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02
這是面積和面積單位教案人教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新知識點:
1、理解面積的含義。
2、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
3、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要求:
1、結合實例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
2、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重要性,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平方千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3、熟悉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4、使學生探究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會使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能估計所給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教學建議:
1、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加強直觀教學。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應增加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通過手、口、眼、耳多種感官的協同活動,特別是通過動手操作,掌握相關知識,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有效地提高知識攝取的效果。在本單元的教學中,還應注意選擇各種直觀手段的優勢,根據教學內容恰當選擇教具或課件,從中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更真實的感受,獲得實實在在的直接經驗,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變機械的學習為有意義的學習。
機械的學習往往體現在概念教學中,機械的學習是指學生不僅能記住數學概念的描述、符號,卻不理解它們的內在含義,不理解有關概念的聯系,更不會靈活地運用。有意義的學習是指學生不僅能記住概念的描述或符號,而且能理解它們的內在含義,了解相關數學概念的實質性聯系,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例如教學“面積單位”可以從三個方面促進學生理解概念:一是初步感知為什么選用正方形作為面積單位的形狀;二是指導每個面積單位是怎樣規定的;三是了解面積單位與相應長度單位的內在聯系。
3、讓學生主動探究,獲取結論。在本單元中,有些內容探究的難度不大,結論不叫容易發現,而且便于展開直觀操作,因此是小學數學中比較適宜讓學生探究的課題,教師應當充分發揮教學內容的特點,組織學生開展探究學習。
4、重視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本單元的教材對面積的估算給予較多的關注,不僅在“做一做”中有所體現,在練習中也有較多反映,如很多計算面積的練習,都要求學生先估計,再測量計算出面積。所以重視估測能力的培養,也有助于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教學內容:
《面積和面積單位》是課程標準人教版實驗教科書三年級數學下冊第70至74頁的內容。
二、教材簡析:
《面積和面積單位》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是三下第六單元《面積》的教學內容。這一單元主要包括:面積和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單位的進率;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四部分。作為單元的第一課時,面積和面積單位是在學生初步掌握長度和長度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空間形式上經歷了“從線到面”的飛躍、是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化的開始,更是后面學習面積計算的基礎,是小學階段幾何教學的基礎知識。
面積概念是本單元的一個重要起始概念。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面積概念,教材非常重視展現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注重常用面積單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觀操作及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驗,進而形成表象。從教材內容的整體安排看,其順序是先認識面積,包括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封閉圖形的大小,再歸納面積的概念。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包含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為什么用邊長是“1”的正方形作面積單位及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三、 教學目標:
1. 通過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意義。
2.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體驗建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積單位的建立規則。
3. 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動中獲得關于它們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
4. 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面積的意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
教學難點:1. 使學生建立面積的概念,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
2. 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五、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課件;米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具。
學具:兩生一份面積相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正三角形紙片若干,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學具。
六、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景,初步感知。
(1) 出示米尺和學生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從而提煉出比的結果:長短不同,大小不同。
你們所比的長短指尺子的什么? (長度)大小又指的什么?(尺子的面)
(2) 小結:今天我們一起研究有關物體表面的知識。(板書:物體表面)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從兩根尺子的比較中,引發學生已有的舊知“長度”和相關 “物體表面”的經驗,自然體驗由“線”到“面”的空間飛躍,引出對“物體表面”的研究。觀察比較中,學生也初步感知了“長度與面”的區別,為下節學習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比較埋下伏筆。]
(二)充分感知,引導建構。
(1)通過物體的表面感知面積。
1. 指一指:我們身邊有很多物體,比如黑板,幕布、書本、課桌等等,它們的表面在哪?
2. 摸一摸:摸一摸這些物體的表面,有什么感覺?
3. 比一比:這些物體的表面,哪個大一些?哪個小一些呢?
指出: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4. 運用“面積”說一說:黑板的表面比課桌的表面大,現在還可以怎么說?
(2)通過封閉圖形認識面積。
1. 認一認:有哪些封閉圖形?
2. 指一指:封閉圖形的面積。
3.比一比:哪個封閉圖形的面積大一些?
(3)歸納面積的概念: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積;封閉圖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積。誰能把這兩方面概括起來,說說什么是面積?
小結: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
[設計意圖: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建構不是教師傳授的結果,而是通過親身經歷,通過與學習環境的交互作用來實現的。“面”是什么?說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動手 “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學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數了。在大量直觀、實踐、體驗活動中,學生能實實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進而歸納出面積的含義。]
(4)體驗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1. 課件出示:兩個面積接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
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塊面積小一些?為什么?
學生經過觀察、重疊、割補都無法比較,激發認知沖突,怎么辦?
2. 提供學具(長方形、圓片、正方形、正三角形),動手拼擺,合作探究。
3. 提出操作要求:
① 同桌二人各選一個長方形,然后任選一種圖片,在長方形上拼擺。
② 遇到困難,可在小組內尋求幫助。
4. 學生操作。
因提供的每種圖片均不夠擺滿整個圖形,操作中必然出現矛盾:圖片不夠怎么辦?在這里可能出現兩種情況:
A 小組內合作使用圖片,把長方形擺滿。
B 先用圖片擺出長方形的長,再擺出寬,計算大小。
5. 匯報:選擇的圖形不同,拼擺的結果也不相同;圓片有縫隙,不準確;長方形長寬不同,不方便;正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測量出結果,比較起來,正方形更簡便。
6. 小結: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要用統一的面積單位,正方形表示面積單位最合適。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中,通過對兩個面積相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比較,激發認知沖突后,我提供學具,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學生經歷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用正方形表示面積單位的過程。]
(5)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1. 要求自學p73、p74的內容并思考下面問題:
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②邊長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③要求:把重要的語句用筆勾畫出來。
2. 檢查自學情況。
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板書:常見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拿一拿:從學具中分別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積單位教具)
③畫一畫:在草稿本上畫一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能畫出1平方米嗎?為什么?
④找一找: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面積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⑤試一試:1平方米的地面上能站多少個同學?
[設計意圖:面積單位的制定不需要學生探究。這一環節的教學,我采用自學輔導方式,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進而在匯報、拿一拿、畫一畫、找一找等活動中,充分感知面積單位的實際大小,并和身邊的某個面建立聯系,從而起到幫助表象記憶的作用。]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70~74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結合實例使學生認識面積的含義。
2.體會引進統一的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表象。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經過探究、討論,體會引進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面積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紙片各一張。
學具:每組一張粉紅色紙(長18厘米、寬6厘米),一張綠色紙(長12厘米、寬9厘米);每組一袋學具,內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學具若干;每生面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學具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操作感受,認識面積
師:同學們,前段時間侯老師剛買了一套住房(出示課件),你們想了解點什么? (學生回答。)
情況一:若學生回答的問題有價值。
師:同學們有的想知道……,有的想知道……,這是新房的平面設計圖,從這個圖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情況二:學生回答的問題沒有價值。
師:同學們想知道的事情可真多,這是新房的平面設計圖,仔細觀察這個圖,你知道了些什么?(引導學生說出房間是有大有小的。)
師:剛才,同學們發現有的房間大,有的房間小,房間的大小指的是面積的大小,客廳大也就是說客廳的面積大,衛生間小是指衛生間的面積小,那你能說一說,客廳的面積指的是什么嗎?引導學生說出是指地面的大小。
師:同學們說得不錯,房間地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比如,餐廳地面的大小是餐廳的面積,廚房地面的大小是廚房的面積。
師:再比如說,你看,這里是我手掌的面,那么這個手掌面的大小,就是我手掌的面積。那你們的手掌面呢?誰愿跟我比比,誰的面積大。
師:你來,同學們看,誰的面積大?
師:同位互相比一下。
師:其實,周圍物體的面也有大有小。現在大家可以任意找一找,比一比。然后互相說一說,看看哪些面的面積大,哪些面的面積小。開始吧。(學生小組自由探究。)
師:誰來說一下,你們比較的哪些面的面積大,哪些面的面積小?
學生交流(學習重疊法的語言:這個同學是把這兩個面重疊在一起來進行比較的,他發現墊殼的面多出一部分,所以就說墊殼的面積大,這個方法不錯,我們可以叫它重疊法。)
師:剛才通過觀察,同學們知道了物體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以前,我們學過不少圖形,你們看,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課件出示),這些圖形的周圍都是封閉的,我們叫它封閉圖形。這些圖形也有大小嗎?
師:你能看出正方形和長方形哪一個大嗎?圓形和三角形呢?
師:這些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我們可以說正方形比長方形的面積大,圓形比長方形的面積大,你能說出在這四個圖形中哪一個的面積最大嗎?
生:正方形的面積最大。
二、比較面積大小,探索面積單位
師:剛才有的面的面積我們一眼就能看出大小,那你覺得餐廳和廚房哪一間的面積大呢?現在我們就想辦法來研究一下,好不好?老師還給你們準備了一些學具,在信封里裝著,可以利用這些學具擺一擺,數一數,看它們的面積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情況,好嗎?看哪個小組能最先得出結論。
學生小組活動并匯報。(師巡視觀察學生擺的有幾種情況)
展示擺的好的小組,正確的擺法有以下情況:
紅紙 綠紙
正方形 12 12
圓形 12 12
長方形 18 18
師:剛才,老師發現有一個小組是這樣擺的,(出示錯誤的一組)你能說說你們比較的是哪張紙的面積大嗎?你們是怎么知道的?(生答)
師:那你認為這樣合適嗎?
師:找同一小組同學說:那你認為怎樣就合適了?
引導學生說:要用一樣的。
師:也就是說,我們在測量面積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
師:也就是說,我們在測量面積的時候,要用統一的標準,這個統一的標準,就叫面積單位。
剛才,我們用到的正方形、長方形都可以看作一個面積單位,為了方便,人們規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積單位,想不想知道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幾個?是怎樣規定的?請帶著這兩個問題看數學課本73、74頁,從這里邊找到答案。
1.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2.每個面積單位有多大?
學生看書后小組互相說說這兩個問題。
師:誰來告訴同學們,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幾個?(學生回答。)
師:你知道1平方厘米有多大嗎?
師: 你能從你的學具里面找出1平方厘米嗎?(師貼1平方厘米)
師:量一量,看它的邊長是不是1厘米?在你的腦海里想象一下1平方厘米有多大?看你身邊哪些物體的表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也可以跟你的同位說一說。(學生匯報。)
師:現在我們知道1平方厘米有多大了。現在你估計一下,這塊橡皮的面積大約有幾個1平方厘米呢?
生:5個。
師:5個1平方厘米也就是幾平方厘米(5平方厘米),你認為橡皮這個面的面積是5平方厘米,還有誰想說?
是:現在,請同學們拿出學具袋里的1平方厘米擺一擺,看你們的估計是否正確?
學生小組合作驗證。
師:剛才,咱們用1平方厘米的學具很快測量出了橡皮的面的面積。請你想一下,如果用它來測量這張桌子的面積,你覺得怎樣呢?(學生答。)
師:對呀,太小了怎么辦?你覺得用哪個面積單位比較合適?
師:你能從你的學具里面找出1平方分米嗎?(如果學生舉起1平方分米就說,你知道這是多少嗎?)
師:祝賀你們,找對了。量一量它的邊長是多少?(學生量。)
師:我們周圍哪些物體表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分米呢?(學生找。)
師:想一下,用1平方分米可以測量哪些面的面積呢?(學生答。)
師:如果用它來測量操場的面積,你感覺怎樣?
師:你覺得用哪個單位來測量操場的面積比較合適呢?
生:平方米。
師:你知道1平方米有多大嗎?
師:今天老師還給你們帶來了1平方米,看大不大。
師給學生展示1平方米。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找一找1平方米,好嗎?(學生交流。)
師:估計一下,黑板的面積大約是幾平方米?(師演示。)
師:看一下,1平方米的面積上能站多少個人,好嗎?
三、小結,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咱知道了什么是面積,而且知道了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平方米和平方分米,咱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一些問題,好嗎?
四、鞏固練習
師: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測量郵票和課桌面的面積。
小結: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的收獲不小,不僅知道了什么是面積,而且還了解了面積單位,并且也學會了用測量的方法知道一些表面的面積,下節課,我們將學習用計算的方法來知道物體表面的面積,老師希望你們能好好學習,學到更多的知識,好嗎?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