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25
這是五年級下冊語文跳水教案,是優秀的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學習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船長在危急中果斷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
2、了解猴子、孩子、水手、船長之間的聯系,以及他們之間聯系的發展、變化。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學習重點:
理解事物的發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聯系而產生、發展、變化的。
學習過程:
一、引入課題,激發興趣
二、引導學習第四自然
1、質疑、激發辯論。
2、品讀段中突出表現孩子處境危險的句子。
3、積累詞語:段中哪幾個詞最能說明當時情況十分危急。
4、追索孩子走上桅桿頂端的橫木上的原因。
三、教師帶領學習第一自然段
1、引導理解猴子更加放肆的原因。
2、結合詞語理解,談談所講到的事物之間的聯系。
3、小結學法,抓重點詞、分析事物間的聯系。
四、學生自學二、三自然段
五、學習五、六自然段
1、大家一起為救孩子想辦法。
2、品讀五自然段,了解船長救孩子的辦法。
3、說說從船長身上得到的啟發。
六、總結全文、練習分析本段以及全文所講到的事物間的聯系。
七、這件事過后、如果你是船長,你會怎么說?
如果你是孩子,你會怎么說?
如果你是水手,你會怎么說?
跳水教案2
一、設計意圖
通過直接的感官的接觸,更能使他們記憶深刻并且情趣濃厚。同時在孩子們的體驗活動中,孩子們各自帶著興趣和需要直接和木珠接觸。通過看看,摸摸等感官的使用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粗淺的探究方法和學習技能。孩子們由探索得到了知識,自然積累了經驗,之后經驗又使活動升華,這其實也是我們老師的最終目標:讓寶寶主動去學習,去觀察、去認知、去生活、去創造!
二、活動目標
1、樂于將珠珠拋進水中,初步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并產生好奇。
2、喜歡拋珠子活動,在活動中感知快樂。
3、愿意向同伴、老師表述:“木珠浮在水上”、“玻璃珠沉下去了。”
三、活動準備
1、各種顏色的木珠、玻璃珠若干,將木珠、玻璃珠放在幾個筐子中
2、塑料大盆2個,里面裝一半水。
3、在活動前組織幼兒看“跳水”的體育比賽,讓幼兒了解“跳水”這一運動。
四、活動過程
(一)以“跳水表演”引出
1、孩子們你們看過跳水表演嗎?今天,有2位朋友也要來表演跳水,你們看,是誰?(分別出示木珠、玻璃珠,引導幼兒與珠珠打招呼)
2、木珠是什么樣的`?(顏色、形狀)玻璃珠呢?
(二)跳水表演(教師演示,幼兒表述)
1、跳水表演現在開始,首先出場的是木珠。(教師演示木珠跳水)聽“咕咚”,木珠寶寶跳到水里去了。(學說“咕咚”)
2、木珠跳到水里后是怎么樣的?
3、玻璃珠也來跳水,它跳到水里后會是怎么樣的呢?(幼兒猜測后教師演示)
4、玻璃珠跳到水里后是怎么樣的?它和木珠一樣嗎?(幼兒學說:“木珠浮在水上”,“玻璃珠沉下去了”
(三)幼兒操作
1、仔細聽,誰在說話啊……原來還有很多珠珠也想來跳水,我們一起幫助它們吧!
2、每個幼兒1盒珠珠,把它們拋入水中,觀察珠珠在水里的沉浮現象,并用語言進行表述。
3、收拾整理玩具,活動結束。
五、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教學目標:
1.感悟作者抓住人物動作、語言、神態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2.學習運用這些描寫方法寫一個特定情境
教學重點:
1. 感悟作者抓住人物動作、語言、神態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難點:
2.學習運用這些描寫方法圍繞課文里的一個人物寫一個特定情景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3’
1、今天,我們學習課文《跳水》,作者是?誰能簡單介紹一下作者?
2、列夫托爾斯泰寫的《跳水》又是屬于什么體裁的文章呢?
3、它有哪三大要素(人物形象、 故事情節、典型環境)
4、小小說就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的,《跳水》里給你印象深刻的有哪些人物?(板書)
5、這節課我們就要走進小小說去了解這些人物,看看作者是怎樣刻畫他的。請看學習要求,一起讀一讀。
二、品讀課文,感受人物
1、自讀要求:選擇其中一個人物找到所在的相關段落進行分析,用橫線勾出描寫語言的句子 用波浪線勾出描寫神態的句子 用三角形標出描寫動作的詞語 如果還有其他描寫用自己習慣的符號進行勾畫 用關鍵詞批注描寫方法和人物形象7’
師做巡視,觀察孩子的批注情況。
2、小組交流心得并互相補充
3、孩子展示,完善板書10’
預設:
船長(冷靜、機智);
孩子(不服輸、欠考慮);
猴子(機靈、敏捷);
師:好了,同學們,學習時間到,接下來精彩的分享是我們最期待的。誰是第一個勇敢的分享者。
A. 預設船長:3’
你選擇的是誰?(船長)作者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寫出了人物的什么形象?)
生:動作、語言描寫寫出船長冷靜、機智
師:(師板書動作、語言)學生板書(冷靜、機智)
師:請通過朗讀來展現人物。
師:你讀出了你的理解。對船長人物形象還有補充嗎?
生:神態 愛
小結:非常感謝這位同學的分享,掌聲送給他。從突出的語言、動作和神態描寫中,我們看到了一位冷靜、機智愛孩子的船長形象。
誰是第二位勇敢的分享者呢?看看你的發言能否超過前面的同學。請這位同學在舉手的同學里推薦一位吧。
B. 預設孩子:不服輸、欠考慮3’
1、生:我選擇的是孩子
2、師:作者運用哪些描寫方法刻畫出孩子的什么形象?
3、生1: 神態 動作
4、師:從這些描寫中你看到了怎樣的一個孩子?(板書:沖動、自尊心強、倔強、好勝心強)
師小結:同學們說到的這些其實都是因為孩子不甘心被猴子戲弄(小結板書“不服輸”),所以他才不顧一切的想要拿回帽子,把自己置于一個生死兩難的境地。
孩子開始考慮到這樣的結果了嗎?這就是“欠考慮”(師板書)
小結:在突出的動作和神態描寫中,我們看到了一位不服輸、做事欠考慮的孩子形象。
還剩下兩位人物了,請第三位分享者
C. 預設猴子:敏捷、機靈2’
師: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
生:動作
師:請指出來,你看到了怎樣的一只猴子(你看,那么高難度的動作它都能做出來)
生:敏捷、機靈
精彩的動作描寫可以使人物站起來,成為一個活生生的人。
師:選擇一處對猴子的描寫,能否通過你的朗讀讓猴子活起來。
D、預設水手:(愛看熱鬧、勇敢)
后面救孩子非常勇敢。
三、拓展運用10’
故事情節驚心動魄,但還是有了一個圓滿的結局,勇敢的水手們將孩子從海里救了上來,后來又發生了什么呢?精彩的故事將由你們來書寫。
根據下面特定情景展開想象,寫出人物的動作、語言和神態描寫等。
PPT孩子被救上來了……,展開想象,寫一個特定情景。
情景一:水手們相互指責……
情景二:那個逗猴子的水手……
情景三:聽到船長嗚咽起來……
情景四:你看,猴子……
……
四、點評 總結回顧 10 ’
這節課我們了解了小小說一些知識,同時還學習到如何運用語言、生態、動作描寫來讓人物栩栩如生,希望同學們以后能夠運用這種方法到自己的習作上來。
一、情景導入
同學們,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孩子為了取回被奪走的帽子,爬上了船的桅桿的頂端,正面臨著生命的危險。這是怎么回事呢?結果會怎樣呢?今天,我們就一塊來學習這個故事———《跳水》
二、交流預習,以學定教
1、課前同學們已經讀了這個故事,誰能說一說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故事是怎樣引起的?
2、在讀這個故事的時候,你遇到了哪些不明白的問題或者想進一步理解的地方?﹙梳理問題,以學定教。視學生問題的多少決定是否需要小組交流。﹚
三、自主學習,讀書感悟
1、剛才,同學們已經說了故事是由于水手拿猴子取樂引起的,課文的第幾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2、那事情發生的經過怎樣?下面請同學繼續讀課文二三四自然段,邊讀邊找出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多讀幾遍,試一試從這些句子你體會到了什么?什么原因促使孩子不顧生命危險爬到了桅桿的頂端?此時處境怎樣?你是從什么地方體會到的?試一試,能把你的體會讀出來嗎?
3、如果當時你就站在甲板上,看到這樣危險的情景,你會怎樣做呢?面對這樣危險的情景,那船長----孩子的父親是怎樣做得呢?自讀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看一看船長是怎樣做得?剛才同學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船長為什么用槍逼著孩子跳入水中?請同學們再把這幾個自然段讀一讀,想一想:船長當時會怎樣想?把自己想到的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提示:你可以這樣說:船長當時會這樣想或船長還可能這樣想…﹚
4、感情朗讀:這是一位機智、勇敢、果斷的船長。你能把自己的.體會讀出來嗎?
5、說到這里,老師不由得想起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那是一個秋天,一家三口去爬山游玩,坐索道時,繩索突然斷了。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父母同時想到要救自己的孩子。在繩索快要落地的一瞬間,發生了什么事?父母雙雙用手把孩子舉了起來,孩子幸存活了下來,而她的父母卻永遠離開了她。
6、小結:
同學們,聽了這個故事,你們內心一定受到很大的震撼吧!當孩子在最危險的時候,父母都會想方設法救他們,能夠使本無希望的事情發生轉機,出現奇跡。
四、全文回顧,加深認識請同學們再來讀一讀全文,想一想,《跳水》這個故事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
五、總結拓展
同學們,孩子得救了。那孩子被救上來以后,船長、水手、孩子都會說些什么呢?大家可以想一想,說一說,也可以分小組演一演。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