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物體移動的秘密
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的操作活動感知物體運動與力的關系,獲取有關物體移動需要什么的具體經驗。 2.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幼兒積極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各種形狀不同的紙盒,積木;球、折紙、紙板。 2.鐵啞鈴二對,大礦泉水二瓶(圓形),大木箱一只。 3.粗細繩子若干,棒或木棍若干。 4.滑輪。
教學過程
一、激發幼兒積極參與的興趣 1.介紹物品 教師:桌子上擺著許多東西,大家一起來看看認識這些東西嗎? (重點介紹:滑輪)
2.布置任務 教師:這些都是物體,仔細看看,現在這些物體有沒有動?(沒有) 今天老師就請你來想辦法,使這些物體移動位置,看誰想的辦法最多。 但有個要求,玩時不要擁擠,要相互謙讓,并要把玩的方法記住,待會兒告訴大家。
二、幼兒動手操作,探索不同的力與物體運動的關系。 1.幼兒操作,教師個別指導,注意發現與眾不同的方法。 2.提問: (1)你是用什么方法移動這些物體的? (幼兒回答,也可上來邊操作邊講。) 小結:剛才有的小朋友用自己的手推、拉、拍、有的用嘴吹,還有的小朋友用腳踢使物體移動, 這說明要使物體移動必須要用力。
(2)同樣一件物體(出示皮球),你們用力大和用力小的時候,物體移動的一樣嗎? (幼邊操作邊表達) 小結:對同樣一件物體,用力大物體動的又快又遠,用力小,物體動的慢,滾的也不遠。
(3)移動重的和輕的東西用的力一樣嗎? 小結:重的東西要用大大的力,輕的東西只用小小的力。
3.出示大礦泉水瓶(圓形) 提問:這瓶礦泉水比較重,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移動它,用哪種方法移動它最省力呢, 請幼兒上來操作。最后,得出結論,圓形的東西用滾的方法最省力。 小結:移動不同的物體有不同的省力方法,以后我們還可以試著玩。
4.出示大箱子 提問:這兒有個大箱子很重,用什么方法移動它最省力、方便。 (幼兒上來操作) (啟發幼兒用繩子把木箱綁起來,兩人用扁擔抬,用繩子拉,借助于滑坡滾球等等。) 小結:我們人可真聰明,用其它東西來幫助我們移動物體更加省力方便。 教師:用棍子來幫忙移動大箱子最省力了(杠桿原理)。這是為什么呢,等小朋友長大了, 學了物理知識,就會懂的這個道理的。
三、進一步了解使物體移動的省力工具。 1.提問:請小朋友想想,平時在街上看到的,人們是用什么工具讓重的東西從這里運到那里,從下面運到上面的? 幼兒自由討論。
2.小結:現在科學發達了,人們又發明了許多省力的、更加方便的工具使物體移動。 了解起重機的搬運過程;新型鐵路維護車搬運碎石的過程;自動吸塵機器人等。
3.激發幼兒學習欲望 教師:將來等你們長大了,要發明出更先進的工具使物體移動,老師等著你們的好消息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