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22
這是用比例解決問題教案,是優(yōu)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學生能正確判斷應用題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能正確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解答實際問題。
(2)讓學生掌握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的解題步驟和方法。
(3)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已學知識進行分析、判斷和推理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用比例知識解答問題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發(fā)散思維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感受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發(fā)展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策略的能力,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動腦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能夠正確分析題中的比例關系,列出方程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前幾節(jié)課我們剛剛學習了正反比例的意義,首先我們通過一組練習來復習一下。
2、課件出示習題。
指名學生回答,并說明理由。
3、揭題。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用正反比例的知識解決問題。
二、探究體驗,獲取新知。
(一)、教學例5.
師:我們先看看李奶奶遇到了什么問題?(課件出示例5)
1、收集信息,理解題意。
師: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指名學生匯報)
2、組織學生用學過的方法自主解決問題。
師:你能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解答嗎?試一試。
?、賹W生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答,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谥该麑W生匯報解題方法,并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生可能的答案有:28÷8×10=35(元) 10÷8×28=35(元)
?、劢處熤赋鲆部捎帽壤闹R解答。
3、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
(1)學生獨立思考和討論問題。
師:這道題還可以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怎樣用比例的知識解答呢?請同學們先思考和討論以下問題。(課件出示)
要求:先獨立思考后,再小組內交流討論。
?、兕}中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
②哪個量是一定的?
③它們成什么比例關系?你是依據什么判斷的?
?、芨鶕@個比例關系,你能列出等式嗎?
(2)學生交流討論后,指名學生匯報,并引導學生概括出等量關系式。
(3)學生嘗試用正比例知識解決問題。
師:你能完整的把這道題用比例知識解答嗎?
學生嘗試用比例知識解答,教師巡視了解情況,知道個別有困難的學生。
(4)指名學生板演過程,集體交流訂正。教師提醒學生要檢驗。
(5)師:你認為在解題過程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要提醒給大家呢?(指名學生回答)
4.小結。
思考以下問題:
用比例知識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什么?
找到不變的量,只要兩個量的比值一定,就可以用正比例關系解答。
5.習題鞏固
我會分析:(課件出示)
學生獨立審題并解答。集體訂正。
(二)教學例6.
1.課件出示例6.
師:你能根據剛才總結的經驗試著解決下面的問題嗎?
2.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1)題中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
(2)哪個量是一定的?
(3)它們成什么比例關系?
(4)根據比例關系列出方程并解答。
學生思考后獨立解答,教師巡視了解情況,并指名板演。
3.集體評講。
4小結。
思考:
1.你認為用比例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什么?
指名學生回答他生補充,課件出示總結。
2.用正反比例解決問題的步驟有哪些?
(1)學生先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指名匯報。
(2)師生總結。(課件展示)
?、僬?找相關聯的量)
②判(相關聯的量成什么比例)
?、哿?列出方程)
?、芙?解方程)
⑤驗(檢驗計算結果)
三、習題鞏固。
基礎練習:只列式不計算。
1.運動會上,六年級同學進行大型體操表演,每行站20人,可以站18行;若每行站40人,可以站χ行?
2.小蘭身高1.5米,她的影長是2.4米,如果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測得一棵樹的影長為4米,這棵樹高χ米。
3.小華讀一本書,每天讀10頁,30天可以讀完;如果每天多讀5頁,χ天可以讀完。
(學生先獨立解答后,指名回答,并講解列式的依據。)
拓展練習:
修一條路,計劃每天修90米,40天完成,實際5天修了300米,照這樣計算,多少天可以完成任務?
(學生先獨立解答,師巡視指導,找不同做法的同學回答,他生訂正)
四、作業(yè)
教材63頁練習十一4、5、7、8題。
五、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指名學生說一說本節(jié)課的收獲,他生補充。
板書
用比例解決問題
例5 解:設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 例6 解:設原來5天的用電量
費是x元。 現在可以用x天。
28:8=x:10 25x=100×5
8x=28×10 x=100×5÷25
X=35 x=20
答:李奶奶家上個月水費 答:原來5天的用電量現在
是35元。 可以用20天。
學習目標:
使學生掌握運用比例解決問題的方法,能正確運用正、反比例知識解決有關問題,發(fā)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學習重難點:
重點:運用正、反比例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正確判斷兩種量成什么比例。
學習方法:
嘗試教學法、引導發(fā)現法等。
學習過程:
一、舊知鋪墊
1、下面各題兩種量成什么比例?
(1)一輛汽車行駛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時間。
(2)從甲地到乙地,行駛的速度和時間。
(3)每塊地磚的面積一定,所需地磚的塊數和所鋪面積。
?。?)書的總本數一定,每包的本數和包裝的包數。
過程要求:
①說一說兩種量的變化情況。
?、谂袛喑墒裁幢壤?/p>
③寫出關系式。
如:
2、根據題意用等式表示。
(1)汽車2小時行駛140千米,照這樣速度,3小時行駛210千米。
?。?)汽車從甲地到乙地,每小時行70千米,4小時到達。如果每小時行56千米,要5小時到達。
70×4=56×5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5
(1)出示課文情境圖,描述例題內容。
板書:8噸水10噸水
水費12.8元水費?元
?。?)你想用什么方法解決問題?
過程要求:
①學生獨立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
?、诮處熝惨曊n堂,了解學生解答情況,并引導學生運用比例解決問題。
①匯報解決問題的結果。
引導提問:
A、題中哪兩種量是變化的量?說說變化情況。
B、題中哪一種量一定?哪兩種量成什么比例?
c、用關系式表示應該怎樣寫?
?、诎鍟航猓涸O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X元
8X=12.8×10
X=
X=16答:略
(3)與算術解比較。
?、贆z驗答案是否一樣。
?、诒容^算理。算述解答時,關鍵看什么不變?
板書:先算第噸水多少元?
12、8÷8=1.6(元)
每噸水價不變,再算10噸多少元。
1、6×10=16(元)
(4)即時練習。
王大爺家上個月的水費是19.2元,他們家上個月用了多少噸水?
過程要求:
①用比例來解決。
?、趯W生獨立嘗試列式解答。
③匯報思維過程與結果。
想:因為每噸水的價錢一定,所以水費和用水的噸數成正比例。也就是說,水費和用水噸數的比值相等。
解:設王大爺家上個月用了X噸水。
12.8X=19.2×8
X=
X=12
或者:
16X=19.2×10
X=
X=12
1.教學例6。
?。?)出示課文情境圖,了解題目條件和問題。
?。?)說一說題中哪一種量一定,哪兩種量成什么比例。
?。?)用等式表示兩種量的關系。
每包本數×包數=每包本數×包數
?。?)設末知數為X,并求解。
?。?)如果要捆15包,每包多少本?
1、完成課文“做一做”。
2、課堂小結。
三、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九第3~5題。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1.一輛汽車行駛的速度不變,行駛的時間和路程。
2.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行駛的時間和速度。
看上面的題,回答下面的問題:
?。?)各有哪三種量?
(2)其中哪一種量是固定不變的?
?。?)哪兩種量是變化的?這兩種量是按怎樣的規(guī)律變化的?他們成是什么關系?
3、這節(jié)課,我們就應用比例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二、新授
1、教學例5
?。?)出示例5:張大媽家上個月用了8噸水,水費是2.8元。李奶奶家上個月用了10噸水,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多少錢?
(2)學生讀題后,思考和討論下面的問題:
?、?問題中有哪兩種量?
② 它們成什么比例關系?你是根據什么判斷的?
?、?根據這樣的比例關系,你能列出等式嗎?
?。?)根據上面三個問題,概括:因為水價一定,所以水費和用水的噸數成正比例。也就是說,兩家的水費和用水的噸數的比值是相等的。
?。?)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列出方程:
解:設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元。
12.8/8=/10
8= 12.8×10
=128÷8
= 16 答: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16元。
(5)將答案代入到比例式中進行檢驗。
2、修改題目:王大爺上個月的水費是19.2元,他們家上個月用多少噸水?(學生獨立應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并交流訂正,使學生明確例5的條件和問題改變后,題目中水費和用水的噸數的正比例關系沒變,只是未知量變了)
3、教學例6
?。?)出示例6:書店運來一批書,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
(2)學生根據例5的解題思路,思考:題中已知兩個量?什么是一定的?已知的兩個量成什么關系?思考后獨立解答。
?。?)指名板演,全班評講。
4、做一做:教科書P59“做一做”1、2題,讓學生先判斷兩個量的關系,再進行解答。
三、鞏固練習
1、教科書P61練習九第3、4題。學生讀題后,先說說題中哪個量是一定的,再獨立進行解答。
2、完成練習九第5、6、7題。
四、總結
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的步驟是什么?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