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05來源:幼兒園學習網(wǎng)
這是大班音樂欣賞江南之夜教案反思,是優(yōu)秀的大班音樂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目標:
1.欣賞樂曲《侗鄉(xiāng)之夜》 初步了解傣族音樂的風格特點.
2.通過現(xiàn)場欣賞巴烏等樂器演奏及隨音樂舞蹈 多通道感受樂曲柔美、流暢等特點.
3.積累合作舞蹈的智慧 體驗其中的樂趣.
4.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5.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游戲情節(jié),注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活動準備:
1.樂器(巴烏、葫蘆絲、笛子、陶塤) 錄音帶.
2.教師用的少數(shù)民族服裝 幼兒用的自制羽毛腕飾.
活動過程:
1.教師與幼兒一起隨音樂進入活動室 完整欣賞錄音樂曲第一遍 感受樂曲的美妙、動聽.
教師:老師有一首好聽的曲子,請小朋友一起來聽聽,
2.幼兒欣賞樂曲第二遍 教師引發(fā)幼兒注意聽辨主奏樂器--巴烏.
教師:這首曲子好聽嗎?你聽出這首曲子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嗎?
3.教師播放用笛子、陶塤、葫蘆絲、巴烏分別演奏的樂曲 請幼兒分辨樂曲中的主奏樂器.
教師:請小朋友來聽聽這首曲子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
4.教師用巴烏現(xiàn)場完整演奏樂曲.
教師:老師把巴烏帶來了呢,想不想聽老師現(xiàn)場給你們演奏曲子?。?br /> 5.教師與幼兒討論樂曲的相關信息 如云南、傣族、以及曲名等.
教師:聽了這首曲子,你覺得他是哪個少數(shù)民族的?你還聽過什么曲子?我們一起來觀看云南傣族人民生活和歌舞的錄像資料
6.男女教師穿上傣族服裝 合作舞蹈.
第一 在男女教師表演雙人舞之前 如果教師能預先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兩位教師是如何配合的 具體有哪些動作或造型 表演之后教師再組織幼兒交流和嘗試 那么幼兒即興跳雙人舞的效果可能會更好。
7.幼兒在音樂伴奏下帶上腕飾參與表演 分別進行孔雀舞表演及模仿吹葫蘆絲表演 教師提示幼兒跟隨音樂旋律、節(jié)奏做不同動作.
8.幼兒分角色兩兩組合隨音樂完整表演1-2遍.自我反思活動以音樂欣賞為主線 用整合的手段營造了一個審美的藝術氛圍 借助巴烏、陶塤、笛子、少數(shù)民族服裝、孔雀舞、教師現(xiàn)場演奏等多種與樂曲相關的要素 幫助幼兒全面感受、理解樂曲.幼兒通過多通道的參與 發(fā)展審美能力.男女教師共同執(zhí)教為幼兒雙人舞表演提供了模仿的榜樣.
教學反思: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結合音樂本身的要素,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音樂形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兒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實踐過程中,培養(yǎng)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通過成功的音樂活動,會提升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較為弱的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自信心。
《大班音樂:給你戴上小黃帽》:大班音樂活動給你戴上小黃帽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過程,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內(nèi)容,能看懂圖譜,并在圖譜的提示下變化動作,學跳《請你戴上黃帽子》集體舞。在表演集體舞的過程中體驗找朋友、外圈里圈有規(guī)律戴帽子的快樂。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音樂活動課,快來看看大班音樂給你戴上小黃帽教案吧。
《大班音樂教案:魔術師圓舞曲》:大班音樂活動魔術師圓舞曲教案主要包含了部分動作建議,教學活動建議,活動目標,活動過程等內(nèi)容,感受樂曲中三拍子節(jié)奏和AAB的曲式結構,表現(xiàn)魔術師神氣、幽默的表演特點。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音樂活動課,快來看看大班音樂魔術師圓舞曲教案吧。
《大班打擊樂教案:瑪麗波爾卡》:大班音樂活動瑪麗波爾卡教案主要包含了口令,配器建議,教學活動建議,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內(nèi)容,在熟悉樂曲結構并會隨樂律動游戲的基礎上,探索為樂曲匹配合適的樂器并能看指揮大膽地進行演奏。根據(jù)身體動作的暗示,探索用鈴鼓的不同方法演奏B段;在游戲情節(jié)進展線索的提示下累加大鼓并進行合樂演奏。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音樂活動課,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打擊樂瑪麗波爾卡教案吧。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