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05
這是逢入京使改成小故事,是優秀的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我離開長安已好多天了,回頭東望,只覺長路漫漫,塵煙蔽天。
思念遠方的親人,禁不住淚水潸然而下,擦拭的雙袖全都濕透了。
騎在馬上與回京辦事的驛使相遇,一時沒有紙筆,無法寫信。
托您給家中捎個口信,就說我一切安好。
作者: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注解】:
1、故園:指長安,作者在長安有別墅。
2、龍鐘:這里是沾濕的意思。
3、憑:托。
【韻譯】:
回頭東望故園千里,路途遙遠迷漫;
滿面龍鐘兩袖淋漓,涕淚依然不干。
途中與君馬上邂逅,修書卻無紙筆;
唯有托你捎個口信,回家報個平安。
【評析】:
詩寫游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帶口信回家的情境。詩來自生活,反映生活,信手寫去,不事雕琢,親切不味,真摯感人。“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是生活中常見之事,一經藝術提煉概括,多么典雅感人,富有生氣!
盛唐詩:岑參《逢入京使》:采用“改寫”教學法。
《逢入京使》
故 園 東 望 路 漫 漫,
雙 袖 龍 鐘 淚 不 干。
馬 上 相 逢 無 紙 筆,
憑 君 傳 語 報 平 安。
學生實際: 學生也有思鄉之情,很容易與此詩產生共鳴。
教材價值: 借此詩認識以細節表現心理的手法。
教學誤區: 教師在教學中未能強調細節在思鄉之情的表現中的作用。
(一)備課資料:
歷史背景:
岑參在天寶八年(749)隨高仙芝去安西,告別繁華的京城長安,離別家鄉,一路上登隴坂、越荒漠,備嘗艱辛,很自然地會觸發思想之情。
(二)“改寫”法教學步驟:
1、改寫成一個故事
請學生把此詩改寫成一個故事,可以增添合理的情節。寫完之后,在課堂里講給同學們聽。教師應從中發現學生沒有體會到的內容,并在第二步中補充講解。
2、原文分析:
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鐘淚不干。
路漫漫:與故園“長安”迥隔天涯。“路曼曼其修遠兮”!
《磧中作》:“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
淚不干:濃重鄉思使剛性男兒潸然落淚。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
馬上相逢:鄉思背景是戰馬黃沙,風味豪壯(一般:月夜、秋風)。
憑君傳語:戎馬倥傯中人類的共同心聲“平安”。
迸發之速,見積蓄之厚。
真情所至,不假雕琢而感人至深。
杜甫《春望》:“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杜甫《月夜憶舍弟》:“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藝術:
普遍的主題,獨特的境界。
人道主義。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