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4-21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英國一些精神病學家認為,懷孕12周后,胎兒對人的語言還沒有什么反應,但他們已能“聽懂”音樂。有的心理學家認為,音樂是嬰兒與外部世界交流的前言語方式。優美動聽和“多愁善感”的音樂對新生兒能起良好的作用,他們能很快安靜下來并不再哭鬧。美國一項臨床試驗表明,給處于躁動狀態的早產兒播放音樂,在最初的十分鐘內,早產兒的氧氣飽和度上升、心跳和血壓下降至正常值,可見,音樂起到安撫作用。一些研究指出:“2個月時,嬰兒還躺著不動,但如果有人唱歌或演奏樂器,就會立刻吸引嬰兒的注意,到5個月時,這種注意可保持1.5小時。”一些研究者發現:1歲前(1—11個月)的嬰兒對管弦樂和合唱的反應常是通過身體和臉面來表現的。
應該如何開發寶寶的音樂智能呢?請大家關注下列6大方法:
1、聽熟悉的音樂
胎教時聽過的音樂一定要復習,注意觀察寶寶出現的親切表情。父母也要定時給寶寶唱歌,復習他聽熟了的音樂,保持胎教養成的良好影響。如果不復習,那些聽熟了的記憶可能會在6個月后喪失。
2、不同的情景聽不同的音樂
給寶寶洗澡時播放歡快嬉笑的樂曲,同寶寶一起在嬉笑逗樂時播放歡快游戲的歌曲;帶著寶寶在小車上逛公園時,播放歌頌春天的歌曲,看到孩子們跳舞就播放舞曲,使寶寶有多種視聽同時出現的感受,以豐富情景與音樂的聯系。
3、做被動操時播放固定的音樂
在給寶寶做被動操時,每次做某一段體操就播放同一段音樂,使寶寶記住放哪一段音樂要動手,哪一段音樂要動腳,哪一段音樂要趴下抬起頭來。逐漸的,寶寶會聽某一段音樂自己動手,再聽另一段音樂自己動腳,由被動操慢慢變成聽音樂的主動體操。
4、多鼓勵發音
在寶寶高興時,把他發出的聲音錄下來,反復播放,就會使他多發音。日常生活中有許多聲音,如水籠頭沖水的聲音、風吹動樹葉的聲音、貓叫和狗叫聲等,可以錄下來再次播放,并讓寶寶模仿。
5、玩音響玩具
寶寶喜歡能發出聲音的玩具,如花鈴棒、小鈴鐺、八音盒、能發聲的不倒翁、小兔子打鼓、音樂旋轉盤等音響玩具,尤其喜歡自動播放兒童歌曲的八音盒,寶寶自己會努力學會操縱它,讓它隨時給自己播放音樂,使自己熟悉這些音樂。
6、定時聽古典音樂
家庭中要有固定的聽古典音樂時間,每天10~15分鐘,可選擇簡短、明快、安詳的音樂。男孩子更喜歡熱情奔放的音樂,如舒曼的《快樂的農夫》,莫扎特的《土耳其進行曲》,米查姆的《巡邏兵進行曲》和貝多芬的G大調小步舞曲等。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