理幼兒午睡的工作也自然交給班里唯一的成人——保育員阿姨——負責。
午睡的時間對于某些幼兒來說總是那么漫長與“痛苦”,所以,他們不自主地開始悄悄做起了小動作,包括偷偷玩藏匿著的小玩具,和其他伙伴聊聊天、吹吹牛,再來個手指游戲,直至高興地開始角色大冒險……可是,很不幸,保育員在關鍵時刻出現了,她當然不是來一起和幼兒玩耍這么幼稚的游戲的。她很生氣,于是,最普通而熟悉的懲罰教育手段一個接一個的嘗試效果。可是,今天,對于小輝來說,這些手段都失去了應該有的效果。怎么辦呢?我很難想象接下來敘述的事情真的是我親眼看見的,但愿我的眼睛是在善良的欺騙我,可是,你我的理性知道,這是真的在發生……
保育員首先出現在我的“舞臺”中央,她手里拽著一條從午休室拿出來的屬于某人的被子,然后把它平鋪在活動室內一張矩形的桌子上。這是想要干什么呢?我的經驗思維讓我聯想到了一件事情的可能發生,那就是有個孩子尿床了。但是,對于中班下的孩子,這一點還是可疑的推測——也許是個能力略微薄弱的孩子吧。
接下來,小輝出現了,他很小心翼翼的走到保育員身邊。是的,這樣的情景下,害怕是正常的表現。什么?保育員竟然讓那個可憐的孩子睡在墊了一半被子的桌子上!但是,小輝幾乎沒有表現出任何驚訝與反抗,而是很是自然地照做了。保育員隨之走進了午休室,中間來活動室看過兩次。我從未想過讓自己近似瘋狂的做同樣的事情。另外需要提到的是,那天的天氣有點冷,活動室的窗戶是開著的,我穿了一件短袖能夠感到一絲涼意;桌子的長度正好與小輝的身長差不多一致,桌子的寬度僅夠小輝向左或者向右轉一下,而且需要在有意識下轉身,如果真的睡著了,誰會精確的知道自己的身體會不會轉到桌子邊緣,然后,再一動,“砰”……
值得慶幸,小輝并不可能睡著的,是我“多想了”?
案例分析:
“幼兒園無論是班級管理,還是行政管理,切忌官僚形式化,這毫無意義,反而浪費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如何抓好幼兒園班級常規的30條小經驗
1.區域活動結束時,放固定音樂提醒幼兒快速整理區域。
2.積極運用音樂律動,組織幼兒上課。
3.讓愛說話的幼兒和安靜的幼兒坐在一起,把愛玩鬧的幼兒分開。
4.上課時,有意識的經常提問坐不住的孩子和愛玩鬧的孩子。
5.班級中的三位老師分工合作,配合默契,對待幼兒的態度和觀點要一致,行動統一。
6.給孩子充分的、反復實踐的機會,反復去抓某一件事情,不斷的強化幼兒的行為習慣。在一日生活中,時時處處抓常規。
7.多鼓勵調皮的孩子,幼兒老師要關注、關心所有的孩子
8.用學過的知識感染幼兒,比如說故事,成語等榜樣事例。
9.老師要不厭其煩地去說、去做,去引導幼兒,隨時告訴幼兒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
10.示范法,讓幼兒與幼兒比較,樹立榜樣,互相學習,積極有效的表揚好孩子,樹立幼兒心中的幼兒榜樣。
11.樹立教師威信,要經常抱抱親親孩子。
12.家園同步配合,與家長溝通及時有效,做好家長工作。
13.午睡時按流程操作。
14.讓幼兒學會等待,謙讓,分享。
15.上課時,用目光隨時與孩子交流,讓孩子知道老師隨時關心她。
16.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給幼兒講清楚活動規則,要求。
17.教師多用豐富,形象的肢體動作、語言影響幼兒。
18.進餐時,分組依次進行搬椅子,洗手,吃飯,要求安靜。
19.教師以身作則,從坐、立、行、說等角度為幼兒做出榜樣。
20.重點抓好個別調皮幼兒的常規,重點觀察。
21.兒歌妙用,多用兒歌的形式,影響教育幼兒。
22.多用游戲的形式,進行聽口令行動。
23.在游戲中學習常規。
24.粘貼,紅花在常規中起到重要作用。
25.運用文學作品,促進規則養成。
26.師生共同討論,制定活動規則讓孩子參與常規的制定。
27.要求和規則應切合孩子實際。
28.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29.首先應開班級全體老師會議,共同制定出本班的常規要求。
30.常規就要從小班抓好,且要和老師平時的一言一行相結合起來,從小事抓,從幼兒的吃,睡,玩中進行教育。
對小班常規培養的幾點質疑:
1. 一個拉著一個排隊走。
建議:教師在引導幼兒練習一個跟著一個走時,不妨先開展小組練習,然后再進行全班練習。為了幫助幼兒能整齊地排隊走 ,教師可要求幼兒先在窄窄的走廊里或沿著地上畫好的標記走,然后再到比較廣闊或復雜的地帶(如樓梯)練習,采取這種由易到難的 練習方法有利于提高幼兒排隊走的速度。
2. 誰哭得厲害就抱誰。
建議“哭鬧的幼兒可由保育員帶著離開活動室去室外進行安撫,這樣有利于減小哭鬧對其他幼兒的影響。教師對不哭的幼兒要多加表揚、鼓勵、贊賞,以加強正面影響。
3. 上廁所要跟老師講。
建議:允許幼兒隨時上廁所,不必跟老師請示。老師應加強衛生間的巡視,密切關注小齡幼兒入廁情況,并及時提供幫助。
4.定時的、集體的要求多。
建議:多進行即時的、小組的或
個別的教育,下課離位時提醒
《幼兒園班級管理技巧150 》
贈給大家的一句話:
我聽過的會忘記。
我看到的能記住。
我做過的才能真正明白。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