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6-20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由于寶寶對自己情緒的控制能力比較差,他們時不時地發“小脾氣”是常見的事情。有時不見得是什么異常現象,也不需要特別地加以“控制”,大人采取視而不見的冷處理辦法,寶寶的脾氣可能很快就煙消云散,正所謂來得快、去得也快。這時若加以“控制”反而不一定對寶寶有什么好處,只要寶寶的脾氣不是太過火,對別人不造成損害,可以隨便由他,這樣,寶寶就會發現,發脾氣并沒有什么好玩之處,其脾氣可能就會越來越小,最后也許就很少發脾氣了。
讓寶寶學習控制情緒,首先應盡量做到使寶寶在合理范圍內有充分表達情緒的權利,因為寶寶能夠充分地、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正是寶寶心理發育基本健康的標志。但畢竟是寶寶,他的情緒表達方式難免會有偏頗,有時會發生對己和他人都不利的情緒過激現象,例如寶寶因發脾氣與別的寶寶爭吵打架,可能傷著自己和對方,沖著長輩和老師發脾氣則是不禮貌行為,或者脾氣上來碰頭捶胸、摔砸物品等都是不合情合理的。遇到這些情況時,父母不應視而不見,而要采取一致意見進行嚴厲制止,讓寶寶知道發泄情緒也應有一定的界限,自己發泄情緒不應損害別人的利益和損害物品。寶寶長大一些時,則盡量鼓勵寶寶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告訴他遇到問題時要講道理,說原由,而不要動不動就亂鬧、發脾氣。
生活中經常會發生一些不快事件,這些事件會影響人們的情緒,尤其是遭受挫折時,人們會沮喪、抑郁,兒童也不例外。例如寶寶在學校沒有考好,沒有評上三好學生等,這時比較要強的寶寶就會出現明顯的挫折感,他們顯得不高興,怕同學老師看不起,也可能怕受到家長責怪,表現得話少、緊張、沉默,如果寶寶能夠在較短時間內自我調節過來,那么家長也就不必擔心。如果寶寶經過一段時間還是情緒不好,父母就應該干預。比如寶寶因為考試成績差了一些而不高興,父母就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幫寶寶分析原因。考不好是不是因為考試時粗心大意?是不是對某一道題理解錯誤?還是寶寶學習不夠用功?找到原因后不應該過分批評寶寶,而應鼓勵寶寶在以后多加把勁,平時把功課學好,考試時注意細心檢查,以后就能考好。并告訴寶寶一次考試成績差一些并不能說明太多問題,也不能代表你就是一個笨寶寶,老師也不會看不起你。必要時可幫助寶寶把期望值放得低一些,不要總是和第一名、第二名相比,經過諸如此類的疏導和分析,寶寶可能就會變得心平氣和了。
有時寶寶也可能因為在某一方面做得很出色而受到某種獎勵,這時寶寶可能出現很高興的情況,這也是正常的,可以讓寶寶盡情地高興一陣,并對寶寶取得的成績給予表揚.但同時也要告訴寶寶不能因為這一點成績驕傲自滿,做人需要謙虛,謙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績,也才能與人更好地相處。另外,要使寶寶養成良好的情緒表達習慣,父母首先應對自己的情緒表達方式進行反省,因為父母的榜樣作用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寶寶。
父母對寶寶比較粗暴,動不動就訓斥寶寶,寶寶對各種事情沒有任何解釋和發言權,這樣會使寶寶減少或缺乏學習用語言正確表達情感的機會,也就有可能最終學會粗暴待人等不良習慣,這會對寶寶的未來造成消極影響,不利于寶寶以后的生活和事業。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