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08
這是文從字順教案第二課時,是優秀的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養成多讀書,豐富詞匯,養成修改作文的習慣。
2、文從字順,有條不紊地表情達意。
過程與方法:
以講授為主,方法與實例相結合。聯系實際,引入課題——指導閱讀教材,抓住內容要點——提出問題,組織討論——例文示范,啟發引導——學生寫作,完成文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要平時養成多讀書的習慣;要養成修改作文的習慣。
教學方法.以講授為主.教具.
教學重點.文從字順,有條不紊地表情達意。
教學難點.讓明確平時養成多讀書,豐富自己詞匯,養成修改作文的習慣的重要性。
課時安棑.2課時
第一課時
【導寫過程】
一、聯系實際。引入課題
同學們,我們平時作文,不少同學在語言運用方面,或用詞重復羅唆,或語句不通順,或語序不當,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準確的表達。今天,我們一起來進行作文訓練:這次作文訓練的側重點是:文從字順,有條不紊地表情達意:
二、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抓住內容要點
三、提出問題,組織討論
l.“文從字順”是寫作的基本要求,那么“文從字順”包含了哪些方面的意思?
同桌討論,舉手回答,教師歸納:“文從字順”包含了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用詞恰當、妥貼地表達作者的所思所感;二是語句通順暢達、有條不紊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無任何含混、錯亂和別扭之處。
2.作文時如何才能做到“文從字順”呢?
同桌討論,舉手回答,教師歸納:
首先,要培養自己良好的語感。“語感,即人們對語言的一種敏銳的感覺。”它包括語言的通順感、連貫感、分寸感、韻律感等。這種“感覺”的形成,一是要平時養成多讀書的習慣,對一些優秀的文章能熟讀成誦;二是要“多聽”,強化讀的效果;三是要盡量豐富自己詞匯,確切掌握詞語的含義,且懂一點語法。只要向這個方向努力,做到文從字順就不難。其次,要養成修改作文的習慣。作文寫完后,先反復讀幾遍,在讀的過程中去檢驗通順感、連貫感、分寸感、韻律感;然后分析詞語的運用是否恰當,語言的組織形式是否合理,并進行針對性修改,使文章詞句運用有分寸、講邏輯。除此之外,還要注意標點的規范運用,使行款格式正確,不至于因此而影響意思的正確表達。四、散文欣賞:
大舅
剛回老家沒兩天,就接到表妹電話,說能不能抽空去接一下你大舅,他想上趟街。我說沒問題叫他提前在門上等著吧!母親對我說:“你大舅怕有大半年都沒有上街了,他怎么走的脫喲!一個單幫子人手,在老屋里還喂了一條豬,隔腳吊手的,又不方便!這次下街總是有要緊的事情嘛!你明天早上起早點,……”
我大舅住在石硐山那邊一個叫黃桶寺的地方。小時候,我去外婆家都是步行爬山翻嶺,得走老半天。現在打了水泥路,方便多了。騎車也就半個來小時,只不過過了二道橋就是帶子似的盤山公路,愈上愈陡,一直上到頂了也就到家了。
夏日的清晨,涼風習習,空氣清新,啾啾鳥鳴,再加上滿目流翠,溪水潺潺,讓人心曠神怡。我忍不住駐足在這幽靜的地方,看那溪邊環抱粗、滿樹繁花的麻柳樹;看那清冽見底的溪水,溪水里怡然自樂的白鰷魚;有那么一剎那,我覺得自己仿佛思維僵滯,靈魂飛出了皮囊。好在一個路人及時挽救了我的靈魂,那人仰起頭,直望著我笑,嘴巴還嘟嘟囔囔說著什么,好像我是他久未遇見的什么親人一般。我也好奇地打量著他,只見他頭戴著一頂舊草帽,一手拿著一把破扇子,一手拄著一根拐杖,后背是一個比他大好幾倍的行囊,都是一些塑料瓶,易拉罐什么的。他就那么斜立在馬路中央,看著我,沒有馬上要走的意思。
我只好又翻身上車繼續向里走,但見對溪的山坡上,臥著幾間石瓦房,墻垣坍塌,院落頹敗,門戶緊閉,田地荒蕪,草長路遮,不甚荒涼!有人家的地方,看得見幾彎月牙兒似的水田,幾只黃牛在溪邊的草地上。快要進伏了,路邊的莊稼地長得郁郁蔥蔥,十分喜人。肥碩的玉米棒子掩著褐色的胡須,一個個驕傲地戳在秸稈上。
閑處光陰易逝,幾道彎,幾道拐,不覺間已經上了山梁。梁上寂靜一片,大舅正坐在大門邊抽著煙等我呢!見我來了,十分高興。老遠地迎上來,笑著說:“我等你一陣了!”大舅和母親長得太像了,都是老實巴交的臉,看到大舅仿佛就看到了我母親一樣。我把兩瓶酒和一包紫陽茶放到桌上,聊了幾句便走到院壩里四下里望了望。這里地勢較高,都叫羅家梁,能看很遠的地方,山梁上依山傍路修了十來家,一條公路向西南通向很遠。
我大舅前兩年才買了幾間地基修了幾間磚房,原來的老屋就在這山梁的腳下,早已是個危房,只剩兩間豬圈還能將就。于是,大舅就把豬還養在下面,每天跑上兩三趟,夠他辛苦的。菜園子,大部分莊稼也都在下面,收種都很麻煩。可是不種,又不行。
大舅年輕時,是個名副其實的“做家子”,犁田打靶,燒窯做瓦是把好手!那時候,靠一身力氣養活了一大家子。后來,又連續養了幾頭牯牛,自家地收拾停當了,又給人家做工,還半路出家,學了半個獸醫,掙幾個煙酒錢花花。直到現在年過花甲,還是閑不下來。只是年齡越大,耳朵越背,幾乎成了半個聾子了。人家跟他說話,總要大聲嚷嚷才行,好在他不太在意,只是哈哈一笑了之。上街買東西就不行了,一是他太過老實,二是無法討價還價。我大舅娘小他好幾歲,“嘴有一張,手有一雙”,掏黃姜子,撿蘑菇,屋里一把,地里一把。絕對是個手腳麻利的能干人!也是年輕時候做的太苦了,老了積勞成疾,三天沒得兩天好。但她一貫熱情好客,家里來了人客,總是生方打主意,也要弄他個滿桌子滿碗。這也正合大舅的心意,她的高聲大嗓沒有遭到嫌棄倒成了好名聲了。
在表妹家吃飯的時候,我問大舅:“三娃,他今年掙的咋樣啊?”他憨厚地笑道:這前頭還給我匯了幾百塊,他嘛,幾個錢要莫輸……”我曉得我這個表弟有點頑,人才一表,情商特高,大多女孩子都喜歡黏他,也喜歡黏他的錢。只是我常聽說他情場得意,賭場多不得志,每年揣回家的票子都不多。為這事,大舅也嘔了不少氣!聽表妹說,大舅娘為了還修房子欠下的一些債,也出門到一家磚廠去了。聽說外面干活很苦,想是過年才得回來吧!
后來,我沒有再問了,只是陪他又喝了幾杯悶酒。好在二女子巧巧很孝順,三病兩痛,辭年拜節,都趕回去看望。記得去年,大舅曾給我說希望在他六十大壽時候,我也去。當時,我一高興,滿口答應。可是后來事到臨頭,我又食言了。吃公家的飯,干公家的事,很多時候都由不得自己的主意。聽說,那天十分熱鬧!大舅十分高興,眾外甥里差的就是一個我!
我本想留他在我家小住兩天,他聽了只是搖頭:“那哪行,我一個單幫子人手!……”說著又摸出旱煙袋,接上火,吧嗒吧嗒抽起來!
2013年7月寫于漢陰南山富水河
二、修改自己的作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例文示范,啟發引導
我渴望親情
親情,還需要渴望嗎?回到家中,母親端上一杯茶水,父親送來一絲微笑,哥哥叫上一聲“弟”,這不都是親情嗎?可我好久沒有嘗到“親情”的滋味了。
兩年前,四十多歲的父親為生活所逼,出外謀生,接著,哥哥中考失敗也離家出走了。母親擔心父親的身體,隨之外出。只留下我,獨自寂寞地守著這個空蕩蕩的家。
好久沒有真真切切地叫一聲“爸爸、媽媽—了。
每當別人的父母站在教室的窗外時,我都努力張眼望去,希望是自己的父母。但每次都是失望地收回了眼神。
記得在一個深夜里,我與火車并跑,那是開往父親那里的火車,在跑的路上,有電閃雷鳴,有小鳥作伴……醒后才知道自己已掉在地上了。
這些年我不知道是怎樣度過的,也許是繁忙的學習所致,我漸漸地淡忘了那曾經歡樂的日子。每當聽到那些傷感的歌曲時,就會情不自禁地淚水溢滿眼眶。劉德華不是大唱“男人哭吧不是罪”嗎?但又有哪一位男兒會輕易大哭一場呢?
這些年來,我慢慢地用雙手撫平了心靈的創傷,我也不想去理那繁亂的心緒,但在我的心中永遠都有你們—爸爸、媽媽和哥哥,我總為你們敞開一道心扉,我時刻在守候著你們的歸來;因為我渴望親情。
討論:
1.本文表達了一個什么樣的迫切心愿?這個心愿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盼望親人歸來,重溫親情。這個迫切的心愿,是作者用自己獨特的生活經歷,通過恰當、妥貼、流暢的語言,有條不紊、井然有序地表達出來的,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2.你有什么急切的愿望?你打算怎樣把它寫出來?
提示:在生活中,我們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獨特的經歷和體驗,都有藏在自己心里的愿望,請同學們一一寫在草稿紙上,并挑出你最急切的愿望,簡要寫出產生這個急切愿望的原因以及與之相關的生活經歷、體驗和感受。然后列提綱,組織語言,反復修改幾遍,使之文從字順地表情達意。
二、學生寫作
作文題目:《我有—個心愿》
要求:
①文體自選;
②不少于600字;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④不得透露真實的人名、校名等相關信息。
【目標導航】
1.了解寫作時做到文從字順、有條不紊地表情達意的方法,探討寫景狀物
的技巧。
學會修改文章,增強語言表達的能力,努力地豐富詞匯。
培養自覺讀書、修改作文、合作探究的好習慣,養成熱愛祖國語言文字
的好品性,熱愛母語,熱愛祖國。
【課時安排】
2 課時。
【課時分配】
建議第一課時進行作文指導與寫作,第二課時進行批改、評講、修改。
了解作文文題,熟悉作文要求,搜集相關素材,為習作做準備。
選擇你最喜歡的景或物,寫一個片段。想好再下筆,注意語句的連貫、 順暢。不少于 200 字。
在第一題的基礎上,自主立意,自擬題目,將寫景或狀物的片段擴展 為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不少于 500 字。
古往今來,月亮一直是人們吟詠的對象,寄托了人們無盡的情思。月 亮曾引起你怎樣的遐想?請以《月亮》為題,寫一篇作文。不少于 500 字。
【新課導入】
我們平時作文,不少同學在語言運用方面,或用詞重復啰嗦,或語句不通 順,或 語序不當,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準確表達。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 如何做到文從字順吧!
【寫作要求】
寫作片段,要注意觀察景或物的細節(形狀、色彩等),抓住其總體特點 來寫。建議借鑒《紫藤蘿瀑布》和《一棵小桃樹》中描寫景物的方法。
擴展寫作時,可以借鑒課文的寫法,想好從哪幾個方面來寫出景物的特點, 要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力求做到景美情真。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下筆前查閱描寫月亮的詩文,想一想:月亮寄托了人們哪些情感?又是如何寄托的?我的啟發是什么?選擇一 個新穎的視角,寫出你對月亮的獨特感受。寫完后多改兩遍,力求達到文從字 順,抒情自然。
【技法點撥】
“文從字順”是寫作的基本要求,意思包含兩個方面:一是用詞恰當、妥 帖,作者心里想的是這樣一個東西,所感的是這樣一種情境,而所用的詞語恰 好能表達這樣一個東西,這樣一種情境,讀者讀后的感受與作者期望表達的意 念完全一致;二是句與句之間順從暢達,文氣貫通,能很好地把作者的思想感 情有條不紊、井然有序地表達出來,沒有任何 含混、錯亂和別扭之處。
1.文字通順。
人們在長期 的語言實踐中可以判斷出話怎樣說才算通順,怎樣說就別扭。
這種通順感主要表現在對詞語的搭配和詞語的排序正誤的判斷上。漢語用詞有 一定的搭配習慣,比如,我們可以說“深情厚誼”,也可以說“深 厚情誼”;可 以說“濃情蜜意”,卻不可以說“濃蜜情意”。詞語的排序也是如此,先說什么, 后說什么,有約定俗成的規律,我們寫作中遵循這些規律,話就會寫得通暢。
2.意思連貫。
在向別人陳述一個問題時,注意話與話之間該怎樣銜接別人聽了才會明白 , 這就是語言的連貫感。例如,上下兩句話的安排要合乎事物發展變化的過程或 人們觀察認識問題的順序;一段話要圍 繞一個話題說,說完一個意思再說另一 個意思,而不能東一句西一句,前言不搭后語;講完一個意思再講另一個意思 時,銜接處要有過渡詞語。寫作時注意這個問題,也有利于把文章寫得通暢。
3.注意分寸。
人們掌握了大量語匯,這些語匯在描繪事物時在范圍、數量、程度、褒貶 上都存在一些細微差別,若能敏銳地感覺 到這些差別,在遣詞造句時表現出精 確的分寸感來,將有利于把自己的認識表達得精妙確切。
4.掌握韻律。
漢語有音調上的變化,在人的視覺或聽覺中形成自然的節律,產生韻律感。
例如人們會說“又唱歌又跳舞”或“又唱又跳”,而不會說“ 又唱歌又跳”或 “又唱又跳舞”。這種形式上的勻稱感和語調上的協調感運用在寫作中,也有助于將文章寫得文從字順。作文完篇后,注意檢查:一是自己出聲地讀,看有沒 有拗口的地方;二是請別人來讀,自己聽,看是不是句句聽得清;三是對覺得 別扭處認真檢查一下,查語匯的搭配、詞性,語法的結構、語序等。除了在語 言運用上下功夫外,還要注意書寫、行款、標點。
【范文引路】
月亮
中秋節,我約了幾個同學到我家陽臺上賞月。爸爸還為我們準備了月餅、 石榴、梨子等食品,為我們賞月做好了準備。
傍晚,我邀請的小伙伴陸續來到我家。大家圍著圓桌坐著,吃著食品,談 笑風生。
漸漸地夜幕降臨了,這時鐘圓月大叫起來,“快看!”我們順著她指的方向 看去,只見月亮像一個害羞的姑娘,羞答答地從烏云背后伸出半個腦袋,偷偷 地向下俯視,發現沒有什么動靜,一扭 身,就出現在天空中,天空中就像掛著 一盞明亮的燈,周圍的景物都被鍍上了一層銀白色。我和伙伴們望著這盞掛在 夜空中的明月,暢想著議論著。
過了一會兒,月亮姑娘便在一團白云的簇擁下隱沒了。多掃興啊!我們只 得耐心 地等待著“月亮姑娘”再一次出來。過了一會兒,月亮出現了,這會兒 我們發現月亮更加晶瑩剔透。它是那樣純潔,那樣明 亮,真是美極了。我們凝 視明月,隱約發現月亮里還有無數灰白的山。我的伙伴周端,情不自禁地講 起 《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他講得繪聲繪色,把我們的注意力都吸引過去了。
又過了一會兒,天邊飄起一片白云,掩住了月兒的秀麗面容,月兒立即把 清輝從白云邊上放射出來,在白云四周形成一個燦爛的光環,光環托著白云從 月亮下面輕輕地流過 ,月光把半邊天都照亮了,只有在遠遠的天邊,看得見一 兩顆星星。
舉目遠眺,皎潔的月光把湖邊的柳樹照得雪亮,像鋪了一層白霜。月亮映 在湖面上,湖面形成一層亮晶晶的波,閃閃爍爍,好像游龍身上的銀鱗。被大 家稱為小文豪的方亮,望著這美麗的景色,詩興大發,雙手后背,踱著小方步, 情不自禁地誦起古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過了一會兒,月亮又消失了,夜已經很深,可大家仍在一起談論著。談到
3 / 4
長大后的理想 ,我們都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名宇航員,坐著宇宙飛船在天空遨游, 登上月球開發寶藏,來為人民服務。
當堂作文。
推薦作文評講。
(1)同桌互評。(2)教師點評。
布置作業:同桌間互換作文修改。
將推薦的佳作打印出來貼在班級作文園地展覽,供大家分享
本課主要是學習如何做到文從字順,這是寫作訓練的最基本要求。在教學 中,我先引導學生互相交流,然后再系統講文從字順的意義和方法,最后進行 當堂作文,效果明顯。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描寫景物,培養理清思路、連貫表達的能力。
2. 通過交流、修改文章,培養推敲字句的習慣和能力,提升文從字順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語言表達要準確、連貫,推敲修改文章。
教學難點:
推敲修改文章。
教學準備:
選擇自己喜歡的景或物,寫作文片段。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聯系實際,導入課題
文從字順是寫作的基本要求,指的是語言表達清楚、明白、準確,行文通順流暢。
可是,同學們,我們平時作文,不少同學在語言運用方面,或用詞重復羅唆,或語句不通順,或語序不當,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準確的表達。這就需要我們在寫作中反復磨煉,不斷提高。
二、怎樣才能做到文從字順?
1.準確。寫作文時用詞要恰當、妥帖,符合要表達的意思和感情。避免因為用詞產生歧義。
下面句子表達準確嗎?
她媽媽的衣服做得真好看。
(他媽媽是裁縫,她媽媽是顧客。)
做手術的'是他的父親。
(他父親是醫生,他父親是病人)
三個學校的領導來開會。
(三所學校的領導,學校的三個領導)
2.連貫。前后句子再意義上要有比較明確的關聯,文章的承接轉折要合乎事理,讓人容易理解。
如:新學期開始了,班委會舉行換屆選舉。很多同學提議繼續由張燕擔任班長,理由是她學習成績好,同學們都很喜歡她,她和其他班干部配合得很好,刻苦勤奮,待人熱情,也有豐富的工作經驗,踏實肯干。
這段理由陳述語序混亂,缺乏條理,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妨礙理解。應該調整為:
新學期開始了,班委會舉行換屆選舉。很多同學提議繼續由張燕擔任班長,理由是她有豐富的工作經驗,踏實肯干,和其他班干部配合得很好。她學習成績好,刻苦勤奮,待人熱情,同學們都很喜歡她。
三、交流作文片段,討論修改。
課前我們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景或物,寫作文片段。拿出來,小組交流,互評,修
改。推薦優秀片段作品展示。
四、自定立意,自擬題目,講寫景狀物的片段擴寫成為一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 注意觀察景或物的特別之處,如形狀、顏色等。
2. 可以借鑒《紫藤蘿瀑布》和《一棵小桃樹 》描寫景物的方法。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