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05
這是五年級下冊語文自相矛盾教案,是優秀的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自相矛盾(二)》是青島市市北區地方編程貓實驗教材中的第六課,是成語故事《自相矛盾》的第二課時。在前一課《自相矛盾(一)》中,學生已經學習了如何用對話積木設計對話。本課將學習如何使用“廣播”讓角色之間形成互動。學生需要在了解廣播機制的基礎上,正確使用廣播積木搭建程序。
學情分析
經過前幾節課的學習體驗,學生已經初步形成通過合作梳理編程思路,并獨立搭建、調試程序的編程習慣。學生已經能通過設置、調整等待時間,完成故事的順序推進。但使用等待積木有自身的局限性,需要學生掌握更高效、更合適的積木去完成程序的推進。“廣播”這一概念與學生生活中認識的廣播概念有所區別,學生學習的難點在于理解廣播的運行機制。學生對編程貓的圖形化編程充滿興趣,對自相矛盾這個成語故事也了然于心,這對于梳理編程思路具有促進作用。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廣播機制;會使用“發送廣播< >”“當收到廣播< >”積木完成角色互動的程序設計。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微視頻和游戲互動,加深對廣播機制的理解;通過小組合作和自主搭建相結合,完成對“自相矛盾”的程序編寫。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小組合作,鍛煉小組合作能力;通過設計編寫成語故事的程序,體會說話不能前后抵觸的成語寓意。
教學重難點
重點:讓學生理解角色間發送廣播與接收廣播的對應關系。
難點:讓學生理解廣播機制;讓學生將廣播的“互動”特性應用到自己的程序設計中。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1.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前情回顧,明確目標。
教師播放上節課學生完成的作品,讓學生回顧上節課用到的知識。再播放完整的《自相矛盾》成語故事,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互動思路梳理,讓學生分析如何實現“買賣”雙方的互動。請學生將課件中標注的情節在時間軸上排序(如圖1、圖2)。
?。?)分析之前所學知識中“數秒”的局限性(數秒需要計算,適用于比較簡短的動畫;如果程序有增減,需要重新數秒),引出讓角色實現真正互動的“廣播”。
設計意圖:程序設計的關鍵在于思路的梳理,通過回顧上節課所做程序、觀看完整動畫,在明確目標的同時梳理動畫的設計思路。在梳理過程中讓學生發現已經掌握的知識對解決現有問題的局限性,從而引入“廣播”的概念。
2.熱身學習
學生觀看微視頻,了解廣播的具體內涵及其使用方法。
教師組織互動游戲,加深學生對廣播的理解。
第一輪游戲:三個學生拿正面印有三個不同水果、背面寫有不同指令的卡片(正面如圖3)。教師手中拿發送廣播積木。
教師分別發送廣播西瓜、菠蘿、葡萄。
生1、生2、生3分別做出跳一下、轉一圈、蹲一下的動作。
教師發送廣播獼猴桃。
學生都不動。
師生總結:①一個角色可以給多個角色發送不同的廣播。②發送廣播的指令要跟接收廣播指令對應。
第二輪游戲:兩個學生分別拿到香蕉暗號,且香蕉背后的指令不同。一個學生拿到兩個不同水果暗號(菠蘿、西瓜)且指令不同。
教師發送廣播香蕉,發送廣播菠蘿。
生4,跳一下。生5,蹲一下。生6,轉一圈。
師:雖然生4、生5他們接收到了同樣的暗號“香蕉”,但是他們做出了不同的動作。
師生總結:③一個角色可以給不同的角色發送相同的廣播。
師:生6剛才做了什么?
生:轉了一圈。
教師發送廣播西瓜。
生6,跳一下。
師:生6又做了什么?
生:跳了一下。
師生總結:④同一個角色可以接收不同的廣播。
教師提示學生發送和接收廣播的積木名稱要相同且有意義。
設計意圖:通過微視頻動畫演示,可以高效地讓學生初步理解廣播的意義和用法。通過游戲的方式檢驗學生是否學會視頻中的內容,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游戲中更進一步體驗廣播的用法。游戲中的環節基本涵蓋了廣播應用的情境,也是對微視頻中廣播使用方法的補充。熱身環節最后強調學生要養成良好的廣播命名習慣,讓廣播中的名稱有意義,這一是為了梳理編程的思路,二是為日后的程序調試提供保障。
3.任務一:互動圍觀
?。?)互動初體驗。
師:請同學們思考,要實現互動,賣家角色該選用哪種廣播積木?
教師請一位學生在原有程序上做修改示范(如圖4)。
學生選用“發送廣播圍觀”積木,放在第一條對話之后。書生和小女孩接收廣播。
?。?)分析思路,出示任務要求。
教師帶領學生從設計思路和編程思路兩個層面分析圍觀部分的設計。
出示任務一:添加廣播積木,讓書生和小女孩在恰當的時間走到恰當的位置。先在組長電腦完成書生圍觀的積木搭建,再回各自電腦完成書生和小女孩圍觀。
?。?)學生搭建程序,教師巡視發現問題,選擇性講評。強調規范命名的重要性。
設計意圖:讓學生養成在編程之前先梳理設計思路和編程思路的習慣。在具體操作時先通過小組合作在組長機器上完成積木搭建,既能使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對自己的知識查漏補缺,又能群策群力完成任務。再回各自電腦完成程序搭建,此時組長作為“自由人”可以巡視小組成員進度,并解決組員出現的小問題。
4.任務二:互動提問
?。?)分析思路,出示任務要求。
出示任務二:添加廣播積木,讓書生在恰當的時間提出問題。先在各自電腦完成,組長完成后檢查小組完成情況。
?。?)學生搭建程序,教師巡視發現問題,有選擇性地進行講評。
(3)展示學生作品。一是選擇展示完全按照任務要求的作品,以供示范參考。二是選擇展示有一點創意的作品,拋磚引玉激發學生創作熱情。
設計意圖:從技術角度來講,這個任務難度沒有增加,是對廣播操作的鞏固及靈活運用。所以教師只是引導學生梳理思路,主要讓學生自主編寫程序。預設動畫中到書生提問就結束了,但是有的學生會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再設計一組廣播互動,設計賣家無言以對的環節,使得故事更加完善。在點評講解問題的最后,教師展示了一個這樣的學生作品,并且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從而引出任務三。
5.任務三:天馬行空,自圓其說
出示任務三:在保持成語寓意不變的基礎上,充實故事情節,添加創意。創意可以天馬行空,但介紹作品的時候要自圓其說。
學生創作作品,組內交流作品,小組推選出最有創意的作品。
學生展示作品,并說出自己作品的設計意圖和閃光點。
教師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評價。
設計意圖:學生總會有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要鼓勵他們將這些想法實現。但有時候這些天馬行空的想法又會肆意亂撞,需要教師給予引導。因此,在天馬行空這個環節,教師強調讓成語故事的寓意保持不變,最后要能自圓其說。有了這個限制,學生就不會出現惡搞、加一些無意義的角色等類似操作。
6.小結評價
教師從編程技能、動畫設計、成語故事寓意、小組合作四個維度,讓學生有選擇性地談一談本節課的收獲。
設計意圖:讓學生總結本課知識點,內化本節課的收獲。讓學生體會小組合作對自己學習帶來的促進作用。
教學反思
編程教學思路先行,在課堂上筆者將設計思路與編程思路拆分給學生,讓學生借助熟悉的自相矛盾的故事情節梳理設計思路,再根據設計思路整理出編程思路。思路明確了,程序也就成功一半了。
廣播作為圖像化編程中的一個難點,需要學生在充分理解后再動手實踐。因此,這節課在如何讓學生理解廣播機制的設計上頗費心思,將積木的工作機制以游戲的形式傳遞給學生。在具有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再去體驗編程,學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廣播積木的使用方法,才能在日后的編程中舉一反三,靈活地運用廣播實現其他角色互動的效果。
這節課的三個任務用到了三種小組合作形式,任務一中先合作完成再各自操作,主要考慮到有些學生對于新接觸的編程知識還處于比較謹慎的狀態,讓組員與之共同完成任務可以降低這些學生的焦慮,并且先在組長機器完成后,組長就有更多的時間去巡視組員的問題并予以解決。任務二是對廣播的靈活運用,重在思路的梳理,因此放手讓學生單獨做,組長只起到督促作用。第三個任務完成作品后讓學生進行組內交流,主要是為了讓學生能看到更多的作品,畢竟一堂課教師能在全班展示的作品數量有限,組內交流的效率要高于教師展示作品的效率。遇見好的作品可以學習他人的創意和技巧,遇到有bug的作品想一想該如何調試解決,無論哪種情況對自己都是提升。
學生在展示作品時,有的在故事的最后點出成語故事的寓意,有的做出了賣家灰溜溜逃跑的情節,有的做出了遇到騙子就躲開的情節……學生能在已有知識的支撐下,發揮天馬行空的創意且都能自圓其說,達到了本節課的預期目標。
一:導入
平時你們看到我叫我什么啊?(老師、丁老師對不對)哎,我長得那么漂亮,(美麗、漂亮的丁老師)小嘴巴真甜,這樣今天你們一個機會來給我當當老師好不好?(好)我來說兩句話,你們聽聽看。聽完之后評一評。
1.小朋友們,今天的天氣真正好,陽光明媚,下了場滂沱大雨。(是的)
2.哦,再聽一句,值日生記了文俊豪的名字,文俊豪說:丁老師,我沒有講話,我是輕輕地講話。你來說。
3.誰來讀?你來,你再來,我們一起來!
先來看個視頻,矛和盾是什么呢?
二、初讀課文
1.看了這個故事,我們知道了矛和盾都是古代的——兵器。你聽得很仔細。這就是矛,各種各樣的矛,他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啊?——長的,上面是——尖尖的,打仗的時候可以用來刺傷敵人。所以這個矛的尖尖頭十分--尖銳、銳利。但是你不要以為敵人都是傻子,兵來將擋-水來土淹,當矛刺過來的時候,敵人就用——盾來保護自己。那么這個盾的質量要不要好的啊?——要,為什么?所以說盾得堅固、堅硬、結實。說的真好!今天我們就要走進小古文《自相矛盾》的世界。
2.古時候,誦讀詩文是件風雅的事,一卷在手,書聲瑯瑯,小古文的朗讀要特別注意節奏和韻味,現在看好書,聽老師讀.
3.怎么樣,自己想試試嗎?現在請小朋友把小古文讀兩遍,第一遍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第二遍和離你最近的小伙伴一起讀一讀。
4.小朋友,快去數一數有幾句話?老師請五位小朋友來讀!
5.輕輕地把書本放下!
三、理解課文
1.老師知道你們的小腦袋里啊裝了很多好玩、有趣的方法來學習小古文,比如:查字典、和同桌交流、小組討論、看下面的注釋、翻譯等等,現在請你們小組合作:讀一讀,想一想,你讀懂哪個字、哪個詞、哪句話?
2.楚國的集市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熱鬧非凡。瞧,這個楚人在干什么?把話說完整——這個楚人在賣盾與矛。出示:楚人有賣盾與矛者。你來讀,你來讀。
3.誰來當當楚人,夸夸這面堅固無比的盾?你來??磥砟闶浅醮谓浬?,還沒有體會到商人的.心情,夸的還不夠。誰來幫幫他,應該讀出夸耀的語氣,你試試。你可真會譽盾啊(出示詞卡)!誰連起來讀一讀?(出示: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譽王天瑞。
4.誰再來夸夸他的矛?(出示: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把他的心里都讀出來了!我的矛可好了,你來讀。大家快來看一看,瞧一瞧,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
5.誰來說說看,這兩句話你讀懂了哪個字,哪個詞語,哪句話?
預設:吾:我的。放風箏里面有“汝前行,吾后行”。
堅:堅固,給他組組詞。新的學習方法出現了,遇到不理解的次可以給他多組幾個詞。堅可以組哪些詞?我們就把這種學習方法命名為:倪展翼組詞法。
利:鋒利、銳利,也是組組詞。吾矛之利的意思就是——我的矛很鋒利。
物莫能陷也:通過對比古文和現代文,我知道了這句話地意思是:——隨便你用什么東西都不能戳穿它。你來讀,你的盾很堅固,你的盾的質量很好!
於物無不陷也:隨便什么盾都能戳的穿。就是所有的的盾都不能不被戳穿。你來讀,這個矛很鋒利,很厲害的一只矛。
6.誰來幫幫這個楚人,幫他吆喝吆喝生意?你來,你再來。我們一起來!(齊讀)
7.楚人的一番吆喝吸引了不少的圍觀者,聽了楚人的吆喝,有沒有人買呢?你從書上哪個地方知道的?(出示: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旁邊的人聽出了破綻。
8.這里的“或”我們在哪篇小古文里碰到過啊?——菊,其其色或黃、或白、或赭,或紅,種類繁多?;蚴怯械模窃谶@里是——有的人。
9.(1)假如你是一位孩子,你會說:叔叔,
(2)假如你是一位中年人,你會說:hey,兄弟,
(3)假如你是一位老人:年輕人:(老練有成)
10.那個人的反應是什么啊?(出示:其人弗能應也)
嘴巴張的大大的,可是說不出話來就是——張口結舌。大家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此時的楚人嗎?( 尷尬、窘迫、吃驚、難堪、張口結舌、目瞪口呆。)大家積累的詞語可真多!老師這里還有幾個成語呢!看!(啞口無言、瞠目結舌、無地自容、面紅耳赤、無言以對、洋相百出、呆若木雞。)
11.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老師引讀: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刺不破盾的長矛,是不可以同時存在的。
四、活學活用
1.楚國人的買賣還能做下去嗎?誰來告訴他錯在什麼地方了?說話、做事前后抵觸,說話不講邏輯,真厲害,一下子點出要害。用四個字概括就是(自相矛盾)。
2.這是《自相矛盾》的小詩,自己讀讀看?
這詩歌有意思吧!誰來說一個你覺得有意思的地方?
3.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自相矛盾的實例呢,看這是一則廣告。播放腦白金廣告)對呀,前后說的不一致就是自相矛盾!
五、熟讀成誦
1.老師給出了小古文《自相矛盾》的填空,自己先試試看?
2.老師獎勵你們看一組連環畫,看,能不能跟著圖畫把它背出來呢?自己試試看!(請兩個小朋友來背)
3.真厲害,這也難不倒你們!現在啊我們把這個小古文的故事演一演,誰來讀旁白?誰來做楚人?誰來當當小朋友路人甲?中年大叔路人乙好,老者路人丙?開始!
教學目標
1.學習《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詞,理解“夸口”“啞口無言”的含義。
2.讀懂寓言故事的內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了解中國古代寓言的特點,滲透學寓言的方法。
4.通過說、問、演等活動,使學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礎上受到教育。
教學重、難點:
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猜畫謎,激發學生學寓言的興趣。
2.引導學生通過發現,了解什么叫“寓言”,滲透學寓言的方法。
二、初讀課文《自相矛盾》,學習生字詞。
1.請學生自己讀故事,注意把每個字的字音讀準確。
2.同桌同學互讀課文,在互幫互助中,把故事讀通順。
3.指名讀文,進行反饋。
4.學習生字詞。
?。?)讀詞:矛、盾、銳利、堅固、拿、賣、啞口無言
?、傺菔鞠笮巫?ldquo;盾”的演變過程,幫助學生記憶生字,讓學生感到學漢字非常有趣,并指導書寫這個字。
?、谧寣W生把“矛、盾”兩個字和“銳利、堅固”連起來說說,進行詞語搭配的訓練,鼓勵學生求異表達。
③用上“矛、盾、銳利、堅固、拿、賣”這些生字詞,圍繞課文內容說一、兩句話,進行連詞成句的句子訓練。
?、芡ㄟ^選擇,讓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啞口無言”的含義。
三、再讀課文,指導學生讀懂故事的內容。
1.請一個人讀故事,其他同學說說他是用什么語氣來讀那個人叫賣的兩句話的。
2.有層次的指導學生用夸口的語氣讀一讀這兩句話,并體會其中重點詞句的含義。
3.分角色讀故事,然后說說自己對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4.默讀課文,說說自己為什么這樣看這個人。
四、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1.圖示幫助學生理解、分析,通過文本對話,揭示寓意。
一個人拿矛和盾的圖
自相矛盾
我的矛 我的盾
銳利 堅固
什么盾 什么矛
戳得穿 戳不穿
五、通過表演,深化對寓意的理解。
1.創設情景,指導學生分角色全員參與表演。
2.有層次的幫助學生深入的理解寓意,讓學生在幫助別人的時候,自己受到教育。
六、延伸練習。
1.鼓勵學生根據本課內容提出問題,用“寓言百寶箱”激發學生學習中國古代寓言的興趣。
2.根據學生的興趣,老師做重點知識的講解。同時,把知識卡送給學生鼓勵學生課后自學。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