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語言教學法PPT課件這個PPT共22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幼兒語言教育的意義和任務,幼兒語言教育的內容和要求等,歡迎點擊下載。幼兒語言教學法
幼兒語言教學法的內容
幼兒語言教育的意義、任務、內容和要求
3—6歲幼兒語言發展的規律、特點
對幼兒進行語言教學的主要形式
通過幼兒故事、詩歌、講述、教學游戲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對幼兒進行語言教育
第一節 幼兒語言教育的意義和任務
一、幼兒語言教育的意義
1.幼兒學會了語言,可以運用語言進行比較復雜的思維活動。
2.語言是向幼兒進行教育的重要工具,它在幼兒教育的全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3.語言在幼兒的認識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
4.幼兒語言教育主要是發展幼兒的口頭教育,為上小學后很好地掌握書面語言打下基礎。
二、幼兒語言教育的任務
培養幼兒清楚、正確的發音能力,學習說普通話。
豐富幼兒詞匯,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
初步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第二節 幼兒語言教育的內容和要求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小班
1.能聽懂和學說普通話,學習正確的發音,培養他們逐步正確發出感到困難的和容易發錯的音。
2.豐富語匯,學習運用能理解的常用詞,主要是名詞、動詞、人稱代詞和形容詞等。
3.學會同成人或同伴講話,愿意和別人交流,能用簡短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請求和愿望。
4.逐步學會用單句講出圖片的主要內容。
5.喜歡聽老師講述故事和朗誦詩歌,初步懂得作品的主要內容,記住八至十首兒歌。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習復述一、二個簡短的故事。
中班
1.繼續學說普通話,學會正確發出感到困難和容易發錯的音,并注意聲調。
2.繼續豐富語匯,能掌握運用更多的名詞、動詞、形容詞、數量詞、代詞,學會使用常用副詞(如已經、還、非常等)和連詞(如和、跟、同等),并能理解詞義。
3.能注意聽別人講話,大膽、清楚地回答問題和表達自己的思想。
4.學習用完整的語句比較連貫地講述圖片的內容,并能把學到的新詞運用到講述中去。
5.理解故事、詩歌的內容,記住作品的主要情節,會朗誦八至十詩歌,復述三、四個簡短的故事。喜歡看圖書和兒童節目。
大班
1.在日常生活中堅持說普通話,注意正確的發音和聲調。
2.繼續豐富詞匯,掌握更多的實詞。學會用描述事物不同程度的形容詞(如“大的”“比較大的”“最大的”),學習一些常用的介詞(如“在”“向”“從”),連詞(如“因為”“所以”“如果”等),并能運用一些同義詞。
3.有禮貌地聽別人講話和交談,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要求和見聞。
4.比較完整而連貫地講述圖片的內容,說話態度自然大方,逐步克服口語中某些突出的語病。
5.比較有表情地朗誦八至十首詩歌,復述三、四個故事。學習評價別人的講述。
培養幼兒喜歡看和講述 圖書,看兒童節目和講述某些內容。
3-6歲幼兒口語的發展
一、幼兒理解語言的特點
從能聽懂語言意義向應用語言進行交際發展。
幼兒理解語言往往受直接經驗的影響。
幼兒理解語言極易受語言情境和非語言交際手段(手勢、動作、表情等)的暗示。
幼兒語言的特點
1.語音
幼兒期是掌握語音的關鍵時期,在正確教育下,幼兒能掌握母語的全部語音。
2.詞匯
三歲 1000個詞
名詞 動詞為主
掌握數詞量詞較困難
五歲 名詞 動詞 形容詞占多數
掌握數詞量詞仍感困難
六歲 3000—4000個詞
詞匯豐富,各類詞都能掌握一些;
詞義理解較深刻;
逐步掌握一些概括性較強的詞;
掌握一些同義詞和反義詞;
生造一些詞。
3.語法和口語表達能力
三歲 用詞組成簡單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但句子不完整,常出現沒有主語的短句或用詞顛倒的情況。
( 情境性語言)
四、五歲 連貫性語言開始發展
六歲 已掌握較為復雜的語言形式,學會了運用各種復句(因果復句,假設復句,并列復句等)來有感情地敘述自己的見聞和描述具體的事物,并能抓住故事或圖片的中心,概括主要意思,還會評價別人的發言并給予補充等等。
口語教育的一般方法
一、示范、講解
二、練習、運用
練習的方式方法要多樣化,避免枯燥乏味;
對年幼的孩子最好用游戲的方法。
三、鼓勵、糾正
故事教學
第一節 教師講述故事
一、選擇教材
1.故事主體單一明確,情節簡單有趣,形象鮮明突出,語言生動淺顯。
2.選材要符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
3.選材要配合時令季節。
二、熟悉教材
1.分析故事主題,掌握故事的情節、結構。
2.找出重點、難點。
3.確定幼兒應該掌握的語句。
三、制定教案、準備教具
1.教案 教學要求、教學準備和教學過程。
2.教具 教具制作要符合故事內容的要求;
教具應講究實效,要充分運用;
教具在教學前要先練習使用。
四、講述故事
(一)創造良好的環境氣氛,引起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二)教師充滿感情地、生動流暢地講述故事。
用普通話講故事,正確表達內容。
用語調、表情、動作等渲染氣氛,將故事講得生動有感情。
對新詞要做適當的講解。
吸引全體幼兒認真聽講故事。
短小的故事一節課可講2-3遍。
(三)在講述中直觀教具的應用
第一遍 不出示教具,幼兒感知故事故事內容和情節。
第二遍 出示教具,直觀形象地感知故事情節和內容,加深理解。
第三遍 幼兒自己操作教具,即興表演,再現故事情境。
(四)故事講述中的提問
1.講述故事中的插問
2.講述故事后的提問
幫助幼兒記住故事名稱、角色和主要情節
使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掌握故事主題。
學習故事中的語言。
五、引導幼兒開展創造性的故事活動
聽故事、記憶模仿故事中的語句,可以培養幼兒的再現性思維能力;
引導幼兒改編或擴編部分故事內容,可以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