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8
這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的:
一、了解中國革命經過的艱苦道路,懂得中國人民為取得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巨大代價,激勵自己緬懷先烈心向黨,繼承先烈未竟的事業奮勇向前。
二、學習按照空間順序、方位順序說明事物的方法。
三、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征。
教學重難點
學習按照空間順序、方位順序說明事物的方法。
教學方法
啟發、探究
教學步驟:
一、引導觀察,激發思考。
1、師:同學們,上課之前請大家先看大屏幕,你能說出屏幕上的這座建筑物的名稱嗎?看到這座紀念碑,它給你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如果讓你不看課本試著說明它的結構與造型,你準備怎么介紹?
(學生發表意見后激發學習欲望)
2、師:為什么我們今天對這座建筑物的結構、造型說不清楚呢?一是由于我們沒有仔細觀察過實物,照片上的題詞、碑文、裝飾等印得不清晰,二是由于我們還沒有掌握按順序說明事物的方法。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篇課文,去看看作者新華社記者周定舫是怎樣介紹說明紀念碑的。
二、檢查預習,積累字詞
讀準下列詞語的讀音,并解釋它們的含義。
瞻仰鎦金重幔廡殿上溯挑釁 逾越天塹
三、整體感知,理清結構
1.審視標題,分析作用
(1)齊讀標題,分清主標和副標(2)介紹標題常見作用:暗示文章內容、揭示文章主旨、體現感情基調、點明行文線索(3)大家從今天的課文標題里了解到文章的那些信息呢?
(討論明確:文章標題表明了作者要歌頌的對象,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副題標明文章要具體介紹的對象。“瞻仰”一詞則透露出文章的'感情基調。)
2.,理清結構
(1)剛才同學們從標題中的“瞻仰”二字感受到了作者對人民英雄的無比崇敬之情,那么文中哪些語句直接流露出作者對先烈們的敬意呢?請同學們瀏覽課文,找出相關語句。
(生發言明確:第一自然段和第十一自然段各有一句。)
(2)這兩句都表達了作者對革命先烈的敬意但背景不太一樣,誰來說說有什么區別?(生發言明確:前者是瞻仰前的心情,后者是瞻仰后的深切感受。)追問:那中間第2—10小節寫的是什么內容呢?(明確:具體介紹紀念碑)
三、抓住線索、探究順序
通過剛才的討論,大家對課文內容有了大體了解,接下來我們重點要學習的是本文說明的順序。作者要把自己的觀察所得準確地、有條不紊地告訴讀者,必須講究說明的順序。
1、探究一:首先,從總體上看,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把紀念碑一步步介紹到讀者的面前來的?請同學們閱讀第2至4自然段,劃出表明作者行蹤活動的關鍵詞語。
(明確:從“東長安街”出發,先“進入廣場”,再“越過廣場”,進而“踏著石道”,然后“走到碑前”,接著“踏上臺階”,而后“到了平臺”。按照作者的活動順序把紀念碑介紹到讀者的面前。)
2、探究二:懷著激動崇敬的心情,作者來到了平臺仔細瞻仰紀念碑,他會怎樣向讀者介紹紀念碑的雄姿呢?請同學們認真聆聽老師和兩位同學的合作朗讀,按順序找出第4、5自然段中體現紀念碑結構組成部分的詞語。
(明確:由下而上:漢白玉欄桿——碑身正面(題字)——碑身背面(碑文)——碑身東西兩側上部——小碑座——碑頂)
3.質疑:請同學思考既然按照由下而上的空間順序,為什么“小碑座”不放在“碑身”前說明呢?“大碑座”又為什么不緊接著“平臺”“漢白玉欄桿”加以介紹呢?這樣是否顯得雜亂?
(討論后明確:說明紀念碑的結構基本上按照由低而高、由下到上的順序,但為了表達內容的需要,把碑身東西兩側上部的裝飾花紋和小碑座四周的雕刻花紋集中起來寫,闡發花紋的象征意義,可以加深讀者的印象,寄寓對先烈的崇敬。碑座總是在碑身的下面,這是眾所周知的,不會引起誤解。
大碑座四周的十塊大浮雕是本文說明的重點,作者另列開來進行說明,為的是突出中國革命經過的艱苦道路,先烈們的光輝業績和為了自由、解放,中國人民付出的巨大代價。)’
4.探究三:理清十幅浮雕的內容及所展示的歷史事件。思考這十塊浮雕是按照什么順序來說明的?
(十塊大浮雕是按照方位的順序加以說明的,從碑身的東面起,依次到南,到西,到北。這個順序正好與浮雕中反映的歷史事件的時間順序相吻合。)
五、感悟主旨
1.為什么在浮雕上反映這八個歷史事件?
2.人們為什么要修建紀念碑?
六、布置作業
如果要在人民英雄紀念碑上增加建國以來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犧牲的人民英雄的浮雕,你認為應該增加哪些?為什么?請把你的想法寫在今天的日記上。
板書設計:
特征:巍峨雄偉莊嚴
順序:活動空間時間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