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17
這是五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教學檢測,是優秀的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交流本單元課文中關于體會課文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2.能用排比句式從不同方面描述一種情景,從不同角度把事物的特點寫具體;能用對比的手法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3.積累記背古詩《游子吟》。
9654;教學重點
1.交流本單元課文中關于體會課文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2.積累記背古詩《游子吟》。
9654;教學難點
能用排比句式從不同方面描述一種情景,從不同角度把事物的特點寫具體;能用對比的手法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9654;教學策略
1.交流平臺
借助教材中4位小伙伴的話,回顧本單元學過的4篇課文,總結歸納關于體會課文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2.詞句段運用
自讀例句,引導學生發現例句在句式、表達方法上的特點,在仿寫中加以運用。
3.日積月累
多種形式地朗讀,直至熟讀成誦。
9654;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9654;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9654;課時目標
1.交流本單元課文中關于體會課文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2.能用排比句式從不同方面描述一種情景,從不同角度把事物的特點寫具體。
9654;教學過程
板塊一 學習交流,習得方法
1.回顧單元語文要素: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2.梳理閱讀方法。
(1)教師引導: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是怎么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
課件出示
61548; 我在讀《月是故鄉明》時,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體會到了作者對故鄉的懷鄉之情。
我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把自己體會到的感情表達出來,加深了對課文思想感情的體會。
讀到《月是故鄉明》中“我的小月亮,我永遠忘不掉你”這句話,我能直接感受到作者對故鄉深深的懷念之情。
61548; 讀《祖父的園子》時,我從課文對園子里的花朵、鳥兒、蟲子等事物的描述中,體會到了字里行間蘊含著的對祖父和園子深沉的愛與懷念。
(2)指導梳理:小伙伴用了哪些方法來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3.回顧課文中學到的方法。
(1)課件出示。
課件出示
讀下面的詩句,說說你眼前浮現出怎樣的情景,體會其中的樂趣。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鉦。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指名學生讀,老師歸納:第1課《古詩三首》都是運用想象來體會詩人對兒童的喜愛與對田園生活的向往之情。
(2)課件出示《祖父的園子》第16自然段。
指名學生讀,學生歸納:讀第2課《祖父的園子》時,從課文對園子里的花朵、鳥兒、蟲子等事物的描述中,體會到了字里行間蘊含著的對祖父和園子深沉的愛與懷念。
(3)課件出示。
課件出示
但是,看到它們,我立刻就會想到故鄉葦坑上面和水中的那個小月亮。對比之下,我感到這些廣闊世界的大月亮,無論如何比不上我那心愛的小月亮。不管我離開我的故鄉多少遠,我的心立刻就飛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遠忘不掉你!
然而,每逢這樣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卻仍然是故鄉葦坑里的那個平凡的小月亮。
月是故鄉明,我什么時候能夠再看到我故鄉里的月亮啊!
指名學生讀,學生歸納:讀到第3課《月是故鄉明》中“我的小月亮,我永遠忘不掉你”這句話,能直接感受到作者對故鄉深深的懷念之情。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也能體會到作者對故鄉的懷鄉之情。
(4)課件出示《梅花魂》第13自然段。
指名學生讀,學生歸納:讀第4課《梅花魂》,通過有感情地朗誦外祖父贊美梅花精神的這段話,把自己體會到的感情表達出來,加深對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體會。
4.全班交流匯報。
5.本單元的重點是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交流平臺告訴我們體會課文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有很多,除了以上4種方法外,你還學會了什么方法?(同桌互相交流)
6.教師總結:體會課文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有很多,只要大家用情朗讀,從字里行間慢慢體會,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就一定能體會到作者心里想要表達的情感。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交流的興趣,讓學生暢所欲言。讀交流平臺,明確交流的主題,圍繞交流主題回顧本單元課文學過的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讓學生在交流中進行思想的碰撞,掌握體會課文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板塊二 句段運用,學習表達
1.讀中悟寫。
課件出示
太陽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睜不開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鉆出地面來,蝙蝠不敢從黑暗的地方飛出來。
八月,天多熱。雞熱得耷拉著翅膀,狗熱得吐出舌頭,蟬熱得不知如何是好。
(1)指名學生讀,想象句中描寫的情景。
(2)引導發現:這兩個句子在表達上有什么共同特點?
(3)小組討論。
(4)全班交流。
預設:
①圍繞一個中心詞寫。
②采用排比句式。
③從幾個不同方面來寫同一情景。
④從不同角度把事物的特點寫具體。
2.仿說練習。
觀察這兩個排比句,它們有什么特點?(指名學生回答)
3.教師小結:寫排比句,就是把三個或者三個以上結構相似、意義相關、語氣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因此,排比句一定是三個或者三個以上的句子組成的,而且每個分句都有一部分字詞相同。
課件出示
選下面一種情景仿照著說一說。
冷 靜 暗 慢 吵 快
4.我們以“冷”這種情景為例,要有三個相同的句式,要有一部分字詞相同。
課件出示
61548; 八月,天多熱。雞熱得耷拉著翅膀,狗熱得吐出舌頭,蟬熱得不知如何是好。
61548; ___________。冷得___________,冷得____________,冷得___________。
5.指名學生用“冷”這種情景說排比句。(學生自由發揮)
6.請同學們在剩下的5種情景中選一種情景說一個排比句。先同桌相互說一說。(同桌交流)
7.全班交流匯報。(指名學生說排比句)
8.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會了運用排比句說一種情景。希望同學們今后能學以致用,在自己的習作中恰當使用排比句。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讀例句,想象句子描寫的情景,使學生了解排比句。抓住排比句的特點,以“冷”這種情景為例仿說一個排比句,再放手讓學生用剩下的5種情景說排比句,體現由扶到放的過程。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能用對比的手法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2.積累記背古詩《游子吟》。
教學過程
板塊一 聚焦表達,學會運用
1.自由讀下面的語句,想一想它們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課件出示
61548; 在平沙無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萬頃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過月亮。這些月亮應該說都是美妙絕倫的,我都非常喜歡。但是,看到它們,我立刻就會想到故鄉葦坑上面和水中的那個小月亮。對比之下,我感到這些廣闊世界的大月亮,無論如何比不上我那心愛的小月亮。
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
雖然姑爹小船上蓋的只是破舊的篷,遠比不上紹興的烏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漁船仍然是那么親切,那么難忘……
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2.全班齊讀,同桌之間互相交流這4段話在表達上的特點。(同桌自由交流)
3.指名學生回答。(這4段話都運用了對比的手法)
這段話除了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還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排比)
4.第一段話的仿寫最難,要運用對比和排比的手法。
課件出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比之下,_________,無論如何比不上__________。
同桌之間互相交流并照樣子說一說。(同桌自由交流)
5.把交流好的句子寫在語文練習本上。(學生自由練寫,老師相機指導)
6.全班展示寫得好的句子。
課件出示
在奶奶家吃飯也好,在外婆家吃飯也好,在酒店吃飯也好。對比之下,我覺得這些飯菜,無論如何比不上我媽媽做的飯菜香。
7.請同學們再選擇剩下3句話中的一句,照樣子寫一寫。
課件出示
____________,也比不上________________。
雖然_____________,遠比不上______________,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再沒有________________,——也不再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在語文練習本上自由練寫對比句。(老師相機指導)
8.同桌互相交流寫好的對比句,聽取同桌意見并修改寫得不夠好的地方。(學生自由交流并修改)
9.展臺上展示寫得很好的對比句。(指名學生上臺展示)
10.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學會了寫對比句。希望同學們今后能學以致用,在自己的習作中恰當地使用對比句。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讀例句,觀察語句在表達上的特點,讓學生了解對比句,以第1句話為例仿寫一個對比句,再放手讓學生仿照剩下的3句話寫對比句,體現由扶到放的過程。
板塊二 熟讀成誦,積累古詩
1.談話導入詩題。
俗話說,兒行千里母擔憂,兒子出門在外,最牽掛兒子的就是母親。下面我們就跟隨唐代詩人孟郊去感受那平凡而又偉大的母愛。板書古詩題目,齊讀古詩題目。(板書:游子吟)
2.理解詩題。
“游子”是指出門在外遠游的人,游子吟是指出門在外的游子有感而發寫下的感嘆。這首詩寫的是長年出門在外的孟郊對母親的思念之情。
3.師范讀古詩。(課件出示《游子吟》及節奏劃分)
4.學生自由朗讀古詩。
5.回顧學習古詩的方法。
學習古詩的方法有哪些?(解題目、知詩人、明詩意、入詩境、悟詩情)
6.學生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學古詩。
7.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自學古詩的情況。
8.全班交流匯報自學情況,老師相機指導。
9.老師在配樂中誦讀古詩,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隨著詩文中的情景展開想象。你眼前浮現出怎樣的情景?(指名學生回答)
10.學生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11.同桌間比賽朗誦古詩。
12.學生背誦古詩,積累古詩。
【設計意圖】以讀為主,自讀自悟。匯報交流自學成果,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指導朗誦,讓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誦古詩。熟讀成誦,背誦古詩以達到積累的目的。
9654;作業設計
見“狀元成才路”系列叢書《創優作業100分》或《狀元作業本》對應課時作業。
[教學反思]
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學中我始終注重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通過學生自讀“交流平臺”,自主交流表達,教師根據學情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真正做到“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鍛煉他們的思維和表達能力”。
2.滲透學法的指導。
學法的指導貫穿教學始終。在“詞句段運用”的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認識排比句、對比句,發現排比句和對比句的特點,最后練習寫排比句、對比句。教學古詩《游子吟》時,指導學生運用之前學過的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學《游子吟》。教師教給學生方法,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實現“授人以漁”的目標。
3.重視“語用”的訓練。
把握“詞句段運用”的特點,挖掘課文中的句子,讓學生在朗讀、品味、討論、探究和仿寫多個環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體會出寫排比句和對比句的方法。老師不僅要重視語文園地中的“詞句段運用”的訓練,還要重視平時閱讀教學中“語用”的訓練。本節課注重學生“語用”的訓練,關注學生對排比句和對比句的表達,努力實現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1.通過“交流平臺”的學習,引導學生了解和掌握文章中直接抒發感情和在不動聲色的敘述中抒發感情的兩種方法。
2.通過“詞句段運用”的學習,想象句子描寫的情景,選擇情景進行仿寫;了解句子在表達上的特點,學會照樣子寫一寫。
3.通過“日積月累”的學習,理解古詩《游子吟》,體會母親對孩子深深的愛。積累古詩。
一、學習“交流平臺”。
1.讀一讀,找規律。
(1)課件出示:【出示課件2】
①讀到《月是故鄉明》中“我的小月亮,我永遠忘不掉你”這句話時,我能直接感受到作者對故鄉深深的懷念之情。
②讀《祖父的園子》時,我從描寫園子里的花朵、鳥兒、蟲子等事物的句子中,體會到了字里行間蘊含著的對祖父和園子深沉的愛與懷念。
③我在讀《月是故鄉明》時,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體會到了作者的懷鄉之情。
④我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把自己體會到的感情表達出來,加深了對課文思想感情的體會。
(2)問題引導:文章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多種多樣,有的比較直接。有的比較含蓄。讀一讀上面四個小朋友說的話,結合本單元的學習,看看你都了解了哪些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3)小組交流。
(4)小組派代表作匯報發言,教師評議,引導交流:
①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人物,設身處地地去體會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我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把自己體會到的感情表達出來,加深了對課文思想感情的體會。
③抓住文章中直接表達感情的句段,感受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④從課文對具體事物的描述中,體會到字里行間蘊含著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學習體會文章表達情感的方法。
2、進一步學習比喻、夸張、對比的手法,體會其在具體情境中的作用。
3、學習古詩《游子吟》,體會母愛的偉大。
教學重難點:
1、學習體會文章表達情感的方法;進一步學習比喻、夸張、對比的手法,體會其在具體情境中的作用。
2、積累古詩《游子吟》,體會母愛的偉大。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平臺
(一)談話導入
我們在閱讀一篇文章時,不僅要從語言文字入手理解具體內容,而且要從文章所記敘的事物中體會出作者所表達的感情。有句話說得好“言為心聲”,就是說作者無論是寫人、狀物、還是敘事,都具有一定的寫作目的,或褒揚、批評;或肯定、揭露。總之,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定會在文中體現出來。
(二)我們每位同學在閱讀一篇文章時,應該如何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呢?
1、閱讀的時候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設身處地地去讀,去想,這是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比如,我在讀《月是故鄉明》時,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我,體會到了作者的懷鄉之情。
2、依據帶有感情色彩的的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是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作者總會在字里行間表露自己的觀點和態度,有時甚至直接用抒情、議論的方法來宣泄自己的感情。如《梅花魂》一文中,“當年的我,還過于稚嫩,并不懂得,我帶走的,豈止是我慈愛的外祖父珍藏的一副丹青、幾朵血梅?我帶走的是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一顆眷戀祖國的赤子之心哪!”直抒胸臆,表達了外祖父對祖國的思念之情。
3、依據含義深刻的詞語、句子、段落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作者在表明自己的態度時,力求明朗、顯豁,以便于讀者和自己產生感情上的共鳴。但有時為了取得意味深長的效果,作者不直接表情達意,而是采用比較含蓄的方法說言外之意。這時候,我們要體會作者蘊含在語句中的態度,或者要了解作者寫作時的歷史背景,或者聯系文章的寫作手法,或者聯系文章的主要內容、中心思想和結構層次,尤其要聯系詞語、句子或語段所在的上下文的具體語言環境來理解。
4、在反復朗讀和誦讀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有效地朗讀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一邊讀,一邊想,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誦讀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閱讀方法,它不同于朗讀,也不同于吟誦,誦讀強調眼到、口到、心到,核心是自我體驗的過程。閱讀的時候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設身處地地去讀,去想,這是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
(三)說說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的方法還有哪些?
1、抓課題,從整體入手。課題是文章的眼睛,通過審題提出問題,通過閱讀解決問題。
2、抓關鍵詞句。如,從抒情部分找中心,從作者的議論部分找中心,從課文的反復部分找中心,從重點句、段找中心,關注首尾。
3、抓課后問題。
4、聯系生活實際。
5、了解寫作背景。
二、詞句段運用
(一)學習第1小題
1、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中的例句,力求讀準確、讀通順。并說說這兩個句子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課件出示例句)
明確:夸張(為了表達上的需要,故意言過其實,對客觀的人、事物盡力擴大或縮小的描述)和排比(利用意義相關或相近,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相同的詞組,句子并列,達到一種加強語勢的效果。)
2、分別說說每個句子的句意,以及這樣寫的好處。
明確:(1)通過列舉人睜不開眼睛、蚯蚓不敢鉆出地面、蝙蝠不敢從黑暗中爬出來等事例,突出了太陽光之強,富有童趣;通過描寫雞、狗、蟬的各種表現來體現八月天氣很熱。(2)在例句中,先選擇事物的某一個特征,再用具體的事例把這一特征詮釋出來,使之更生動、形象。
3、請同學們選擇下列任意情形仿照例句說一個句子。
忙冷吵靜快辣
冷:十二月,天多冷。狗熊冷得躲進樹洞,雞冷得擠成一堆相互取暖,狗冷得趴在窩里不出來。
吵:這條街車水馬龍。魚被吵得跳躍,狗被吵得耷拉下耳朵,喇叭被吵得似乎要跟它較量較量。
靜:這湖面猶如一面鏡子,靜得連一絲微風都舍不得掠過,靜得蜻蜓不忍心去點水,靜得魚兒舍不得躍出水面。
……
(二)學習第2小題
1、讀一讀課本中的4個例句,想一想它們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都運用了對比的表現手法。對比的作用:把兩種對應的事物對照比較,使形象更鮮明,使讀者的感受更強烈。
(1)將異鄉的月亮與故鄉的月亮進行對比,突出思鄉之情。作者提到非洲大沙漠、大海、高山等地望月,月亮雖美,作者對它們并沒有深切的感情;故鄉之月,能引起很多美好的記憶,讓人感受到親近、溫馨,這樣的對比,就是要突出“月是故鄉明”的感受。
(2)從香氣上看,杭州小山上的桂花與家里的桂花是沒有分別的,甚至小山上的桂花比家鄉院子里的桂花香得多。而母親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家鄉院子里的桂花已經充盈了她的全部生活空間,甚至可以說是母親生命的一部分,這些是無論何時、無論多香的桂花都無法代替的。因此,在家鄉院子里的桂花香味永遠都是最香濃的。
(3)是父親搖著姑爹的小船把“我”帶到一個個人生的驛站,這條船承載著父親無盡的期望,體現了濃濃的父愛,這是紹興的烏篷船所無法比擬的。
2、選擇其中一個例句,照樣子寫一寫。
示例:這個女孩還穿著又小又薄的破衣裳,她旁邊的那個漂亮姑娘的臉龐在紅棉襖的映襯下越發紅潤了。
3、仿照例句,根據提示寫句子。
示例:太陽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睜不開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鉆出地面來,蝙蝠不敢從黑暗的地方飛出來。
(1)寒冬,天多冷。
(2)夏天,太陽。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日積月累
(一)導入新課
1、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贊美母親的古詩《游子吟》。(板書課題,釋題,“吟”是輕輕地吟唱,“游子”是離家在外的人。)
2、關于作者孟郊,你了解他什么?(指名發言,教師補充)
(二)初讀古詩
1、生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畫出不懂的地方。
2、你知道孟郊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這首古詩嗎?
(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謀到江蘇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做官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接他母親來溧陽,安享晚年。此時,孟郊就想起了進京趕考前臨行的情景。于是,他寫下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歌《游子吟》。)(三)再讀釋疑,感知詩意
1、小組討論交流:從這首詩中你讀懂了什么?并交流不懂的地方。
2、理解古詩。
(1)點撥詩中重點詞語。(課件出示)
意恐:心里擔心、害怕。寸草心:小草,比喻兒女的心意。
春暉:三月里,春天溫暖的陽光。
(2)詩中哪些詩句是描寫兒子離家前母親對兒子的關愛的?請學生自由讀,同桌討論,并說一說意思。
(3)詩中哪一句寫出了兒子的心聲?怎樣理解這句詩的含義?
(四)細讀品味,體會詩境
1、發揮你們的想象,描述兒子離家前那個夜晚的情景。(請學生交流自己的想象:明天,兒子就要遠行,在小油燈下……)
2、母親年邁體弱,眼睛昏花,動作遲緩,但她仍然堅持一針一線為兒子縫制衣服。母親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呢?
3、假如你就是那位即將遠行的兒子,看到此情此景,你會怎樣想?
二、課堂小結
本次語文園地我們學習了如何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進一步學習了排比、夸張、對比的手法,還從孟郊的《游子吟》中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希望同學們能及時鞏固所學,并學以致用。
教學板書:
語文園地一
交流平臺邊讀邊想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詞句段運用學會情景描寫感受句子表達特點
日積月累(背誦、積累、感知)
教學反思:
本次交流平臺中四個學生的對話,相當于對單元主題“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行了總結。因此,我在教授這個部分的時候,引導學生總結體會課文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時,相應的也會出示對應的例句。這樣一來,學生理解起來較為容易。后來還有不少同學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提出了值得借鑒的方法,這讓我感到十分欣慰。有了一個好的開頭,詞句段運用和日積月累中的內容,學生學起來興趣較濃,總體掌握較好。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